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之解表药123_第1页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_第2页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_第3页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_第4页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中药学之解表药中药学之解表药123第1页/共123页2第2页/共123页3第3页/共123页4第4页/共123页5第5页/共123页6第6页/共123页7第7页/共123页8第8页/共123页9 麻黄麻黄第9页/共123页10第10页/共123页11第11页/共123页12第12页/共123页132 2、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无论无论无汗之寒喘无汗之寒喘(配杏仁:三拗汤)、还是(配杏仁:三拗汤)、还是有汗之热喘有汗之热喘(麻杏石甘汤)均可使(麻杏石甘汤)均可使用。用。 尤宜尤宜风寒束肺,肺气不宣风寒束肺,肺气不宣之咳喘。之咳喘。 常与配杏仁,古人云:常与配杏仁,古人云:“麻黄以杏仁为臂助

2、。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第13页/共123页14第14页/共123页15第15页/共123页163 3、麻黄微苦降入膀胱,为、麻黄微苦降入膀胱,为宣肺利尿宣肺利尿要要 药。药。 用于风水水肿或表证伴腰以上肿者,头面眼睑尤甚(配白术:越婢加术汤)。用于风水水肿或表证伴腰以上肿者,头面眼睑尤甚(配白术:越婢加术汤)。 风水为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风水为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而致,即通调水道而致,即“上焦不开,下焦不利。上焦不开,下焦不利。” 第16页/共123页17第17页/共123页18桂枝桂枝第18页/共123页19第19页/共123页20第20页/共123页21第21页/共123页

3、22第22页/共123页232 2、辛甘气温,善于、辛甘气温,善于温助三焦之阳气温助三焦之阳气用于用于阳气不振:阳气不振:胸阳不振,胸痹心痛胸阳不振,胸痹心痛 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为为温通心阳之要药温通心阳之要药,心阳不振,心阳不振,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脾阳不振之痰饮病,如苓桂术甘汤脾阳不振之痰饮病,如苓桂术甘汤长于长于助阳化气,助阳化气,用治用治肾、肾、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利水肿,小便不利,如五苓散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利水肿,小便不利,如五苓散第23页/共123页24第24页/共123页25第25页/共123页26第26页/共123页27第27页/

4、共123页28第28页/共123页29藁本藁本第29页/共123页30藁本藁本第30页/共123页31第31页/共123页32第32页/共123页33第33页/共123页34羌活羌活 气味雄烈,性善上行,主散气味雄烈,性善上行,主散太阳膀胱经风寒湿邪,太阳膀胱经风寒湿邪,并善并善祛风湿,止祛风湿,止痹痹痛。痛。 1 1、外感风寒湿邪,头痛如裹,痛连项背(配防风、川芎: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头痛如裹,痛连项背(配防风、川芎:九味羌活汤)。 2 2、风寒湿痹,尤以治、风寒湿痹,尤以治上半身肩背肢节疼痛为佳上半身肩背肢节疼痛为佳(配姜黄:蠲痹汤)。(配姜黄:蠲痹汤)。 3 3、其辛温燥烈,易

5、助热,故阴虚血热者忌服。、其辛温燥烈,易助热,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第34页/共123页35第35页/共123页36第36页/共123页37第37页/共123页38第38页/共123页39荆芥荆芥第39页/共123页40第40页/共123页41第41页/共123页42第42页/共123页43第43页/共123页44荆芥荆芥 微温不烈,轻扬发散,性质平和。以微温不烈,轻扬发散,性质平和。以透疹止痒消疮透疹止痒消疮为长。为长。1 1、疏风解表疏风解表 不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不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 者,均可使用。者,均可使用。2 2、透疹透疹 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配薄荷、(

6、配薄荷、 蝉蜕)蝉蜕) 第44页/共123页45第45页/共123页46第46页/共123页47第47页/共123页48 本草汇言:本草汇言:“与芎、芷上行,与芎、芷上行,治目之风;治目之风; 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肝风;与白术治脾之风;与当归治肝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芩、连治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芩、连治热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热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第48页/共123页49第49页/共123页50第50页/共123页51第51页/共123页52第52页/共123页53第53页

7、/共123页54紫苏第54页/共123页55第55页/共123页56第56页/共123页57紫苏叶紫苏叶1 1、散寒之力散寒之力较强。长于较强。长于行气宽中。行气宽中。 尤宜外感风尤宜外感风寒兼气滞胸闷寒兼气滞胸闷 (配陈皮,香苏散)(配陈皮,香苏散) 治脾胃气滞呕吐证治脾胃气滞呕吐证 (寒者配藿香,热者配(寒者配藿香,热者配 黄连)黄连) 痰气郁结梅核气(半夏厚朴汤)痰气郁结梅核气(半夏厚朴汤)2 2、解鱼蟹毒解鱼蟹毒(单煎或配生姜煎代茶饮)(单煎或配生姜煎代茶饮) 苏梗长于苏梗长于理气安胎,理气安胎,用于脾胃气滞动用于脾胃气滞动胎胎第57页/共123页58第58页/共123页59香薷香薷1

