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杨迎珠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学设计中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京苏浙-灵江之春初中社会-思品特级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中,来自温州的省特级教师张强的甲午中日战争,犹如高屋建瓴,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人受益匪浅。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当下,“核心素养”一词在教学要求中频频出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兴趣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这不但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本次灵江之春特级教师风采展示课上,张强老师执教的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就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下面我就其在课堂上如何对其中三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谈谈个人不甚成熟的见解,以抛砖引玉。一、利用多元手段,培养时空观念张老师在讲述中日两国在19世中纪期面临着西方殖民侵略后各自的反应时,利用年代尺呈现中日两国各自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在相似的时间节点上进行对比,尝试把特定的史事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构建“时空坐标”。从而使学生对中日两国的侵略与反侵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思维品质。课堂中,张老师还善于运用地图教学

3、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讲述甲午战争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地图描述日军的侵略路线以及在战争过程中犯下的种种罪行。通过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另外,张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横向、纵向联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讲述甲午战争的影响时,提到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提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联系。二、提供多样史料,培养史料实证傅斯年先生曾说:“史学便是史料学。”张老师的历史课堂更是深谙此道。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张老师提供了众多资料,比如:明治天皇御笔信“朕与百官诸侯相誓,意欲继承列祖伟业,不问一身艰难,亲营四方,安抚汝等亿兆,开拓

4、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再比如,日本大陆政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定了先侵占台湾,再侵占朝鲜,再侵占满蒙,继而侵占整个全中国”,以及“岛国,人多,地少,市场狭小,资源缺乏”等,引导学生从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同角度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另外,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时,张老师呈现的资料也十分翔实,有甲午战争爆发之前,“1887年,清朝人口约4亿多,日本人口约为4千万,中国的国土是日本的30余倍。中国的经济总量当是日本的8倍,但人均国民收入为日本的81.4%。”摘编自藤村道生日清战争岩波书店;也有“1894年,慈禧的六十寿辰,挪海军经费750万备款,缮修颐和园。1887年,明

5、治天皇从皇室开支中提取30万元扩充海军”;还有“清朝海军大臣无一人出身海軍,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精通海军的中青年军官却没有委以重任。”以及“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总吨位41200吨。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等。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得出战败的原因是“统治腐败、管理落后、军备废弛等”,从而理解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腐朽,加深了甲午战争是“剜心之痛”的理解。三、利用典型事件,培养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家国情怀,这也是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和探

6、究历史时都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张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了家国情怀的意境,以革命家吴玉章回忆录和冰心的遗憾导课,一句“少年未谙世事,九旬老者一切释然,可是他们都因为一场战争而痛哭,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激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知识探索兴趣的同时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疑中生情”这一环节中,张老师出示“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 mm主炮炮弹,曾陈列在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拿回),用以羞辱中国人。”这一历史事实,提出:“作为120年多年以后的中国少年,你是如何理解冰心的哭的?你有何感悟?”让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张老师又出示观点:“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

7、,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进而让学生在对比“2017年中日两国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如何维护中日两国和平,避免战争,为人民创造和平、美好、富强的社会?”自然得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为影响世界的两个大国,我们珍爱和平,但不乞求和平!我们用雄厚的实力,强大的军力,坚如磐石的民族自信力,不断创新的科技力,捍卫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帮助学生确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自己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家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族、祖国的认同感。总之,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了核心素养培养。明确核心素养,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又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核心素养这一话题,我们已在这条路上,我们且学且行。参考文献:1唐朋,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主题设计: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2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