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砂层及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_第1页
钻孔砂层及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_第2页
钻孔砂层及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_第3页
钻孔砂层及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_第4页
钻孔砂层及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砂层水文地质试验方案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客观地反映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特征,为设计施工所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评价和处理依据,为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水文地质参数。一、抽水孔布置1、布孔原则根据总体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工点)布置?个抽水试验孔。根据现钻探的揭露的地质情况,计划安排在?钻孔附近进行抽水试验。主要对冲洪积砂层水进行抽水试验,每个抽水试验段抽水三次降深(若地下水渗透性弱则进行一、二次降深),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大到小,每次降深稳定24小时,抽水结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2、抽水孔层位简述(以下为举例)?钻孔静止水位为8

2、.00m,主要层位如下;:(1)0.003.50m为素填土,层号1;(2)3.508.00为粉质黏土,层号4N-2;(3)8.009.30m为细砂,层号3-1;(4)9.3012.00m为中砂,层号3-2;(5)12.0016.90m为砾砂,层号3-3;(6)16.9020.00m为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号5H-2;(7)20.0023.50m为全风化花岗岩,层号6H;(8)23.5028.30m为强风化花岗岩(块状),层号7H;(8)28.3034.40m为中风化花岗岩(扁柱状),层号8H。本孔8.0016.90m的细砂、中砂、砾砂为主要含水层,本次抽水试验目的就是要确定该层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

3、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二、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质量控制为确保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质量,抽水操作过程、内业整理、成果编制严格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抽水试验规程(TBJ15-89)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如下:1、抽水孔位置根据技术要求,冲洪积砂层抽水孔布置离原孔位约1m处,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2个观测孔,第一个观测孔离抽水孔10m,第二个观测孔离抽水孔位20m,两个观测孔同侧布置,并分层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2、 成井技术要求孔径: 细砂砾砂层的开孔口径不少于168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27m

4、m。砾石卵石开孔口径不少于219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47mm。确保孔径需满足试验要求。钻孔:试验孔钻探采用回转钻机, 钻至隔水层以下约0.5m,即17.4m,然后下168mm套管至8.0m作井壁管止水,为防止套管底部漏水,先填0.5m粘土球压实,然后将套管击入至8.0m,然后下127mm包滤网的花管。在孔壁与花管之间填砾石,砾石直径在5mm10mm。钻进过程中要记录孔壁坍塌、漏砂等异常现象,井孔、井管要求垂直,井身倾斜度小于1。观测孔的成孔:孔径可选择91mm,回转钻进。在分层抽水时,观测孔的含水层及深度与抽水孔的含水层及深度相对应。例如同一孔抽水孔在抽砂层水时,两个观测孔先钻至砂层的

5、深度。为了保护观测孔,防止塌孔,需在观测孔里面下塑料花管。洗井:成井后采用清水进行洗井,保证出水量和水位变化灵敏,孔内沉砂捞至井底,达到水清砂净。抽水试验完成后,用泵送水泥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封孔。送浆必须下入到抽水孔的底部,由下而上进行封闭。封孔时,送浆管不得离开孔内的浆液,避免造成假封现象。观测孔必须对地下水进行观测。2、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设备:选用扬程和水量与水文地质条件相适配的潜水泵抽水,如果水量太小,可采用反转抽水,或采用阀门控制水量和采用抽水部分回流孔内检测水位降升。2)量测工具:采用水表量测涌水量,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水位变化。3)静止水位观测:抽水前进行静止水位观测,每小时观

6、测一次,一般观测24 小时,取得水位日变幅资料,连续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水位相差不超过20cm,即为静止水位,可进行抽水试验。静止水位和动水位观测精度精确到0.5cm,各孔的量测基准点应固定,并做好标记。4)动水位及水量的观测: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5、3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观测一次。涌水量的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5)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及稳定标准: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基岩含水层为24小时。稳定标准:出水量与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水位波动主孔不超过10cm,最远观测

