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标准(精编版)_第1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标准(精编版)_第2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标准(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锤击打预应力管桩工程。2 引用标准术语2。1 引用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 2.2 术语管桩 -本规程所称的管桩, 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代号 pc桩) 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代号 phc桩) 两大类。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指离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80且不低于c60的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是指离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的桩。管桩基础由打入(岩

2、)层中的管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 锤击贯入法 - 利用打桩设备的锤击能量将桩沉入(岩) 层的施工方法 . 填芯混凝土灌填在管桩顶部内腔的混凝土。送桩打桩过程中, 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的工序。收锤标准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3 施工准备3。1 材料及主要机具:3.1。1 材料 :预应力管桩、电焊条结422 3。1。2 柴油锤或蒸汽锤打桩机、气割工具、索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等施工用具。3.2 作业条件 : 3。2.1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 ,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

3、以保护. 3。2。2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3。2。3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3.2。4 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3.2.5 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 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3。2。6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4 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 : 桩机就位吊、插桩立管、 校直锤击沉桩接桩送桩打至持力层收锤桩位放样及控制再锤击、接桩4。2 操作

4、方法4。2。1 桩位放样及控制4。2.1。1 在打桩现场或附近需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少于2 个;水准点的设置地点应在受打桩作业影响的范围之外。4.2.1。2 对施工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及水准点应经常检查,避免发生误差,平面控制桩的精度应符合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高程控制桩的精度应符合三等水准的要求.根据轴线控制桩对轴线进行放线,然后再定出桩位. 4.2。1.3 桩轴线放线应满足以下要求;双排及以上桩,偏移应小于20mm;对单排桩 ,偏移应小于 10mm。4.2.2 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4。2.3 吊、插桩:先将桩锤提至超过管桩长度1m 左右范围内

5、,桩机配备动力将管桩吊起,在桩帽、桩顶垫上硬纸板做衬垫,即可将桩锤缓慢落到桩顶上面,再将管桩下端的桩尖准确对准桩位,在桩的自重和锤垂作用下,桩向土中沉入一定深度而达到稳定的位置. 4。2。4 立管校直:在桩机正方和侧面各设一个垂球架,控制检查桩机和桩管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5,利用桩机撑杆马达和左右移架调整桩管至符合施工要求,在第一节桩沉管2m范围内,应采用空档或低档锤击桩管,以便于边施工边调整垂直度。4.2。5 锤击沉桩:遵守重锤低击的原则,锤重的选择应符合jgj792002 技术规范要求,桩管分段打入,逐段接长.桩帽内上下衬垫应符合规定要求,沉桩过程设专人监控、记录. 4.2.6 接桩

6、(焊接)4。2。6。1 接桩时 ,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 1。0m,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4。2.6.2 管桩对接前 ,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 点,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4。2。6。3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后的桩接头自然冷却8min 后方可继续锤击 . 4.2。7 送桩:4.2。7.1 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管桩应相匹配,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设硬纸板作衬垫,桩锤、桩帽、送桩器、桩身中心线重合. 4。2。7。2 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

7、度予以修正。4。2。8 收锤控制 : 4。2.8.1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4.2.8.2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粘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4.2.8。3 贯入度已达到而桩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 阵,按每阵10 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加以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与有关单位会商确定. 5 质量标准5。1 主控项目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 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 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

8、心线mm mm 120+0.01h 150+0.01h 用钢尺量桩数为 13 根桩基中的桩mm 100 桩数为 416 根桩基中的桩mm 1/2 桩径或边长桩数大于16 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mm mm 1/2 桩径或边长1/2 桩径或边长3 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注: 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5.2 一般项目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一般项目1 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 , 蜂 窝 面 积 小 于 总 面 积0.5。直观2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深度 20

9、mm,宽度 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 500 击的长桩不起作用。3 成品桩尺寸 : 横截面边长桩顶对角线差桩尖中心线桩身弯曲矢高桩顶平整顶mm mm mm mm mm 5 10 10 1/1000l 2 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 l 为桩长用水平尺量4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1)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 700mm) (外径 700mm(2)焊缝交边深度(3)焊缝加强层高度(4)焊缝加强层宽度(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6)焊缝探伤检验mm mm mm mm mm 3 2 0。5 2 2 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焊缝检查仪焊缝检查仪焊缝检查

10、仪无全孔 ,无焊瘤 ,无裂缝直观满足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电焊结束后信歇时间上下节平面偏差节点弯曲矢高min mm 1。0 10 1/1000l 秒表测定用钢尺量用钢尺量, l 为两节桩长5 桩顶标高mm 50 水准仪6 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查现桩记录5。3 成品保护5。3.1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5.3。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5.3。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5.3.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5.3。3.2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 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

11、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 5。3。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4 层。5。3。4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5.3.5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5。3。6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5.3.7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6 职业健康、环境管理措施6。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危

12、害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61。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对策表表 6-1作业活动危害可导致事故控制措施桩机行走场地不平整, 索具滑轮不符合要求桩机翻倒 ,索具伤人检查桩机性能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场地平整 ,设专人指挥、监护.起落桩架机械设备故障后底盘配重不足桩架损坏伤人起落前,严格检查机械设备和底盘配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用电用电管理不到位,施工用电保护装置不完善, 电源线路老化、 破损。触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使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箱。多机作业用电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电焊接桩劳保用品不齐, 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焊接用品不符合要求。汤伤、触电按标准配备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合格的焊接用

13、品。6。2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影响及控制措施见表62. 环境影响控制对策表表 6-2作业活动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控制措施锤击沉管噪音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午休、夜间停止施工柴油锤补充油料油料滴漏施工场地、人员、材料、土地、机械受污染选用有效加料方式和防护办法机械设备维修废油泄漏污染土地检修车间配备油盆等容器。加强废油回收管理, 禁止直接排放。运输粉尘飞扬污染环境场内运输道路洒水防尘。7 应注意的问题7.1 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使用。7.2 打桩时,如发现设计要求的土层与地资料或实际不符时,应停止施工,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 7.3 打桩顺序: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打;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 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 7.4 当遇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