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总结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总结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总结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总结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 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形成知识,从而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医生通过大量病例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找到医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3. 信息与数据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4. 信息的分类(按照管理的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5.信息的特性:.事实性 .时效性 .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决策信息):制定战略要大量地获取来自外部的信息,往

2、往把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选择厂址,开拓新市场等】战术级(管理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如月计划与完成情况的比较,库存控制等】作业级(操作信息):作业级信息全部来源于企业内部,用于解决经常性的问题,他与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如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打印工资单等】 .变换性 .价值性: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6.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

3、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因为该消息没有“不确定型东西”需要消除。7.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号的概率成反比8. 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知识的特点是可以共享,可以跨越时空传递,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再生(知识创新)。 数据:未经组织的数字符号 信息:经过解释,有意义的数据,具有目的性 知识:用于生产,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是指人们有效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如:财务数据是数据,经过报表整理之后成为信息,再经过分析处理之后提供给决策者某些商品可能是今后的热点商品,称为知识,决策者使用这些知识之后获取利润,称为智能。9.系统:是由处于

4、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10.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11.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输入要素、输出要素、转换机制、控制机制和系统目标12.系统的类型: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13.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14.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四流”: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15.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16.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对象分为作业信息系统:是处理组织的业务

5、、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包括: 业务处理系统:如产量统计、成本计算和库存记录等。 过程控制系统:指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如炼钢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办公设备(如文字处理设备、轻印刷系统等)支持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向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主要面向管理与决策。如库存作业系统和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17.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简称EDPS)(20世纪5

6、0年代70年代)【早期计算机首先用于财务部门的工资数据处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非管理】.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20世纪70年代至今)【最大的特点:高度集中】.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20世纪90年代至今)【MIS与DSS的区别:MIS为管理者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而DSS不但提供信息,而且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18.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19.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管理就是决策

7、20.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21.决策过程模型: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将决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22.MIS和DSS只能提供决策信息,辅助决策;而最终的决策只能由人作出;只定性决策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决策,只定量决策也是一种非科学的决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决策的复杂性23.决策的三种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划分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如应用解析方法,运筹学方法等求解最佳路径、

8、企业利润保本点的计算、安全库存等问题】非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如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等】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如新产品的开发】24.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为目的。25.应当指出,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们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时,非结构化问题有可能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

9、,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课后题】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课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时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时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区别:首先,两者概念不同,信息概念(同上);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其次,数据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而信息经过数据才能有意义,才能对人类有益。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而知识是人的意识的反映,信息经过人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其对人、组织和社会有作

10、用。人是信息意义的可解释者:广义的信息强调“人”本身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信息意义的解释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使信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解释,方算是信息沟通媒介。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者提供支持?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2,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11、和工作质量;3,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4,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1.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

12、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因此,仅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特别是在高层决策和宏观决策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的直觉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可以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时,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还必须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力所不能及的。第二章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部门或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能利用信息控制国民经济部门或企业的活动,并帮助其实现规划目

13、标。它又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科学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为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平【片面的信息管理会导致片面的决策;只有综合的信息管理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人机结合的系统【MIS和DSS只能辅助决策,而不能代替人进行决策】.与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管理方法如:线性规划法、赢亏平衡法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纵向概括了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也称纵向结构);

14、横向从管理的组织和职能上概括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也称横向结构)。4.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数是属于结构化的问题,而在战略管理层,大多数决策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5.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较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形成金字塔型系统结构,塔的底部表示结构明确的管理过程和决策【处理具体的事务,信息量最大】,而顶部则为非结构化的处理工作和决策【只处理低层收集整理过后、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信息量少】。如图2.2所示: 6.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过程的特征 组织规

15、模 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组织的系统性 信息处理和人 第三章1.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有网络和数据库。2.从客观事物到信息,再到数据,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描述过程,这里经过了三个世界(或称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现实世界:指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它包含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 .观念世界:又称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在观念世界中称为实体,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称为联系。 .数据世界:是信息世界中信息的数据化。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在数据世界中用数据模型描述。3.概念模型基本概念: 实体(Entity):可以相互区分的客观事物;属性(Attr

16、ibute):实体的某一特性;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实体型(Entity Type):相同属性的结构集合;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联系( 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特征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两类:实体内部的联系(如实体各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4.E-R图: 例1:教学管理中涉及到学生、课程两个实体,用E-R图可表示为此E-R图中实体的相关属性如下: 学生实体,属性:学号,学生姓名,所属系,年龄 课程实体,属性: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程号 选课联系,属性:学号,课程号,成绩,学期 解:例2:用E

