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讲义_第1页
[论文]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讲义_第2页
[论文]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讲义_第3页
[论文]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讲义_第4页
[论文]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李绍耕1总则11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范围(1) 本文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调查、检测与评价, 主要包括:全面的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和送风、局部送风和局部 排风等防尘、防毒、排除车间余热、事故通风等卫生工程设施。不包括职业病防护的工艺、设备措施,厂区总体布局和车间生产 工艺及设备布局措施;也不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 防潮防寒、防辐射等防护设施。(2)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的检测评价适用于: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的类比调查中,对其采取的防护设施的 性能和控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作类比依据;再结合对建类比项目 拟采取的防

2、护设施的防护性能、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出可 靠的评价结论和补充建议; 在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中,通过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能力和控制效果的检测、评价,以总结防护设施的设计和使用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提出整改建议,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也适用于定期防护设施检测与评价。l 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效果调查、检测与评价依 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1年; 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2) 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 年

3、);(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bz1-2002(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z2 1和2 2 ( 2007);(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0192003(8) 相应国家与行业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9)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通风 和空调检测方法;(1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四版或第五版)工业通风系统的测 定与评价;(11) 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ij生部卫监发91第1号第7部分“劳动卫生学评价”l 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l

4、3 1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并规定了违反下列行为之一的法律责任(d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一卫生要求的三 同时规定。(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 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影响作出评价,确定职业病危 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设施。(3) 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 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4)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 价。其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使 用。(5)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

5、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 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浴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 区。(6)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有与职业病危害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7) 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确保正常使用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8)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 标准和卫生要求吋,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仍达不到要求 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经治理

6、符合耍求的方可 重新作业。(9)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z的依本法追究法律责任:超出资质认证或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等;(10)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 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 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建设项ii有关证明文件、资质证 明文件或者了以批准; 对已经取得有关证明文件的,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 不及时依法采取控

7、制措施; 其他违反本法的行为。1 3 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 年)规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对建设项口职业病危害进 行分类;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具体规定 如下,并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据职 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1) 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耳,其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 职业病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查、竣工验收;(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职业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 卫生审查

8、,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2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中,建议各评 价单位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开展技术学习培训,按照职业病防治法 和相关法规、规章、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尽快 提高和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工 作,为建设单位落实国家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的规 定,提高我市各评价单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水 平。(1)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主耍是:局部排风防尘防毒设施的 各类型排风罩的罩形和密闭程度、罩口风速 最小、最大和平均风速)、 排风量的和控制点风速的防尘防毒能力,及其通风系统的风管、净化 器和

9、风机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全面通风的送风口和吸风位口的位置和风机的防护性能是否符合要求;(2)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是在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能力正常使用时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和强度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合格为 依据和标准的。所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能力与其控 制效果直接相关的因果关系,所以必须同时检测评价。2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2 1 1职业病防护设施类比调查、检测分析时,应同时(或防护性能 相同时)检测其防护性能和效果。2 1 2在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评价和建议时,以类比防护 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测结果为依据,结合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 护设施的防护性能、能力和控

10、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 结论。2 1 3预评价的防护设施分析、评价和补充建议中常出现的错误。(1)类比检测时有局部密闭通风防尘、防毒设施,而未同时检测防 护的性能能力,只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为依据;也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设施与防护性能、能力,就 类推该防护设施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依据不足容易出现错误。(2)在防护设施效果分析评价或建议时,以建设项目拟设置了局部 密闭排风防尘、防毒罩而不分析其防护性能、能力,就认定为合格, 很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2 2在建设项目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同时检测与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和

11、建议。应检测与评价的内容如下:(1) 评价各个局部排风防尘防护设施的罩形、密闭程度、罩口平均风速、风量、控制点风速与控制效果的关系,工作场所粉尘毒物浓度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及超标倍数和原因,结合现场提出有效可行的 整改建议。(2) 通过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总风量和压力损失(有能力的)调试检测结果与设计的设备能力分析、评价,总结设计和管理经验和不 足。(3) 与“预评价报告”的建议进行比较,总结防护设施预评价的经验。2 3我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防护设施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检测评价的经验和教训。例1例0a通风防尘防毒设施及防护性能和控制效果的国家标准规定和要求 a 1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2、(csz1-2002)规定,对建设项目 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考虑采取生产工艺、设备措施(应 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加强设备密闭,避免直接操作,结合工艺 采取通风措施。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取湿式作业o宜采 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设 施。)、总体布局和车间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应合理符合卫生要求。通风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厂 区的规定,还必须遵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相应的防 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要求。通风防尘设施必须符合50019和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a 2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