8、 1、发汗之力较强,芳香醒脾化湿、发汗之力较强,芳香醒脾化湿 为治为治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感冒阴暑或暑湿感冒阴暑或暑湿常用药常用药,香薷香薷既解表,又化湿既解表,又化湿,恰好针对阴暑的致病特点,李时珍,恰好针对阴暑的致病特点,李时珍说过说过“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日之用麻黄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日之用麻黄”。故有故有“夏月之麻黄夏月之麻黄”的说法。的说法。 第59页/共123页60第60页/共123页61第61页/共123页62第62页/共123页63辛夷辛夷 第63页/共123页6

9、4第64页/共123页65第65页/共123页66第66页/共123页67第67页/共123页68苍耳子苍耳子 (多硬刺),而多硬刺),而“刺多祛风刺多祛风”,长于长于通通鼻窍鼻窍,为治为治鼻渊之要药,鼻渊之要药,并能并能祛风除湿止祛风除湿止痛痛 1 1、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 (配辛夷、白芷)(配辛夷、白芷) 2 2、风湿痹痛(史国公药酒)、风湿痹痛(史国公药酒) 3 3、疗风疹瘙痒(煎水外洗)、疗风疹瘙痒(煎水外洗) 有小毒。有小毒。 第68页/共123页69辛夷辛夷 药用花蕾,气香轻浮,善药用花蕾,气香轻浮,善通鼻窍,通鼻窍,为治为治鼻渊之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鼻渊之

10、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臭臭之要药,偏寒偏热皆可用。之要药,偏寒偏热皆可用。 本品系花蕾有毛,故宜本品系花蕾有毛,故宜包煎包煎。 第69页/共123页70第70页/共123页71第71页/共123页72第72页/共123页73第73页/共123页74第74页/共123页75第75页/共123页76薄荷薄荷第76页/共123页77第77页/共123页78牛蒡子牛蒡子 第78页/共123页79第79页/共123页80第80页/共123页81薄荷薄荷 一、功效特点:一、功效特点:1 1、善能、善能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2 2、并能、并能疏肝解郁疏肝解郁二、应用二、应用 1 1

11、、用于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用于风热上攻的头痛目赤, 配蔓荆子、菊花配蔓荆子、菊花 2 2、治肝气郁滞的胸闷胁肋胀痛,、治肝气郁滞的胸闷胁肋胀痛, 配佛手、香橼,配佛手、香橼,第81页/共123页82第82页/共123页83第83页/共123页84第84页/共123页85第85页/共123页86第86页/共123页87第87页/共123页88第88页/共123页89第89页/共123页90第90页/共123页91第91页/共123页92第92页/共123页93第93页/共123页94桑叶桑叶 偏于偏于归肺经归肺经而而清肺润燥止咳,清肺润燥止咳, 并有并有凉血止血凉血止血之功。之功。应用:应用:

12、 1 1、风热犯肺咳嗽(桑菊饮)、风热犯肺咳嗽(桑菊饮) 2 2、燥热犯肺、燥热犯肺咳嗽咳嗽 (配沙参、杏仁:桑杏汤)(配沙参、杏仁:桑杏汤) 3 3、血热妄行出血、血热妄行出血 (配白茅根)(配白茅根)第94页/共123页95第95页/共123页96第96页/共123页97第97页/共123页98第98页/共123页99第99页/共123页100第100页/共123页101第101页/共123页102升麻升麻第102页/共123页103第103页/共123页104第104页/共123页105葛根葛根1 1、甘辛而凉,轻扬升散,归脾胃经而能、甘辛而凉,轻扬升散,归脾胃经而能解肌退热,为太阳阳明

13、解肌退热,为太阳阳明“解肌解肌”之药。之药。外感外感表证发热,无论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风热、风寒均可使用。均可使用。(1)偏风寒:)偏风寒: 配麻黄、桂枝葛根汤(配麻黄、桂枝葛根汤(2)偏风热(葛根芩连汤)偏风热(葛根芩连汤)2 2、本品既能辛散表邪退热,又能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颈项强痛、本品既能辛散表邪退热,又能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颈项强痛,用于,用于外感表证而见外感表证而见颈项强痛尤宜。颈项强痛尤宜。 第105页/共123页106第106页/共123页107柴胡柴胡 1 1、善于善于疏散少阳半表之邪疏散少阳半表之邪,为,为治少阳证的主药,治少阳证的主药,

14、长于长于退热退热(1 1)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配半夏、黄芩:小柴胡汤)(配半夏、黄芩:小柴胡汤)(2 2)表证发热)表证发热 (配葛根、黄芩:柴葛解肌汤)(配葛根、黄芩:柴葛解肌汤) 2 2、主升清阳之气而治疗内脏下垂、主升清阳之气而治疗内脏下垂, 治气虚下陷证。配黄芪治气虚下陷证。配黄芪第107页/共123页108第108页/共123页109第109页/共123页110第110页/共123页111第111页/共123页112第112页/共123页113第113页/共123页114第114页/共123页115复习思考题第115页/共123页116第116页/共123页117第117页/共123页118第118页/共123页119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