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共 10 页,843-1 *大学 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科目代码: 843 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专用答题纸上! (可不抄题)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一、 (共共 20 分)分)简答题(共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分) 1什么是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有耗传输线有哪几个分布参数? 答:传输线的导体之间存在电压,具有电容效应,传输线导体上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具有电感效应;在传输线的导体上存在损耗电阻,导体之间填充的非理想介质介质中存在漏电流,因此存在导体之间的并联电导(2 分) 。频率越高,传输线本身的电容、电感、电阻、电
2、导效应越明显,不能被忽略,而且这些效应不是集中于传输线上某一个位置, 而是沿传输线长度呈分布状态, 因此, 体现这些效应的参数称为分布参数 (2分) 。有耗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有 4 个:电容、电感、电阻、电导。 (1 分) 2如图 1 所示,已知无界自由空间中(0,0,h) 点处的点电荷 t 产生的电场为 tzyxe,,若在 xoy 平面上放置一无限大理想导电平面,求 z0 空间的电场。 答:点电荷 t 会在无限大理想导体平面引起感应电荷,z0 空间的电场是 t 与感应电荷一起产生的总场,该总场应满足理想导体表面(即 xoy 平面)切向电场为零的边界条件。 经分析可知,若假设在(0,0,h)点处
3、有点电荷 t ,则它和 t 一起产生的总场也满足 xoy 平面切向电场为零的边界条件,该点电荷 t 称为 t 的镜像电荷。依据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可知:无限大理想导体附近点电荷的电场,可以用点电荷及其镜像电荷产生的总场来等效。 点电荷 t 产生的电场为 tzyxe,,可以推出其镜像电荷产生的电场为 thzyxe,2, 。因此 z0 空间的电场为 tzyxe, thzyxe,2, 。 t hxz图 1 第一大题第 2 小题用图 o 共 10 页,843-2 3如图 2 所示,在理想导体矩形波导某横截面处,沿波导窄边,插入与波导等高的理想导体膜片。请画出膜片的等效电路,并说明原理。 答:答:膜片的等
4、效电路为: 其原理为:矩形波导中若仅有主模 te10,满足不了膜片的边界条件,因此膜片周围必然会产生高次模。高次模磁场在膜片附近以表面磁场形式分布,且具有 z方向的分量,因此高次模是 te 模。te 高次模是截止模式,其能量储存于膜片附近,并且膜片处的磁场较集中, 磁场能量占优势, 因此处于截止状态的 te 模具有感性电抗,同时膜片为理想导体,没有损耗,因此等效于并联电感。 4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为什么不能用金属餐具,也不能用带金属边的陶瓷或玻璃餐具? 答:金属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如果用金属餐具,则阻挡了微波进入餐具内的食物中,降低加热效果。而且电磁波会在金属上引起感应电荷,在金属边缘或尖端
5、处,感应电荷集中,可能形成较大电压,导致火花放电现象,损坏炉腔内壁和餐具。 二、 (共 40 分)如图 3 所示,自由空间 00, 中,分别位于 yoz平面和 xoy平面的两无限大理想导体平面形成垂直二面角,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电场强度为 20, ,2 jx ziex y zexjyaz e 其中0e、a 为实常数。 1 (6 分)求该电磁波的频率 f、波长和相速度pv; 2 (5 分)求电场表示式中的 a; 3 (5 分)写出电场瞬时表示式 , , ,iex y z t; 4 (5 分)求该电磁波的磁场强度 , ,ihx y z; 5 (5 分)求该电磁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矢量avs; 图 2 第一
6、大题第 3 小题用图 yc jb 理想导体 图 3 第二题用图 理想导体 z x 共 10 页,843-3 6 (10 分)该平面波入射到垂直二面角,求最终反射波 , ,rex y z; 7(4 分)分析入射波和最终反射波的极化类型。 解:解: 1 2222222 ikxzxzkk, 2rad/m k 波长: 21 mk 频率: 883 103 10hz300 mhz1cf 相速度: 823 10m/s2pfvk 2 0iike 2220 1 xzxjyaza 3 8080, , ,cos 61022 2 sin 61022v/miex y z texztxzeytxz 4 iiikeh 20
