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版四级下册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_第1页
2015新版四级下册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_第2页
2015新版四级下册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 18教案目标:第 1 课时:生疏三角形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看比较,生疏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把握三角形的定义。2. 结合具体情境生疏三角形的底和高, 理解并把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能在三 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3. 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同学的空间思维力量,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亲热联系。 教案重点:生疏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案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案预备:课件教案过程:一、情境引入1. 课件出示教材第 75 页例题 1 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生疏过三角形,认真观看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 吗?同学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同学在图上描出

2、来。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沟通后说一说。2. 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化 探究三角形的相关学问。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一)生疏三角形的定义1. 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方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同学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2. 观看三角形的特点。(1)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看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 的想法在小组内沟通。(2) 组织全班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同学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三角形有 3 条边, 3 个角。 三角形的 3 条边都是线段。 这 3 条线段要首尾相接

3、地围起来。3. 生疏三角形的定义。 老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引导同学观看这个三角形, 说一说: 三角形有几 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 3 个顶点、 3 条边和 3 个角。 老师结合同学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 “角”“边”。4. 完成教材第 75 页“试一试”。(1) 出示题目,同学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2) 同学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老师呈现同学的画法。(3) 观看比较。提问:观看图形,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发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二)生疏三角形的高和底1. 课件出示教材第 76 页例题

4、 2 人字梁图。同学独立观看图。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同学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2. 组织沟通。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同学结合投影图说一说。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 相垂直; 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 2 厘m3. 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老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老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老师用三角 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很多条)

5、其中只有一条很特 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 垂线)用虚线画一画。三、反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76 页“试一试”。先让同学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沟通画法。 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引导同学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消灭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2. 完成教材第 76 页“练一练”第 1 题。 这道题是加深同学对三角形特点的生疏。 先让同学独立推断,再说说推断的理由。3. 课件出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 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

6、些疑问?第 2 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目标:1. 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看,让同学探究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 于第三边。2. 引导同学参与探究和发觉活动,经受操作、发觉、验证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量。3. 培育同学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教案重点:把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案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案预备:课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入1.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 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生疏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 3

7、条边、3 个角、3 个顶点、3 条高3. 导入新课。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日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板 书课题)2 / 18二、沟通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 77 页例题 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2. 操作沟通。(1) 同学从自己预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 角形。老师巡察,了解同学的操作状况。(2) 小组沟通。 布置同学将各自的操作状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沟通。(3) 全班沟通,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同学回答预设: 选择 8cm 5cm 4cm 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 5cm 4cm 2cm

8、 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 8cm 4cm 2cm 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 8cm 5cm 2cm 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种状况和第种状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引导同学生疏到:第种状况中,4cm 2cm 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 首尾相接;第种状况中,5cm 2cm 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 接。老师小结:由于 4cm+2cm<8cm,5cm+2cm<&c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3. 探究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究

9、任务。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 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 结果 怎样?(2) 同学独立探究。(3) 沟通汇报。第种状况: 4+5>8、 4+8>5、5+8>4;第种状况: 4+2>5、 4+5>2、5+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肯定大于第三根小棒。4. 验证规律。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吗?(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 (单位:毫 m)(3) 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4) 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觉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

10、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5. 议一议:假如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 8 厘m 5 厘m 和 3 厘m 能围成三 角形吗? 为什么?引导同学得出:5 厘m 长的小棒和 3 厘m 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 8 厘m 并 没有大于8 厘m,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三、 反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同学独立进行推断, 再组织沟通汇报。 沟通时让同学说说推断的依据, 老师 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2. 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一练”第 2 题。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 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

11、围。 题目供应了四个 答案让同学进行选择, 降低了思维难度, 同学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 在同学完 成后,老师也可以引导同学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 < 第三边 <两边之和”。6 / 18四、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 3 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目标:1. 组织同学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并能运用这一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2. 让同学经受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 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探究精神和实 践力量,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 使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同学主动学习

12、数学的爱好。 教案重点:探究并发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教案难点: 教案预备:课件 教案过程:一、谈话引入1. 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学问。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留意什么? 指名同学口答。2. 生疏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同学说出 90 、 60 、30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同学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45 、45 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 3 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同学计算后指名回答。90 +60 +30 =18090 +45 +45 =1803. 导入新课。每个三角尺 3 个内角的和都是 1

