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及研究途径_第1页
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及研究途径_第2页
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及研究途径_第3页
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及研究途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及研究途径颜佳毅马玲瑛顾韧饋林紫薇【摘要】木文总结了血小板疾病的分类并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例介绍了典型免疫性 血小板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在发病机制方面由过去简单认为血小板抗体吸附引起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衍变到目前对细胞免疫异常的认识,在治疗方面近年来也出现了对幽 门螺杆菌的和关研究及t细胞移植、基因调控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血小板疾病的认识及治疗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分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自身免疫,paig,免疫耐受,治疗一、血小板疾病的分类(一)血小板数量杲常1. 血小板减少1. 1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

2、病、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放疗或化疗 后的骨髓抑制1.2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evans综合征1.3消耗过度: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ttp)1.4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2. 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于脾切除后(二)血小板质蜃异常1. 遗传性: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2. 获得性: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界常球蛋白血症等引起二、血小板疾病的研究途径在众多血小板疾病屮,itp是个典型的例子,且是以目前比较多见的免疫功能紊乱为核 心机制的疾病,我们将以itp为例来谈谈对血小板疾病的研究途径及一些新的认识

3、。()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因免疫功能异 常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 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口身血小板抗体产生为特征。现有人将其称为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mmun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这并不确切,因为原发性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才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o(二)分型itp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两者在临床表现、病程与转归等方面有一定差别,具体见 卜表。急性itp与慢性itp的比较

4、分型急性itp慢性itp主要发病年龄26岁2050岁性别差异男2女女:男约4: 1前驱感染史常13周前常常无严重岀血相对较多相对较少血小板计数常 v20x109/l常 30-80x109/l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较多见罕见病程26周,最长6个月数月至数年自发缓解80%少,常反复发作急tt.itp免疫状态好,但由于从正常免疫监视逃逸后产生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 板破坏,随病原菌清除而恢复,为急性、自限过程,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可恢复,因此以 下主要讨论慢性itpo(三)流行病学itp的年发病率约为120/100万人,其中,慢性itp约为40-100/100万人,难治性itp 约为10/100万

5、人。(四)发病机制1.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口(paig)的产牛是口前最被接受的发病机制。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破坏白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的降低 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有一系列 证据可以证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存在:itp患者分娩的婴儿血小板减少;itp患者血浆 输给正常人,受者血小板减少:正常人血小板输给itp患者,输入的血小板寿命缩短(1224 小时),而itp患者血小板在正常血浆中存活期正常(810fi),提示患者血浆中可能存在 破坏血小板的抗体;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抗体即paig明显高于正常人;糖皮质激素、 血浆置换、静注丙种球蛋片等治疗对itp有肯定疗效,提示本

6、病与免疫因素有密切联系。paig中paigg的比例大于70%,且以paiggl居多。paigg的性质未明,可分为特异 性少非特界性,前者通过抗体fab片段打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后者在循环血屮形成免疫复 合物(immune complex, ic),通过抗体fc片段与血小板膜fc受体非特异结合。paig相应的靶抗原可以是血小板膜糖蛋口,如llb/iiia (cd41)、la、lb、ila、iv、cd9 等;巨核细胞上也存在与血小板相同的抗原,因此itp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也会被自身抗体 攻击而发育成熟受阻。paig的产生部位主耍在脾赃,paig的fab片段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paig的fc片 段

7、眾露,与巨噬细胞fc受体结合,于是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肝脏为血小板被破坏的次 要场所,paig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补体激活,c3b附看于血小板表面被库否细胞c3b 受体识别,尔麻血小板被吞噬、破坏。骨髓在脾切除示成为主要破坏血小板的场所。血循环 中的paigm结合补体的能力较强,通过补体经典途径也可以引起血小板溶解破坏。2. 感染多数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患者常因感染而致病情 加重,对见,细菌及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主要机制为:病毒可作为半抗 原,与血小板糖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抗体的产生;病毒抗原与paig形成ic, ic 与血小板膜fc

8、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构型改变,在通过脾和肝时易停留,从而增加了被单 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的几率,感染还可加强吞噬系统的功能。3. 细胞免疫这是近年來得到很人发展的一个新认识。刺激性免疫应答使细胞因子产主增强;t淋巴 细胞功能异常,门身反应性t细胞未在阴性选择屮被胸腺清除;fas、fasl的表达及功能缺 陷;cd4+cd25+tr细胞功能异常,以上种种都将导致t细胞免疫耐受的丧失,从而攻击自 身抗原,使血小板破坏异常增加。cd4+cd25+tr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作用的专职 抑制细胞,它能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英免疫功能,而在1tp 者, tr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界

