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五(1)班有学生 32 人,男生 11 人,女生 21 人。学生情况较参差不齐,学生共同的特点是学习习惯不良,课堂常规较差, 书写不规范, 计算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的特点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微调。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学习能力。这学期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师生长期努力的。要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但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还要用心听同学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并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
2、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教材分析】本册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观察物体 ,多边形的面积 ,统计与可能性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 ,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3、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 ,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本教材还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似的知识。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
4、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 数学广角 的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
5、相对公式。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
6、学措施】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注意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借助天平,展现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 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学习“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时,设计丰富的观察判断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的含义。5、提供丰富的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素材,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
7、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通过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6、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以及特长生的培养。附: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难点:小数乘法
8、积的小数点的定位。关键: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和数理。【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4、让学生通过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课题: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 3 页例、例 2。【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小数点位置的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65 5 表示什么?(两种意义)
9、2、小结导入:刚才复习的整数乘法的意义以及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很有帮助的。板书:小数乘以整数二、进行新课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1)出示例 1 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风筝每个3.5 元,买3 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 3 计算? 3.5 3 表示什么?(3)初步理解算理。(4)买 5 个要多少元呢 ?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0.72 5 你们会算吗 ?(生试算,指名板演。 ) (1)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回顾对于 0.72 5
10、,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 扩大 100 倍变成 72,被乘数 0.72 扩大了100 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 再缩小 100 倍。( 提示: 小数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 0, 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 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4)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2) 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 1 、2、3 【教学后记】课题 2:一个数
11、乘以小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 页的例 3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口算: 0.4 5 1.3 2 2.8 3 、引入板书:小数乘小数二、讲授新课,明理知法 1、教学例 3:出示主题图,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 1) 学生自己列式,并说说列式的理由。(2)讨论: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3)汇报:各组把自己的讨论结果
12、向全班汇报。提问:被乘数转化成整数扩大多少倍?乘数转化成整数扩大多少倍?积一共扩大了多少倍?要求原来的积该怎么办?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 扩大 10 倍变成 12,积就扩大 10 倍; 再把乘数 0.8 扩大 10倍变成 8,积就又扩大 10倍, 这时的积就扩大了 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 再缩小 100 倍。2、小结:被乘数、乘数都扩大 10 倍,乘出的积扩大 100 倍,要求原来的积,还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 100 倍。 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0.3 2.146.2 (2)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过程。21 0.3 4
13、.5 0.5 7 0.005(3)完成 p4做一做。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四、课堂作业: 7 第 4 题。【教学后记】课题 3: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 页的例 .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 0 补足; 2、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3、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在积中点小数点,位数不够如何用“”补足【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4 (1)学生独立计算: 6.7 0.3 2.46.2 0.560.04 启发提问:怎样列竖式?要不要小数点对齐?怎样把这些算式转化成整数乘法?按整数乘法
14、乘出来的积,比原题的结果分别扩大了多少倍?要得到原来的积,该怎么办?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2)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上面这几个问题。(3)交流汇报,小结:计算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要在小数的前面补零。注意:先点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零(4)分析: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6. 7 一位小数 0. 3 一位小数 2.0 1 两位小数讨论:根据刚才的计算,我们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5)不用计算,说出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2.3 5.4 0
15、.250.37 7.30.24 8.1 0.04 6.273.2 0.092.4 想: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二、巩固练习。1、练一练:先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再列竖式计算。1.3 0.05 0.025 1.8 2、课本第 5 页做一做。三、全课小结今天学习的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碰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教学后记】课题 4:小数乘小数的验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 6 页例 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熟练进行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尝试学习。 2、能利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对乘法进行验算,提高计算能力。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16、点:交换因数的位置对乘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列竖式计算。 7.34.2 1.280.7 3.60.15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 5。(1)出示主题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独立列式计算。561.3 (3)怎样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用计算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2、练习:课本第6 页做一做。3、巩固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0.47 0.32 471.02 (2)练习一第 8、9 题。学生独立完成,为什么这样列式。(3)练习一第10 题。比较左右两组的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2.4 3=7.2 1.2
17、0.4=0.48 积比第一个因数大积比第一个因数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当第二个因数比1 小时(0 除外) ,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 1 大时( 0 除外) ,积比第一个因数大;(4)练习一第 12 题。三、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要说的?四、课内练习。练习一第11、13、14 题。【教学后记】课题 5、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 第 10 页的例 6 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 1 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系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乘法的
18、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值 1.283 (保留一位小数) 2.876 (保留两位小数)说说怎么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导入:王奶奶买了 8 个苹果,共重 1.47 千克,这种苹果每千克 3.85 元,请大家算一算应付多少元?二、探究新知: (一) 、汇报计算结果: 3.85 1.47 5.6595 ( 元 ) 、师问:如果你是营业员,你该请顾客付多少钱呢?、请学生说这种付款的理由和方法。、小结:告诉学
19、生这里的 5.66 是 5.6595 的近似数, 使学生明白小数乘法乘得的积, 有时会出现很多位小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需要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 (二) 教学例 6 、指名读题:你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结合板演,进行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得数 2.205 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精确到百分位?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号?( 三) 练习: 10 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订正,典型错误重点分析三、巩固练习、按“四舍五入”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143.
