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道家教育思想_第1页
中国教育史——道家教育思想_第2页
中国教育史——道家教育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教育史一一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反映没 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他们的学说 落奴隶主阶级悲观失望的思想。老子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谓即太史檐),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生卒年不详,约与孔丘同时。做过周朝掌管图书的小吏传说孔丘曾向他问过礼世传老子五千言(有不同的版本,多者五千余字,少者不足五千字),成于战国时期,保存了老子的思想。老子书老子宣扬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中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 文化堕落论。老子以“道”为本体。“道”与“无”同义,是“先天地生”的精神 实体,不具有

2、任何规定性。“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普遍法则是无为“,即顺乎自然。”无为”的对立物是”有为“,即人为的创作。老子认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道德、法令以及一切智慧的表现,都是与”道“背离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类社会堕落的标志。他 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第三十八章)”法令滋章,道贼多有。“(第五十七章)这就是说,"大道“之 世,自然无为,人们和谐相处,不需要有道德约束,也不知道德为何物。及至”无为“法则 被破坏,才有圣者、智者出来,制定道德规

3、范,传授知识,进行教化,于是产生了是非、善恶等观念,毁誉褒贬、争名逐利的现象跟着而来道德不足以约束,又制定法令,结果引起更多的纷争和更大的混乱。老子认为这就是人类社会堕落的轨迹。教育既以传授文化为任务,因被看作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人性复归”论。老子从道的虚无性推衍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素朴无私的,认为从“无知无欲”到有知有欲, 即从“无私”到有私, 乃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 教育则加速 了这种背叛的趋势。于是老子提出人性的“复归”作为拯救社会的理想,幻想人们回到婴儿般的天真,对一切都漠然无动于衷。他认为:这样,既没有任何作为,也就没有任何争端,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第八十

4、章)就都会感到自我满足。 “绝圣弃智”论。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第十九章),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老子说“为学”与为道”的方向途径正相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为学“是追求知识,要求知道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技能。”为道“是回到”无知无欲“,要求把知道的东西忘掉,把学到的技能抛弃,而且要忘掉得干净,抛弃得彻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四十八章)。老子认为,无知就是全知,有知就是错误。他说:(第八十一章)。真善、真知的损害。所以他认为(第二十章)。如果说他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知 是不能用语言解说的,凡是用语言解说的东西,都是对真善、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错误。他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 也赞成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