13、80。其他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也是 180 吗?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二、沟通共享1. 量一量,算一算。(1) 从教材第 113 页剪下 3 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同学操作,老师巡察,并提示同学使用剪刀时要留意平安。三角形名称3 个内角的度数3 个内角度数的和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同学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同学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 两个同学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2) 汇报沟通。由于同学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同学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但肯定会接近 180。(3) 回忆沟通。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

14、沟通,我们发觉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 3 个内角的和是 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 3 个内角的和不是 180,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同学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肯定的误差。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 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2. 拼一拼,看一看。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很多度数不同的角来, 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 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1) 让同学想方法把每个三角形的 3 个内角拼在一起。同学拼完后,老师呈现同学的各种拼法。(2) 组织观看。提问:观看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15、?引导同学观看得出:每个三角形的 3 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觉了什么?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3. 动手操作、验证发觉。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觉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是 180,现在我们就一起 来验证一下这个发觉到底对不对。(1)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2) 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3) 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三、反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79 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后,要求同学先计算,再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 3 的度数的?让同学说说计算的方法。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就可以依据这个规律,用 180 减去

16、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2. 完成教材第 81 页“练习十二”第 10 题。 这道题也是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前两小题和 “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 3 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 90 减一个锐角”的 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3. 自学教材第 79 页“你知道吗”。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 4 课时:练习十二教案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 能够娴熟运用这些学问 解决实际问题。2. 在练习过程中, 能机敏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3. 满足不同层次的同

17、学对学问的需求, 拓展同学的思维, 培育同学良好的合作意 识和探究意识。教案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生疏与理解。 教案难点:机敏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预备:课件教案过程: 一、学问再现1. 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 形有哪些特点?2. 揭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学问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组织同学完成教材第 8081 页“练习十二”1. 第 1 题。画高是每个同学都必需把握的技能。 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直角 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了。2. 第 2 题。这是一

18、道开放题, 由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画很多多个,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不 唯一。3. 第 6 题。这道题是练习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学问来解决问题。(1) 先量出两根小棒的长度。(2) 再小组沟通探究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范围。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要大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差,小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和。 三、综合练习1. 第 7 题。这道题也是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已知三边之和,确定三条边的长度。2. 第 11 题。同学在完成这道题时,经常会误以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原来三角形内角和的两倍。为了避开消灭这样的错误,练习时老师可以让同桌交换一个三角尺

19、, 使每个同学 都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再拼一拼,最终观看得出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3. 第 12 题。这道题是通过同学动手操作来形象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让同学边折边观 察。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第 5 课时:三角形的分类教案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经受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生疏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2. 通过观看、比较、归类等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教案重点:生疏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 点。教案难点

20、:理解并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案预备:课件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依据同学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 0 且小于 90 ;直角:等于 90 ;钝角:大同学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添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 三角形了。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7 / 18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沟通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2 页例题 5。2. 组织同学观看课件中的 6 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 3 个角分别是什么 角。同学观看后得出:(1) 号和号

21、这两个三角形的 3 个角都是锐角。(2) 号和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 1 个直角,2 个锐角。(3) 号和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 1 个钝角,2 个锐角。3. 小组合作沟通,尝试分类。提问:你能依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同学在四人小组内沟通争辩,完成分类。小组内再相互分别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形。老师巡察,参与同学小组争辩,了解同学的沟通状况。4. 组织全班沟通。(1) 通过同学沟通得出:3 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 1 个角是 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 1 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2) 启发思考。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 2 个直

22、角或 2 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沟通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行能有 2 个直角或 2 个钝角,由于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追问: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引导同学沟通得出: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3 个锐角,最少有 2 个锐角。5. 生疏三类三角形的关系。老师介绍:把全部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 三角形都锐角三角钝角三角”第 1 题、反馈练习直角三角1. 完成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通过这道题让同学经受一推断三角形的类型”的过程,加深同学对每种三角形生疏的同时,又培育了同学的探究力量。2. 完成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第 2 题。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23、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先让同学独立进行推断,当推断有角肯定困难时,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量角器3. 完成教材第 83 页“练一练”第 3 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围一围,然后相互评价。老师用投影呈现个别同学围出的三角形,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 6 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目标:画关心推断。8 / 181. 让同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生疏并把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 征。2. 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3.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育同学对数学的古怪心, 提高动手力量, 培

