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且行“逆向设计”且思“深度学习”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阐述本人在“逆向设计”教学实验中的一些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了解了 “逆向设计”的定义、体验了 “逆向设计”的步骤、灵活了 “逆 向设计”的运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实现了学生 的“深度拓展”。【关键词】深度学习意义学习逆向设计从2012年起,我校就一直走在探究“意义学习”课堂的道路上,并依托“ubd 教学设计模式”,不遗余力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 尝试,屡次遇到问题,又屡次解决了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教改实验,将普通课堂 打造成“意义课

2、堂”,又进一步将“意义课堂”向“深度课堂”转型。走在这“梅 花香自苦寒来”的教改实验路上,我且行且思一、梅花苦寒,路迷茫一一“逆向设计”的开启并遇阻六年前笔者踏上了教师的岗位,面对学生学习的需求,课堂转型的要求,学 校将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落实到了我们青年教师身上。改什么?怎么改?这些问 题让笔者一头雾水。面对压力,笔者开始翻阅各种教学书籍,希望从书中寻求答 案,从书中获取更多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偶然间,翻阅到课堂教学设计一一整 体化取向一书,书中所提到的运用“逆向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理解让人耳目一 新。“逆向设计”! !何为“逆向设计” ?通过反复阅读,笔者明白了 “逆向设计”就是先确定什么样的教

3、学目标是达 到理解的目标,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牛确实掌握了学习目标实现了理 解。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来达成目标。即“确定目标一 编写量规一设计过程”。这一设计理念不禁让笔者眼前一亮,凭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动,带着对“理解 性”课堂的追求,“逆向设计”实践之路就开启了。然而好事多磨,也许是因为 我的资历尚浅,没能参透个中奥义,这条路并不像之前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我 在一次新教师展示课上尝试用这样的设计去改造课堂,但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学习 兴趣低,课后的检测屮学生完成的正确率也很低。可以说,我此次的新教师展示 课“失败” 了,我的“逆”常规教学也备受其他老师的质疑。记得当吋师

4、傅跟我 说:“你才刚起步,还是踏踏实实地按照常规来吧”。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接下来 的教学中,我反复思考,反复阅读,却仍是收获寥寥。二、凌风磨砺,步不移一一“逆向设计”的问题并解决正当我不断寻找问题的症结时,学校课题“意义学习促理解”相继在省市立 项,新鲜的理论,超前的思维一吋在区域内引起热议。学校携课题在各级教科研 活动中大放异彩,而笔者也暗自窃喜,这“先走一步”竞不经意踏入了改革的洪 流。自此,学校课题引领着我在各级各类教研课中进行展示,逆向设计,意义学 习,打磨岀了富有特色的课堂。然而,在一次市教科研活动中,有位老师犀利指 出:你们的课堂有高大上的理论,却丢失了课堂最核心的东西。作为被评价

5、的一 方,我不知所措。会后,我把该老师的评课意见告诉了校课题组,校课题组老师 翻阅课题资料,共同商讨研究,最终,把出了症结所在一一虽然运用了“逆向设 计”,但是其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当时,学校的“意义学习促理解”课题已 经结题,而新的课题“ubd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正着手准备研究。找出了问题所在,我主动对接学校课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逆向设计一定 要关注学生。为了将想法付诸实践,我积极投入到了之后“ubd模式促进学生 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的课例研讨活动中,全身心地参与到五下确定位置 一课的“逆向设计”实践中(-)学生参与目标制定还记得z前在杭州“千课万人”活动屮,我也曾听到

6、一节精彩的确定位置。 整节课,出人意料的课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热情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人血脉 沸腾。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它别出心裁的“探究”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并且在 这堂课中花了大手笔。那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我们所教的学生需要呢?这 节课的fi标是探究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还是经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课前小调查屮的“调查一” 参与这次目标的制定,具体操作如下:调查一:我们将学习确定位置一课,关于“确定位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完成课前小调查后,收集到的关于“调查一”的回答数据如下“怎 样确定位置呢? ”此类问题有17人;“确定位置有什么用? ”此类问题

