公共关系的五要点_第1页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_第2页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关系的五要点公共关系的五要点:主体、对象、手段、本 质、目标基本概念:组织、媒介、公众、双向沟通与 传播、形象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 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 通过形象塑造、 传播 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 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 社会关系。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1、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2、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结成 的关系。3、公共关系是为特定目标而建立和维系的。4、社会组织通过对自我主体形象的塑造, 对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沟 通和双方关系进行协调等方式来达到合作的目 的。三、几个相关的概念1、公共关系状态: 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所形成社

2、会关系状态 和公众舆论状态, 反映的是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及 其发展趋势。2、公共关系活动:组织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 争取公 众舆论的支持和理解, 树立组织信誉, 进行双向 沟通的一系列活动。3、公共关系意识: 指一种重视组织形象和声誉, 注重双向信息 交流、重视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现代经营 管理思想。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 协调意识和互惠意识等。四、公共关系的形象意识 指在决策和行为中高度重视声誉和形象, 重 视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和形象竞争, 将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五、公共关系的公众意识 指将公众的意愿和利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 依据,将了解公众

3、、顺应公众、满足公众、服务 公众作为重要的经营管理原则。六、公共关系的传播意识 指重视信息的双向沟通, 主动地运用各种传 播媒介和沟通方式去建立相互间的理解、信任、 好感,不放弃任何传播的机会去影响公众、 引导 公众和争取公众,为事业的发展创造“人和”的舆论气氛。七、公共关系的协调意识和互惠意识 协调意识即主张统一与调配矛盾的双方或 各个要素,使它们之间达到平衡、一致、融洽与 和谐的状态。互惠意识是主张关系的双方在交往或合作 中应该共同获益、 共同发展, 将平等互利作为处 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第二节公共关系与相关的社会现象一、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区别:1、历史条件 2、本质和目的 3、运用的

4、手段4、主体和对象 5、归属三、公共关系与宣传 同:1、二者性质上都是一种传播过程 2、二者 都必须以一定的传播对象 (受众 )为活动的指向 3、都需要借助各种新闻媒介作工具; 4、都必须 了解受众的需求与希望; 5、二者的工作内容有 时也是相同的异:1、性质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四、公共关系与广告同:1、对象 2、手段 3、形象塑造异:1、传播的目标 2、传播原则 3、传播方式、 传播周期、地位、效果、传播媒介的关系公关广告 公关广告是一种着重宣传企业信誉、 塑造企 业形象的广告形式。商业广告,就是设法增进公众对某种产品的 了解,从而促进该产品销售的广告。公关广告与商业广告的区别 :1、宣

5、传的内容不同: 2、传播途径不同: 3、 追求的效果不同:公关广告的类型:1、形象广告 2、公益广告 3、观念广告 4、 响应广告 5、致歉广告五、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联系:1、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 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 社会效益 第一 3、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4、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区别:1、范围 2、目标、利益着眼点、手段 、活动对象第三节公共关系形成的原因与条件1、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分化2、形成的内在机制 : 利益的互补和合作的需要 3、 思想条件 :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 4、社会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5、社会政治条件 :社会政治生活

6、的民主化发展 6、物质技术条件 :传播媒体的高度 发达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一、客观性二、公共性三、稳定性四、相关 性五、间接性六、互利性七、可变性第五节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信息功能二、参谋功能三、宣传功能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2、强化舆论,扩 大影响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四、协调功能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1)要使职工在企业中有自己看得见的目 标( 2)领导以身作则,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并相互信任2、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1)要处理好各类直接的业务来往关系 2) 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各种权力制约部门之间的 关系( 3)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专业

7、性的社 会关系五、服务功能1、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2、为社会提供咨 询服务 3、其他各类能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前史 1、从自觉程度看,各种沟通协调活动有明 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从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 和范围看, 活动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 政治色彩 和伦理色彩浓厚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与特征 公共关系发展的轨迹: 公众的地位越来越高; 公 共关系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发展到双向沟通二、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二、 国际化趋势日 益增强三、 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四、 社会管理功 能日益多元化五、理论日益科学化和系统化六、 公共关系思想