7、02a/m jx zejxyjz e 5 2*20021rew/m2 aviiesehxz 6经垂直二面角反射后,反射波与入射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因此有:22rkxz。 入射电场可分为平行极化分量 2/0 jx zieexz e和 垂直极化分量 202 jx zieejy e, 理想导体平面对于平行极化入射波的反射系数1 r,经二面角的两次反射后,最终的总反射系数为 1,因此 2/0v/mjx zreexz e 理想导体平面对于垂直极化入射波的反射系数1 r,经二面角的两次反射后,最终的总反射系数为 1,因此 共 10 页,843-4 202 jx zieejy e /ie
8、/1re ie 1re /2re 2re z x 因此最终的反射波为 2/02v/mjx zrrreeeexjyz e 7入射波化简为 2/20/, ,22jx zjiex y zeeeee /22,22exz ey 垂直极化分量与平行极化分量幅度相等,垂直极化分量相位超前2,因此为圆极化波,其旋向为“由垂直极化分量转向平行极化分量” ,与传播方向呈左手螺旋关系,因此为左旋圆极化波(2 分) 。 最终的反射波可化简为 2/202/20/2v/m 22v/mjx zjjrjx zjjeexz eey eee eeee 也为圆极化波,平行极化分量超前垂直极化分量2,与传播方向呈左手螺旋关系,如图所
9、示,因此为左旋圆极化波(2 分) 。 三、 (共 40 分)微波测量线是一种重要的微波测量装置,它是在波导宽边中心线或同轴线外导体轴线上开槽,通过伸入探针进行电场幅度测量,从而完成驻波和负载阻抗测量。下面是利用特性阻抗 50cz的同轴测量线完成负载阻抗测量的步骤: 共 10 页,843-5 1将一个短路器放置在负载平面上,测得传输线上的电压波形如图 4(a)所示,由传输线上的定位标尺读得三个相邻电压波节点的位置为 z=0.2cm,2.2cm,4.2cm; 2取走短路器,终端接未知负载lz,测得电压波形如图 4(b)所示,电压最大振幅maxv为 1.5v, 最小振幅minv为 1.0v, 三个相
10、邻电压波节点位置为 z=0.7mm, 2.7cm,4.7cm。 根据以上测量,完成以下问题。 1 (5 分)求传输线上的波导波长g 2 (5 分)求终端短路时的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此时的驻波比swr; 3 (5 分)求终端接未知负载lz时的驻波比swr; 4 (5 分)求终端接未知负载lz时第一个电压波节点与负载的距离minl; 5 (5 分)求未知负载处的反射系数0(提示:传输线上的总电压表示式为20( )( )( ) ( ) 1jzv zvzvzvze) ; 6 (5 分)求未知负载的阻抗值; 7 (10 分)针对上述负载,设计一个负载阻抗匹配方案,要求画出该匹配方案图,确定所用部件的参
11、数值(比如传输线的长度、特性阻抗值、放置位置等等) ,并画出匹配状态下传输线上测得的电压波形图(标示出电压值) 。 解:解: 1两个相邻电压波节点的间距为2g,因此22.20.2 cm4 cmg 2终端接负载时,maxmin1.5 ,1.0vvvv vvvv,可得 短路 未知 负载 lmin 0 cm cm z z 图 4 第三题用图 共 10 页,843-6 maxminmaxmin1.25 , 0.2522vvvvvvvv 终端短路时,反射系数 r=-1,vv,因此电压最大值为max22.5vvv,电压最小大值为min0vvvv,此时maxmin/swrvv 3swrmaxmin1.5 1
12、.01.5vv 4由于输入阻抗是按2g周期重复的,因此可以认为未知负载接在 z=4.2cm 的短路 位 置 上 , 因 此 离 开 负 载 的 下 一 个 波 节 点 的 位 置 是z=2.7cm , 因 此m i nl4.2-2.7=1.5cm=0.375g。 或者: 由短路情况和终端接负载的情况对比可知, 电压波节点向右移了 (0.7-0.2)=0.5cm,短路情况下第一个波节点与终端的距离为2g2cm,因此,接负载情况下,第一个波节点与终端的距离minl(2-0.5)cm=1.5cm=0.375g。 5反射系数000je 0(1) (1)0.2swrswr 0(2)0( ) ( ) 1j
