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_第1页
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_第2页
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_第3页
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_第4页
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薪菇食用菌常见栽培品种技术相关问题解答茶薪菇是怎样的一种食用菌?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柳松茸、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属担子菌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也有文献将田头菇、柱状田头菇、杨树田头菇和茶树菇分为4 个种。茶薪菇是木腐菌,常野生于油茶树、杨树、榆树、柳树、榕树、桦树等众多阔叶树的枯死树上。其子实体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尤其菌柄口感极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有抗癌活性的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其药用价值极高;对肾虚、尿频、水肿、高血压、胃冷、肾炎等均具有一定疗效。该菌属于广温型菌类,既抗高温又能耐低温, 是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良食用菌品种,其主要的栽培方式为熟料袋栽。茶薪菇正常生长需要

2、哪些营养物质?茶薪菇正常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和其他菌类基本相似,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研究表明,茶薪菇分解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较弱,而分解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很强。所以,在生产中,可用材质较软的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等做主料,以麦麸、米糠、大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为氮源,进行茶薪菇人工栽培。茶薪菇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1)温度。茶薪菇属于中温偏高型菇类,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 25。菌丝耐低温,在一4可保存 3 个月。原基分化温度范围是1226,子实体生长温度1326,最适温度22。目前人工驯化的品种多为广温型。菌株不同,对温度

3、要求也不同。 低温条件下虽然子实体生长较慢,但污染少,品质好。(2)水分。茶薪菇培养料含水量以60% 65% 最为适宜。菌丝体生长阶段,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 70% ;当进入子实体形成阶段,则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 90% 。(3)通风。人工栽培茶薪菇时。无论发菌、出菇均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不良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菇蕾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菇棚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会造成子实体菌柄粗长, 菌盖细小,早开伞等生理现象。 由于食用茶薪菇主要以菌柄为主,可利用二氧化碳刺激菌柄生长这一特点; 在原基分化结束;菇蕾长至 34 厘米时,控制菇棚二氧化碳浓度在0.2%左右,有利于菌柄的伸长,

4、可以提高茶薪菇的产量及品质。(4)光照。直射阳光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发菌时应保持黑暗条件; 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期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有明显的向光性;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5)酸碱度。茶薪菇适合中性偏酸的环境,最适 ph值为 5.5 6.5 ,菌丝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甚少,培养基ph值变化不大。所以栽培时一般不加生石灰或少量添加。茶薪菇人工栽培一般在什么季节最好?根据茶薪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可分为春、秋两季栽培,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安排栽培季节。实践证明,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低温季节温度上升至18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因此,春栽气温稳定在 18时, 往

5、前推 2 个月为接种日期;秋栽气温稳定在24时,往前推 2 个月为接种日期。人工栽培茶薪菇对场地有无特殊要求?一般无特殊要求。 可以在室内、塑料棚或温室内栽培。栽培方式以瓶栽和袋栽为主。室内栽培要注意光线充足, 因出菇期需要散射光。茶薪菇人工栽培常用配方有哪些?(1)棉子壳 60% ,阔叶树木屑20% ,麦 12% ,豆饼 5% ,石膏粉2% ,蔗糖 0.6%,磷酸二氢钾 0.4%。(2)棉子壳 38% ,阔叶树木屑 36% ,麦麸 15% ,玉米粉 4% ,豆饼粉 4% ,蔗糖 0.5%,石膏粉 1% ,磷肥 1% ,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1%。(3)玉米芯 60% ,棉子壳 10%

6、 ,阔叶树木屑10% ,麦麸 12% ,玉米粉 6% ,石膏 1% ,糖 0.5%,磷酸二氢钾 0.4%,硫酸镁 0.1%。(4)玉米芯 40% ,木屑 36%,麦麸 12% ,玉米粉 6% ,豆饼(粕)或棉子饼 4% ,石膏 1% ,糖 0.5%,磷酸二氢钾 0.4%,硫酸镁 0.1%。(5)棉子壳 80% ,麸皮 14% ,玉米粉 5% ,石膏 1% 。(6)阔叶树木屑 69% ,麸皮 30% ,石膏 1% 。注意: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无异味的原料。配方含水量均为 60% 65% 。茶薪菇代料栽培的主要工艺流程有哪些?如何操作?茶薪菇代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和其他袋栽食用菌基本一样,包括:

7、按配方备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转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具体如下:(1)按配方备料。栽培任何一种食用菌,在熟悉了栽培技术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选取一个裁培配方,并按配方要求去组料。注意组料时无论主料,还是辅料,均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杂质少。(2)拌料。拌料前最好对主料、辅料选晴好天气暴晒23 天,一是可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一是去除料里水分。木屑过筛,棉子壳加水搅拌堆积,使其充分吸透水后再加辅料;糖、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等辅料溶于水中,然后再和其他原料充分拌匀。 注意掌握好含水量,即用手捏成团、指缝有水分渗出但不下滴为宜。实践证明,采用发酵料栽培茶薪菇,有利于菌丝生长,