13、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田z2 1-2 2)和(田zl-5 1 3)o3 3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与空 气屮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 需要空气量的总和计算。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休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质同吋放散于空气中吋,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 计算(cbz1芦l 5)o3 4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产生粉尘而不放 散有害气体或放散(蒸汽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 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风

14、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上部送入空气3 5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 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 风装置的排风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cbz1-5 l 14)o 3 6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cb500h 4 4和 5 4 6)。3 7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

15、计原则,罩口风速和控制点风速足 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率(a 8放散粉尘或有害气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其密闭(罩)形式应根 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 素确定。除尘系统吸风点(罩)较多时宜设调节阀,但排除有爆炸危 险物质的排风管上,其各支管节点处不应设调节阀。吸风点(罩)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逸至室内的原则通 过计算确定。有条件的,可采用实测数据经验数据o(gb50019-5 6 3.56 15 5 6 13. 564) a 9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分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 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

16、有效的密封措 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gbzf l 23和5 l 22)3 10除尘系统的排风量,应按其全部吸风点同时工作计算。注:有非同时工作吸风点,应增加其排风量的15-2%并应在间歇 工作的吸风点上装设与工艺设备联锁的阀门。风管漏风率:一般送风 排风除尘系统按10-1眺 通风机的压力损失:定转速风机系统压力损失附加101% 变频风机附加152吆(0650019"5 6 &a li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儿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 危害更大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互相连通。3

17、 12除尘管道内的最小风速,不得低于 田50019附录g的规定;管 道宜垂直或与水平夹角$ 45度;小波度或水平敷设的管段不宜过长, 并应采取防止积尘的措施;在容易积尘的异型管件附近,应设密闭清 扫孔;防止积尘堵塞。(cb50019-七8 4)3 13除尘器的处理风量应足够;布袋有有效的处理装置;收集的粉 尘防止二次扬尘;便于维护管理。局部排风系统排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当有害物质超过排放标准或环境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净化(cb50019违6 l)o a 14同时放散热、蒸汽和有害气体或仅放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有害气 体的工业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外,宜从上部区域进行自然或机械全面 排风,其排风量应不小

18、于每小时1次换气;当房间高度大于6米时, 排风量可按 qii/(hxni)计算(cb50019- 5 3 10)3 15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3吆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尘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cbz15 l 10. 5 l 11)3 16当采取全面排风消除余热、余温或其它有害气体时,应分别从建筑物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全面排风量的分配应符合以下要求:(1) 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室内空气轻,或虽比室内

19、空气重但建筑内放散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的上部 区域排出;(2) 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内放散的湿热不足以形成稳 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于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排出总排风量的 2/3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 气;(3) 当人员活动区域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标准, 且混合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吋,可以从上部或下部 区域排风。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q 75的气体视为比空气轻,当其相对密 度大于0. 75时,视为比空气重。 上、下部区域排风包括该区域的局部排风。 地面以上2米以下视为下部区域。(cb50019- s 3 13)3

20、17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温和有害气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距离不大于0. 4 米;(2) 用于排出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a 1米;(3) 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0. 3米;(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cb50019- 5 3 14)a 18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优先利用自然通风(cb50019 521)放散热量的工业建筑,其自然通风量应根据热压作用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进行计算(gb5

21、0019- 5 2 3)3 19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2米;冬季口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小于4米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田50019- 5 2 6) 4.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控制性能和控制效果的测定与评价4 1目的为了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作到客观、真实。掌握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风压、风速、风量和风机转速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应先通过工作场所尘毒发生源与局部吸风罩的情况及职业接触 情况,了解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组成,检查其是否正常,并 通过对防护设施性能测定.调整(简称“调试

