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7/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1.gif)
![专题十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7/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2.gif)
![专题十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7/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98322799-92b4-4a0b-b773-10fe73d9828e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三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高考动向 熟悉 Fe(OH)3 胶体的制备原理。考点分析Fe(OH)3 胶体的制备(1)原理。FeCI3+3H2OFe(OH 3 (胶体)+3HCI( 2 )操作步骤。向沸水中加入几滴 FeCI3 的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 褐色,停止加热。( 3 )注意事项。 只能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代替, 自来水中含次氯酸根离 子,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只能用饱和氯化铁溶液, 稀氯化铁溶液含三价铁离子太少 不足以形成足够多的氢氧化铁聚合成胶体。 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时间长了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变成 氢氧化铁沉淀。 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出现浑浊。考点突破1.
2、 鉴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方法: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 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 判断胶粒带电荷的实验方法:电泳。胶体粒子中有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带电荷的, 因为物体由一 大块分散为无数胶体粒子后, 表面积急剧增大, 所以胶体的微粒 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情况下,金属 氢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易于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 非 金属氧化物、 金属硫化物易于吸附负电荷而带负电。 当这些电荷 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时候, 就会出现电泳现象, 即胶体 粒子向两极移动,使分散系发生颜色变化。3. 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3、渗析法。 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粒子小, 可以透过滤纸也可以透过半透膜, 因而可以使用半透膜渗析的方 法来分离溶液和胶体。如分离出淀粉中的氯化钠的实验:实验步骤(1) 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I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1 )(半透膜可用鸡蛋壳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它有非常细小 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2) 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 5mL向其中 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03容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 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在加入 AgN03溶液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 沉淀
4、;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 CI- 能透过半透膜,从半透膜袋中扩散到了蒸馏 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大。注意事项: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损,否则,淀粉粒子也会 进入蒸馏水。 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 否则,实验结论不可靠。 一般要在 2min 以后再作 Cl- 的检验,否则, Cl- 出来的太少,现 象不明显。4.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 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 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
5、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 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 较长时间光照都可 使其凝聚甚至变性。【例 1】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 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A. 丁达尔现象 B. 电泳 C. 渗析 D. 凝聚 【解析】胶粒带电,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极一方移动而聚沉。 【答案】 B【例 2】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后,装 入半透膜袋,再浸入蒸馏水中, 蒸馏水中将会大量地增加的是 ( )A. 淀粉酶 B. 淀粉 C. 葡萄糖 D. 酒精 【解析】在淀粉酶作用下,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可以透过
6、半透膜。【答案】 C【例 3】下列各项操作中,能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 是( )A. 向饱和Na2CO3容液中通入过量的 C02B. 向 Fe(OH)3 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 H2SO4C. 向 AgI 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 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解析】胶体遇酸、碱、盐溶液会聚沉。 此题生成的 Fe(OH) 3 沉淀又溶于硫酸中,【答案】 B决胜高考1. 下列关于Fe (OH 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Fe ( OH) 3胶体与食盐溶液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B. Fe (OH)3 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C. 胶体中 Fe( OH) 3 胶体粒子不停地作布朗
7、运动D. 光线通过 Fe( OH)3 胶体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2. 500 mL 2 mol/L FeCl3 溶液和 500 mL 2 mol/L 明矾溶 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 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 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 的判断合理的是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 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都是“先 聚沉,后溶解”C.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 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 蒸干、灼
8、烧 FeCl3 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3.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4.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 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1mol/L 的 FeCl3 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 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2)若向该胶体中加入饱和(NH4 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原因是。5. 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 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1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
9、中,滴入几滴 NaOH容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 。( 2)在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 FeCl3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即制得 Fe(OH) 3 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 20 mL 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 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 Fe(OH) 3 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可以看到 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 。(4) 取乙烧杯中少量 Fe(OH) 3 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
10、 HI 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 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最后溶液颜色加深,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用稀盐酸代替稀 HI 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 (写序号)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 铁胶体: 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加热至沸 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 溶液继续煮沸, 至液体呈透 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 FeCI3+3H2OFe(OH 3 (胶体)+3HCI。(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
11、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 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 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 入沸水中, 结果没有观察到 ,其原因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 而是用自来水, 结果会 ,原因是 。 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 长时间加热, 结 果会,原因是 。(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 Fe( OH)3 胶体,但是他又向 Fe (OH 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 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 化。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7. 将铝粉逐渐投入饱和氯化铁的黄色溶液中,首先看到溶 液变成红褐色,并产生气泡
12、;后来有少量的红褐色的沉淀,并有少量的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沉淀物质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溶液物质是 ,红褐色的沉淀是 ,气泡的成分是 ,黑色物质是 。(2)除去红褐色溶液中少量沉淀的实验方法是。(3)试用简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实验现象:。答案点拨1. B解析:Fe (OH 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影响下将 向阴极移动,B错。2. C 解析:选 C 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 A 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 B 错误; 铁盐能氧化I-生成12,12溶于水呈深褐色,C正确;蒸干并灼 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得到 KAl ( SO4) 2, D 错误。3. C解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 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 故 无此现象; 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 与分 散质粒子大小无关。4. (1 FeCI3+3H2OFe( OH 3 (胶体)+3HCI 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2)形成红褐色沉淀(NH4 2SO4电离出的SO42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听课评课记录第6课《戊戌变法》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美术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1《情绪使生活更美》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听课评课记录2
-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第4单元和谐与梦想 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算测试题人教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试题全套
- 班组长个人工作计划书
- 降水预报思路和方法
- 工程设计方案定案表
- 第一章-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课件
- 虚位移原理PPT
- 暖气管道安装施工计划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QE工程师简历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 2021年酒店餐饮传菜员岗位职责与奖罚制度
- 最新船厂机舱综合布置及生产设计指南
- 可降解塑料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可修改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