8、且污染率低。 具体操作如下;将拌好的栽培料建堆,最好在水泥地面进行。在建堆处的中心用砖块搭一孔,孔上用几根稻草盖上, 将培养料以砖孔为中心加料,堆成高11.2 米、宽 1.5 米的料堆,料面拍平,用一木棒从料顶对着中间的砖孔打一洞,以防止厌氧发酵; 在料次顶处插上一温度计, 盖上塑料膜,观察料温达 60后,第二天就可翻堆,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 左右。复堆照前操作,待料温达60,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 堆料发酵时间一般在7 天左右,可根据发酵具体情况灵活掌握。(3)装袋。茶薪菇袋栽一般主要选用1517 厘米3537 厘米0.05 厘米低压聚乙烯袋(如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袋),每袋装料720750

9、克(合干重 350克左右)。装料松紧度要掌握好,太松、过紧均不好。装料时中间可放一直径2 厘米、中空的杵形塑料棒。装料结束后,将菌袋余边塞到中空的杵形塑料棒孔中,再用棉花塞紧即可。(4)灭菌。茶薪菇菌丝抗杂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灭菌是否彻底是茶薪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常压灭菌,要在 4 小时以内将温度上升到100,保持 1214 小时,可根据灭菌锅内的装量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保温时间。一般升温至100,灭菌 1000 袋需保持 12 小时,灭菌 2000 袋需保持 14 小时,灭菌 3000 袋需保持16 小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尽量不用叠袋方式堆叠灭菌,最好采用筐箱式蒸汽灭菌, 即把菌袋

10、放在筐箱内, 一筐一筐叠在灭菌池内以保证热蒸汽循环流畅,杀菌彻底。(5)接种。经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进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箱或接种室经消毒后才能使用。待料温降到30以下方可接种。选用的栽培种菌丝要浓白,健壮,无病虫害,菌龄以满瓶后10 天左右为好。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吃料快。接种时,首先将栽培种上层老化的菌种扒掉一薄层,然后将栽培种分成蚕豆大小; 每瓶接 3040 袋,为了加快菌丝生长,可加大接种量。用种量大,生长快,减少杂菌入侵机会。有杵形塑料棒孔的菌袋,要拔出杵形塑料棒,将菌种接到棒孔内。接种操作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菌袋开口、菌种开口、菌种移动均要求在无菌区进行。操作人员最好2 人一组进行。

11、(6)发菌管理。将接好的菌袋置于阴凉、清洁、通风、避光的培养室培养。培养室使用前用50% 可湿性多菌灵 800倍溶液,杀虫剂500倍溶液喷雾,灭菌、杀虫1 次。室温保持在 2026,以保证菌丝快速生长。培养1015 天开始第一次翻堆,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菌丝长到菌筒长度的三分之一时,第二次翻堆。整个发菌期翻堆34 次。接种后的栽培袋在25培养条件下 3040 天即可满袋。(7)转色管理。茶薪菇菌袋发满以后;不会立即出菇,而有一后熟转色过程。转色管理的要点如下:将菌袋开口后,温度仍保持25左右,同时加大通风,增强光线,增强湿度到80% 左右。几天过后, 就发现菌丝

12、分泌色素, 吐黄水,菌袋表面菌丝渐渐发生褐化转色,形成一层棕褐色菌皮。没有菌皮,菌袋就会失去调温、保湿的作用,就不会有子实体的形成。好的转色层为棕褐色和锈褐色,具有光泽,这种菌袋出菇正常,子实体产量高,质量优良。(8)催蕾管理。对完成转色的菌袋可进行催蕾管理。技术要点如下:将达生理成熟的菌袋直立排放,也可袋口对光,墙式堆叠;拉直袋口,直立排放的袋口要盖报纸保湿。为使子实体发生整齐,可将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轻轻扒除;进行搔菌。 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 85% 90% ,早晚向地面和报纸喷水保湿;光线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825,适当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加强通风换气管理,每天通风23 次

13、,每次通风时间为1 小时左右。这样开袋后 1015 天子实体即大量发生。(9) 出菇管理。出菇管理阶段首先要控制好菇棚温度。以在 1820时,子实体发育最好。 其次要求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0%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管理。子实体生长发育时,呼吸作用会加强,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会抑制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生长,尤其是菌盖的分化生长。最后,要调节好光照。茶薪菇属好光性菌类,有明显的向光性,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300勒克斯。(10)采收。茶薪菇菌盖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时采收最好。采收时应抓住基部一次性将整丛大小菇一起拔下,以利下潮菇发生。 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合拢袋口