17、-R图来表示某个工厂物资管理的概念模型。 物资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仓库:属性有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 零件:属性有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供应商:属性有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账号; 项目: 属性有项目号、预算、开工日期; 职工: 属性有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1) 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用库存量来表示某种零件在某个仓库中的数量; (2)一个仓库有多个职工当仓库保管员,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 (3)职工之间具有领导-被领导关系,即仓库主任领导若干保管员; (4)供应商、项目和零件三者之间具有多对多的联系

18、。即一个供应 商可以供给若干项目多种零件,每个项目可以使用不同供应商供应的零件,每种零件可由不同供应商供给。记录供应的数量解:例3.科室有科名、科地址、科电话等属性;病房有病房号、床位数等属性;医生有姓名、职称、年龄、工作证号等属性;病人有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其中,一个科室有多个病房、多个医生,并有一名医生为科室主任;一个病房只能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属于一个科室,但可负责多个病人的诊治,并每次记录诊治时间及诊治情况;一个病人的主治医生只有一个。设计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ER图。解:5.范式应用: 1NF的定义: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

19、数据项1NF2NF:一个关系模式R不属于2NF,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插入异常:假若要插入一个新学生,但该生还未选课,即这个学生无CNO,这样的元组就插不进S-L-C中,因为元组主码不能为空; .删除异常:假定某个学生不再选修任何一门课,此时CNO将为空,则其他信息也被删除了,从而造成删除异常; .修改复杂:某个学生从数学系(MA)转到计算机科学系(CS),这本来只需修改此学生元组中的SDEPT分量,但因为S-L-C中含有SLOC属性,因而还必须修改元组中的SLOC分量;例:关系模式 S-L-C(SNO,SDEPT,SLOC,CNO,G),某中SLOC为学生的住处,并且每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

20、个地方。 此关系模式的主码为(SNO,CNO)。函数依赖有: (SNO,CNO) G SNOSDEPT SNOSLOC SDEPTSLOC (因为每个系的学生只住一个地方) 解:解决的办法是用投影分解把关系模式S-L-C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SC(SNO,CNO,G) S-L(SNO,SDEPT,SLOC)综合例题:设关系模式R(S#,C,GRADE,TNAME,TADDR),其属性分别表示学生学号、选修课程的编号、成绩、任课教师姓名、教师地址等意义。如果规定每一个学生学一门课只有一个成绩;每门课只有一个教师任课;每个教师只有一个地址(此处不允许教师同名同姓)。(1)试写出该关系模式R基本的函数依

21、赖集和候选码;  (2)试把R分解成满足2NF的模式集,并说明理由;(3)试把R分解成满足3NF的模式集,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Ø (1)基本的函数依赖为:S,C)GRADE CTNAME TNAMETADDR候选码为(S#,C)Ø (2)由于(S,C)TNAME和CTNAME,因此R不是2NF。;当一门课有100个学生选修时,其教师名就重复100次,存在着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 R应分解为R1(S,C,GRADE)和R2(C,TNAME,TADDR),R1和R2都满足2NF的模式。Ø (3)R1已是3NF,但R2不是3NF。由于在R2中存在

22、CTNAME和TNAMETADDR,即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所以R2不是3NF。当一个教师开设多门课时,在R2中教师地址重复多次,依然存在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问题。R2应分解为R21(C,TNAME)和R22(TNAME,TADDR),此时R1,R21,R22都属于3NF.6.计算机网络: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7.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人们头脑中的逻辑性结构,它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实际上的网络结构可能是它们中某几种的混合类型。8. 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 资源子网  

23、通信子网9.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rnet第五章1.诺兰阶段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这就是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初装【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第二阶段:蔓延平【各部门各自开发,如人事部门的员工数据和财务部门的员工数据等,数据难以共享】第三阶段:控制【大多数的计算机没有真正的用于管理】第四阶段:集成第五阶段:数据管理第六阶段:成熟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

24、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3.MIS系统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MIS系统开发策略的优缺点:5. MIS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没有规划,行动就会没有目的和方向。 A.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

25、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找出MIS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如产量与质量,不要盲目的追求系统的大而全】 .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工作成果考核的依据和标准】 B.MIS战略规划的内容.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6.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26、BSP): UC矩阵的使用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7.结构化系统开发 三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即“自项向下,逐步细化”的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强调整体性,下层子系统为上层系统服务,局部为全局服务);“自下而上”开发调试各个功能模块(分阶段实现整个系统,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 .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要求开

