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_第1页
(word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1、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上升趋势;人口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2 2、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和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3 3、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4 4、 人口增长不平衡: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慢,自然增长率水平低, 人口增长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俄罗斯、德国、日本)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自然增长率水平高。(中国、巴基斯坦、几日利亚)5 5、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6 6、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原

2、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2020 世纪 7070 年代:计划生育到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7 7、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具备条件:I改变常住居住地;n改变居住地达到一定的时间;川跨越一定的行政条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主导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文化教育、婚姻家庭。8 8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二战

3、前:原因:殖民主义扩张、资本主义发展、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特点:1从旧大陆到新 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二战后:原因: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2定居移民 减少,流动工人增加。9 9、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2020 世纪 8080 年代中期前:原因: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方向: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广人稀的地区。2020 世纪 8080 年代中期后: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特点:自发迁移、民工流动;方向: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

4、3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1010、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2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3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的管理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3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111、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

5、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 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1212、 环境人口容量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1313、 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 生活 或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1414、合理人口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重要性: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6、进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2页151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 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1616、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平衡生态,又不断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717、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平原地区)、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1818、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 1)收入水平;

7、(2 2)历史因素;(3 3)种族或宗教因素;(4 4)知名 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1919、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 化。2020、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超大城市(10001000 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500-1000 万以上)、大城市(100-500100-500 万)、中等城市(50-10050-100 万)、小城市(500500

8、万以下)城市人口规模2121、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等级较高 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22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2323、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242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T郊区城市化T逆城市化T再城市化2424、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T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

9、后期成熟阶段。252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的土地质量 产生不良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运动;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2727、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合理:改善环境: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过快: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2828、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2929、 缓解措施:建立卫星城

10、,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中心区发展高新产业,第三产业。3030、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 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3131、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3232、 农业地域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

11、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333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 多;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发达、便利;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水平高和科技水 平高,;政府鼓励支持:距海港近,海运便利,市场广阔。第 3 页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羊毛)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围栏放牧、划区

12、轮牧;改天然草场为半人工草场;播种豆科牧草并施肥;牧草与 作物轮作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 场适应性。3434、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70007000 年历史); 饮食偏好,人多地少,粮食市场需求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小,单位产量高。生产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等);生产作物:水稻特点: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13、3535、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地租低;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生产分布: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国营); 生产作物:小麦、玉米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3636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广人稀,土地资金低(拉普拉塔平原);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广阔(国际)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水陆) 。生产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美国、阿根廷牛,澳大利亚、南非

14、牛)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地广人稀,草场广阔。发展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保鲜技术、冷冻船);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草;开辟水源;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借鉴: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不退化;保护草场,开辟水源,建立配套的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 量;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研究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牲畜,提 高畜牧业的产出。3737 、乳畜业:区位因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 日照少,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消费

15、市场广阔。生产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的大城市周围);生产作物:牛奶及乳制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交通便利。3838、 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政策;科技;运 输;市场;资金;能源;机械设备。3939、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不同的工业部门, 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 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 生产构成的成本也就不一样。 因此, 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的导向型。4040、 工业类型导向:原料导向型

16、工业: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区位选择原则: 接 近原料产地;典型工业部门: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所需工业 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导向型工业:工业特点: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消费市场;典型工业部门:(食品厂、棉布场)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优势发展地区: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导向型工业:工业特点: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 水电站);典型工业部门:(电镀厂)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能源供应充足的 地区 ;

17、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工业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第 4 页动力的地方;典型工业部门:(所有加工组装厂)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优势发展地区: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导向型工业: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典型工业部门:(生物工程、电子制造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优势发展地区: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4141、 几种特殊的工业类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油田);南京、北京的石化 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4242、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

18、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 科学技术水平 (决定性因素) 的不断提高, 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T铁矿区位T港口区位;中国:鞍钢(靠近煤、铁产地) 、宝钢(靠近市场)4343、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即以优质 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