8、日益普及化 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公共关系主体 一、社会组织及其特征 社会组织: 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 按照 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 体。 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 目标;人员;物质条件;组织结构 特征: 1、目的性 2、整体性 3、变化性、 物质性、多样性 二、社会组织的环境 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环境、 管理环境、外观环境 2、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 (1)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2)政治环境(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 治关系等)(3)经济环境(经济制度和结构、经 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经济利益等)三、社会组织的划分及其关系的协调(一

9、)社会组织的划分 1、按组织本身的性质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 等2、按组织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分: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3、按组织是否盈利和竞争分: 竞争性非赢利组织竞争性赢利组织独 占性非赢利组织独占性赢利组织(二)政府组织及其公共关系协调1、政府组织的特性(1)权威性( 2)复杂性( 3)服务性( 4) 独立性2、政府公共关系与其他组织的公共关系的 差异:(1)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双方利益的一致 性( 2)决定政府公共关系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政 府自身的行为与决策3、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协调(1)主动地、有计划地收集信息( 2)及时 准确地传播信息 ()多办实事, 取信于民 (

10、) 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三)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协调 1、企业 PR 的一切活动均为企业的赢利服务。 2、企业 PR 是在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寻求企业 的最大利益。 3、企业组织要与众多的公众协调 好关系,满足各方面公众的需求。 4、企业组织 对公众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四)商业服务业组织及其 PR 协调1、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信条 2、捕 捉有利时机,大力对外宣传 3、重视员工关系, 满足员工需要(五)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及其公共关系的 协调1、确立一种良好的社会认识及道德楷模形 象 2、以自身的行为,积极影响社会舆论 3、积 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第二节公共关系机构一、公共

11、关系部(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作用1、监测环境 2、决策咨询 3、沟通协调(二) 设置公共关系部应遵循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职责化原则、专业化 原则、权威性原则(三)公共关系部的设置类型 、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隶属类型(1)直属型(2)并列型()附属型() 公共关系委员会制、公共关系部结构类型 ()公众型结构()手段型结构() 综合型结构(四)公共关系部的优势与局限1、优势:(1)熟悉企业运营情况( 2)保持企业公共 关系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能及时提供公 共关系服务( 4)有利于组织内部公众的沟通与 协调( 5)有利于节约公共关系经费2、局限: ()职责不明,负担过重()看问题分 析问

12、题可能会不够客观()经验范围狭小,工 作难有创新 ()在协调与外部公众的利益冲突 时,难以得到公众的信任与合作()总费用可 能比公共关系公司多二、公共关系公司(一)公共关系公司的职能1、公共关系咨询 2、收集和传播信息 3、组 织活动 4、人员培训(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综合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专项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三)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局限1、优势:(1)看问题、分析问题比较客观( 2)信息 比较灵通( 3)提出的方案和建议具有权威性 (4) 机动性强( 5)节约经费(6)责任心强2、局限:(1)不熟悉企业内部情况( 2)难以保持企 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

13、不方便(四)公共关系公司的职业原则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行业道 德规范 2、一切为客户着想 3、为客户保密(五)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1、项目收费 项目活动费、项目管理费、 咨询服务费、劳务费等 2、计时收费 3、项 目成果收费(六)选择公共关系公司应考虑的因素1、公司信誉 2、公关员的素质 3、公司的客 户 4、收费标准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公关员: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 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 划和实施的人员。公关员的角色: 、环境监察、信息发布者、关系协调 者、决策参与者一、公关员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 (真诚、实事求是、讲信誉) 2、良好的风 度

14、、气质 3、热情善良的性格二、公关员的知识结构: 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公共关系实务知 识 2、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 3、开展 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必须的其他知识三、公关员的能力要求 1、策划与创新的能力 策划能力:公关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 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进行谋划、设计与确定 最佳公关活动方案的能力。请为某品牌洗面奶选择形象代言人, 并请说 明你的广告创意。2、组织与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员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中计划、组织、安排、巧妙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 极性,争取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以及处理各矛盾 双方关系的能力。4、交际与应变能力 增强应变能力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遇

