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申请再审理_第1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理_第2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理_第3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理_第4页
当事人申请再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欠妥当性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欠妥当性的分析分析兼论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若干条款的不合理性张玉国张玉国文章标题 一、引言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包括民事诉讼法中第179条新规定的五、六、七、十、十一、十二款。 (一)对申请再审理由第五款规定的分析 (二)对申请再审理由第六款规定的分析 (四)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第十款规定的分析(五)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第十一款规定的分析 (六)申请再审理由第十二款规定的评析 三、结语 摘要摘要: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仍然有不少问题。其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理由规定彰显了再审程序与整个民事诉讼制度间的紧张、矛盾与混乱。因此,以实践视角审视再审程序与民事

2、诉讼制度的冲突,检视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再审规定某些条款的失误以及逻辑不周延;理清再审程序功能扩张导致民事诉讼程序内在冲突和功能失调关系,以便廓清再审程序救济性属性与普通程序主体属性之间在逻辑结构上的混乱、功能上的错位与不协调,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略尽绵力。 关键词关键词: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由;一、引言 为了解决我国民事诉讼中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的“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 “结案难”、“缠讼多”、“信访不息”等长期郁结的难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了修改(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

3、通过)。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申请再审理由的规定,较原来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增加了细化条文。立法初衷在于:第一,方便确有问题,符合法定事由的再审的案件顺利进入再审程序;第二,解决民事诉讼“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 “结案难”等蓄积已久的难题;第三,畅通法院顺利和最终解决民事纠纷的主渠道功能。然而在新规定适用后却发现,原来存在的各种难题仍然存在,新出现的弊端又接踵而至。如,再审案件的数量大幅增加、再审结案率低、法院承接案件的负担过重, 以及法学界尚未给以足够关注的民事再审程序“一般程序化”现象:即再审程序本来是特别程序,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将特殊程序功能“一般化”现象。也就是司法实践中把再审程

4、序作为另一个独立的“普通程序”来运营的。再审程序适用的对象多杂、范围广泛、频率很高,上述诸多难题显示出再审制度与民事普通审判制度在构建上存在着背离。如,再审程序所追求的目的与其实际功能无法实现的问题;特殊救济程序的价值定位与实际将再审程序“一般化”为普通审判程序的价值定位冲突问题;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再审程序作为辅助程序的设计,与其在司法实践里作为重要的“终审程序”的表现,凸显出再审程序的实际地位和作用的变异。表现出再审程序的理念、整体构造及其与再审程序之间的彼此协调和照应上严重自相矛盾。程序功能的预期性难以达到。 程序设计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司法适用上不协调性、无效率性。民事诉讼实践中多元矛盾之间的

5、冲突恶化了原来的审判难题。鉴于此,应深刻反省民事再审程序与民事诉讼普通程序设计上整体相关关系,遵循法治理念合理设计诉讼程序结构,逻辑性创设民事诉讼制度价值追求上的可预期性。为此,应将再审程序的具体规定置于民事诉讼系统视域和者法制实践背景之下,高屋建瓴地观察再审程序在民事诉讼制度与实践中的构成及其彼此关联,探索完善民事再审制度的真知 。 二、本文中选择当事人申请再审新事由若干条作以辨析,其中包括民事诉讼法中第179条规定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款规定。 (一)对申请再审理由第五款规定的分析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

6、法院应当再审:第五款规定应当再审的情形是“对案件审理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上款再审事由规定中的疑点是:案件审理过程中需要的证据,当事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明确规定:该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 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向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的次日起三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

7、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答复。”据上述规定和人民法院的裁判职责可以推定,法院应当积极负责地为当事人收集其需要的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并对于法院不能收集到的重要证据对当事人负有说明义务。如上所述,法院已经尽责,当事人因此而申请再审如何可能发生?如果属于当事人和法院都举证不能的情况,法院无法做出有利于举证责任人的裁判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因为法律给予了当事人充分举证的机会,法院也竭尽所能地收集证据,结果仍然举证不利,自当无怨无悔地接受不利裁判。假设,若干年以后再审程序因

8、故发动(如果可能),把“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再审理由既非事实,也不应允许当事人翻云覆雨。 如果类似的生效判决可以被任意推翻重来的话,就没有什么判决具有既判力、确定性和预期性,也没有什么判决可以叫做司法裁判。因为,依据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程序规则得出的诉讼结果若被宣告无效或推翻再审,当事人根本无法预见诉讼行为的结果,法律如何指导人的一般行为?那么,据上述规定所云经当事人申请而“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情况会有哪些呢?第一种可能是,法院法院收集不到证据,所以不予收集。就此应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此时未出现“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情形。二是,法院拒绝为当事人收集其能够收集的有证据力的证据。如

