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_第1页
XXXX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_第2页
XXXX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_第3页
XXXX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_第4页
XXXX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 2009-10-30 19:30  文章来源:综合司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综合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内容提要报告回顾了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由于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总体上看,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报告认为,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综合

2、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 报告分析,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目录内容提要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

3、行情况 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附件 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统计资料 表1: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表2: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表3: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表4: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 表5: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 表6:2000-2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 表7:2000-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 表8:2002-2

4、009年1-9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 表9:2002-2009年1-9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 一、200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广大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竞争力,千方百计稳住老客户、开拓新

5、市场。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1、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55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其中出口8467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4289亿美元、5179亿美元和610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其中出口分别为2456亿美元、2761亿美元和3250亿美元,下降19.8%、23.5%和20.5%;进口分别为1833亿美元、2418亿美元和2859亿美元,

6、下降30.9%、20.4%和11.8%。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稳外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和国际市场需求趋稳,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1000亿美元,9月份达到1159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出口新高,同比降幅也收窄到15.2%;在国内需求扩大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口达到1030亿美元,是今年以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下降3.5%,降幅首次缩小至个位数。前三季度外贸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下降26%。2、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下降对外贸影响明显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竞争更加激烈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1%,进口价格下降1

7、7.5%。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实际下降16.2%和3.5%。主要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降幅均超过两位数,前三季度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下降48.6%,铁矿石下降45.5%,初级形状的塑料下降29.5%,大豆下降28.6%。3、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前三季度,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量增长35.7%,原油增长8.2%,初级形状的塑料增长30.6%,大豆增长12.8%,但7月份以来大豆进口过快增长势头出现逆转,9月当月进口量下降33.5%。受扩大内需带动和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影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初大幅下降后,二季度以来趋于好转,前三季度机

8、电产品进口3459亿美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174亿美元,下降18.1%,降幅均已低于进口总体降幅。表1 2009年1-9月中国进口重点商品情况商品名称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单价(美元/吨)比上年同期(%)数量金额单价铁矿砂及其精矿46936364.8 77.735.7-26.1-45.5原油14607586.0 401.18.2-44.4-48.6大豆3236140.7 434.812.8-19.4-28.6初级形状的塑料1810252.9 1397.330.6-7.9-29.5机电产品*3459.3 -16.8高新技术产品*2173.9 -18.1总进口7111.8 -

9、20.4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较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势趋缓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服装出口785亿美元,下降10.2%;纺织品出口431亿美元,下降13.7%;鞋类出口209亿美元,下降5.6%;家具出口177亿美元,下降8.5%;箱包出口92亿美元,下降9.7%;玩具出口56亿美元,下降11.3%。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支持力度加大,降幅逐步收窄

10、。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4964亿美元,下降1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58亿美元,下降17.7%。其中三季度分别下降16.9%和11.5%。表2 2009年1-9月中国出口重点商品情况商品名称金额(亿美元)同比(%)玩具56.0 -11.3 箱包及类似容器91.5 -9.7 家具及其零件177.3 -8.5 鞋类208.9 -5.6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31.0 -13.7 服装及衣着附件785.4 -10.2 高新技术产品*2558.4 -17.7 机电产品*4963.7 -19.6 总出口8466.5 -21.3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5、加工贸

11、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由于加工贸易以IT等机电产品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在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冲击较大,2009年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2243亿美元,下降23.9%,其中9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6.9%。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3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降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原因是2008年一般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导致基数相对较高

12、;进口3812亿美元,下降16.4%,其中9月份增长1.7%,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6、民营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滑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机制灵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上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2390亿美元,下降15.5%,进口1225亿美元,下降2.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02亿美元,下降21.1%,进口3842亿美元,下降20.6%;国有企业出口1375亿美元,下降30.2%,进口2045亿美元,下降28%。表3 2009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经营主体情况项 目出 口进 口金额(亿美元)

13、同比(%)金额(亿美元)同比(%)总 额8466.5-21.37111.8-20.4贸易方式一般贸易3785.0-24.53811.9-16.4加工贸易4085.1-19.72243.0-23.9其他贸易596.4-8.91056.9-26.0企业性质国有企业1375.2-30.22044.9-28.0外商投资企业4701.8-21.13841.9-20.6其他企业2389.5-15.51225.0-2.17、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日本等国出口降幅持续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对美国出口1573亿美元,下降16.9%,对日本出口698亿美元,下