20、9 0.86504 四、作业:练习二第1、2、3 题。【教学后记】保留整数保 留 一位小数保 留 二位小数保 留 三位小数0.9876 8.0195 40.9996 课题 6、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 页的例 7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利用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递等式计算,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 5 60 307+85 2504 200 二、探究新知。1.
21、 导入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板书:连乘、乘加、乘减)2. 学习例 7。(1)出示主题图:根据图中的信息编应用题。让一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问:这道题第一步先算什么?再求什么?算式中有几步计算?(两步)是什么式题?(连乘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有小数又有整数)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0.9 0.9 )学生独立算完,一学生到黑板板演。小结: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计算
22、顺序一样,无括号时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100 0.90.9(2)110 块够吗?学生列式计算,要求说出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1、先读算式,再计算下面各题。 0.821.25.2 1.53.40.84 720.81+10.4 7.062.45.7 2、课本 11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10 题。【教学后记】课题 7: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 12 页的内容及例 8。【教学目标】1、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通过学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23、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过程】一、复习。1. 想: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板书:a b=b a (ab) c=a (b c) (a+b) c=a c+b c 2. 用简便方法计算。25 46 4 478 125 4899 5461+61 46 3. 小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 8: (1)大家认真观察题目,想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
24、生尝试计算。(2)汇报: 0.25 4.78 4 =0.25 4 4.78 乘法交换律 =1 4.78 乘法结合律=4.78 0.25 4.78 4 =4.78 (0.25 4)运用什么定律?=4.78 1 =4.78 0.65 201 =0.65(200+1) =0.65200+0.65 1 =130+0.65 =130.65 (3)小结: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0.25 0.125 4 8 3.21.25 0.50.46+0.50.54 2.599 2.课本第 12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
25、你有什么想要说的?你收获了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 4、11、12 题。【教学后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
26、小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措施】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2、紧密结合现实情景教学计算内容。3、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题 1: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 p1617:例 1、例 2、例 3 【教学目
27、标】1、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 利用生活和经验和已有知识, 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由全民健身谈话引入,出示主题图,提出除法问题:王鹏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王鹏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2、列算式: 22.4 4 揭示课题二、探挖新知1、学生独立探究计算方法,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多种算法22.445 2.4
28、22.4422400 米 2240045600 米5.6 千米先把 22.4 扩大 10 倍,变成 224,用 224456,再把商缩小 10 倍,得出结果是 5.6 竖式(略)3、评析:上面的这些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你怎么评价这些算法?4、引导学生理解竖式方法(1)师报演,生观察(2)想一想:与以前学约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3)为什么在 5 后面要点上小数点呢?(4)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三、巩固拓展:先估一估,再算一算7.427 1.25 13.815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 教科书
29、 p18例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概括出计算法则, 并学会验算。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列竖式计算56.2867= 10575= 6.75415= 二、新授课1、计算 22.4 4 1.812 问:如何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1)独立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2)评析:抓住学生板演或笔算中约错误,进行评析。2、小结: (1)除数是整数约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小数除法的验算和整数除法的验算相同三、巩固提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42 3
30、10.8 1.5 4.2 1.08 0.42 0.108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小于1 5.04 6 210.665 7.79495 54 36 3、计算并验算16.8 28 3.6452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 3: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 p2122 例 5、例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
31、化而变化。【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早餐吃什么?如果一袋豆浆0.5 元,1.5 元能买几袋?怎样列式解答? 1.5 0.5=3 袋 2、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作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二、探究新知1、理解转化方法(1)1.50.5=3 你是怎么样想的?1.5 元15 角0.5 元5 角1553 (2)你这种算法的根据是什么?相机板书1.50.5=3 155=3 (3)这几道题你会算吗?3.50.7 7.650.85 0.720.9 12.60.28 (4)指名汇报:叙述思考过程,师板书,重点提出:0.72 0.9 的方法。(5)观察板书, 同学们在口算时, 都用到
32、了什么方法?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根据生回答,相机板书: (转化)2、教学例 5、例 6 (1)把刚才的想法用除法竖式表示出来,指名板演。(2)你觉得哪几个竖式已经体现出思考过程,并且书写格式是对的?引导学生分析?3、归纳: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三、巩固拓展1、p22:做一做1、2 2、根据10.44 440.725=14.4 ,填空: 104.4 7.25=( ) 1044( )=14.4 ( ) 0.075=14.4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 4: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例 7 【教学目
33、标】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比要求保留小数位数多一位。【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 “生命在于运动”,平时你最喜欢参加什么运动呢?(出示一筒羽毛球) ,你知道一个羽毛球要多少钱呢?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7:这筒羽毛球要19.4 元,一个羽毛球多少钱?(1)一筒羽毛球的个数是“一打装” 、 “一打”是 12 个。(2)列式,并独立计算,指名板演:19.4121.6(元) 19.4121.61 (元) 19.4122(元)(3)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要取近似值?根