7、有11 人;“为什么要确定位置? ”此类问题有3人。此数据直观显示出学生的内需 主要在确定位置的“方法”和确定位置的“应用”。而对于“为什么要确定位置”的疑问确没有那么强烈。基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并不用在直角坐标 系的建立过程上大做文章,只需轻描淡写地让学生“经历”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过程,感受起必要性。因此,最终将目标定为:记忆理解篇有什 么1应怎 样12为什 么原理 性2策略 性2动力 性3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m列,理 解数对的意义,能在具林惰燈中 甲数财裘示物体的仿百并能存方 榕图i用数对裘示点的付首。3.悖学牛休验用斷对曲宗佶誉 知识存牛活中的应用逋一步増捲 用m学的眼光观窣牛活的

8、童识。(二)学生参与量规编写根据“逆向设计”的流程,制定好目标之后,我们就要着手编写量规。所谓 “量规”,它一方面可以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和标准;一方而又可以作为检 测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理解的评价工具。它具体地将学生学习结果等 级由低到高定为五项:e、d、c、b、ao在编写量规的过程中,课前我们通过课 前小调查,促使学生共同参与量规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学生的 思维。调查二:阅读数学书第19页到第20页,思考下列问题:1、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通过统计课前小调查中“调查二”的回答,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能通过 课前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学会解到行和列的定义

9、,并能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即数对 中前面的数表示列,后而的数表示行,能简单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然而,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全班37个同学,有19个同学的疑问点在类似这样的典型问题 上“如果旁边没有数字标明该怎么确定位置呢? ”换句话而言,利用规律根据一 个点的坐标去推出其它点的坐标是学牛学习的难点。因此,根据学生在课前小调查中思维的暴露,我们将本节课的量规定为:五下确定位置a能综合运用“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b理解确定位置的规律,能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去推出其他的点的 位置。c能在具体情景中表示物体的位置(即在有直角坐标轴的情况下)d认识行和列,并能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e不能掌握行和

10、列的定义,无法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前面的数 表示所在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所在行数)(三)设计“学生参与”式教学在“逆向设计”的前两个环节完成z后,我们教研组群策群力、以z前确定 的目标和量规为依据,共同设计、商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在商讨过程中我们曾 出现以下三个问题:问题一:如何轻描淡写却深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呢?分析:具体设计如下:这是一而白色的墙,你能说说蜘蛛现在在哪里吗;现在呢? 找数来帮忙你能确定了吗;蜘蛛再次动了,你能猜出它的位置吗?学生通过三次 参与确定位置,从“点f线一面”快让深地感受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以 此同时构建学牛的二维体系,为今后几何体系的整体构建打在基础。点线面问

11、题二:如何设计教学数对的意义?分析:根据前面目标和量规的制定,我们己经知道,“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意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些都是记忆型知识,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都 可以通过口学书本掌握相关的知识。所以我们决定组织学生自学,老师则在学生思维的易错 点和卡点处刚出手时就出手。教研组商讨设计如下:自学提纲:看一看:座位表中的列和行是怎么确定的?想一想:书上是怎样表示张亮位置的。做一做: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赵雪的位置。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问题三:如何突破根据一点位置推出其它点位置这个难点?分析:从之前确定目标和量规所用的确定位置小调查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利 用规律根据一

12、个点的位置去确定其它点的位置是木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 点呢?我们思考着“为何不设计材料组织学生自我探索呢? ”给学生创设一个好 的载体,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使其经过思维的碰撞自主发 现确定位置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结合目标和量规对整节课设计成了三个环节: 感受“确定位置”的必要性f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f发现“确定位置”的规 律。三、苦中寻欢,乐其中一一“逆向设计”的反思及改进确定了教学设计z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此次试教过程中,学生主 动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我思考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息:“是否有些地方需要加 以改进,能否使学牛的学习更加有深度