15、事不慌,从容镇定()沉着应对, 忍耐克制)灵活反应,适时应对()预作筹 谋,积极准备四、公关员的职业道德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遵纪守法,廉 洁奉公、坚持原则、处事公正、求真务实、 勤奋高效、顾全大局、严守机密、维护信誉、 光大形象、服务公众、贡献社会、 精研业务、 锐意创新五、公关员的选拔、培养与考核一、公关员的选拔与培养、选拔公关员的原则、 公关员的培养目 标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协调、沟 通和组织内外公众关系的能力;调查、咨询、策 划和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 是这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公关员的培养途径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二、公关员的考核 第四节公共关系的类型和公关工

16、作的原则一、公共关系的类型1、以公关方式分:(1)宣传型公共关系( 2)交际型公共关系 ( 3)服务型公共关系 4)社会型公共关系( 5) 征询型公共关系2、以公关功能分:()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 系( 3)防御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 ()进攻型公共关系二、公共关系工作的原则、公开事实真相的原则、 对公众负责的 原则、全员公关的原则、 开拓创新的原则、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第一节公众的涵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公众:与社会组织有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 的个人、群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人民、群众、人群、受众二、公众的特征1、共同性 2、整体性

17、 3、多样性 4、变化性 5、相关性第二节公众的分类一、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 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二、按公众与组织所处的位置划分: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三、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四、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分: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五、根据组织的价值判断: 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 众六、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第三节目标公众 一、员工关系(一)员工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 外求发展的重要支柱 决策层操作层管理层管理层操作层决策层(二)员工公众关系的特征 1、密切性 2、稳衡性 3、可控性

18、 (四)搞好员工的方法 1、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2、重视员工的精 神需求与员工共享组织信息; 让员工参与组织决 策;尊重员工、建立公正的评估体系、注重 员工培训(二)股东关系的处理;1、尊重股东的主人翁意识 2、吸引和激励 股东参与组织经营活动 3、保证股东应有的经济 利 4、经常走访股东并重视董事在股东关系中的 作用三、顾客关系(一)顾客关系的重要性(二)顾客关系的 处理:1、要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 2、提供优良服 务和优质产品 3、妥善处理各种纠纷,认真对待 各种投诉(1)认真倾( 2)设专人负责处理投诉( 3) 及时表态 4)妥善处理4、正确引导顾客消费四、媒介关系(一)媒介关系的重要性(

19、二)处理媒介关 系的几条原则1、尊重新闻界 2、主动联系,加强与新闻 界的沟通与合作 3、要讲真话, 公开事实真相 4、 平等对待各种新闻媒介 5、杜绝一切不正之风(三)处理媒介关系的方法:1、邀请新闻界人士参观访问 2、安排专人 与新闻界联系 3、适时召开记者招待会 4、经常 向新闻界撰写新闻稿五、社区关系(一)社区关系的重要性1、社区为组织提供劳动力 2、社区为组织 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3、组织的职工及家属的日常 生活必须依赖当地社会公益部门 4、社区的文化、 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文化生活方式(二)社区关系的处理1、必须严格遵守地方法令、法规和其他规 章制度,尊重社会居民的风俗习惯 2、

20、社会组织 应主动积极地关心社区建设, 尽可能给予支持和 帮助 3、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有效地沟通信息六、政府关系(一)重要性(二)政府关系的处理1、原则:( 1)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2) 遵纪守法( 3)主动纳税2、方法:(1)及时了解熟悉国家政策方针 ( 2)熟悉政府机构内部结构和职能( 3)主动提 供信息,进行有效沟通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一、传播的概念 组织利用各种媒介, 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 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基本含义:1、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行为过程 2、 传播是一种信息的分享活动二、传播的要素(一)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媒介信道信宿 反馈(二)传播的隐

21、含要素2、心理因素 3、文化背景 4、信誉意识()传播内容的可信度a、信息内容的权威性 b、单向还是双向传 播()传播者被受众所信赖的程度 a、权威效应 b、名人效应 c、首因效应三、传播模式(二 )线性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 传播者信道接收者信息信号信号信息 (制成 符号)(还原)(三 ) 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 (韦尔伯 .施拉 姆)(四)公共关系传播模式四、传播类型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五、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人际传播媒介、 群体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 介、网络传播媒介六、如何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1、明确传播活动的目标 2、做一个好的传 播者有权威性、被公众认