22、”),确保职业病防护正常使用状态下;并在(尽量)按设计满足生产条件下,测定 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吸风罩罩口风量、风速或控制点风速、 风机全压、总风量和转速,除尘器的阻力损失,按国家卫生标 准和“采暖通风设计规范”要求,评价防护设施及其控制性能;同时测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其控制效果是 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作为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总结防护设施经验,查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促进整 改,以使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合格,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 生产的目的。4 2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调试(d收集工作场所通风防尘防毒)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图纸、设备型号、 性能表和设计说明。根据工作场

23、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源及生产操作和接触情况,观 察吸风罩控制点的位置,了解对局部通风防尘、防毒系统各个吸风罩 的风量罩口或控制点风速的要求。(3)检查和调整通风防尘 防毒)系统,是否正常;对通风系统有两个 以上的吸风罩,应先通过各罩口风速、风量测定,按照各吸风罩口需 要的吸风量和总风量,用“基准风口法”从最远端开始逐次测定各吸 风罩的风量后,用调节阀门,调整各吸风罩风量。一般需经过二次以 上循环调试,才能将各吸风罩风量调试正常。使用通风系统的吸风 罩少于3个宜用“流量等比法”)调整。4 3通风管道的风压、风速测定4 a 1测定位置和测定点测定位置的选择通风管道内风速及风压的测定,是通过测量压力

24、再换算成风速。要得到管道中气体的真实压力值,除了正确使用测压仪器外,合理选 择测量断面、减少气流扰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很重要。测量断面 应选择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上。测量断面应设在弯头、三通等异形部 件前面相对气流流动方向)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应大于2或3倍管 道直径。当测量断面设在上述部件后面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为45倍管道直径。见图1°现场条件许可时,离这些部件的距离越远,气流越平稳,对测量越有利。当测试现场难于完全满足要求吋只能根据上 述原则选取适宜的测量断面,为减少误差可适当增加测点。但是,测 量断面位置距异形部件的最小距离至少是管道直径的l 5倍。 在测定动压时如发现任何一

25、个测点出现零值或负值,表明气流不稳 定,有涡流,该断面不宜作为测定断面。如果气流方向偏出风管中心 线15以上,该断面也不宜作测量断面检查方法:毕托管端部正对 气流方向,慢慢摆动毕托管使动压值最大,这时毕托管与风管外壁垂 线的夹角即为气流方向与风管中心线的偏离角)。口一图1测量断面位置示意图选择测量断面,还应考虑测定操作的方便和安全。测试孔和测定点由于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压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因此,必须 在同一断面上多点测量,然后求出该断面的平均值。圆形风道:在同一断面设置两个彼此垂直的测孔,并将管道断i分成一定数量的等面积同心,同心环的环数按表1确定。rj = o914ro图2圆形风道测点布置

26、图表1圆形风管的分环数风管直径w 30(30(-50(50(-80(85(-110(>115(划分环数<zcz1.图2是划分为三个同心环的风管的测点布置图,其他同心环的 测点可参照布置。对于圆形风道,同心环上各测点距风道内壁距离列于表2表2圆风管测点与管壁距离系数以管径为基数)同心环数伏尺、丿丁 r234561q9330.9560.968o.975q9802q7500.8530.8950.920q9303a2500.7040.8060.850a8804a0670.2960.680a770a82050.1470.3200.660q75060.440.1940.340a65070.10

27、50.226q36080.0320.147a2509a081q177100.025q11811a06712a021测点越多,测量精度越高,但测定工作量增大。应在保证满足精 度的前提下,减少测点数。矩形风道:可将风道断面划分为若干等面积的小矩形,测点布置在每个小矩形的中心,小矩形每边长度为20(hm左右,如图3所示。4 a 2风道内压力的测定原理测量风道中气体的压力应在气流比较平稳的管段中进行。测试中 需测定气体的静压、动压和全压。测气体全压的孔口应迎着风道中气 流的方向,测静压的孔口应垂直于气流的方向。风道中气体压力的测 量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用u形压力计测全压和静压时,另一端应与大气相

