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整体变革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自接受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 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整体变革” 任务后,立即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组织课题组, 集中开展该项目的专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在查阅分析大量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形成了对国内有关 “ 素质教育 ” 研究文献的初步掌握和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分析,继而又举行了多次专题座谈会,并开展了一些实地考察。尽管由于规定结题时间的限制,我们未能作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 但上述活动与合作研究单位相关成员提供的报告,对我们形成总报告和专题报告起了重要作用。华东师大课题组成员与合作单位课题组成员通力、有效协同工作, 反映了参与本研究
2、的全体成员对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这一重大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心。本研究提供的主报告包括三大部分。第一,我国中小学近20 年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 第二,影响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第三,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建议。一、我国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评析“ 素质教育 ” 是近 20 年来中国教育改革语汇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词,其数量之巨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仅通过“ 中国期刊网 ” 的电子期刊检索, 1994 年至 2005 年,有关 “ 素质教育 ” 的论文就有 88895 篇。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在文件措辞中把“
3、素质“ 与“ 教育 ” 联系起来。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中明确要求: “ 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1997 年国家教委专门下达了关于目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 1 月,国务院转发的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跨世纪工程,同年 6 月又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些措施充分表达了中央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然而在现实中,素质教育的推进虽有成效,但形势却并不令人乐观。“ 应试教育 ” 年年批,高考制度不断改,高校扩招超常规发
4、展,照理,应试的压力应该轻了, 但大量事实表明并非如此。高考成绩竞争依然是各学校之间竞争的核心因素,是牵涉到无数学生、家长乃至于地方党政领导人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还出现了未落榜生复读的现象,全家送子上考场的景观,出国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出版社大出应考书的局面,以及学校争夺生源大战、 迎考复习大战、 入学竞争重心下移等与素质教育旨趣相差甚远的状态,而且年复一年,变的是花样,不是实质。基于大量的事实,我们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状态作出如下判断。1就全国总体和深层次状态来看,20 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倡与推进,搅动了中小学长期积淀而成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稳态;增加了一些现代教育的新成分; 不同学校在
5、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呈现出变化和活力。但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广大中小学尚未出现实质性突破和转型性变化。我国中小学长期推行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学校实践形态上,基本未脱离近代西方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管理体制和社会结构有了巨大变化,迫切要求教育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性变革。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确实处于变革的过程中,变革集中或显著地体现在:学校物质条件得到了相当改善,校内建筑与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有了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逐步推广和加强(以上两项通常被称为 “ 教育现代化工程 ”);课程改革逐步扩大和系列化(简称
6、为 “ 中小学课程改革 ”);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渠道(简称为 “ 学校体制改革 ”);以及党中央关于学校教育在整体上由“ 应试教育 ” 向“ 素质教育 ” 转轨要求的大力宣传。与此相关的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以适应教育变革要求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简称为“ 园丁工程 ”),中小学师资的学历水平和社会地位在总体上有了提高,年龄结构趋向相对合理。在改革过程中,各种现代教育思想也得到传播。这一切,带来了学校的变化,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促使一批学校在坚持改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然而,就大多数学校而言, 改革尚未在核心领域实现突破,更谈不上转型
7、性变革。 素质教育往往大多被当作一种思想或口号来对待,常常停留在口头上以及计划、文章等文本上。也有相当多的学校,把素质教育当作是加强艺术、体育等以前不太重视的课程的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即所谓让学生唱唱、跳跳、画画、做做手艺等;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认为这些才是新课程的“ 新” 之所在。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开展势必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和升学率,故不可能在学校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最多只能作为一种表明改革成功的点缀品,作展示用。在学校的基本教学和教育实践中, 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突破,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组织与管理