22、同、客观超脱 3、了解自己的公众 4、注重双向 沟通寻找与扩大共同的经验范围、注重反馈 七、怎样合理地选择公共关系媒介1、根据受传者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1)受者的文化层次( 2)受者的年龄性别 ( 3)受者的职业特点( 4)受者的分布范围2、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媒介(1)信息的专业化程度( 2)信息价值的时 间性(3)信息价值的资料性 ( 4)信息的容量 (5) 信息的重要性 6)信息的复杂性3、根据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媒介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一、双向沟通原则(一)内容定义 :指沟通双方互相传递 ,互相理解的信息 互动原则。1、沟通的双方互为角色、沟通是人的一 种认识活动的反映。 、沟通

23、过程由两个基本阶 段组成: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二)目的1、提高信息互动的质和量 2、最大限度地 迅速消除沟通障碍(三)实施1、沟通双方必须存在一定的共识域(前提条件) 2、沟通双方必须具备反馈意识(必要条 件)主动、及时、适路、适量 3、沟通双方应根 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重要条件)二、平衡原则(一)内容 定义: 指信息的发出者利用 “相似性” 的人际吸引 为中介,通过沟通,与接受者产生认同,达到协 调的原则。2、平衡理论的基本思想(1)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的客观存在 决定了沟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最小努力原 理核心思想( 3)“相似性”的人际吸引是沟 通双方保持平衡关系的重要因素。(

24、二)目的1、实现传播的目的 2、协调双方关系(三)实施1、提倡 A-A 式平行沟通PAC 沟通理论:P(父母状态) 权威、优越感 PA(成人状态) 理智、稳重 AC(儿童状态) 冲动、变化无常 C2、 注重情感沟通三、整分合原则(一)内容定义:指在整体规划下, 将沟通过程的各相 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1、沟通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2、沟通系 统各构成要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二)目的 使沟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排列有序(三)实施1、综合多种沟通方式 2、综合多种信息载 体四、有效原则(一)内容 定义:指通过传授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 效果的原则。1、沟通的有效度 正向状态(顺向强化)逆

25、向状态(逆向转化) 2、沟通的有效率沟通的有效率=沟通信息总数-无效数 *100% 沟通信息总数(二)目的1、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信 2、力求达到最 佳的沟通效果(三)实施1、知晓阶段 2、兴趣阶段 3、评价阶段 4、 行动阶段第六章公共关系调查与策划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 1、准确地进行形象定位 2、为组织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3、使组织及时地把握公众舆论 4、 提高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率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时效性原 则 4、计划性原则三、公关调查的内容(一)组织形象的调查1、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 1)组织领导层 的公共关系目标和要求(

26、 2)组织员工的要求和 评价( 3)组织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2、组织的实际形象调查(1)公众网络分析(二)组织的公众舆论调查1、舆论标志 舆论标志包括公众对事物的态度和这种态度所代表的人数范围。 分为:主导舆论分支舆论 次舆论微舆论2、舆论指标:量度指标强度指标(1)量度指标 包括舆论的公众数量和公众的分布三、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条件的调查 1、公共关系活动主体人力、财力情况调查 2、客观环境调查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一)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1、确定调查任务 2、制定调查方案 3、收集 调查资料 4、处理调查结果 5、完成调查报告 (题 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建议、附件)(二)公关

27、调查的方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引证分析法;抽 样法1、访谈调查法:(1)直接性 2)灵活性和适应性 3)访谈员 的个人因素会影响调查结果( 4)回答率高,但 标准化程度低,费用大( 5)规模受限制2、访谈法的类型(1)按提纲的方式分: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 2)按访谈的场所分: ( 3)按访谈的 人数分:集体性访谈和个别访谈( 4)按访谈的 时间分:一次性访谈和跟踪访谈2、问卷调查法 指调查者根据调查任务和目的, 以调查者可 以控制的、 自行设计好的、 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 题的表格来搜集信息的一种方法。 优点:标准化、 成本低条件: 调查的范围广; 被调查者有一定的 文化水平;内容是常

