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852010年长治霾气候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张逢生等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

2、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p427.1+22 :a :2095-6835(2014)10-0138-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

3、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和方法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

4、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表2和图3给出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

5、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

6、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 结束语4.1 气候特征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

7、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

8、.current science,2002,83(8).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d statesj.atmospheric enviroment,2001(35).4shooter d,uhle m e,wang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ewzealand atmospheric aerosols 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ratiosj.j.aerosol sci,2004(31).5s

9、enaratne,i,shooter,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e in auckland,newzealandj.atmos.environ.,2004,38(19).6胡亚丹,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7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等.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8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9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

10、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31(4).10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11吴兑.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12颜鹏,刘佳清,周秀骥,等.上甸子秋冬季雾霆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13mao m j,liu h t,xu h h,et al.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j.acta scientiae circ

11、umstantiae,2013,33(3).14潘鹄,耿福海,陈勇航,等.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1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endprint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

12、,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p427.1+22 :a :2095-6835(2014)10-0138-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

13、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

14、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和方法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表2和图3给出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

15、,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

16、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 结束语4.1 气候特征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

17、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18、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current science,2002,83(8).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d statesj.atmospheric enviroment,2001(35).4shooter d,uhle m e,wang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newzealand atmospheric aerosols

19、using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ratiosj.j.aerosol sci,2004(31).5senaratne,i,shooter,d.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haze in auckland,newzealandj.atmos.environ.,2004,38(19).6胡亚丹,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7陈晓秋,冯宏芳,余华,等.福州市春冬季灰霾天气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

20、.8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9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31(4).10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11吴兑.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12颜鹏,刘佳清,周秀骥,等.上甸子秋冬季雾霆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3).13mao m j,liu h t,xu h h,et al.the key factor research of haze with the co

21、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element dat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3,33(3).14潘鹄,耿福海,陈勇航,等.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1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endprint摘 要:利用长治1985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其霾的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长治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22、 d(2007年)。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是长治霾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次之,春季霾污染最轻。从月份分布来看,长治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长治霾气象影响因素特征为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霾发生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比例最大。关键词:霾;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变化:p427.1+22 :a :2095-6835(2014)10-0138-0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中指出,霾(haze)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23、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 。霾不仅能使能见度降低,还引发了环境、健康、生态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气象和环境灾害性现象,引起了科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国外对霾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1999 年,ramanathan等在亚洲南部上空发现了棕色气溶胶云,这也是霾第一次被发现,后来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各大洲都存在。此后,国外学者从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成因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对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气候特征、气象影响因素特征、污染水平和预报预警研究等方面。对霾光学特性、细粒子污染本质、与雷达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

24、近些年逐渐发展,并慢慢深入起来的。本文利用长治1985-012010-12的霾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气候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以期了解长治霾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政府开展城市大气霾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和方法本文使用的长治霾资料来源于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的归档资料,已进行过初步的质量控制。资料为1985-012010-12的,时间序列长度为26年。使用的资料经过反复检查,质量和完整性很高。资料内容包括霾日日期,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表示霾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气候趋势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判断霾的变化趋势是否显著。表2和图3给出

25、了长治霾日数月、季变化特征,从季节分布来看,冬季霾最严重,是霾高发季节。26年间,霾日季总日数达276 d,季均日数为10.6 d,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春季霾污染最轻,霾日季总日数为165 d,季均日数为6.3 d,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春季总日数的7.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2.8%和24.4%.这是因为长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的影响,冬季干燥,虽然冷空气频繁,但降水量偏少,烧煤取暖的烟灰、地面附近灰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不易扩散或稀释,致使霾频繁发生;而春季风速较大,加快了空气中悬浮灰尘和粉尘等粗颗粒在垂直方向和水平

26、方向的扩散和输送,不利于霾的形成。从月份分布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26年间,霾日月总日数达125 d,月均日数为4.8 d,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霾日月总日数为31 d,月均日数为1.2 d,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 结束语4.1 气候特征26年来,长治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霾日值为32.1 d,年最少霾日值为3 d,出现在1994年;年最多霾日值为121 d,出现在2007年。从季节分布情况来看,冬季是霾高发季节,季百分比达33.1%,霾日占冬季总日数的12.2%;夏季和秋季相当,季百分比分别为2

27、2.8%和24.4%;春季霾污染最轻,季百分比为19.8%,霾日占夏季总日数的7.2%.从月份分布情况来看,全年霾高发月份为1月,月百分比为15.0%,霾日占1月总日数的16.1%;而8月为全年霾最少发月份,月百分比为3.7%,霾日占8月总日数的4.0%.4.2 气象影响因素特征19852010年,长治风速较小时,霾易出现。长治发生霾时,相对湿度小于80%的比例远大于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比例。对照霾等级来看,长治19852010年出现的霾,轻微霾所占百分比最大,达80.6%;其次是轻度霾,占14.9%,中度霾和重度霾出现较少;严重霾在这26年中没有出现过。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2ramanathan v,crutzen p j,mitra a p,et al.the indian ocean experiment and the asian brown cloudj.current science,2002,83(8).3bret a schichtel,rudolf b husar,stefan r falke,et al. haze trend over the uni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