7、孔波动小于23cm,出水量波动小于或等于3.5;同时考虑水位的区域日变幅。6)恢复水位的观测:停泵后应立即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即为第1、2、3、4、5、6、8、10、15、20、25、30、40、50、60、80、10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若连续3小时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小时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7)观测孔的水位观测:观测孔的水位应与主孔的水位同步进行,一般在主孔开泵30分钟后开始观测。8)水位、流量误差值按下列计算:误差值=最大或最小与平均值之差/平均值*100%。

8、9)水位降深:各抽水试验孔均采用3次降深进行试验,3次降深间距大致相近,但最小降深和不同降深间隔均不小于1m,具备条件时降升深尽可能加大,但对潜水应限制至含水层厚度1/3处,承压水限制在含水层顶板;水量观测采用水表读数,水位观测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10)地下水试样a、采集地下水试样要在抽水实验结束前进行,简分析水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取1000mL,并加大理石粉23克。b、取水容器事先要洗清洁,取样前应用水试样的水样瓶反复冲洗三次。c、水样采集后要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样标签及时送化验室化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

9、过12小时。 三、资料整理、参数及用水量计算 1、现场整理 抽水试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在现场整理、编制有关曲线图表,指导并检查试验情况,为室内整理做好基础工作。根据草绘的试验曲线,判别试验是否正常,如发现反曲线,立即查找原因,找出问题,有必要时重新试验。2、室内整理1)绘制水文地质综合图表,内容包括:试验地段平面图;水位、流量与时间过程曲线图;Q=f(s)、q=f(s)曲线图;水位恢复曲线(过程)图;主孔结构图(包括工艺、技术措施说明)。2)水文地质参数及涌水量计算。在选用计算公式时,应充分考虑适用条件。一般稳定流理论,但在特殊情况下,经过对比分析,可以采用非稳定流理论。提供切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工

10、程实际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应根据试验场区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类型、抽水试验的完整性等一系列水位地质条件,结合规范中有关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进行。3、计算原则采用现场抽水试验孔的资料计算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参数计算公式的选择要符合降水场地水文地质的适用条件;应选择接近设计降水深度的水位降深值,并计入水跃值的影响,计算水位地质参数。4、计算方法1)渗透系数K: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计算模型如下:(带二个观测孔)2)影响半径R:潜水完整井根据公式R2S求得。四、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及质量保证措施1、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我院在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试验经验完成了数百

11、组各种类型的抽水试验,如单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提水试验等。2、质量保证措施1)分析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切实可行的水位地质试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文地质试验大纲。2)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负责,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保证水文地质试验的质量。3)抽水井位置及深度的变更记录(包括事故记录)要齐全完整,相关人员要及时在记录表上签字。4)成井终孔前,由现场技术人员确认,洗井时直到洗出清水为止。5)根据出水量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保持出水量的稳定。6)使用计量合格的量测工具,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各种测试数据准确。7)根据水文地质特征。确定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合理

12、选择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地质计算模型。五、编写抽水试验报告抽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岩土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试验的成果和据此提出对排水设备要求的建议。根据水文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目的、要求,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提供的成果资料如下:1、提供时间流量水位关系曲线;2、提供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3、判定含水层的渗透性;4、提供钻孔涌水量值(Q);5、计算隧道、基坑涌水量;6、说明计算的依据、取值条件和简要的计算过程。六、说明1、因场地岩性、层位变化较大,移开1米的抽水孔揭露的岩土层与相邻钻孔可能有所变化或变化较大,含水层位置与本方案拟定的位置相应也可能会有所调整,试验时根

13、据具体情况再定。2、观测孔施工是可能存在因障碍物等原因,无法在原孔位施工时,观测孔可适当的调整位置。水文地质试验方案(砂层)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客观地反映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特征,为设计施工所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评价和处理依据,为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水文地质参数。一、抽水孔布置1、布孔原则根据总体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工点)布置?个抽水试验孔。根据现钻探的揭露的地质情况,计划安排在?钻孔附近进行抽水试验。主要对冲洪积砂层水进行抽水试验,每个抽水试验段抽水三次降深(若地下水渗透性弱则进行一、二次降深),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大到小