28、通(用倾斜微压计在正压管端测压时,管的一端应与大气相通,在负 压管段测压时,容器开口应与大气相通)。因此压力计上读出的压力, 实际上是风道内气体压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差(即气体相对压力)。 大气压力一般用大气压力表(即巴罗表)测定。由于全压等于动压与静压的代数和,可只测其中两个值,另一值通过计算求得。(2)测定仪器气体压力(静压、动压和全压)的测量通常是用插入风道中的测 压管将压力信号取出,在与之连接的压力计上读出,常用的仪器有皮 托管和压力计。皮托管:标准皮托管其开口端同内管相通,用来测定全压;在靠近 管头的外管壁上开有一圈小孔,用来测定静压。坪准皮托管校正系数 近似等于1,测孔很小,当风道内

29、粉尘浓度大时,易被堵塞,因此这 种皮托管只适用于在较清洁的管道中使用。s形皮托管其测量端有方向相反的两个开口,测定时,面向气流的开 口测得的相当于全压,背向气流的开口测得的相当于静压。由于测头 对气流的影响,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值有较大误差,特别是静压,因此, s形皮托管在使用前需用标准皮托管进行校正,s形皮托管的动压校 正系数等于:式中,pdn pd&分别为标准皮托管和s型皮托管测得的动压值。管道内实际的动压:pd=k2ps. pds pa( 2)s形皮托管校正系数取决于制造精度,一般在0. 80. 85之间。s 形皮托管可在厚风道中使用且开口较大,不易被尘粒堵塞,因而在污 染源监测屮得

30、到广泛应用。压力计:u形压力计,由u形玻璃管制成,内装测压液体,常用测压液体有水、乙醇和汞,视被测压力范围选用,压力 澈下式计算:p = gp h式中,r压力,pa;h液柱差,吋p :液休密度,g/cm3u形压力计不适于测量微小压力、倾斜式微压计(图5),测压吋 将微压计容器开口与测定系统中压力较高的一端相连,斜管与系统中 压力较低的一端相连,作用于两个液面上的压力差,使液柱沿斜管上 升,压力p按下式计算:p = l( simf1 / f2) p g( 4)令 k= ( sina f1 / f2) p g(5)贝 ip=lk( 6)式中:r压力,pa;l斜管内液柱长度,ranq:斜管与水平而夹

31、角;(度);fl:斜管截面积,诚f2容器截面积,咖p g测压液体密度,常用密度为q 81的乙醇,kg/m3(3)测定方法测试前,将仪器调整水平,检查液柱有无气泡,并将液面调至零点, 然后根据测定内容用橡皮管将测压管与压力计连接。图6是皮托管与 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全压、静压、动压的连接方法。图7是皮托管与 倾斜微压计的连接方法。图6 足皮托管与倾斜徼压计的连接方法出口1x1 £8.进口图7皮托符与傾斜微压计的连接 7 4 -.测压时,皮托管的管嘴要对准气流流动方向,其偏差不人于5度, 每次测定要反复三次取平均值。4 a 3风速的测定常用的测定管道内风速的方法分为间接式和直读式两类。a)

32、间接式先测得管内某点动压pd再用下式算出该点的流速u。式中,p:管道内空气的密度,kg/ni;pd测点的动压,pa平均流速u p(nvs)是断面上各测点流速的平均值。即式中,n测点数。此法虽较繁琐,由于精度高,在通风系统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直读式 常用的直读式测速仪是热球式电风速仪用热球风速计测定管内的风速、风量,其风管的测定断面及测孔 和测定点,接4 3节的要求。测定每次测定风速应在稳定时取中值, 测定三次取平均值。风管内用热球风速测定风速方法,适用于气流稳 定段、输送不含尘或含尘少的空气。为此测定断面应选在除尘器后的 直管段上或暂时不投粉料时或者含尘浓度小的风管的进风口或排风管口)处。热球

33、风速计测定,测棒短,可接在辅助棍上测定。热球风速计测定为保证检定准确,必须按使用说明书定期校验,在测 定前应按要求先预热盼钟,每次测定约1盼钟)应经常回“零” 校对,测定风速应按照该仪器的风速校正线图校正。风速计的风速应 选030m/s的量程,误差o4 a 4风道内流量的计算平均风速确定以后,可按下式计算管道内的风量l(ni/h)ol = 3600v pf( 9)式中,e管道断面面积,ni气体在管道内的流速、流量与大气压力、气流温度有关。当管道 内输送非常温气体时,应同时给出气流温度和大气压力。4 4局部排风罩口风速和风量的测定(1)罩口风速测定 测定仪器:标定有效期内的热球式热电风速仪。 测