34、据什么取近似值? 19.4 121.6 (元) 19.4 121.62(元)(4) 在我们的生活中, 常常会遇到小数除法除不尽情况, 遇到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2、研究求商的技巧: 4823(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生练习,指名板演(2)用一句话概括你们的发现: 当我们求商的近似数时, 计算出的数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三、巩固拓展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404 26.373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学后记】课题 5: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 p2728 例 8、例 9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知循环小数, 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以及
35、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讲故事:从前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2、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 “不断重复出现” 的现象?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 “循环现象”,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词描述一下这些现象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 8 课件,找出信息,提出问题。王鹏平
36、均每秒跑多少米?2、列式: 40075 3、计算:指名板演并思考(1)你算出的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2)继续除下去能除到余数为0 吗?这样的小数可怎样表示?400755.33 400 755.3 4、观察反馈:(1)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3” (2)余数总是25(3)继续除下去余数一直是25,永远也除不完( 4)可以写作 5.33 或 5.3 5、出示例 9,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28181.5 78.611=7.145 6、归纳:循环小数的定义,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1)计算: 0.3 6 10 8 (2)观察、对比:这两组算式的商有什么区别?(3)板书: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
37、,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三、巩固拓展:判断1、1.33 =1.33( ) 2、0.80.88 3、0.988保留三位小数是0.980( ) 4、0.6666 是循环小数()5、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教学后记】课题 6: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 p29例 10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重难点】:借助计算器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
38、趣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师:仿佛掉进了数字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 10,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11211311411511(1)商是循环小数(2)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 倍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6117118119112、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独立完成“做一做” ,你发现
39、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四、巩固提高1、用计算器计算前3 题,直接写出后 3 题的得数1234.56799 1234.5679181234.567927 1234.5679361234.567945 1234.567954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6742 6.66.7=44.22 6.66 6.77= 6.666666.7= 【教学后记】课题 7: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 p32 例 11 【教学目标】:1、提高解决问题的
40、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条件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画线图的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数的习惯, 体会思考的乐趣。【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 (1)出示例 11 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说出了解到的信息。(2)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3)交流汇报,叙述思考过程。a:220.5 37 b:220.573 c:220.5(7 3) (4)画图分析 (7 3)的意思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很容易找到了:3721(份)2、总结:画线段图是我们解决问题很好的方法,只要我们仔
41、细分析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数量及数量关系,就能画出正确的线段图。三、巩固拓展1、p32:做一做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 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 元,小毅家有 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1)分析信息(2)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2、p34:3 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 8: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 p33 例 12 【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 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 生活中处处蕴
42、含着数学问题。 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 王阿姨,解决好他们遇到的问题吗?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1、出示例 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 2.5 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 0.4 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 个、6 个、7个)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出示: (2)王阿姨用一根 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线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先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
43、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 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3、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p33“做一做”: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课题 9: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p3637 【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4、培养
44、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2、 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3、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 三位小数?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p36 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1、根据自己的实际, 从课本 p37 15 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 (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
45、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 题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b、如果大学分学生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再和原题比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三、总结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教学后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 1、例 2、例 3 和练习九【教材分析】“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
46、的知识。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