14、,每次降深稳定24小时,抽水结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2、抽水孔层位简述(以下为举例)?钻孔静止水位为8.00m,主要层位如下:(1)0.003.50m为素填土,层号1;(2)3.508.00为粉质黏土,层号4N-2;(3)8.009.30m为细砂,层号3-1;(4)9.3012.00m为中砂,层号3-2;(5)12.0016.90m为砾砂,层号3-3;(6)16.9020.00m为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号5H-2;(7)20.0023.50m为全风化花岗岩,层号6H;(8)23.5028.30m为强风化花岗岩(块状),层号7H;(8)28.3034.40m为中风化花岗岩(扁柱状),层号8H。本孔8

15、.0016.90m的细砂、中砂、砾砂为主要含水层,本次抽水试验目的就是要确定该层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二、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质量控制为确保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质量,抽水操作过程、内业整理、成果编制严格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抽水试验规程(TBJ15-89)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如下:1、抽水孔位置根据技术要求,冲洪积砂层抽水孔布置离原孔位约1m处,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2个观测孔,第一个观测孔离抽水孔10m,第二个观测孔离抽水孔位20m,两个观测孔同侧布置,并分层采取水样进行水质

16、分析。3、 成井技术要求孔径: 细砂砾砂层的开孔口径不少于168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27mm。砾石卵石开孔口径不少于219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47mm。确保孔径需满足试验要求。钻孔:试验孔钻探采用回转钻机, 钻至隔水层以下约0.5m,即17.4m,然后下168mm套管至8.0m作井壁管止水,为防止套管底部漏水,先填0.5m粘土球压实,然后将套管击批入至8.0m,然后下127mm包滤网的花管。在孔壁与花管之间填砾石,砾石直径在5mm10mm。钻进过程中要记录孔壁坍塌、漏砂等异常现象,井孔、井管要求垂直,井身倾斜度小于1。观测孔的成孔:孔径可选择91mm,回转钻进。在分层抽水时,观

17、测孔的含水层及深度与抽水孔的含水层及深度相对应。例如同一孔抽水孔在抽砂层水时,两个观测孔先钻至砂层的深度。为了保护观测孔,防止塌孔,需在观测孔里面下塑料花管。洗井:成井后采用清水进行洗井,保证出水量和水位变化灵敏,孔内沉砂捞至井底,达到水清砂净。抽水试验完成后,用泵送水泥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封孔。送浆必须下入到抽水孔的底部,由下而上进行封闭。封孔时,送浆管不得离开孔内的浆液,避免造成假封现象。观测孔必须对地下水进行观测。2、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设备:选用扬程和水量与水文地质条件相适配的潜水泵抽水,如果水量太小,可采用反转抽水,或采用阀门控制水量和采用抽水部分回流孔内检测水位降升。2)量测工具:采用

18、水表量测涌水量,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水位变化。3)静止水位观测:抽水前进行静止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一般观测24 小时,取得水位日变幅资料,连续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水位相差不超过20cm,即为静止水位,可进行抽水试验。静止水位和动水位观测精度精确到0.5cm,各孔的量测基准点应固定,并做好标记。4)动水位及水量的观测: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5、3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观测一次。涌水量的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5)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及稳定标准: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基岩

19、含水层为24小时。稳定标准:出水量与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水位波动主孔不超过10cm,最远观测孔波动小于23cm,出水量波动小于或等于3.5;同时考虑水位的区域日变幅。6)恢复水位的观测:停泵后应立即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即为第1、2、3、4、5、6、8、10、15、20、25、30、40、50、60、80、10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若连续3小时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小时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7)观测孔的水位观测:观测孔的水位应与主孔的水位同步进行,一般在主孔开泵3