34、定方法:对于矩形排气罩,按罩口断面的大小,把它分成若干个 面积相等的小块,在每个小块的中心处测量其气流速度。断面积大于 q 的罩口,可分成 4 12个小块测量,每个小块的面积0诚 见图8(a);断面积q 疋的罩口,可取6个测点测量,见图8(b); 对于条缝形排风罩,在其高度方向至少应有两个测点,沿条缝长度方 向根据其长度可以分别取若干个测点,测点间距200nm见图8 (c);对于圆形排风罩,则至少取5个测点,测点间距20qnm见图8(。排风罩罩口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v p =( v 1+ v 2-1- v 34-. u n) / n( 10)式中,u r罩口平均风速,m/ su 1、u z u

35、 $ v n :各测点风速,m/ sn测点总数,个。图8各种形式罩口测点布置(2)风量测定用动压法测量排风罩的风量:如图9所示,测出断而11上各测点 的动压pd按示(8)计算出断面上各测点流速的平均值u 0则排 风罩的排风量为:l = u pi fx 3600( 11)式中,r管道截面积,吨u r测定断面上的平均风速,nv%9排风罩排风量测定装置d4/图10静压法测定排风it用静压法测量排风罩的风量:在现场测定吋各管件z间的距离很 短,不易找到比较稳定的测立断面,用动压法测定流量一定困难,按 图10所示,通过测定静压求得排风罩的风量。局部排风罩压力损失:"apd = -pq = 0-

36、(p<j + p;d)=-(pj + p<d) = p=7'式中,p°g:罩口断面的全压,pa;(12)pq: 1-1断面的全压,pa;p” 1-1断面的静压,pa;pdz : 1-1断面的动压"pa;1 : 局部排风罩的局部阻力系数;v1:断面11的平均流速,m/s;p :空气的密度,kg/m = ip'-1 因此,+亡厂1一/p =/ p'j i(13)式中,m :局部排风罩的流量系数。局部排风罩的排风量:-r l=u】f = j-f = mf j: yi¥7t(14)从公式(14)可以看出,只要己知排风罩的流量系数11及管

37、道处的静压,即可测出排风罩的流量。各种排风罩的流量系数口可用试验方法求得,从公式(13)可以看出:u值也可从有关资料查得。由于实际的排风量和资料上给出的不 可完全和同,按资料上的u值计算排风量会有一定的误差。在一个有多个排风点的排风系统中可先测出排风罩的11值,然 后按公式(15)算岀各排风罩要求的静压,通过调整静压调整各排风罩 的排风量,工作量可以人大减小,上述原理也适用于送风系统的调节。 如均匀送风管上要保持各孔口的送风量相等,只需调整出口处的静 压,使其保持相等。 用热球风速计测定罩口风量:当罩口为喇叭口时,罩内各点风速不均匀,用热球风速计法测得 罩口各点的风速,求出平均风速误差大时,在

38、条件允许下,应在吸风 罩内的抽风管口作测定断面,按4 3 1风道选测定点的原则选 测定点,用热球风速计测定各点的风速,求出管口断面的平均风速和风量,即为罩口风量。般罩内抽风管为形,当直径30qnn时,可按管口为一环设测定点。即在管口测定断面)的垂直线上,各距内管边为0. 146的直径处,共4个测定点,测定风速。然后计算出罩内抽风管的平均风 速和风量。4 5吸风罩的有害物质控制点风速测定当有害物质发生源在密闭罩内时,其罩口控制点就在罩口断面上距离罩口为“),距罩内抽风管口最远处的最小吸入风速为控制 点风速。当有害物质发生源在吸风罩外面时外部罩),通常将粉尘控制点为粉尘飞溅的范围)距吸风罩口最远点

39、或最不利点);有害气体的控 制点即为放散有害气体设备或工作面边缘,且距离吸风罩口的最远 点。以上控制点风速即为控制点风速用热球风速计测定控制点的风 速,并同时记录控制距吸风罩口的距离。宜同时测定控制点处的横向 最大气流风速,作评价用。4 6通风系统总压力 阻力损失)测定通风系统运行时总压力为通风机产生的总压力单位:pa),等于风机出口管道上的平均全压减去进口管道上的平均全压。由于风机进u处的全压为负值,故风机全压等于其进口和出口处平均全压绝对值之和,永远为正值。可按4 3通风管道风压的测定方法测定。当风机进、出口的管道直径相同时,管道内的平均风量也相同,风机的全压 也等于风机出口管道的平均静压