13、? ”(-)运用“量规”找卡点“为什么不再次运用量规? !”量规,它不仅是教学设计时的“指南针”,更 能在课堂后通过量规的练习对注生进行后测,从而找出本堂课中教学设计的不足 之处,使之完善。于是,我决定运用量规对我们教研组运用之前制定好的量规练 习对学牛木节课的学习结果水平进行评定,衡量木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找出木节课的不足之处,为之后“逆向设计”的改进做直观、准确的依据。小飞的座位记作(13,15),他是第( 行,第()列。用数对表示蜘蛛的位置。绿蜘蛛(,b点a在图上的位置可用(4,6表示,如果 点a向左平移2个格,其位置应表示为<,),如果点a向上平移1格,其位置表示为(,)五子棋中

14、已经有(2, 3)、(3, 4)两颗棋 子,再下(,)、(,)、(,就 可以五子相连了。量规评定结果如下:全班中学习结果水平仅仅是e级的为0%,结果水平是d级的也是8. 3%,结果水平是c级的是50%, b级的是27. 8%, a级的是13.9%。此 结果直观、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水平大多停留在了c级而达不到b级,这说明 学生还是无法能够突破“根据一点位置去确定其它点位置”这个卡点。(二)深挖素材破卡点到底问题出在哪呢?教研组共同反复研究之前设计的教案,最终我们发现:1、原始素材五子棋所以无法突破卡点。2、改进材料开放的格子图比赛规则:请你按照要求,把蜘蛛爬到指定的位置, 画上o,并在旁边用数

15、对表示,看谁垃先完 成任务。 如果蜘蛛向上爬2格。 如果蜘蛛向下爬1格。 如果蜘蛛向右爬2格。 如果蜘蛛向左爬3格。问题出在探究规律这个环节的“材料”选择上。为了避免学生浅层理解,避免一度地模 仿确定位置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没有标 上横、纵坐标的材料一一开放的格子图。并 在此利用前面教案设计中的素材“蜘蛛”, 使“蜘蛛”这个素材贯穿整节课,具体设计 如图。四、寻得梅花,沁鼻香一一“逆向设计”的成果及显效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这节课题“课例展示课”圆满结束了,但是我的“逆 向设计”教学实践并没有就此结束。相反,经过了这次的学校课题活动,我发现 了许多之前自己所忽略的细节,得到了许多教学实践经验

16、和方法,收获了满满的 正能量。在这股能量的推动下,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 “逆向设计”实践屮。“功 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坚持、我的尝试还是小有成效的。(-)深度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决定了他们是否深度参与了 学习。可喜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前后对比显示,我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在进行“逆向设计”教学之前,喜爱上数学课的人数仅在全班的38.9%。而进行了“逆 向设计”教学z后,这个数据竟然増加到了 84.1%。(二)深度思维从平时的课堂问题反馈中,从平时的作业完成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能比之前思考得更加有深度了。也因为他们深度地思考,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 提升。拿确定位置一课

17、“蜘蛛爬爬爬”大赛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分为了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层次三:反馈思维层次就高的学生作品,即不用标出横 坐标和纵坐标,直接利用确定位置的规律,根据一 点(6,3)的位置推理出其他点的位置。通过这三个由浅入深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因为“逆向设计”教学,学生思 维被一点一点地逐步挖深,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有“深度”。(三)深度拓展确定了教学设计z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并在此次试教屮见证了学生 “深度拓展”的智慧火花。在第一次试教的课堂总结时,老师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男生 站起来回答说“点在格子中间怎么办? ”;另一个男生也高举双手问:“立体图形 中的点怎么表示? ”这看似简短的两个问题,却折射出了学生“深度拓展”的光芒,因为之前合 理的教学设计,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