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_第1页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_第2页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_第3页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_第4页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的效果观察    庞红雅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取传统高危评分和风险预警评估进行危险程度评定,并分别作为常规组和预警组,并对比两组的高危程度符合率。结果 预警组的高危程度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关键词 高危妊娠;管理;效果;风险预警评估 r19 a 1672-5654(2015)10(a)-0156-03高危妊娠的临床危害性较大,是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2、,在妊娠早期对高危产妇进行筛查和保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风险预警评估理念是确定高危妊娠产妇风险类别的重要手段2。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效果,特选择了该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传统高危评分、风险预警评估评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取传统高危评分和风险预警评估进行危险程度评定。100例高危妊娠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3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2±1.27)岁,其中有64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参与该研

3、究的所有产妇均经相关诊断确诊为高危妊娠产妇,其中有轻度高危产妇34例,中度高危产妇47例,重度高危产妇19例。1.2 方法1.2.1 传统高危评分法 传统高危评分法在产检检查过程中按照高危孕產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评分在10-30分以上时,应到县级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确诊。1.2.2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 高危妊娠初筛:根据妊娠的危险因素及体征筛查情况,制订妊娠风险预警初筛表,指导孕妇填写风险预警初筛表,填写内容需包括年龄、体重、手术史、生产史、妇科疾病、遗传疾病等内容。资料整理完毕后,将存在高危妊娠隐患产妇的信息送往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复查3-4。使用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法进行评估分类,初步了

4、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对可能存在的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并在诊断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妊娠情况,将妊娠情况分为绿色、红色、橙色、黄色、紫色5级预警程度,及时告知患者是否可以继续妊娠。妊娠管理:经初步筛选确诊为高危妊娠患者需进行多次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进行评定,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如三维超声成像等。登记管理:为高危妊娠产妇建立病情档案,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高危妊娠产妇加强管理,积极处理。监护与处理:高危妊娠主要包括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在高危妊娠管理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地加强高危产妇高危因素的监测,并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监护,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要落实高危孕妇的转诊,县以上的医疗

5、保健机构应做好处理和抢救工作。监督管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高危妊娠管理机构应该对高危妊娠产妇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半年一次的评审,并做好评审分析报告,计划减少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1.3 观察指标对常规组和预警组的高危程度符合率、风险分类、高危因素进行观察,以探讨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效果。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2检验,若两组数据间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使用longictic回顾分析对高危妊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 结果2.1 高危程度符合率采用风险预警评估的产妇高危程度符合率高于采用传统

6、高危评分的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警评估中轻度高危产妇34例,中度高危产妇47例,重度高危产妇19例,高危程度符合率为100.00%,传统评估法中轻度高危产妇30例,中度高危产妇45例,重度高危产妇19例,高危程度符合率为75.00%(p<0.05)。2.2 风险分类100例高危妊娠产妇中,有37例橙色病例、14例红色病例、32例黄色病例及17例紫色病例,分别占总比的37.00%、14.00%、32.00%、17.00%,详见表1。2.3 高危影响因素使用logictic回归性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剖宫产史、体重、年龄、不良孕产史是导致高危妊娠的主要因素,详见

7、表2。3 讨论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包括5-6: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对早孕、中晚高危妊娠评分进行筛查,并指导产妇进行孕期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实行分类管理,高危孕妇一般需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并针对高危因素给予产妇治疗监护;重症高危产妇、或者诊断判断难度较大的产妇门诊不能直接处理,需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的确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期出高危妊娠的门诊;积极做好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增加孕妇及家属对高危妊娠知识的认知度,及时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传统的高危产妇评分管理主要通过对高危因素及高风险疾病的产妇进行筛查,加强临床关注和监测,并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妊娠情况进行监测和随访,

8、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筛查性7,但是该管理模式缺乏系统性及分级性,无法鉴别不同高危因素或者不同妊娠阶段的差异,判断高危的界限较为模糊,对高危程度的判断力具有较大的应用局限。随着人们孕产保健意识的增加,传统的高危产妇评分管理已不能较好地适应产妇的要求,如不及时对传统的高危评分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可能会导致更多家庭悲剧的产生,给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口碑造成不良影响8。近幾年,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在高危妊娠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产妇及专家的一致好评9。风险预警评估管理以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分类标准为原则,对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程度、风险分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对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

9、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该研究结果表明,预警组的高危程度符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可以用于确定高危产妇。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将高危妊娠共分为绿色、红色、橙色、黄色、紫色5级预警程度10,绿色是指正常妊娠,红色预警代表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橙色代表高风险妊娠,黄色代表低风险妊娠,紫色代表妊娠合并传染病。该预警评估模式对疾病早期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有效减少了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人数和管理难度,有效节约了医疗成本,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母婴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11。风险预警评估管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2:关于绿色标识,进行常规的检查

10、和随访即可;黄色标识则应引起相关的重视,加强随访力度;橙色标识说明孕妇的妊娠合并症病情较严重,对母婴安全造成了威胁,该类产妇应该在二级或者三级的综合性医院分娩;红色标识说明病情严重,继续妊娠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应建议产妇在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紫色标识一般需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诊治;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应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告知产妇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增加产妇对高危妊娠的认知度,及时给予产妇心理安慰,以改善产妇的妊娠心情。综上所述,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对高危妊娠产妇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参考文献1 秦敏,杜莉,施红,等.上海市妊娠

11、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05-4807.2 花静,朱丽萍,秦敏,等.上海市助产医疗机构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10(4):574-576.3 朱春萍.预防产妇坠床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7-349.4 范慧之,黄雷,周婷婷,等.社区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和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39-4842.5 王亚红.1688例高危妊娠的健康管理分析j.河北医学,2013, 19(2):275-277.6 易雪红.高危妊娠与产科监护室的临床护理管理体会j.医药

12、前沿,2015,5(14):302-303.7 欧阳云英.高危妊娠产妇的筛查、监护与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92-393.8 王素华.221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及管理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3,6(11):75-76.9 王涯.451例高危妊娠系统管理监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47-248.10 uysal,f.,uysal,a.,adam,g. 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y: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follow-up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

13、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3,32(7):1295-1300.11 balleyguier,c.,fournet,c.,benhassen,w. et al.management of cervical cancer detected during pregnancy: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clinical imaging,2013,37(1):70-76.12 chen,k.-h.,chen,l.-r.,lee,y.-h. et al.the role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