9、果这样违反司法程序,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或通过法院组织程序或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即可,无需再审。依据法理,此种情形下不应当由当事人申请再审。合理的设置应当由检察院或上级法院通过抗诉、监督引起纠错或再审程序。法院不可能借口“没时间”、“没人手”、“没资金”而“未调查收集证据”。分析表明:该法条规定的情况,一般不会(也不应当)出现在法治社会。法律的内在逻辑和有效司法监督机制也不允许出现这种与法院和法官的基本职责相左的司法活动。若真的出现了该条规定所述的情况,应通过司法监督公机制加以校正,不应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私”事由予以规定。(二)对申请再审理由第六款规定的分析第六款的规定是:“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

10、有错误的;”首先,本规定需要明确“原判决裁定”是一审还是二审的判决裁定。若是一审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适用法律确有错误而导致了再审,先须追问当事人为什么不积极行使自己的上诉权,通过二审司法程序进一步获得救济呢?不管当事人不相信司法程序,还是不相信自己能胜诉,或者出于其他原因不关心自己的本案诉讼权利,只要导致一审案件产生既判力,已经表明:当事人不愿意(至少不积极)再次涉入司法领域进一步救济自己的利益。不论何原因使当事人放弃继续诉讼,无非是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和选择。人是理性的,每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人。此处不需要法律画蛇添足规定再审。 其次,若是二审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导致了再审,

11、必须追问在什么情形下会发生一审和二审法院适用法律都有错误的裁判?是否有可能常常发生错误裁判而致再审,如何可能发生呢?如果法律程序设置了阻止错误裁判发生的监督保障程序或救济措施,这样的事几率太小。按常理判断“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任何诉讼制度可以免除蕴含某种内在矛盾的宿命,问题是在于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政策目的来看待不同的程序结构及其不同的内在矛盾。”法律规范正常社会生活里的日常事务,如果要用以消除人间所有的错误和罪恶,会走向理想主义或法律万能论的窠臼。所以“有错必纠”原则可以作为法律原则来指导司法实践,却不宜作为法律教条广泛使用,纠缠于每一个无谓的错误不放,一叶障目而错失实现实质正义的良机,徒费

12、司法资源。所以,关于该项规定关键的问题是:第一,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有没有防止法官错误适用法律的程序设置;第二,有无预防错误适用法律而做出生效裁判的保障性程序(此为立法职责,与法院和当事人关联不大);第三,有没有对法官错误适用法律做出裁判给当事人造成损害以后进行救济的制度规定?如果有,完全不用当事人操心去申请再审;如果没有,应通过加强民事立法予以完善。此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之感。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法定听审权利、辩论权、质证权、律师代理权、上诉权,以及上级法院、检察院或人大的法律监督权等,均具有保障诉讼程序合法可信和公正无偏的作用。如果一审法院错误适用法律裁判导致了不公正

13、,当事人公正裁判是法院行驶国家裁判权的职责所在,何以要由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解决呢?假设,个别案件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超出当事人及其律师、法院和法官的知识和经验而出现了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况,申请再审有用吗?或者,在法院都被贿赂的情况下法官故意做出了错误裁判,而当事人无法改变错误裁判而产生了既判力,从而引起了再审,法院凭什么多此一举。 足见,本条规定的再审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极小。退而言之,上述的情况如果发生,无论多少次再审均无意义。德国学者亦有同感“国家通过认真地培训和挑选法官、通过具有最大确定性保障的程序,尤其是通过赋予双方法定听审权,以及通过使上级法院能够重新审查等,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裁判

14、的正确性;然而谁会保证,第二个裁判一定比第一个裁判更正确呢?”(三)对申请再审理由第七款规定的分析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七款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等。对法院在各种情况下管辖和受理案件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管辖、分流管辖权的方法。司法独立性和国家法制统一性要求:不论哪一个地方法院审理同一案件应遵循统一的国家法律,审理结果不应当大相径庭,这是法治国家主权统一、法制统一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同样的案件同样处理”和“同等情况反复适用”的基本法律原则对执法的基本要求。如,在案件管辖的具体规定中有“最先立案的人

