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20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五2.5(历史)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20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五2.5(历史)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Word 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五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非选择题 15 分,共 30 分) 1. 下列朝代曾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的是 ( ) 秦朝西汉西晋东晋隋朝 A. B. C. D. 【解析】选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春 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争战局面,统一中国;280 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三国鼎立局 面完成统一 ;589 年隋灭南陈,结束南北朝分

2、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2.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 240 万减少到 50 万,扬州从 320 万增加到 433 万, 荆州(今湖北境内)从 359 万增加到 620 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 ) A. 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解析】 选 B。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 乱,逃往江南地区。故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B。 3.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 ,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 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

3、要原因 是 () A.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解析】 选 A。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 魏晋 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 活方式,故选 A。 4.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 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解析】选 B。根据材料伊洛中区,均

4、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 生闻此,应当大庆,由此可以看出,北魏迁都洛阳,主要是为了有效控制中原地 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 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其中塞下 应是 ( ) A.洛阳 B.长安 C.平城 D.建康 【解析】选 A。根据材料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孝文帝时期把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故塞下应是洛阳,A 正确。 5.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 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 A. 废分圭寸行县制 B. 实行盐铁专营 C.

5、废旧俗兴汉化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选 C。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 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 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 6.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 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 年, 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 20 万大军南下。到达 A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 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 ,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 机说,行

6、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 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3 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 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 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 材料一中的 A 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 谋 ?(4 分) (2) 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4 分)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

7、什么效果。(7 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494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问依据所学 可知,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 映了孝文帝改汉姓、 学汉语两项措施。 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中原地区礼仪兴 盛,人才济济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或中原地区经 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 答案:(1)洛阳。冲破守旧阻力(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2) 改汉姓;学汉语。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或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 【等级性考试】

8、 (选择题 4 分,非选择题 16 分,共 20 分) 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 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 ,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 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 ,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 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中原人大量南迁 局势相对安定 统治者的重视 自然条件优越 A. B. C. D. 【解析】选 C。从材料中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中原人大 量迁移到 南方 . 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 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 续进行可以看出,导致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中原 人大

9、量南迁,局势相对安定和统治者的重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 , 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二 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争论 ,诸说 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根据诸说认定的湖北省各个不同地点进行统 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q 门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 汉川说、嘉鱼说。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 摘编自国际在线 (1) 据材料一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6 分) (2) 根据材料二,赤壁之战发生在今天的哪一省份 ?目前,新赤壁大战争论的 焦点是哪两个地点?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 么?(6 分) (3) 从赤壁之战中,你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4 分) 【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共同策略都是后发 制人。第 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在今天的湖北省, 第二问结合材料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可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