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二上册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 【寄语】"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查字典语文跟大家分享的这篇关于课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方便大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学习导引】 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唐代诗人,素称诗圣他不但在诗歌创作上才华横溢,成就卓绝,他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杜甫诗三首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诗人与祖国和人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血肉之情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几首诗,品味含蓄的语言,感悟诗歌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领悟诗意,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背诵诗歌 【基础知识精讲
2、】 课文全解 一背景材料 1.关于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2.关于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代漫游,结交了不少
3、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关于春望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泸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解至长安;因他官职卑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趁隙逃离长安,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的朝廷所在地风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二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 (1)望岳的艺术特色 杜甫曾到过泰山之巅,但没有为此写诗这是
4、三十年后他在又上后园山脚这首诗里提到的:"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曰观'即日观峰,位于泰山之巅的东南方,是游人观日出的最佳处以杜甫的才情,既已在此"矫首望八荒',再写几首决非难事,可他为什么不写呢,我们无妨做点推测用后人的眼光来看,这大概是因为望岳一首已经写尽泰山的形神,充分展示了诗人胸中才情,确实不需要再写了我门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的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
5、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2)石壕吏的艺术构思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
6、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
7、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q
8、uot;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
9、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
10、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
11、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
12、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
13、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2.写法精讲 望岳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
14、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直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写实"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qu
15、ot;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及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更是诗
16、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北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沦陷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曾写道:"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
17、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向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
18、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廊坊至于歧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
19、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3.难点精讲 有人认为从诗中看不出老妇人最后是被吏人捉去的,这自然是误解"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便点明了老妇已被捉去投宿时老汉夫妇双双迎接,临去时却剩下老头一个(这时老翁已悄悄回家),那老妇被捉还用说吗?如果老妇未被捉去,那婆媳二人自应高兴,幽咽的哭声又从何而来呢?又有人认为"天明登前途'是指老妇前往应役,也不对这句正和开首"暮投石壕村'作照应,投宿的是杜甫,登途的也是杜甫 问题全解 为什么说石壕吏是
20、杜甫创作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石壕吏是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达到了如高尔基所说的"现实之客观的描写'的地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将主观的评价寓于客观的叙述之中这首诗中,是在场的,却始终是没开腔,只是如实地据事直书,让事实本身去说话,通过事实体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有吏夜捉人',这是客观叙述,但同时也就包含了的主观批判用不着说差吏怎样凶暴,兵役怎样黑暗,而这些都自在其中假如说"点兵'或"征兵',那就要削弱批判的力量捉人就是捉人,老实不客气的说法,正显示了杜甫的态度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21、何苦!'也是一样用不着说差吏怎样可恨,老妇怎样可怜,而可恨和可怜也都自在其中 第二是用自传体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但就它记载的是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生活片断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是自传中的一页,一篇日记杜甫在这里所以要用自传体,是为了便于把自己放在这一事件的见证人的地位来证明所讲的是他亲见亲闻的事实,从而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只是单纯地从结构的角度来理解"暮投石壕村'"天明登前途'等句,说是以投宿起,以告别终,有首有尾,交代清楚,那还是皮相的看法 第三是利用人物对话这在石壕吏中占着主要的地位,是全诗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对话本身是否写得成功,就看是否能表现人