20、0分钟后开始观测。8)水位、流量误差值按下列计算:误差值=最大或最小与平均值之差/平均值*100%。9)水位降深:各抽水试验孔均采用3次降深进行试验,3次降深间距大致相近,但最小降深和不同降深间隔均不小于1m,具备条件时降升深尽可能加大,但对潜水应限制至含水层厚度1/3处,承压水限制在含水层顶板;水量观测采用水表读数,水位观测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10)地下水试样a、采集地下水试样要在抽水实验结束前进行,简分析水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取1000mL,并加大理石粉23克。b、取水容器事先要洗清洁,取样前应用水试样的水样瓶反复冲洗三次。c、水样采集后要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样

21、标签及时送化验室化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三、资料整理、参数及用水量计算 1、现场整理 抽水试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在现场整理、编制有关曲线图表,指导并检查试验情况,为室内整理做好基础工作。根据草绘的试验曲线,判别试验是否正常,如发现反曲线,立即查找原因,找出问题,有必要时重新试验。2、室内整理1)绘制水文地质综合图表,内容包括:试验地段平面图;水位、流量与时间过程曲线图;Q=f(s)、q=f(s)曲线图;水位恢复曲线(过程)图;主孔结构图(包括工艺、技术措施说明)。2)水文地质参数及涌水量计算。在选用计算公式时,应充分考虑适

22、用条件。一般稳定流理论,但在特殊情况下,经过对比分析,可以采用非稳定流理论。提供切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应根据试验场区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类型、抽水试验的完整性等一系列水位地质条件,结合规范中有关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进行。3、计算原则采用现场抽水试验孔的资料计算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参数计算公式的选择要符合降水场地水文地质的适用条件;应选择接近设计降水深度的水位降深值,并计入水跃值的影响,计算水位地质参数。4、计算方法1)渗透系数K: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计算模型如下:(带二个观测孔)2)影响半径R:潜水完整井根据公式R2S求得。四、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及

23、质量保证措施1、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我院在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试验经验完成了数百组各种类型的抽水试验,如单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提水试验等。2、质量保证措施1)分析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切实可行的水位地质试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文地质试验大纲。2)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负责,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保证水文地质试验的质量。3)抽水井位置及深度的变更记录(包括事故记录)要齐全完整,相关人员要及时在记录表上签字。4)成井终孔前,由现场技术人员确认,洗井时直到洗出清水为止。5)根据出水量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保持出水量的稳定。6)使用计量合格的量测工具,严格按

24、照操作规定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各种测试数据准确。7)根据水文地质特征。确定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合理选择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地质计算模型。五、编写抽水试验报告抽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岩土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试验的成果和据此提出对排水设备要求的建议。根据水文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目的、要求,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提供的成果资料如下:1、提供时间流量水位关系曲线;2、提供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3、判定含水层的渗透性;4、提供钻孔涌水量值(Q);5、计算隧道、基坑涌水量;6、说明计算的依据、取值条件和简要的计算过程。六、说明1、因场地岩性、层位变化较大,移开1米的抽水孔揭露

25、的岩土层与相邻钻孔可能有所变化或变化较大,含水层位置与本方案拟定的位置相应也可能会有所调整,试验时根据具体情况再定。2、观测孔施工是可能存在因障碍物等原因,无法在原孔位施工时,观测孔可适当的调整位置。二、基岩水文地质试验方案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客观地反映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特征,为设计施工所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评价和处理依据,为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水文地质参数。一、抽水孔布置1、布孔原则根据总体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工点)布置?个抽水试验孔。根据现钻探的揭露的地质情况,计划安排在?钻孔附近进行抽水试验。主要对冲洪积砂层水进