9、常,导致t细胞免疫耐受的丧失。foxp3 种转录因了,它特异地表达于cd4+cd25+tr细胞亚群上,通过调节foxp3基 因的衣达,可提高itp患者外周血'|« foxp3+cd4+cd25+tr细胞的数量,诱导免疫耐受的形 成。4. 雌激素证据:1tp在女性多见,且青春期、绝经前后、妊娠时发生或加重。现发现雌激索有抑 制血小板生成及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构型改变的血小板的清除作用。具体机制不明。5. 遗传因素组织相容性抗原为hla-drw2的人群多发,提示ttp的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基因 调控,有其遗传易感性。(%1) 治疗血小板计数高于30x109/l的患者无须特别

10、治疗,可采取监护、观察、随访的捲施。1一线治疗1.1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町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 噬作用、抑制骨髓产生抗体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出血。常用药为强的松,初始剂 量为0.25mg/kg dimg/kg d,有效者则在数周内逐渐减至维持量,46周无效者,停用。病程短的初治者有效率可达80%o应用激素治疗的缺点是易复发。1.2静注丙种球蛋白(ivlg)ivig可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使血小板破坏减少以及抑制抗体的产牛。适川于需快速 提升血小板的情况,如手术、严重出血、难治性itp等,57天起效,但忠者的治疗反应是 暂时的。ivig的优点是

11、安全性好、短期效果较明显。1.3脾切除脾切除术去除了产生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部位,治疗效果明显。适用于激素治疗36 个月无效;激素治疗有效,但需较人量维持;有使川激索的禁忌;以及以脾脏破坏为主的病 例。脾切除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90%,持久完全缓解率4560%,即使无效,往往也可使 激素的需要量减少。行脾切除前应严格掌握指征。2. 二线治疗二线药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血小板计数、原发 耐药述是复发以及从缓解到复发的时间来选择二线药物。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长期应用可 能岀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2. 1免疫抑制剂类包括长春新碱(vcr)、硫畔卩票吟、环磷酰胺

12、(ctx)、环抱霉素a (csa)、氯酚酸酯 (骁悉,mmf)等。其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旁路等途径选择性抑制细胞毒t细胞,一 般用于难治性itp,但其长期疗效、有效剂量及不良反应等还有待进一步确定。2. 2达那膛达那哩为雄激索衍生物,可拮抗雌激索的作用,对部分病例冇效。2. 3抗rh(d)免疫球蛋白anti-rh(d)ig是从血浆中分离出的対rh(d)抗原貝-有高度亲和力的免疫球蛋白,被 anti-rh(d)ig包被的红细胞与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竞争性结合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减少 单核-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该药一般对rh(d)抗原阳性患者疗效较好,有效率达70% 90%,未切脾者疗效更

13、佳。3. 其他治疗3. 1 干扰素 a (ifn- a )ifn-a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部分难治性1tp有效。但干扰素在个别情况下对加剧血小板 减少及出血,还可能引发贫血,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该药的经验不多。3. 2抗cd20单克隆抗体抗cd20抗体可抑制cd20+b淋巴细胞的功能,减轻口身抗体的产生,适用于难治性itp 的治疗。代表笏物是美罗华。3.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研究发现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 根除hp的方法治疗itp是行之有效的罔。3.4自体造血十细胞移植近年來人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难治性1tp取得了-定效果。3

14、. 5冻t人纤口蛋口微球白蛋白微球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等已冇一定历5tl,(,,o目 前上海瑞金医院提出利用冻干人纤白蛋白微球治疗ttp的方案:以白蛋白制成与人类血小板 相似的体积和形状,然后以人纤维蛋白原(fg)包裹上述口蛋口微球,这种微球便模拟人体 内已激活的表达有特殊蛋白及其与fg形成的复合物,竞争性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参考文献】1 吴润晖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 志,2007,22(3) : 161-164.2 内科学(第6版)p. 659.人民卫生出版社.3jb.zhou et al.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54(2005). 107-116.4 薛俭成,伍昌林,刘仿.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儿免疫 失调中的作用中华儿科杂志,2007, 45(8): 631-632.5 侯明,秦平.欧美国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诊治意见介绍.中华血液学杂 志,2005,26(3) : 191-192.何志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搬诊断治疗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 志,2007, 22(15):1131-1134,7闰振宇,赵永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诊断及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 志,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