8、方式、运行机制与动力、文化与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存方式等方面基本上还处在已形成的传统框架内。在直接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教学中,传统教育观念和行为最为集中,影响力更大。在教师中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是对目前中小学改革所处状态的一种朴素却又击中要害的表达。2. 从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素质教育推进情况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东部地区办学条件相对改善最大,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积极性和普及程度高,对新观念、新思潮较敏感,有改革的积极性,能做到先行一步。但总体状态是: 求新有余, 求实不足; 求快变有余, 求深入不足:对外交流中,迷 “ 洋” 学“ 洋” 有余,
9、本土意识、自主发展不足。再加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教育的干扰、侵蚀,所谓“ 应试教育 ” 的市场空间大,交易活跃,素质教育的真实、扎实、全面、综合推进尚未呈现强势。中部地区在办学客观条件上的改善略逊于东部地区,但并未达到能量等级上的差异。即这些差异本身还不足以影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地区差异与东部相比,更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对改革的敏锐度不够, 开放度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东部地区少,升学竞争激烈,学校为“ 升学率 ” 提升苦干劲头较足,在如奥数竞赛争胜上的积极性高、 方法颇多。中部地区客观上升学竞争较东部地区更为激烈,是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之一。西部,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
10、和农村贫困地区,相当普遍地处于学校和教师的基本生存条件较差,有些甚至是艰难维持的状态。这些地区的学校在信息获取、人力、物力、财务等方面都相当稀缺,再加上文化传统的因素,使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标完成都尚须花大力气。当地教育领导的注意力尚未转向教育改革方面,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无须和不可能开展素质教育。这些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尽管在升学率竞争上并无绝对优势,但却最为看重升学大战的成败。家长、学生大多把升学看作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搏,好不容易通过十二年的奋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如此)有了考大学的可能,无论如何不能考砸。政府官员则把升学率当作政绩的重要表现,且可在人大、政协有个“ 交待”
11、 。正是这上下两方面的合力,使有的地区、县以区委文件的公开方式,毫不掩饰地批评教育局领导不力,高考成绩滑坡,提出“ 保二争一 ”的高考奋斗目标, 号召 “ 大打高考翻身仗, 给全区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有的地区则对中考 (初中考高中 )、高考成绩进行排队,并将名列最后的3 所学校通报批评,采取行政处罚的措施,给中学领导、教师造成十分大的压力。2005 年高考后报上登出山西省榆林地区某县的县教育局因高考失利而集体辞职的消息,我们担心此风会越刮越烈。可以说,西部地区从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方面看最为艰难。3就基础教育的不同学制阶段来看,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学段的提升成负相关。小学相
12、对而言, 开展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较高。一方面, 小学升学方面的压力相对轻,市场侵入的空间相对小(大多在特长考级、奥数班和兴趣班等方面 ),为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开展的时间早, 经验相对丰富使其开展改革的主观内在条件也相对较强。但改革大多处于点状散布、各举一面旗的状态,其中也不乏以谋取功利为直接目标的学校和个人、群体。小学升学率的攀比也并非为无,它往往以进 “ 外国语学校 ” 和由重点高中剥离、转制的“ 民办初中 ” 的人数为指标。初中阶段随着年级升高, 升学压力加重, 初三“ 把关 ” 已成为初中办学的通识。 初中阶段的师资力量原本不强,再因近年来一些地区初高中分
13、离政策和初中阶段转制、民办风的刮起, 公立初中阶段的师资力量又有所削弱。这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同样不利,整体上呈现的势头是不愠不火。高中阶段,教师大多从高一就开始“ 敲木鱼 ” ,拉开升学竞争的序幕。高三教师能创升学率就是学校的功臣,各种荣誉和利益会相继而至,这批教师身价倍增,在家教市场也是主力军,如若还有参加高考命题组的经历,且押题、猜题有方,更是声名鹊起,趋之若鹜。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段处于几近封闭的“ 高压舱 ” 内的生活期,是对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的严峻考验期。可以说,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这是教育改革无须、也不可能真正进入的阶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判断。第一,素质教育在
14、中国尽管已提出了近20 年,但对中小学的实际影响力、实施状态与期望值相差甚远。第二,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无论从外部社会环境,还是内部学校状态的改变来看, 都不是一个短期任务,而是一个尚须付出艰苦和长期努力的过程。第三,形势不必悲观, 但也不容乐观。 因此,反思、调整思路与策略,找准目标与路径,是当前深化素质教育不可回避的真实问题。二、影响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原因分析本报告主要从教育内部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对原因作出分析。1教育内部原因。教育内部原因可从政府决策、行政实施与学校内部三个层面分析。第一, 从中央一级政府决策的角度看,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重要的,但在相当长时间里, 政府尚未完全承担起
15、在基础教育方面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义务教育的国家责任方面)和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因此, 教育体制的宏观改革尚未为学校内在活力的激发创造足够的条件与空间,学校改革受牵制因素多,内动力不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或并未保持清晰一致的界定,造成对 “ 素质教育 ” 认识上的模糊和众多歧义,在实践中存在“ 素质教育 ” 泛化问题。政府缺乏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支持系统,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困难的原因之一。从认识的角度看, 尚未充分意识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是走出近代、走向现代的转型性变革,尚未清晰确定素质教育的重心在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局限于 “ 外围战 ” 、“ 局部战 ” 和在“ 看得见的战线