26、行抽水试验,每个抽水试验段抽水三次降深(若地下水渗透性弱则进行一、二次降深),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大到小,每次降深稳定24小时,抽水结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2、抽水孔层位简述(以下为举例)?钻孔静止水位为8.00m,主要层位如下:(1)0.003.50m为素填土,层号1;(2)3.508.00为粉质黏土,层号4N-2;(3)8.009.30m为细砂,层号3-1;(4)9.3012.00m为中砂,层号3-2;(5)12.0016.90m为砾砂,层号3-3;(6)16.9020.00m为硬塑状砂质黏性土,层号5H-2;(7)20.0023.50m为全风化花岗岩,层号6H;(8)23.5028.30m为强

27、风化花岗岩(块状),层号7H;(8)28.3034.40m为中风化花岗岩(扁柱状),层号8H。本孔8.0016.90m的细砂、中砂、砾砂为主要含水层,本次抽水试验目的就是要确定该层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二、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质量控制为确保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质量,抽水操作过程、内业整理、成果编制严格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抽水试验规程(TBJ15-89)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如下:1、抽水孔位置根据技术要求,冲洪积砂层抽水孔布置离原孔位约1m处,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2个观测孔,

28、第一个观测孔离抽水孔10m,第二个观测孔离抽水孔位20m,两个观测孔同侧布置,并分层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4、 成井技术要求孔径: 细砂砾砂层的开孔口径不少于168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27mm。砾石卵石开孔口径不少于219mm,填砾后成井口径不少于147mm。确保孔径需满足试验要求。钻孔:试验孔钻探采用回转钻机, 钻至隔水层以下约0.5m,即17.4m,然后下168mm套管至8.0m作井壁管止水,为防止套管底部漏水,先填0.5m粘土球压实,然后将套管击入至8.0m,然后下127mm包滤网的花管。在孔壁与花管之间填砾石,砾石直径在5mm10mm。钻进过程中要记录孔壁坍塌、漏砂等异常现象,

29、井孔、井管要求垂直,井身倾斜度小于1。观测孔的成孔:孔径可选择91mm,回转钻进。在分层抽水时,观测孔的含水层及深度与抽水孔的含水层及深度相对应。例如同一孔抽水孔在抽砂层水时,两个观测孔先钻至砂层的深度。为了保护观测孔,防止塌孔,需在观测孔里面下塑料花管。洗井:成井后采用清水进行洗井,保证出水量和水位变化灵敏,孔内沉砂捞至井底,达到水清砂净。抽水试验完成后,用泵送水泥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封孔。送浆必须下入到抽水孔的底部,由下而上进行封闭。封孔时,送浆管不得离开孔内的浆液,避免造成假封现象。观测孔必须对地下水进行观测。2、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设备:选用扬程和水量与水文地质条件相适配的潜水泵抽水,如果

30、水量太小,可采用反转抽水,或采用阀门控制水量和采用抽水部分回流孔内检测水位降升。2)量测工具:采用水表量测涌水量,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水位变化。3)静止水位观测:抽水前进行静止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一般观测24 小时,取得水位日变幅资料,连续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水位相差不超过20cm,即为静止水位,可进行抽水试验。静止水位和动水位观测精度精确到0.5cm,各孔的量测基准点应固定,并做好标记。4)动水位及水量的观测: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5、3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观测一次。涌水量的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

31、5)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及稳定标准: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基岩含水层为24小时。稳定标准:出水量与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水位波动主孔不超过10cm,最远观测孔波动小于23cm,出水量波动小于或等于3.5;同时考虑水位的区域日变幅。6)恢复水位的观测:停泵后应立即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即为第1、2、3、4、5、6、8、10、15、20、25、30、40、50、60、80、10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若连续3小时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小时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

32、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7)观测孔的水位观测:观测孔的水位应与主孔的水位同步进行,一般在主孔开泵30分钟后开始观测。8)水位、流量误差值按下列计算:误差值=最大或最小与平均值之差/平均值*100%。9)水位降深:各抽水试验孔均采用3次降深进行试验,3次降深间距大致相近,但最小降深和不同降深间隔均不小于1m,具备条件时降升深尽可能加大,但对潜水应限制至含水层厚度1/3处,承压水限制在含水层顶板;水量观测采用水表读数,水位观测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10)地下水试样a、采集地下水试样要在抽水实验结束前进行,简分析水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取1000mL,并加大理石粉23克。b、

