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_1_第1页
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_1_第2页
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_1_第3页
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_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摘要:在大田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对土地进行处理,选择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品种,通过有效的密植与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确保玉米产量与质量。本文基于工作实践,从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入手,积极总结了具体的种植对策,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技术参考。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2、160;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9.22.013现如今,玉米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研究,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本文基于实践研究,总结了大田玉米高产技术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科学整地针对玉米的种植作业,可具体划分为春季种植以及夏季种植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春季种植前,必须检查土壤是否完全解冻,并且要科学化的精细处理,以保证土壤的墒情。后

3、者则需要在夏季农作物收获完成后,再进行播种工作。在整地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化的手段,确保土壤中的残存根茎被铲除完毕,整地深度要控制在25厘米左右。2种子处理首先,农户在播种前要确定合适的玉米品种,充分结合当地的土壤因素以及气候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玉米品种。在挑选合适的玉米种子过程中,要尽量筛选具备包衣的种子,以保证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与抗虫性。在具体播种前,还需要进行种子处理,可在天气晴朗的时间进行晒种处理,以提升种子的出苗率。除了晒种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并加入少许的化学药剂,达到预防病虫害侵袭的目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玉米的最佳种植气温是1012。通常平原区域播

4、种时节为4月中上旬,而山区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3定植密度玉米密植程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各个区域的密植程度判定要求非常高,需要充分参考不同的条件,即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玉米品种的实际特点来确定。通过合理的定植密度,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所有肥力被充分吸收,并且提升单位面积上的玉米产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同品种、不同类别的玉米,在种植密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披散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在35004000株,半紧凑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在42005000株,紧凑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则为48005000株。4田间管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促进玉米进一步提升产量。

5、通常情况下,查苗和补苗是田间管理的两项主要任务。玉米出现3叶后可进行第一次的田间管理,要加强巡逻的相关工作,一旦发现缺苗的情况予以第一时间的补苗,新补的苗应当及时浇水处理。然后是间苗工作,在巡逻的过程中有发现明显小于其他幼苗的苗体或患病幼苗,也需要及时加以铲除,从而保证土壤的肥料被分配到位。当玉米幼苗出现4叶或者5叶的情况时,则需要积极进行苗体结构的检查,了解到当前玉米的生长情况,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蹲苗,做到将玉米幼苗周围的杂草清除,并视实际情况进行额外的追肥处理,通常单亩追加尿素20kg,钾肥5kg。在田间管理的管理中期,需要进行二次追肥处理。当观察到玉米发育至大喇叭口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态

6、,完成追肥作业。肥料的追加可采取穴施或沟施两种措施,单次追加尿素的量维持在30kg上下。除了追肥处理以外,科学的灌溉也是提升玉米产量、质量的有效措施。玉米是对水分含量要求较高的农作物,田间湿度至少保持在80%左右,降水如果不足则需要进行灌溉,如果过量则需要排水,避免发生倒伏现象。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玉米质量、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杂草铲除、肥料追加以外,还需要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切实提升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避免因病虫造成玉米减产的现象。与此同时,合理轮种也是保证玉米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玉米不适宜连续种植,大豆作为玉米的轮种植物效果相对较好,不

7、仅能够提升其产量,还能够达到抵御病虫害威胁的目的。针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措施即为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从根源上杜绝患病的可能性。在种植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密度,并且增加一定的磷肥、钾肥和其他有机肥料的补充。在大斑病发病的初期,可选择50%退菌特8001000倍或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要求每亩的用药量为60.0kg左右,隔79d喷施1次,持续防治3次。除了病害问题以外,病虫侵袭也是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户采用最为广泛的防治手段即为化学手段,在玉米田地中喷洒一定的农药,达到杀死病虫卵的效果。防治蚜虫时,采取抽雄和剪雄操作,也可使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来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对玉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化学手段以外,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生物防治手段,即引入玉米害虫的田地来抵御其侵袭,从而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提升防治成效。6 结语通过实践研究,本文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阐述,在有效的分析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不断深入工作实际,科学地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技术措施,以帮助种植人员提高种植能力,进一步为农业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1曲占奎,张海安.玉米种植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