16、 ” 上下力气,以求速效和显效,这也是素质教育推进不力的原因之一。第二,地方行政和教育管理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利益的支配下,用行政权力舞起升学率的指挥棒,高压误导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一部分地区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停留在一般号召水平上,缺乏对形势、经验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把握,没有发挥好有关行政部门在推进学校改革中应起的作用。 有些行政部门过度干涉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解决并非用行政命令可解决的问题,喜欢运动式地推进教育改革。频繁的各部门的评比、检查与会议,各式各样的规定性培训(内容重复、培训对象重复等不是鲜见现象),把学校领导和教师推到疲于应对的局面, 实际上
17、干扰了素质教育在学校内的真实开展。行政人员中一些人缺乏基础性的教育学素养,却又自以为有权说出来的话就都是真理,下属必须照办,也是造成教育领导中指挥不当,甚至是瞎指挥的原因。第三,从学校内部来看, 相当部分学校领导成员将实施素质教育看作是上级的要求而被动应对。强调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上的困难;认为在高考和升学率 “ 指挥棒 ” 不变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将提高升学率看作是关系学校声誉、利益的实在事情和硬指标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和消极心态, 使学校缺乏主动开拓精神,缺乏对学校教育改革空间的深入分析,缺乏大胆、持续的实践探索。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的泛滥, 也不
18、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大部分教师除了上述被动应对的情况外, 还因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培养,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大多完成了从传统教育观念到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和熟练技巧的转换,教师要真正完成新教育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更需有意识从传统中走出的自觉努力和日常的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这项任务在无有效的外力推动和内在需求提升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艰难。2教育外部的原因。第一,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改革,几乎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同步进行。中国社会因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急剧变化,在给学校提出挑战和提供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在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存在,而且渗透到教
19、育领域和学校办学内部。围绕应试需求而形成的多层次教育市场的无序是突出表现。它们成为强化应试教育的重要利益推动器,与此同时,也蚕食、盘剥了家长的经济收入。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主流价值观的模糊化,对青少年发展成长等也带来了消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二,国家经济实力和教育投入中指向的偏差(偏重高教、偏重规模扩大、偏重硬件与物质条件、偏重形象工程的学校投入等),使素质教育在学校实施最重要的条件师资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配置并未得到有效保证和达到期望效果。以国外为标尺的师范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尤莫是西部地区特点。 在新的教师教育体制尚未作整体构建的充分论证前,就做出一系列削弱原有体系
20、的决策显得操之过急,并产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第三,政府、 国民、社会舆论和宣传部门, 缺乏对学校教育工作是专业工作, 需要专业培养和专业理论支撑的基本认识;缺乏对教育专业人员(包括理论的与实践的)的尊重。这些造成教育专业人员在教育改革和学校工作中成为话语权的弱势群体。在教育方面的新闻炒作和教育新闻的商业化运作,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影响。 要求用管理行政或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以经济利益为第一原则的教育决策,都是这一弊病的集中表现。总之, 目前学校和青少年生存的社会环境空前的复杂化和一定程度的恶化,是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社会原因。三、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若干建议1加强与基础教育推进素质
21、教育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提高中华民族国民素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和为个人奠定幸福人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生命要从尊重基础教育中青少年素质的健康主动发展做起。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是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前提性要求。2调整决策思路与重点,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下降到学校教育内部的综合改革上。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的今天,协调变革中的宏观与微观、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势在必行。改革重心及时下降不仅时机成熟,并且显得更为必要和关键,决策部门不要错失时机。素质教育最终必须也唯有通过学校综合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学校自主权。社会、教育内外相关部门的责任是为学校内部改革提供多方面的、必需的、积极的支持。其中包括落实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学校自主权和明确政府在教育方面行使权力的规范;发挥区、县行政的组织作用,推进地区内学校素质教育的真实开展; 培养教育中介服务机构,将部分与业务直接相关的行政权和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划出等。建立学校法,在用法律规范学校工作的同时,也为学校自主、有效运作提供法律保证。要建立包括准入制度在内的教育市场规范,整顿教育市场秩序,使想借“ 应试 ” 之需获暴利者无大利可图。 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加盟合作协议书模板
- 公务车辆维修服务合同样本
- 国际法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
- 工程代建委托协议范本
- 2024工厂转让协议书样式
- 2024年版离婚协议书怎么写
- 拖拉机交易协议书
- 2024年标准离婚协议书参考范文
- 专利技术许可协议书
- 2024年装修合同保密协议模板范本
- 淋巴细胞与异型淋巴细胞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克服厌学情绪》课件
- 2024全新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
- 顶管施工安全警示与提醒
- 万千教育学前与儿童一起探索自然:幼儿园自然课程故事
- 小班美术教案:小兔家的新门帘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人工智能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 残联交流经验发言模板
- 消防通道畅通
- 2024年沈阳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