15、民法院管辖”、“移送只能进行一次”,以及当事人可以约定管辖法院的规定,蕴含了人民法院具有同等的审判功能和同样公正处理案件的意蕴。所以,即使“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的情况下,法院不当受理并审理了案件也未必当然产生不公正的审判结果,危害当事人利益。法制统一性要求法官独立审判,但绝不允许不同法院对同一案件的裁判“南橘北枳”。否则,法制统一性岂非虚言。况且,发生管辖错误时,当事人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权选择自己中意的法院权利,保障其获得信任判决。当事人还可以通过上诉或申诉即时维护自己的诉讼利益,又何须等错误裁判生效后通过申请再审来推翻生效裁判,迂回曲折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应当指出的是在民事诉讼规

16、则中,应当进一步增强司法独立性和统一性程序和措施,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司法程序,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实事性监督和实质性检查。保障同一案件不论在何法院审理,都能获得近似裁判结果。既保障国家司法权统一,维护法院判决的实质既判力,又能增进民事裁判的正当性,维护我国民事法律秩序的正义性。虽然,扩大再审程序适用范围能解决许多程序遗漏、裁判失当和违法裁判的积弊,人们不无遗憾的看到再审程序“双刃剑”的另一面:“再审程序对司法终局性和权威性的破坏已威胁到整个社会对司法的信心,从而从根本上动摇着司法的正当性。”(四)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第十款规定的分析民事诉讼法申请再审理由规定的第十项是“违反法律规定

17、,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审视本规定自然会联想:什么主体能如此无法无天,在审判过程中恣意剥夺当事人的辩论权利?并且使当事人无法采取合法救济措施,并使案件生效具有了既判力(否则何来再审)?是合议庭?是审判长?还是法院院长或者其他主体?回答这个问题先需考量其产生的可能前提:一是,司法程序中法官是否能真正独立自主地审理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二是,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有无影响司法程序独立性的机会与可能?抑或法律规范是否设置了消除不当干预司法裁判的保障制度。三是,法律是否为当事人提供了方便的权利救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申请再审事由的(第十项)规定就会被证伪。因为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

18、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上述规定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法律不允许任何组织与个人干涉司法审判权独立行使。审判过程中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情形,除了检察院、法院或法官执法犯法无视程序正义有意为之,当事人的辩论权可以通过多种法律手段获得救济,不可能出现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生效裁判。何来之后的申请再审。 假如,原审法院或法官因重压做出违法裁判,谁保证再审法院能不被收买、不为压迫所屈服呢?如果原审一、二审程序中没有设置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谁能保证再审程序可以做到有效监督保障呢?可见,该项规定中真正实质是普通司法程序的有效性以及法官

19、审判权的独立性、正当性、合法性能否得到尊重的立法问题。民事审判程序中程序正义性和有效性装置有无及效力如何,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无关乎再审申请权的有无。所以司法裁判“结果是否合乎客观真实无从检验,只能由程序的正确来间接的支持结果的妥当性,程序问题具有其重大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审判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以某种外在的客观标准来加以衡量,而充实和重视程序本身以保证结果能够得到接受则是共同的精神实质。”可见,审判结果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合理、公正、充实的司法程序的恰当运用,多加几道过滤程序于事无补。 (五)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第十一款规定的分析 民事诉讼法179条规定可以申请再审的第十一款事由是:“未经

20、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缺席判决是针对对审裁判而言的,因为缺失当事人参与可能影响当事人程序参与权、陈述权、辩论权的行使,产生“看不见的正义”,危及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信赖性。深思“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表述,令人疑窦丛生:法院传唤当事人是审判程序进行前必须要履行的程序(除不需要以外),而且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启动、推演、发展的主角,假如法院“未经传票传唤”当事人(不论原告或被告)就“秘密”进行案件审理,既不符合“公开审判”与“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也不符合“对审原则”和法院“依法行使裁判权原则”的基本要求。即使被告明显理屈、证据确凿,为了维护程序正义,法院也应当依法走完整审理程序,传

21、唤当事人到庭审理案件。退一步讲,法院未经传唤当事人审理案件,错在法院而不在当事人,若要纠错的话,应由法律监督或纠错途径处理。对此类问题属于立法和国家宏观法律制度设计的职责,何以由当事人申请再审来救济?况且,以当事人个人微弱之力又如何能够救济制度之弊? 如果因为司法程序的错误适用导致了当事人私权利的损害,当事人可以利用上诉、申请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程序来救济,怎么能将法院违法或错误地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审理案件造成的程序错误(应由公权力救济)及其不利结果(因公错误导致私人损害)转嫁给当事人承担救济责任呢?更令人费解的是,当事人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通过上诉、申诉或申请检察院抗诉来获得救济,怎么能拖延到不知何