14、降18.8%。对香港地区、东盟的出口降幅近几个月也明显收窄,已经低于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对香港地区出口下降20.6%,对东盟下降16.1%。但对欧盟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4.1%、48.9%和37.3%。同时,自欧盟和美国进口分别下降9.2%和12.4%,均明显低于进口总体降幅。由于资源和能源产品国内需求回暖,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降幅已大幅收窄,分别仅下降4.0%和10.9%。表4 2009年1-9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同比(%)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全球15578.28466.57111.8-20.9-21

15、.3-20.4欧盟2600.51674.6926.0-19.4-24.1-9.2美国2118.81573.1545.7-15.8-16.9-12.4日本1622.2697.7924.5-20.0-18.8-20.8东盟1469.9731.1738.8-18.6-16.1-20.9中国香港1207.11144.662.4-21.8-20.6-38.5韩国1105.3377.5727.8-24.4-34.0-18.3中国台湾省736.3139.2597.1-29.7-31.6-29.2澳大利亚427.7143.3284.4-7.1-12.7-4.0印度309.7211.698.1-26.5-13.

16、6-44.3巴西304.993.6211.3-21.1-37.3-10.9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中国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降幅收窄,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关于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出台的各项措施是及时有效的。二、2009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从国外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结束一季度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态势,衰退趋势减缓并走向复苏,主要先行指标不断改善。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日本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5

17、,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9个月上升。欧元区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由-1.4%上调至-1.1%。这些都将有利于国际市场需求低位企稳。从秋季广交会情况来看,国际市场需求也出现一些暖意。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主要经济体失业率继续攀升,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1983年以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

18、6%,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8月份失业率5.5%,也处于十年来高位。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美国等国家居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居民扩大消费。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回升的难度很大。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

19、国出口恢复的阻力。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稳定和逐步恢复外贸进出口。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收窄到20%以内。表5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增长情况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亿美元)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金额(亿美元)增速(%)200411545.535.75933.335.45612.336.0

20、321.0200514219.123.27619.528.46599.517.61020.0200617604.423.89689.827.27914.619.91775.1200721765.723.612204.626.09561.220.82643.4200825632.617.814306.917.311325.718.52981.32009.1915578.2-20.98466.5-21.37111.8-20.41354.7资料来源:海关统计。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

21、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程度的LIBOR/OIS利差和TED利差已经大幅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筹集大规模资金,专门为外贸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困扰国际贸易的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利于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复苏将是艰难曲折的,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恢复,中国外贸

22、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美国2009财年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是2008财年的3.1倍,赤字率高达10%,创二战以来新高,德、法等国财政赤字率均超过3%的控制目标,日本财政赤字率达到9.4%,各国基准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

23、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仅增长2.7%,低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

24、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在超低利率水平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投机炒作和美元汇率走低等因素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中国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成本。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保持中国外贸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改革

25、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生产效率高。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小,受危机冲击相对较轻。加上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部分原来购买高档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可能转而购买中国产品,反而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进出口企业先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考验,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大。长期以来,中

26、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但在贸易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不高,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贸易往来日趋便利化,中国发展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大有可为。“走出去”方兴未艾,带动出口效应明显。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国内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发展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国内产品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外国公司为

27、摆脱经营困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政策相对宽松,并为刺激经济大量投资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将成为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综合分析,2010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向好,但也面对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28、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大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基本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超低利率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开始缓慢恢复,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逐步走稳。其中,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明显放缓,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恢复增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走在了复苏的前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对世界经济的预期改善,纷纷上调经济预测数据。OE

29、CD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发达国家经济将在第三季度恢复成长。其中,美国、德国、日本和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均将呈现正增长,第四季度除日本可能出现反复外,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萎缩1.1%,降幅低于之前的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1%。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另据各国海关数据,2009年上半年,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欧盟、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分别

30、下降30.4%、24.7%、37.3%和33.4%;进口额分别下降34.2%、32.5%、32.3%和28.9%。虽然国际贸易形势自第二季度开始好转,降幅收窄,但仍然高达两位数。WTO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下降14%,发展中国家下降7%。IMF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下降11.9%,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恢复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规模为1.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4%。2009年一季度,全球FDI流入量同比下降44%,其中20国集团流入量同比下降36%,流出下降42%。全球并购活动继续呈现