19、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 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 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 民区。4444、 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生产上有投入一一产出的联系)概念: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概念: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共同利用当地 廉价的劳动力。信息上的密切联系4545、 工业集聚:概念: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

20、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优点: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区)原因: 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 .聚集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技术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 原因: 在生产上没有联系, 是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 .4646、 工业地域: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分类:1. .【形成】工业地域按照

21、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原因: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基础: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基础:有工序联系或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目的:吸引投资者建厂,降低生产成本。n. .【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举例:食品工业):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较低潜力小,多为原料加工型;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举例: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生产规模大、协作企业多、发育程度高潜力大,多为综合型,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4747、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

22、域联系:原因: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分散迁出;原材料少,产品小;寻找最优区位。表现: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结果:形成跨国公司; 趋向: 公司的规模为中小型, 且全球化) 产品结构复杂、 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工业的地域联系条件:工业分散的现象,引起了工业的地域联系。【必要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可能性】:意义: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重要性】4848、 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3、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俄罗第 5 页斯欧洲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等。特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历史:2020 世纪 5050 年代,尤其是 7070 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 改造。面临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4949、 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区位: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法国的洛林铁矿);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德国、西欧)。(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

24、中。)衰落原因:(2020 世纪 5050 年代以后):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 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整治措施(2020 世纪 6060 年代):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借鉴: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的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 构多样化;挑战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发展、建设交通运 输,完善交通网;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装移一

25、些污染严重而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大规模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铁矿、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 利;消费市场广阔;水资源不足、市场体制薄弱。5050、 新兴工业区:概念: 新兴工业区是指 2020 世纪 5050 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主要分布: 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 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1发展条件:大批廉价劳动力;2020 世纪 7070 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信贷体系;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26、;交通方便。2.发展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 过程分散。工业小区: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 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 的竞争力。5151、 美国“硅谷”:特点:2020 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 业迅速发展起来。 从业人员水平高;研发费用高;增长和

27、更新速度快;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崛 起原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捷;主要 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市场稳定,军事订货。5252、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优点: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适用范围: 运输 大宗、笨重的、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公路运输:优点: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 ,耗能多,成本高,

28、运费较贵 ; 适用范围: 运输短程、 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优点: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 气象等自然影响大;适用范围: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适用范围: 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航空运输:优点: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 量很大。;缺点:管道运输要

29、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适用范围:运输大量流体货物第 6 页交通运输方式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5353、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最基础的限制性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技术(可行性因素)社会经济(决定性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民族团结、国防需要、资源开发、完善交通网的需要等 】1交通运输网: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 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都要受到经济

30、、社会、技术和自然的影响和制约;3南昆铁路的建设:1决定意义: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2意义:经济:把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起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激活了我国 的铁路网。社会: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战略: 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5454、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1. 主要交通线的影响表现: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2.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表现: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31、。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 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和位置。(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山区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交通运输 多样,商业网点密度大,沿公路分布。 2.2. 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干线。3.3.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和衰落。5555、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及选制原则:港口:自然条件: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经济社会技术要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选址要求: 要求河宽水深,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

32、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湾位,位于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公路运输:自然条件:地面平坦开阔,位置适宜;经济社会技术要素: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选址要求: 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要素: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 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565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采集渔猎时代: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缓慢;人地关系思想:崇拜自然,

33、恐惧和依赖; 人地关系: 群体采集、 狩猎; 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人对自然依赖、 恐惧,被动适应自然;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破坏,如物种灭绝,但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迅速增长;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依附性减弱、 对抗性增强; 人地关系: 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 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 人第 7 页类对自然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不协调,但对于人地关系有了科 学的萌芽; 环境问题: 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使森林、草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人类靠迁徙逃避自然惩

34、罚。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增长很快;生产力水平:科技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关系: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人口激增;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地关系思想: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 得到公认;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

35、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原因: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 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得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分类: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分布特征:全球性: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局域性:环 境污染、城乡差距、发展水平差异。5757、可持续发展:(一)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3原则: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