24、育创新意 识。教案重点:生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案难点:发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案预备:课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引入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3 页例题 6 中的 3 个三角形。 提问:它们都是什么三角形? 依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角的方面对三角形进行争辩, 这节课,我们将从边的角度来考察三 角形。二、沟通共享(一)生疏等腰三角形1. 量一量。 引导:我们要观看三角形的边,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同学动手测量教材例题 6 中的三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25、在小组内沟通这些三角 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老师强调:测量时用毫 m 作单位,取整毫m 数。 同学各自测量图形的边长,老师巡察,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2. 汇报沟通。 师:谁来汇报一下结果?你们看一下每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 沟通一下。小结: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3. 生疏等腰三角形。( 1)老师指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板书) 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边介绍边标注: 相等的两条 边叫作腰, 剩下的一条边叫作底, 两腰与底的夹角叫作底角, 另外一个角叫作顶 角。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腰,两个底角。( 2)认一认: 指出上面

26、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指名同学上台指认。4.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特点。(1)剪一剪。老师介绍:刚刚我们生疏了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腰三角形。老师边介绍边 示范:先将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对角线,然后沿对角线剪,开放就 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课件演示过程) 同学动手剪等腰三角形,老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适当指导。( 2)折一折,议一议。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 观看并说说: 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 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沟通。(3)全班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同学发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小结:等腰三角形

27、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二)生疏等边三角形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4 页例题 7 的三角形。测量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觉?2. 生疏等边三角形。(1) 沟通发觉。同学发觉这个三角形的 3 条边长度相等。(2) 老师介绍: 3 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6/183. 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1)剪一剪。老师介绍:刚才我们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边三角形。老师边介绍 边示范: 先将正方形纸对折, 打开斜折并画上点, 画线并剪开就得到 一个等边三角形。( 2)折一折,议一议。将剪出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有哪些发觉。(3) 全班沟通。引

28、导同学发觉: 等边三角形的 3 个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边三角 形有 3条对称轴。追问:你是怎么发觉等边三角形 3 个角相等的? 同学可能有以下方法: 将 3 个角对折重合。 用量角器量。 将 3 个角剪下来比较。师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4) 提问:等边三角形肯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同学通过沟通得出:等边三角形 3 个角都是 60 ,所以它肯定是锐角三角形。三、反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85 页“练一练”第 1 题。出示题目,指名回答。结合同学认为警示牌也是等腰三角形的生疏, 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 形。2. 完成教材第 85 页“练一练”第

29、 2 题。练习时,老师引导同学结合正方形的特点来理解。 老师说明:这样的三角形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3. 完成教材第 85 页“练一练”第 3 题。 同桌合作拼一拼,全班汇报沟通。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案目标:第 7 课时:练习十三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 把握等 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2. 在练习过程中, 能机敏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 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 规律分析力量。3. 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同学对学问的需求, 拓展同学的思维, 培育同学 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案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

30、、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生疏与理解。教案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预备:课件 教案过程:一、学问再现1.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学问,你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同学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 直角三角 3 个角都是锐角形 按角分) 钝角三角形 1 个角是直角1 个角是钝角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 602. 揭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学问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基本练习 组织同学完成教材第 8687 页“练习十三”1. 第 3 题。 先让同

31、学独立练习,再组织沟通。同学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18090 45 =45解法二: 90 45 =45 老师引导同学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 最终还可以引导同学思考这个三角形 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 第 5 题。这道题旨在让同学生疏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在对称轴上,并把握对称轴的画法。先让同学独立操作,沟通时老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3. 第 8 题。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同学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依据露在外面的角推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沟通争辩。组织汇报沟通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其次个三

32、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三、综合练习1. 第 9 题。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通过操作和沟通找出规律, 分成的 两个三角形有两种状况: 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 一个钝角三角形。2. 第 11 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 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 时,内角和是 180 ,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 360 。3. 第 13 题。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 因此需要依据 “三角形任意两 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推断,得出只能用 20m

33、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 三条边长就是: 10m、 20m、20m。练习时,先让同学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想法,最终进行解答。4. 第 14 题。(1) 让同学取出小棒摆一摆。(2) 在小组内沟通各自的摆法。(3) 全班沟通。师提示同学留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状况不能摆成三角形。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第 8 课时:生疏平行四边形教案目标:1. 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生疏平行四边形, 发觉平行四边形的基 本特征。2. 生疏平行四边形的高, 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