40、减进口管道的平均静压;即等于风机 进、出口管道的平均静压的绝对值之和,可测定风机出口管道与进口 管道的平均静压求得。由于在风管内气流较稳定处,其测定断面上各 点的静压值相等的原理,可在风机进、出口管道的气流稳定处用um 管直接测定两个管段的中心或者风管壁处的静压代数差求出。或者两 处静压的代数差的简易方法测定风机全压。4 7除尘器压力阻力)损失的测定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除尘器进风管减去风口风管的平均全压 单 位:pa)。测定方法按4 3节通风管道风压的测定方法选点测定全压。 当除尘器的进出风管管径相同时,可直接测定除尘器进出风管的静压 差的简易方法测定。也可以在除尘器进、出风管壁 伉流稳定处)上

41、打 眼,接到一支u型管测量其静压差,即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4 8通风机转速测定它是风机性能测定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可用转速表或累计式转速 表测定。直接显示的转速表要求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累计式转速表的 测定,应测定30秒以上,计算平均转速。5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效果评价局部排出式通风系统的卫生耍求可归纳为三部分:一是消除或控 制生产作业岗位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使其不超过最高 容许浓度;二是由通风系统排出的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应进行净 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三是通风不应产生新的生产 性有害因素如寒冷、强烈气流及噪声、振动等)。通风设备不应妨碍 工人的操作,防护性能应稳定可

42、靠,便于管理和检修。以上三个方面 的要求是对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评价其效果 的主要依据。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能否达到其卫生要求,很好地发挥作用, 合理的设计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能否根据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 地设计系统各组成部分,对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的效果将产生直接 的影响。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尘毒的危害自然与 通风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也必不可少),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否则,不但不能达到其应有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资金、能源、 材料的很大浪费。对通风除尘排毒系统的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风罩的评价 根据排风罩的设计原则,合理确定排风方式

43、。能否有效控制生产岗 位的粉尘及其有害气体,排风方式是个关键。一般说,应作到“密”尽可能密封)、“近”逼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发生源)、“通”要保 证足够的排风量)、“顺”排风罩与尘毒散发相适应)、“便”彷便操 作)五个字。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地确定控制风速和控制点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设 计、计算通风量的依据。随着生产工艺和过程、排风方式和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粉尘的种类 的不同,为了有效地控制粉尘及有害气体,就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确 定合理的控制风速。一般地说,粉尘的控制点为粉尘飞溅的最远点或最不利 点);有害气体的控制点即工作面边缘点。依据控制点及控制风速确定的通风量,一般能满足控制点控制风 速的要求,设

44、计通风量过小就不能保证控制点的有效控制风速,不能很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屮产生的有害气体及粉尘。 经实测判断排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对排风罩的评价应 与作业环境有害物的浓度相结合,并以作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是否符 合国家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排风罩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通风管道的评价 通风管道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布置、走向等是否合理。通风 管道的设计要求具有针对性。对于除尘管道,要侧重于如何防止粉尘 堵塞及管道的磨损,因此要使除尘管道具备一定的携带风速及强度, 并尽可能避免水平管道;对于排毒的管道的设计应侧重考虑材料的防 腐性能。要尽可能减少通风管道的局部阻力及避免管线过长。 管道设计风速、风量能否满足排风量及携带有害气体及粉尘在管道 中运行的需要。管道设计的风量应等于排除有害气体及粉尘所需的排 风量。管道具备一定的携带风速是保证排出有害物特别是粉尘)的需 要。 对多个排风点的通风系统考虑到阻力的平衡及各支管应有的通风 量。阻力的不平衡将导致设计通风量的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各排风点 的控制效果。 经实测的管道风速、风量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如果风速、 风量过小,将影响通风的效果。(3)通风机的评价 根据通风系统的风量.阻力选择合适的风机及配套的电机。一般说, 应根据通风系统的设计风量及系统阻力通过计算求得),选择具有适 当风量、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