27、发过程的每一步都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也要标准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上一阶段的工作没完成就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 .系统目标难以确定:由于在系统分析时就要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且以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开发系统的依据,这种做法潜藏着某种危机; .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开发思路上是以不变应万变,希望预先将所有的问题在系统分析阶段讨论清楚,然后形成文档,双方签字认可,不管以后

28、形势如何变化,都以此来解决问题;.系统的开发周期长:由于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三个阶段的工作,因此开发周期比较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 .工作量大:由于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图表,这方面的工作劳动量非常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总体来说,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0.原型法的优缺点 A.原型法的优点: 1)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开发过程(用户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开发者) 2)通过一系列对

29、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首先:原型法减少了大量重复的文档编制时间,用户和设计人员用于完善和实现最终系统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开发危险。其次:由于使用原型系统来测试开发思想及方案,只有当风险程度通过原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意见一致时,才能继续开发最终系统,从而减少了因盲目开发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降低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降低了开发成本;(用户参与原型系统开发的过程就是培训的过程) 4)开发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由于原型法需要快速形成原型和不断修改演进,因此,系统的可变更性要好,易于修改,能快速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 B.原型法的缺点: 1)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深度不

30、够,可能在需求目标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就开始开发系统,从而构建的第一个原型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2)对开发工具、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 3)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易被用户接受。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的是系统局部的优化而非全局的优化,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课后习题:5.5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答

31、:(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适用场合: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2)原型法的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受。缺点: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和物力。适用场合:适用于中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5.6什么是企业流程?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答:(1)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2)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 1、明确目标 2、识别现有流程 3、理解测量现有流

32、程效果 4、思考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会 5、设计新流程第六章1.系统分析的根本任务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逻辑方案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即系统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物理方案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即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产生和提供信息)2.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最终结果是可行性分析报告)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

33、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原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对新系统的要求等)2)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3.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4.详细调查应遵循的原则:用户参与5.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的组成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常可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6.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

34、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7.业务流程图例题:例1:解:例2:解:8.数据流程图的特点: 抽象性、概括性、层次性9.数据流程图例题:例1:解:例2:解:第一层:第二层:10.检查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 (1)数据守恒,即输入数据要与输出数据相匹配。数据不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当然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消失。流入过程的所有数据必须流出该过程或用于产生流出该过程的数据(黑洞)流出过程的所有数据必须曾流入过该过程或是由流入该过程的数据产生(奇迹)(2)数据流指处理的输入或输出,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一端是处理框。也就是说,数据流不能从外部实体直接到数据存储,不能从数据存储到外部实体,也不能在外部实体之

35、间或数据存储之间流动。(3)父图中某一处理框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否则就会出现父图与子图的不平衡,这样的分层将使用户无法理解。因而,检查父图与子图是否平衡尤为重要。父图的某框扩展时,在子图中可以用虚线框表示出来,有利于这种检查。(4)在绘制数据流程图时,应注意处理框与数据存储之间数据流的方向。一个处理过程要读文件,数据流的箭头应指向处理框,若是写文件则箭头指向数据存储。修改文件要先读后写,但本质上是写,箭头也指向数据存储。(5)命名要恰当。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的命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数据流程图的可理解性。因此,对于每个成分应仔细推敲后再命名。在命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1

36、.数据字典: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建立数据字典12.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元素进行定义: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13.决策树、决策表案例:解:例2: 解:12.逻辑方案的内容: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第七章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3.代码设计: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4.代

37、码的功能(作用) .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 .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这样,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叫法,都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代码设计在系统分折阶段就应当开始。在系统设计阶段才能最后确定。 5.代码的种类:顺序码: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

38、码,例如,用1 代表厂长,2代表科长,3代表科员,4代表生产工人等。 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助忆码:6.不同代码的优缺点:顺序码的优点是短而简单,记录的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但这种码没有逻辑基础,它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的特征。此外,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通常,顺序码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 区间码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但这种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同时,这种码的维护也比较困难。7.计算校验码例题:8.校验码的作用:代码的正确性直

39、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都分。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9.输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10.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课后习题:7.2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这种码有哪些优点?缺点?答:(1)我国身份证号18位,其中

40、前6位代码的意义是,持证人所属的省、市、区,接下来7到14位是出生年月日,15位到17位是顺序码,其中第17位可以看出性别,第18位是校验位。(2)它属于区间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缺点是:这种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7.4系统设计时,用什么图来说明系统目标与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答:功能结构图。7.6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出设计,后作输入设计?答: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尽管有些用户可能直接使用系统或从系统输入数据,但都要应用系统输出的信息,输出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7.8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6,8,4,2;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6137的校验位应是多少?答:(6*16+1*8+3*4+7*2)/11=130/11=119第八章1.系统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