22、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石壕吏中老妇的那段对话可以说是非常之精当成功的老妇在当夜说过不少的话,杜甫概括成为十三句这十三句,可分三层来看"三男邺城戍'五句是第一层老妇最初以为差吏总不能没有一点良心,所以一开口便诉说已送出三个儿子,不应再捉人,语带哀求,情感也是沉痛的"室中更无人'四句是第二层差吏既不讲情理,哀求已告无效,怎样办呢?骗他一下,让他知道要捉也无人可捉吧为了骗取差吏的相信,把话反说得特别肯定,同时把家中人口仿佛一个不漏似的摆出来,好瞒了那个有被捉资格的老汉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这时的心情已由悲痛转为愤恨("有孙母未去'一句,意思只在说明
23、家中还有个媳妇,因为丢不下孩子,还没走有人把"去'解作改嫁,有人认为指去服兵役后说固无据,前解也似乎不近情理一则"二男新战死',再则这一地带连"中男'都拉光了这个"去'字没有必要去咬定)"老妪力虽衰'四句是第三层,也是老妇最后的话差吏还是不走,也许他在想:没有男人有女人怎么办?这时老妇转而恨起胡人来了,都是他们不好,以至弄到这步田地,自己的三个儿子已有两个丧在他们手里,消灭他们,倒也应该但再一想,老汉去不得,一家不能没个男人;媳妇也去不得,去了孙子得饿死要去还是自己去吧于是心一横,挺身而出由于悲痛之极,心
24、情转趋平静,所以这几句话说得很坦然,很理智虽说出于无可奈何,但其中含有爱国精神,也是不容抹杀的浦起龙说:"偏云力衰备炊,偏不告哀祈免,其胆智俱不可及'(读杜心解卷一之二)这话也是有见地的为了显示老妇思想情感的发展,和与这相适应的语调的变化,杜甫有意识地押了不同的韵脚由于语言的个性化,这段对话就显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四是力求概括含蓄,不说废话一篇论杜诗的艺术性的文章中举出唐彦谦的宿田家诗和石壕吏作对照,别的且不说,只从诗的一开头便可看出这一特点唐诗开头是:"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用了四句写投宿,下面才说到"
25、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而杜甫只用"暮投石壕村'一句,紧接着就点出主题:"有吏夜捉人'非常概括,非常紧凑唐诗用四句写投宿,没有必要,因为和主题无关,越长越显得松懈,不易集中读者注意力 所谓含蓄,也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含蓄,在石壕吏中有时表现在一个字上例如"暮投石壕村',"投'字便非常含蓄不仅说明了投宿这件事,而且描绘了投宿者在一种急遽的情况下来投宿的形象这样,也就暗示出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头,行路人有更多的"落日恐行人'的感觉又如"如闻泣幽咽',
26、"如'字也非常含蓄一方面说明了老妇已被捉去,因而年轻的媳妇只有独自啜泣也许因为家中住有客人(杜甫)而不便号啕大哭吧;另一方面也显露出诗人自己以无限关切的心情侧耳细听的形象这句诗也同样是在如实的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主观的同情的 最富有含蓄意味的是诗的最后两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在人家里住了一夜,眼看着人家的老伴被捉去,临别的当儿,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径自走了,连一句安慰话也没有吗?可是,你叫诗人怎样说呢?这诚然是伤心惨目的事,但又正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你又能说些什么呢?这一家人的命运是看得见的,你安慰安慰又有什么用?所以,从这两句看来似乎很冷漠的诗句中我们可
27、以体会出诗人的一种难言之痛和吞声之泪读完这最后两句诗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更高涨,我们的想象更驰骋开了,并没随着诗的完结而完结 石壕吏的表现手法,主要的便是这样杜甫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要用这些手法?这和诗的内容题材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都有关一方面客观的事物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使他有可能这样来写;另一方面,如果对兵役公开表示反对,那在当时是不行的 【学习方法指导】 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中可以按"读品背'的顺序进行,多读多背,以读代品,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这是朗读诗歌的第一步;体会大意,把握基调在读好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要领会诗歌的大体意思,体会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从而确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语速来朗读,是高昂,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忧伤;是宜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临沂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弹性城市道路绿化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荆楚理工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
- 2024叶酸培训课件
- 医用葡萄糖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便携式遥控阻车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举办教学课程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送别怀人诗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完整版)新概念青少版1a1-10测试卷
- 秋冬季安全检查表
-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2022-2023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
- 土力学(二)-课件清华大学-张丙印
- 优化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尝试 论文
- 【知识解析】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 小区日常清洁服务项目投标书
-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1000字以上(三篇)
- 第三章人本心理治疗
- 双阳区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区域科目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