13、zv zvze 在波节点处电压有最小值,因此02(21)zn。对于第一个波节点 n=0,有 0220.3750.5gg 200.20.2jej 或者:0min2144ggnz ,对于第一个波节点 n=0,有 0min44ggl 因此 0m i n40 . 54ggl 600110.25046.1519.23110.2lcjzzjj() 7匹配方案:在电压波节点处插入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如图所示。 lmin l zl zc zc zc 共 10 页,843-7 电压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其值为 33.33czswr 。因此在第一个电压波节点插入一段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其长度41glcm
14、,其特性阻抗为 1cccczzzzswrswr 40.82 就可以实现终端匹配。 (其他可选匹配方案: (1)短截线 + 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2)单枝节匹配) 匹配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图如图所示: 四、 (共 30 分) 微带双分支定向耦合器如图 5 左图所示, 其结构左右对称、 上下对称。该耦合器的理想工作特性为: (1)信号从任意端口入射时都是匹配的,没有反射波。(2)端口1 的输入信号功率从端口2 、端口3 平分输出,端口2 、端口3 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差2 ,端口4 无输出。 4g 4g cz2czczczcz2cz 微 带 双 分 支 定 向 耦 合 器 s lz 1 1 1 1
15、1 2 3 4 lz 图 5 第四题用图 1 (5 分)请简要地定性分析端口4 为什么无输出; 2 (5 分)请判断端口2 、端口3 的输出信号,哪个相位超前; 3 (5 分)根据该耦合器的特性,写出它的散射矩阵 s; 4 (5 分)该耦合器的归一化等效网络如图 5 右图所示,端口2 、端口3 均接归一化阻抗lz,负载引起的反射系数为 ,求从端口1 到端口4 的传输系数(用 表示) ; |v| 1.25 共 10 页,843-8 5 (5 分)若归一化负载lz=2,端口1 的输入功率为 1w,求端口4 的输出功率。 6 (5 分)若负载lz是电长度为(l,为传输线的传播常数,l为传输线长度)的
16、终端短路线,求从端口1 到端口4 的相移值(用表示) 。 解:解: 1设端口 1 的输入信号,在端口 1 处平分为两路,一路直接由端口 1 到达端口 4,另一路从端口 1 经端口 2、端口 3 到达端口 4,由于两路信号的路程相差2g ,因此相位相差 ,在端口 4 处相互抵消,因此端口 4 无输出。 2端口 2 的相位超前于端口 3。 3 3 01000110001021jjjjs 4 4依据给出的散射参数以及散射参数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12312bjaa 21412bjaa 31412baja 42312baja 又根据所接负载情况可知,22ab,33ab,将二者带入上面的方程组得
17、: 12312bj bb 21412bjaa 31412baja 42312bbj b 求解此方程组可得:14bj a ,41bj a 。 因此从端口1 到端口4 的传输系数为41tbaj 5 5若归一化负载lz=2, 则反射系数 2 12 11 3 , 因此从端口1 到端口4的传输系数为3tjj ,因此端口4 的电压振幅是端口1 电压振幅的1 3。若端口1 的输入功率为 1w,则端口4 的输出功率为1 9w。 6 6负载lz是电长度为的终端短路传输线,则反射系数为 2(2 )( )jjee 从端口1 到端口4 的传输系数为232 22jjjtjeee ,因此端口1 到 共 10 页,843-
18、9 端口4 的相移量为322。 五、 (20 分)简单波导极化器如图 6 所示,其端口1 、2 均为方波导,横截面为 aa。两段方波导之间有一段长为 l 的矩形波导,横截面为 aa,a1.1a。假设导体为理想导体, 空气填充。 端口1 的入射模式为 te10或 te01, 工作波长均为=1.5a。 1 (6 分)若端口1 的入射模式为 te10,求该模式在方波导中的截止波数ck、截止波长c和传播常数; 2 (3 分)求 te10模式进入矩形波导后的传播常数te10 ; 3 (3 分)在此情况下,判断矩形波导中是否有其他可传播的高次模式?若有,请列举。 4 (3 分)若端口1 的入射模式为 te01,求其进入矩形波导后的传播常数te01 ; 5 (5 分)若端口1 同时输入 te10模和 te01模,且等幅同相,希望端口2 输出圆极化波, 求此时矩形波导最短长度 l, 并判断极化旋向。(以上均忽略波导阶梯的影响) 解:解: 1方波导中的入射主模为 te10模式。 截止波数:cka; 截止波长:2ca; 图 6 第五题用图 a a l a 01tee10tee 共 10 页,843-10 波导波长:221.52.271.5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