31、萎缩态势,据国际并购咨询公司MergeMarket的报告称,2009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总量和总额均为6年来最低,其中全球并购量同比下降47%,并购额下降43.3%。联合国预计,2009年全球FDI将降至1.2万亿美元,下降30-40%,2010年将回升至1.4万亿美元,2011年升至1.8万亿美元,但仍未达到2007年的水平。表1 20072010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态势(单位:%)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世界经济5.23.0-1.13.1发达国家2.70.6-3.41.3美国2.10.4-2.71.5欧元区2.70.7-4.20.3日本2.3-0.7-5.41.

32、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8.36.01.75.1世界贸易7.33.0-11.92.5进口:发达经济体4.70.5-13.71.2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13.89.4-9.54.6出口:发达经济体6.31.9-13.62.0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9.84.6-7.23.6注:2009年和2010年数据为预测值。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10月1日。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目前世界经济已停止下滑势头,开始出现企稳复苏迹象,主要是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的结果,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足,复苏的进程将是

33、艰难曲折的。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同,各国对未来政策退出存在明显分歧。IMF警告,虽然现在退出为时过早,但各国必须着手限制非传统刺激政策的蔓延,有效降低央行的资产负债,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政府介入过深、退出过晚,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政府退出过早、步调不一致,又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取得平衡,确保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将是个严峻考验。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消费扩大。由于缺乏新的赢利机会,加上目前产能普遍严重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

34、期内难以明显回升。因此,全球经济即使实现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就业蒙上巨大阴影,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恶化。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以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创欧元区诞生以来新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5.3%,也处于十年来高位;发展中国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联合国预计,2009年至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球就业率恢复

35、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至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都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分别降至0-0.25%、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还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带动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表2 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单位:%)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发达国家5.45.88.29.3 美国4.65.89.310.1 欧元区7.57.69.911.

36、7 日本3.84.05.46.1注:2009年和2010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10月1日。3、国际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预计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

37、威胁。WTO报告显示,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美国 2009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下降6.4%,为近30年来最大降幅。二季度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5.7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3.5%,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美国经济复苏状况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美国一系列的刺激经济计划,以及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

38、政干预措施。但由于消费者支出依然疲弱,未来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是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产出增长。二是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但就业市场依然疲软。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在2010年一季度触及10%,2010年底缓慢降至9.5%。IMF预计,2009年美国失业率为9.3%,2010年为10.1%。另外大幅增加的联邦赤字也成为未来经济加快复苏的障碍。IMF预计,美国经济在2009年收缩2.7%后,2010年将增长1.5%。欧元区 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三季度陷入衰退,2009年一季度继续下滑2.5%。得益于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包括“旧车换购新车”计划,欧元区经济下滑速度在二季度明显放缓。制造业订单

39、、采购经理人指数、出口等经济指标都呈现向好势头。欧元区的经济支柱德国和法国在二季度重新实现经济增长。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整体可于三季度出现增长,从而正式走出衰退。但由于金融业依然脆弱,危机对劳动力市场和政府财政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部分成员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恐难平坦。另外,欧元区国家在退出战略方面存在的分歧也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若德国率先实施退出计划,而法国等国继续坚持刺激经济计划,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面临挫折风险。而在引领低碳经济方面,如果能够建立覆盖整个欧洲大陆的投资和税收刺激计划,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则有利于促进

40、欧元区经济加快复苏。IMF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3%。日本 出口和投资是过去几年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自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极度恶化,分别下滑13.1%和11.7%。在政府财政刺激方案带动下,2009年二季度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开始增长,工业生产也走出低谷,带动经济增长3.7%,为五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外需对当季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个百分点,也是5个季度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但日本依赖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掣肘,一旦外部环境再度趋紧,日本经济必将出现反复。与此同时,就业恶化、设备过剩仍将是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的主

41、要障碍。IMF预计,2009年日本GDP将下降5.4%,在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从较长时期看,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民主党主张鼓励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减少政府管制,提倡培育尖端技术,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区域经济联盟和合作,有望为未来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明显冲击,特别是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冲击更严重。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停止下滑并走向复苏,初级产品价格反弹以及政府刺激政策逐步见效,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已率先复苏。2009年二季度,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7.9%、6.1%和6%;俄罗斯

