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_第1页
厦门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_第2页
厦门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_第3页
厦门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_第4页
厦门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厦门市同安区“送教上门”工作实验方案 一、基本状况近年来,同安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建立“零拒绝”入学机制、推行“拎包入学”就学机制、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强化“随班就读”指导、组织残疾人“扫盲教育”活动、拓展学前教育和职高教育等多样化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即以特教学校为主体,以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为补充)、“两头延伸”(即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

2、育延伸)的特殊教育体系,全区三类残疾生源入学比例已连续五年达到99%以上,但是仍有少部分中、重度残疾儿童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为了切实保障此类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提高我区残疾儿童入学率,现就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实验区工作,提出以下方案: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3、20142016)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467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1417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通知(教基二厅函20151号)等精神,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同安区在籍户口义务教育阶段适龄(316周岁)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类别以智力残疾为主,所有送教上门教育的实验对象,统一纳入同安区特殊教

4、育学校学籍管理。四、实验目标(一)立足“以人为本”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家庭、进入社区开展送教工作,切实提高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认知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更好地为他们早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做好准备。(二)提高本区域内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倡导公平、公正、平等的素质教育,切实保障每一个残疾学生重教育的权利,切实做到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享受适合自身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力求取得实效。(三)创建送教上门工作服务平台。创建以区政府、区教育局、区残联为引导,以区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委员会、社会大众为主导的“送教上门”的

5、教育监察小组,以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要服务单位,以送教上门实验对象为主题的送教上门工作服务平台。如图一:            图一:送教上门工作服务平台(四)探索送教上门教育服务体系,确认具体送教上门教学模式,如图二:   图二:送教上门教学模式(五)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好点子、好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关注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中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五、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一)区政府成立以区政府领导为组

6、长,由区教育局、区委编办、区卫计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区人社局、区各镇(街、场)等组成的区领导工作小组,有区政府牵头负责协调区各部门工作,加强部门联动互补,优化整合教育、卫计、残联、民政、编办等部门资源,并指导区各部门落实改革实验区工作,促进送教上门工作服务平台的建立及有效运行。为了保障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有效实施,在人员分配、资源配备、教育管理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或倾斜,出台相关的制度,协调各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同时能够严格执行,加强宣传,并积极向社会和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推广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残疾儿童少年的良好氛围,保障了送教上门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二)区教育局1.成

7、立区分管领导小组成立以区教育局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由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教教研室、区特殊教育学校等部门组成的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及师资培训小组,全面负责同安区送教上门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工作;负责师资培训,增强送教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保障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2.保障生均公用经费加大财政投入,根据送教学生人数实际,给予保障送教专项经费标准。依据文件精神,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生均公用经费按每生每年特殊教育学校学前至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逐年提高到普通初中的810倍安排。给予承担送教服务工作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用于购置送教上门教学设备的配备及消耗性教学用具,

8、同时要求交通费补贴标准每人每日不少于50元。3、师资配备经费配齐配足施教人员。结合送教上门服务学生人数,按教师工作量每周完成12课时标准配备送教师资,教师工资标准按同安区教育聘用校外教师标准每人每年6万或按照区劳务派遣人员薪金标准;如送教师资由在编教师额外完成,工资标准参照执行。另外由于本区域送教上门对象分布广且分散,为了送教人员的安全出行,保障送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制订应急预案,同时为每位送教上门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承担,标准为500元/人,具体名单由教育局审核,拨款由财政局监督执行。4.指导、考核与评估定时对送教上门相关工作进行指导,促进送教工作的有序开展;将送教上门实验工作纳入考核评估,

9、对于在送教上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而对于不配合送教上门工作执行的,也将进行相应的通报批评教育,并影响其单位及个人的有关评优资格。5.送教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培训成立“国家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实验区师资力量建设专项经费”预估40万元。通过与高等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华东师范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系等高等院校对接,充分发挥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特教理论在送教上门方面的作用,提升送教上门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更好地服务送教上门对象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区财政局1.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以财政局为主导力量,协同区发改局、

10、教育局等部门落实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硬件及软件上全力扶持承担送教上门任务实验基校的发展。同时,应严格保障送教上门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弹性安排送教上门学生的康复基金。2.设立送教上门专项经费建立由区财政、区残联、区卫计局、区民政局、特殊教育学校组成的医教结合工作小组: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保障生均公用经费按时发放;设立送教上门人均康复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康复专项经费,建立康复服务投入咨询、公告和考核制度,合理配置康复资源;同时,为送教上门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器材、教具等,如平板电脑、咀嚼器、手功能组合训练箱及相关生活用品等资金支持;审核送教

11、人员的薪资标准,保障足额发放;同时要监督送教人员人身意外保险的购买和执行。(四)区民政局1.根据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将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送教学生纳入低保户,按规定给予救助。2.将符合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条件的送教学生纳入救助范围。(五)区残联1.负责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少年儿童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收集提供全区就学年龄段的残疾少年儿童的花名册及残疾基本情况。2.配合教育、卫计等部门,指导、协助有需求的送教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等工作。3.协助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落实送教残疾学生的康复补助和就学补助政策。(六)区卫计局1.全力配合区残联、区教育局、各镇(街、场)部门每年定期组织

12、对015岁少年儿童进行筛查鉴定工作。再组织医疗、教育、心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进行综合鉴定。2.协助市康复医疗工作小组,做好康复对象评定及康复方案及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七)区镇(街、场)及时统计本镇(街、场)残疾儿童少年,配合区残联和区教育局成立评估鉴定工作小组,每年定期组织对015岁少年儿童进行筛查鉴定。对有残疾儿童少年的家庭给予帮扶、关爱,社区应为每个送教上门学生成长创建更健康、更友善的社会环境,积极宣传特殊教育,积极与送教上门家庭以及社区进行沟通,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顺利开展,鼓励普通家庭学会包容残疾儿童少年。(八)区进修学校配合区教育局、督导室等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送教上门工作。要求下设办公室,对送教上门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同时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考核。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