22、年何月后再审?所以,该条规定未能审慎分辨可能出现的违法审判与程序自身瑕的救济途径及其与当事人不当诉讼引起的不利裁判结果的救济之间的实质,立法逻辑明显有误。 (六)申请再审理由第十二款规定的评析 修改民事诉讼法179条规定可以申请再审事由的第十二项是“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该再审事由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考察:首先是“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情况;其次是“原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的”情况。法院在审判或审查当事人的诉求或总结诉讼焦点时遗漏某些事项在实践上并不少见,这种情形可以预料,也可以依法救济。当事人在辩论或上诉过程中可以重申或强调自己被遗漏的主张,提醒法官注意,以保护诉讼利益。即

23、使一审判决以后发现,可以上诉,甚至在裁判生效后可以以此为由请求再审。如果当事人关注自己本案利益、本案利益很重要,就不会听任诉讼请求被遗漏而不加以救济,将诉讼延宕至再审。 因为再审会消耗法律资源,消耗诉讼利益。单就诉讼的经济性追求而言,明智的当事人不会无视法庭裁判遗漏诉求(对一方当事人而言法院判给另一方超出其请求的部分就是自己被遗漏的部分,能不力争?),先取得一部分诉讼利益,然后寄望于申请再审,诉讼的成本与风险总是存在的。诉讼制度正常的情形下,本项规定发生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法律对于发生概率极低的情况作出过于琐碎规定,本身就是立法资源和司法资源的无辜浪费。法院的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的情况,往往是

24、为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所致,何以由当事人救济。此类情况出现于法院或法官违反“私法自治”、“严守中立”、“司法自我谦抑”精神和“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等普遍原则。该规定的情况与当事人参加诉讼的初衷、以及诉讼人也是理性的经济人的预设不相容。问题的实质是民事法律程序的合逻辑性问题,不是再审程序引起的裁判质量和救济问题。而且,设计一道又一道诉讼程序来保证先前程序正确实施的再审理念,明显陷入了循环论证深渊,其结果可能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没有一个裁判能最终站稳脚跟。 三、结语 有学者指出“法院的裁判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司法对纠纷的最终解决,涉及到国家的法律权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和维护法院

25、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民事再审程序不能不讲条件地强调“有错就改”、“有错必纠”而轻易放弃对法院裁判既判力的维护这一更大价值的呵护,随意打破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的确定力。既判力实质上是对法律裁判效力的维护性,如同保障司法裁判效力的一堵防洪墙,能够抑制司法判决被随意丢弃或无休止地推翻重来,从根本上维护着司法裁判的社会信仰,从源头上过滤着再审案件案的滋生。如果一、二审法院做出的独立裁判可以任意取消、多次再审,法院就无法保障“审判能算数”、“生效能执行”、“结案能了事”的司法效力。因此,民事再审程序设置上不能为一部分有问题案件的再审利益,而牺牲掉一、二审普通民事裁判的存续力、权威性和效力稳定性。 实践

26、中,再审程序审判范围不合宜的扩张为另一种“普通程序”,成为“阵营内部”破坏民事诉讼制度的“蚁穴”。国内学者疾呼再审程序对司法终局性和权威性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整个社会对司法的信心与信仰,并且从根本上动摇着司法的正当性、效力性和可预见性,进而也动摇了私法秩序的维护和生产。当然谁也无法否认,由于既判力和其他各种可能的意外的缘故,“不正确的裁判也有被固定的危险,然而,如果没有既判力制度,四处将会充满不可忍受的法律不安全的状况,相对而言,前一弊端要更小一些。” 所以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有效抑制再审程序不断扩大适用范围,转为“一般化程序”的趋势,还原其纠偏补缺的救济程序的本来面目。其次,要从完善和强化

27、一审、二审程序基本功能和效力,切实做到“判了算数”,还归主体程序之本位。再次,要协调普通程序与再审程序的逻辑关联性,调整好相关程序之间的审级衔接、逻辑同构彼此呼应。各类民事诉讼程序在结构上应默契配合、互相衔接、彼此支持,功能上应主次分明、重其所重、各展所长,相互配合为和谐融贯的有机程序系统。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司法改革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很快能找到解决民事诉讼“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 “结案难”、“缠讼”等难题的办法。注释注释: 新华网武汉4月27日电 “目前,全国法院民事再审案件尤其是民事申请再审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7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各地法院新收民事申请再审案件108067件,审结97686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2122和1107。法律界 http:/2009-01-20 09:16自去年4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的案件大量增加,截至年底,最高法院立案庭受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