42、经济在二季度创纪录萎缩10.9%之后,8月份制造业出现止跌回升迹象。IMF预计,200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1.7%,2010年将达到5.1%。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考验,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旦复苏遇到挫折,将对外向型发展中国家带来冲击。二是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步调不一致,各国间的利差扩大,将刺激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动,引发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改革能否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附件二:中国宏观

43、经济形势 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政府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呈逐季加快增长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

44、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丰收。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3327万吨,比上年增产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继续获得丰收。肉类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生猪出栏4.6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2.2%。2、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趋缓。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

45、增长12.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品销售率为97.4%。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但降幅比1-5月份收窄12.2个百分点。3、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63亿

46、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0.1%,居住价格下降4.4%,其余商品跌多涨少。从月度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

47、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4.8%、26.9%、38.1%,一、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分别增长28.1%、38.3%、38.9%,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5、进出口降幅收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出口总值8467亿美元,下降21.3%;进口总值7112亿美元,下降20.4%;贸易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下降2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8亿美元

48、,同比下降14.3%,但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6、货币信贷大幅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7万亿元,增长16%,加快3.3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

4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比上年末增加3266亿美元,同比少增507亿美元。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困难的考验,发展态势好于预期,企稳回升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针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巩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全面落实和不

50、断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明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7-2009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单位:%)指标名称2007年2008年2009年1-3月1-6月1-9月GDP13.09.06.17.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8.512.95.17.0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4.825.528.833.5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6.821.615.015.015.1出口增长率26.017.3-19.8-21.8-21.3进口增长率20.818.5-31.0-25.4-20.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51、涨幅4.85.9-0.6-1.1-1.1M0增长率12.112.710.911.516.0M1增长率21.09.117.024.829.5M2增长率16.717.825.528.529.3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009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表现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渐止跌企稳,国际商品市场需求回暖。以油价为风向标的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在一季度稳定后,自二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09年9月底的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综合指数比上年末上涨28.0%,各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均有10%以上的涨幅,其中食品饮料类上涨11.2%,工业用农业原材料

52、上涨14.3%,金属上涨30.4%,能源上涨35.6%,但仍大幅低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位。另有少数产品的价格接近甚至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其中黄金价格已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呈现涨势,反映了市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及增长潜力的良好预期。一年来,为刺激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基础设施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保持了远好于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贸易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急剧下滑、恢复市场景气的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尽管经济规模在全球总量中尚不足1/3,但对石油、金属等资源商品的需求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

53、以上。此外,各国大幅降低利率水平和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加上美元等货币汇率大幅贬值,也助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表1 新兴市场对资源商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2002-2008年平均增长率(%)市场份额(%)新兴市场全球1993年2002年2008年石油24.810.843.145.851.8铝88.848.432.442.859.2铜53.021.435.249.361.7小麦7.77.876.970.570.7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10月。二、近期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因素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和速度、

54、各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等,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商品市场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美元走势、主要商品的供需状况也将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总体看,2009年后几个月至2010年,国际商品价格将在目前水平上继续上行,但涨幅相对有限,且短期会有较大波动。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未来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的支撑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而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其重要。目前,以石油、铜为代表的商品期货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2009年后几个月及2010年世界经济的良好预期。考虑到目前多种商品的库存水平仍较高、富余产能较大,若世界

55、经济复苏出现波动、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则商品价格有可能出现大幅震荡。2各国采取的刺激政策将逐步退出。宽松的货币供应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商品市场,成为推动2009年以来商品价格大幅回升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部分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收紧倾向。未来各国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的转换,将对进入商品市场的资金流向和流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3美元走势对商品市场价格影响明显。近年来,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因美元持续疲软而具有了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成为重要的保值避险工具,价格抬升,波动加剧。目前美元地位虽有削弱,但仍是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同时美元走软使商品套期保值的作用增大,商品价格与美元汇率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负相关。鉴于美国财政赤字庞大,低利率近期将维持不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延续一段时间,中短期内美元弱势格局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商品价格将保持在较高水平。4产能过剩和贸易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