34、边形的高。3.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存生疏图形的学习阅历,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能 正确推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案重点:生疏平行四边形,把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案难点: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案预备:课件,三角尺等。教案过程:一、情境引入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8 页例题 8 图。(1) 提问: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同学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2) 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老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2. 揭题。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肯定的了解,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

35、一步探究平行 四边形, 信任通过探究,大家将有新的收获。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1. 画平行四边形。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诞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 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平 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第 88 页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1)同学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老师巡察,了解同学的画图状况,订正同学的错误操作。(2)呈现同学画好的品德四边形。老师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图。2. 观看、沟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同学独立观看平行四边形,再在小组内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沟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比较多, 老师要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沟通, 其他特点依据同学的 状况进行沟通。依

36、据同学的汇报沟通,师归纳: 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特点: 4 条边, 4 个角;对角相等;邻角的和是 180 。3. 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过度:刚才同学们通过观看、沟通,找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很多特点,现在你能说 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老师结合同学的汇报, 结合平行四边形图, 指出: 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 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板书)4. 生疏平行四边形的高、底。(1) 动手操作,尝试画高。布置任务: 你能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任意取一点, 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 线吗? 同学在教材的平行四边形图上进行操作。老师巡察,进行个别辅

37、导。(2) 沟通争辩,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同学的不同画法: 画法一:画法同学经过观看得出并沟通两种画法的联系与区分。 联系:都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区分:一条垂线连接上下两条边;另一条垂线连接左右两条边老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边上画出的两条垂直线段。(3) 生疏平行四边形的高。老师介绍: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 是平行四边形的 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老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标出的“底”和“高” 。底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 引导同学思考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很多条。三、反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89 页“练一练”。 让同学在不同的底上画高,

38、再次感受底和高的相对性。2. 完成教材第 91 页“练习十四”第 1 题。 让同学拼一拼,再次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3. 完成教材第 92 页“练习十四”第 10 题。 通过测量,让同学发觉平行四边形对角度数相等,邻角度数的和是 180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案目标:第 9 课时:生疏梯形1. 让同学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生疏梯形, 生疏梯形的高及各边的 名称,生疏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2.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存生疏图形的学习阅历, 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 能正确推断 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3. 让同学在活动中进一步积存生疏图形的学习阅历

39、, 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感 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进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爱好。教案重点:理解并把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案难点:画梯形的高。教案预备:课件教案过程:一、情境引入1. 课件出示教材第 89 页例题 9 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2. 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老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3. 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生疏梯形。 (板书课题) 二、沟通共享1. 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诞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 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 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1)

40、 组织同学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老师巡察,了解同学的画图状况,订正同学的错误操作。(2) 呈现同学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2. 观看、沟通梯形的特点。引导思考: 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 看一看、说一 说梯形有哪些特点?(1) 同学独立观看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沟通。引导同学从以下几方面来生疏梯形的特点: 梯形也是四边形, 有 4 条边,4 个角;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3. 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看、沟通,找到了梯形的很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 么

41、是梯形吗? 同学自学教材第 90 页的一段话。(2) 组织沟通。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老师结合同学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4. 生疏梯形的高。(1) 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在上面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 同学在教材的梯形图上进行操作。老师巡察,进行个别辅导。(2) 沟通争辩,学习画图的方法。 通过沟通生疏到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很多条。(3) 生疏梯形的高。 老师介绍: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老师一边介绍,一边在图上标出“

42、高” 。( 4)画高。组织同学画出方格纸上梯形的高, 并分别量出它的上底、 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 m。 完成后,让同学指一指:画出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5. 生疏等腰梯形。(1)课件出示等腰梯形图。引导:观看这个梯形, 你有什么发觉?用尺子量一量教材上的梯形图, 验证一下你的发觉。(2)沟通发觉。同学沟通得出这个梯形中两腰的长度相等。明确: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是相等的,这种比较特别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是等腰梯形。三、反馈练习1. 让同学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梯形。2. 完成教材第 90 页“练一练”第 1 题。让同学先推断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在梯形图上标出上底、下底和腰。3. 完成教材第 90 页“练一练”第 2 题。(1) 同学动手画一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