28、识性的事实、行为和态度怎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1、题目: 2、说明信(调查目的和意义; 关于匿名的保证、 对被 调查者回答问题的一般要求、 调查者的个人身份 或组织名称) 3、指导语4、问题(1)按是否提供备选答案分: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 2) 按问题的性质分: 客观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 (3) 按问题的内容分: 一般性问题、 敏感性问题或威 胁性问题( 4)相倚性问题5、答案(1)两项式( 2)并列式(限制性和非限制 性)( 3)等级式( 4)排序式( 5)矩阵式( 6) 表格式 6、编码 7、其他资料问卷设计的几条注意事项1、决定需要哪些信息及详细程度 2、决定 公众 3、决

29、定样本的大小 4、用书面形式说明调 查的目标 5、说明调查目的并保证匿名 6、尽可 能多用封闭式答案 7、问卷设计易读易懂 8、问 题不超过 25 个 9、对问卷的理解和可能出现的 偏见进行预先测试 10、提问有关教育程度、年 龄、收入问题时,要用分类答案11、在问卷末尾留出空白, 以便写意见或看 法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一、确定活动目标1、目标的一致性 (1)公共关系活动目的与组织总目标一致(2)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目标前后一致,各子目 标间相互协调 2、目标明确性 3、目标限度 4、 目标分解( 1)总目标分解( 2)目标具体化 5、 目标沟通)制定目标时()目标确定后公共关系目标:()传播信息(

30、)增进感情()转变 态度()引起行为二、设计主题1、与目标的一致性 2、主题的实效性 3、主 题的稳定性 4、主题的单一性 5、主题的客观性 与创新性三、确定活动的对象四、选择媒介根据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来选择传播媒 介根据不同对象来选择传播媒介根据传播 内容来选择传播媒介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传 播媒介五、选择时机、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目标公众关注, 又具有潜在新闻价值的时机、 第二,要善于利 用节日、要尽量避开或利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重大的公共关系活动不要同时开展两项以上六、编制预算(一)费用预算1、劳务费用 2、办公费 3、材料费 4、具体 活动费(二)时间预算七、策划书1、策划书的价值体现

31、(1)体现策划者的思维水准和综合能力 (2) 是公共关系行动的说明书( 3)是公共关系活动 的行动指南( 4)是衡量估价公共关系活动的依 据和标准( 5)是组织公共关系进程的实录3、公共关系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1)封面 题目策划者单位或个人名称策划文案完成 日期编号说明文字或内容提要注明初稿或修订 稿、实施稿、执行稿等(2)序文(3)目录(4)正文A 、活动背景分析 B、活动主题 C、活动宗 旨与目标 D、基本活动程序 E、传播与沟通方案 F、经费预算 G、效果预测(5)附件A 、活动筹备工作日程进程表; B 、有关人 员职责分配表 C、经费开支明细表 D、活动所需 物品一览表 E、场地使用安

32、排表 F、相关资料 G、 注意事项第七章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与评估一、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三个阶段 (准备、执行、结束) 2、三个特点 ()动态性)创造性()影响的广泛 性3、三方面的障碍 ()目标障碍()沟通障碍()突发 事件的干扰4、遵循的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2)把握进度原则 3) 恰当选择时机原则二、公共关系评估 1、常用的评估标准: (1)了解传播信息的公众数量( 2)改变观 点、态度或行为的公众数量( 3)达到的目标和 解决的问题 2、评估方法 (1)公众评判 2)专家评判( 3)组织自我 评判第八章 CI 战略第一节 CI 概述“CI”即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 译为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识别。一、CI 的发展背景与沿革(一)欧美国家 CI 战略的发展 欧美国家 CI 有三个特点: (1)注重从视觉系统入手, 强调标准化,色彩、 标志、图案。它是西方工业标准化的具体表现。 (2)比较注重企业管理的因素, 偏重于理性制度条 规的管理。 3)从管理角度看,比较系统性、规则 化,便于操作。(二 )日本 CI 战略的发展日本 CI 模式具有三大特点:(1)CI 是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规划,尤其 注重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传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