33、取水容器事先要洗清洁,取样前应用水试样的水样瓶反复冲洗三次。c、水样采集后要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样标签及时送化验室化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三、资料整理、参数及用水量计算 1、现场整理 抽水试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在现场整理、编制有关曲线图表,指导并检查试验情况,为室内整理做好基础工作。根据草绘的试验曲线,判别试验是否正常,如发现反曲线,立即查找原因,找出问题,有必要时重新试验。2、室内整理1)绘制水文地质综合图表,内容包括:试验地段平面图;水位、流量与时间过程曲线图;Q=f(s)、q=f(s)曲线图;水位恢复曲线(过程)图;

34、主孔结构图(包括工艺、技术措施说明)。2)水文地质参数及涌水量计算。在选用计算公式时,应充分考虑适用条件。一般稳定流理论,但在特殊情况下,经过对比分析,可以采用非稳定流理论。提供切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实际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应根据试验场区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类型、抽水试验的完整性等一系列水位地质条件,结合规范中有关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进行。3、计算原则采用现场抽水试验孔的资料计算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参数计算公式的选择要符合降水场地水文地质的适用条件;应选择接近设计降水深度的水位降深值,并计入水跃值的影响,计算水位地质参数。4、计算方法1)渗透系数K: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计

35、算模型如下:(带二个观测孔)2)影响半径R:潜水完整井根据公式R2S求得。四、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及质量保证措施1、水文地质试验的经验我院在多年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地质试验经验完成了数百组各种类型的抽水试验,如单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提水试验等。2、质量保证措施1)分析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切实可行的水位地质试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文地质试验大纲。2)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负责,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保证水文地质试验的质量。3)抽水井位置及深度的变更记录(包括事故记录)要齐全完整,相关人员要及时在记录表上签字。4)成井终孔前,由现场技术人员确认,洗井时直到洗

36、出清水为止。5)根据出水量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保持出水量的稳定。6)使用计量合格的量测工具,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各种测试数据准确。7)根据水文地质特征。确定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合理选择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地质计算模型。五、编写抽水试验报告抽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岩土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试验的成果和据此提出对排水设备要求的建议。根据水文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目的、要求,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提供的成果资料如下:1、提供时间流量水位关系曲线;2、提供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3、判定含水层的渗透性;4、提供钻孔涌水量值(Q);5、计算隧道、基坑涌水量;6、说

37、明计算的依据、取值条件和简要的计算过程。六、说明1、因场地岩性、层位变化较大,移开1米的抽水孔揭露的岩土层与相邻钻孔可能有所变化或变化较大,含水层位置与本方案拟定的位置相应也可能会有所调整,试验时根据具体情况再定。2、观测孔施工是可能存在因障碍物等原因,无法在原孔位施工时,观测孔可适当的调整位置。水文地质试验方案(基岩)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抽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客观地反映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特征,为设计施工所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评价和处理依据,为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水文地质参数。一、抽水孔布置1、布孔原则根据总体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工点)布置

38、?个抽水试验孔。根据现钻探的揭露的地质情况,计划安排在?钻孔附近进行抽水试验。主要对下伏基岩强、中风化带进行抽水试验,每个抽水试验段抽水三次降深(若地下水渗透性弱则进行一、二次降深),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大到小,每次降深稳定24小时,抽水结束后应测量恢复水位。2、抽水孔层位简述(以下为举例)?钻孔静止水位为8.00m,主要层位如下:(1)0.003.50m为素填土,层号1;(2)3.508.00为粉质黏土,层号4N-2;(3)8.009.30m为细砂,层号3-1;(4)9.3012.00m为中砂,层号3-2;(5)12.0016.90m为砾砂,层号3-3;(6)16.9020.00m为硬塑状砂质黏