47、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措施】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
48、, 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题 1: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教科书 p3839:例 1、例 2 【教学目标】1、使学生
49、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新知教学例 1 (一)整体观察1今天我们来观察这个药箱,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小药箱, 你看到了哪几个面?2、 你能找到一个位置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吗?最多能
50、看到几个面?3、从一个位置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4、解释应用: 出示长方体立体图。 谁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二)局部观察1、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小药箱,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2、展示汇报:( 1)这个长方体小药箱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物体的左、右面都是相对的。(三)教学例 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2)动手操作。(3)汇报,小结。三、巩固新知1画一画。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2猜一猜:展
51、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四、课堂练习:练习八第1、2、3 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教学后记】课题 2: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教科书 p41:例 3 【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正确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2、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 引导学生简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教学过程】
52、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提问: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揭示课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3、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教学新知1. 教学例 3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师: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同组 4 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
53、平面图。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结果。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2. 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3探索规律 用 4 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用个正方体你还能摆出其他形状吗?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再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4、 学生按要求操作。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师:在例 3 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于这个结论你还有补充吗?引导学生发现: 同一个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如: 1 号图形,从三个角度看,得到的平面图各不相同;4号图形,从正面与从左面看,看到的平面图都是。不同的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观察的结果不相同。 如 3 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与 4 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如 1号图形、 2 号图形、 3 号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三、巩固练习:课本42 页练习
55、九第 2 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教学后记】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材的编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突显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让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
56、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 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答方程。2、能正确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答方程。关键:做好中小学数学的
57、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课时划分】1、用字母表示数3 课时2、解简易方程9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4、量一量,找规律1 课时【教学措施】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适当加强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注意渗透函数思想。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掌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 1: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 教材 p44 p46例 1例 3 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
58、长、面积。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2、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和计算的公式。3、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二、探究新知1、字母表示固定数师:我们在数学中经常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2、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1)含字母的式子我们已经接触过了,例如一些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其实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2)提问:大家还记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59、?谁来说说。(3)课件出示,指名读题(如果用字母a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大写的c表示周长,用大写的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字母公式吗?3、简写(1)指出:含有字母的式子,通常可以采用简便写法自学课本106 页。(2)逐步引导:你知道怎样的式子可以简写?(3) 学生独立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当 a=6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三、拓展应用1、师:一个运算定律,可以用一段文字或具体的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能更简洁、方便地表示运算定律?为什么?(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2、绕口令:儿歌接龙1 只青蛙 1 张嘴, 2 只眼睛 4 条腿
60、。扑通 1 声跳下水。2 只青蛙 2 张嘴, 4 只眼睛 8 条腿。扑通 2 声跳下水。3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4 只青蛙()张嘴 , ()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n 只青蛙()张嘴 , ()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师:你能用今天学的内容,把这首儿歌概括成一句话吗?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字母有时可以表示一个数;有时可以表示一种数量;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数量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四、总结全课、完善建构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课题 2:用字母表示数(二)【教学内容】 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