39、性土,层号5H-2;(7)20.0023.50m为全风化花岗岩,层号6H;(8)23.5028.30m为强风化花岗岩(块状),层号7H;(8)28.3034.40m为中风化花岗岩(扁柱状),层号8H。本孔23.5034.40m为块状基岩强风化、中风化带,本次抽水试验目的就是要确定该层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二、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质量控制为确保抽水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质量,抽水操作过程、内业整理、成果编制严格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抽水试验规程(TBJ15-89)的有关规定,具体要

40、求如下:1、抽水孔位置根据技术要求,抽水孔布置离原孔位约1m处,垂直地下水流向设置2个观测孔,第一个观测孔离抽水孔3m,第二个观测孔离抽水孔位6m,两个观测孔同侧布置。5、 成井技术要求孔径: 上部土层开孔口径不少于127mm,下套管至全风化层底部即23.5m,下部可裸孔。确保孔径需满足试验要求。钻孔:试验孔钻探采用回转钻机, 钻至隔水层底部,即23.5m,然后下127mm套管至23.50m作井壁管止水,下部基岩段可裸孔。钻进过程中要记录孔壁坍塌、漏砂等异常现象,井孔、井管要求垂直,井身倾斜度小于1。观测孔的成孔:孔径可选择91mm,回转钻进。在分层抽水时,观测孔的含水层及深度与抽水孔的含水层

41、及深度相对应,观测孔需钻进至基岩,并下套管止水。为了保护观测孔,防止塌孔,需在观测孔里面下塑料花管。洗井:成井后采用清水进行洗井,保证出水量和水位变化灵敏,孔内沉砂捞至井底,达到水清砂净。抽水试验完成后,用泵送水泥砂浆或水泥浆进行封孔。送浆必须下入到抽水孔的底部,由下而上进行封闭。封孔时,送浆管不得离开孔内的浆液,避免造成假封现象。观测孔必须对地下水进行观测。2、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设备:选用扬程和水量与水文地质条件相适配的潜水泵抽水,如果水量太小,可采用反转抽水,或采用阀门控制水量和采用抽水部分回流孔内检测水位降升。2)量测工具:采用水表量测涌水量,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水位变化。3)静止

42、水位观测:抽水前进行静止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一般观测24 小时,取得水位日变幅资料,连续三次所测数据相同,或水位相差不超过20cm,即为静止水位,可进行抽水试验。静止水位和动水位观测精度精确到0.5cm,各孔的量测基准点应固定,并做好标记。4)动水位及水量的观测: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5、3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观测一次。涌水量的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5)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及稳定标准:基岩含水层为24小时。稳定标准:出水量与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水位波动主孔不超过10cm,最远观测孔波动小于23cm,

43、出水量波动小于或等于3.5;同时考虑水位的区域日变幅。6)恢复水位的观测:停泵后应立即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即为第1、2、3、4、5、6、8、10、15、20、25、30、40、50、60、80、10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观测一次,若连续3小时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小时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7)观测孔的水位观测:观测孔的水位应与主孔的水位同步进行,一般在主孔开泵30分钟后开始观测。8)水位、流量误差值按下列计算:误差值=最大或最小与平均值之差/平均值*100%。9)水位降深:各抽水试验孔均采用3次降深进行试验,3次降深间距大致相近,但最小降深和不同降深间隔均不小于1m,具备条件时降升深尽可能加大,但对潜水应限制至含水层厚度1/3处,承压水限制在含水层顶板;水量观测采用水表读数,水位观测采用万能表接回路测线观测。10)地下水试样a、采集地下水试样要在抽水实验结束前进行,简分析水样取1000mL,分析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取1000mL,并加大理石粉23克。b、取水容器事先要洗清洁,取样前应用水试样的水样瓶反复冲洗三次。c、水样采集后要立即封好瓶口,贴好水样标签及时送化验室化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