14、,让菌丝休养生息57 天,然后拉开袋口,淋一次大水,重复上述管理,可收下潮菇。茶薪菇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茶薪菇生物学特性和生理、 生态条件达到要求时。 其生物转化率可达 120% 130% ,但大多数栽培户产量达不到这一指标,多在 60% 80%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了劣质、老化菌种。(2)栽培料配制不按配方要求去做,随意性强。有的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麦麸等氮源用量, 而茶薪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整个生产周期需10 个月,要消耗大量养分。营养供应跟不上,先天性不足,则无法实现高产。合理的配方要求麦麸占培养基总量不低于15% ,最高可达 25% 。(3)出菇后培养料失水太多,后期补

15、水不及时。(4)栽培季节选择不当。茶薪菇是一种中温菌类,春栽一般在2 月下旬至 3 月下旬,秋栽在8、9 月。太早或太晚都将影响菌丝生长与出菇期限,导致产量偏低。为什么有时茶薪菇出菇延迟?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是茶薪菇出菇延迟的主要原因。有的菇农为了增加产量,在配方中随意加入过多的含氮物质,如麸皮、玉米面,甚至化肥,这种配料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虽然菌经长垫很好,但表现出菇迟,乃至不出菇。实践表明,培养料中加 30% 麸皮和 5% 玉米粉时,比加 15% 麸皮和 5% 玉米粉的茶薪菇出菇要延迟1 个月以上。此外,氮源过量还会使菌袋易受杂菌污染,增加污染率。 建议大家麸皮或麸皮与玉米粉的总量控制在20%

16、 25% ,且尽量不要添加无机化肥。茶薪菇栽培配料时是否水分越大越好?在茶薪菇栽培生产中, 一些栽培者认为,培养基水分多,产量高,故拌料时含水量高达70% 80% ,其实这种看法和做法是不对的。一是袋内水分过多,含氧量相对减少,氧气不足,菌丝难以生长,杂菌便会乘虚而入。二是袋内水分太多,培养基容易酸败,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即使菌丝长下去也很纤弱,生长不够健壮,新陈代谢能力弱,分解营养能力差, 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培养料合适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 60% 65% 。茶薪菇发菌期如何对菇蚊进行防治?由于茶薪菇菌丝具特有的香味, 发菌期会诱引大量菇蚊入侵啃食菌丝,受害部位菌丝萎缩,基质变黑、发霉并发出臭

17、味,影响出菇。防治菇蚊措施有“四关键” :(1)净化环境。搞好菇房四周卫生,并撒石灰消毒。(2)物理防治。菇房门窗安装尼龙纱网,防止成虫飞入产卵。(3)化学防治。菇房内用气霉消毒剂气化消毒,或用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稀释液喷雾 1 次。(4)菌袋开口前 34 天喷药防害。按无公害栽培用药要求,可将卫生丸辗粉燃烧或点蚊香驱逐;农药应选用广谱、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例如锐劲特、啶虫脒、杀虫双、扑虱灵等。茶薪菇栽培过程中如何防治子实体菇体色泽变褐、萎缩、 发霉、 腐烂?由于茶新菇为中温型品种。 出菇温度相对较高,病电害也易发生。出现上述现象多为病原菌造成。生产上常称为褐腐病、软腐病、猝倒病

18、、黑斑病、霉烂病或空疮病等。防治措施:(1)搞好菇房消毒,净化环境。(2)出菇期间用水要清洁,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菇期高温。(3)受害菇要及时摘除、烧毁,然后停水,加大通风量,降低空间湿度。(4)菇棚空间湿度控制在85% 90% ,不要直接向菇体上喷水;菇棚温度控制在1525,温度不宜高,经常通风保持菇棚空气新鲜。(5)采收后,用链霉素1:50 倍液喷洒菌袋,杀灭潜存于袋内的病菌,避免第 2 潮菇长菇时复发。为什么茶薪菇栽培过程中菌袋的杂菌污染率比其他菇类高?如何防治?茶薪菇栽培过程中菌袋杂菌污染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种源污染。灭菌不稳定。接种污染。接种太少,菌种不定植。破袋污染。配料

19、含水量太高。菌袋后期不通气,菌丝不吃料。霉菌污染(青霉、木霉、曲霉等),比较容易发现;木腐竞争性杂菌污染(裂褶菌、朱红菌、云芝等),这类污染由于其菌丝与茶薪菇菌丝类似,早期很难区别,容易造成巨大损失。要在早期区别,可采用一看、二嗅、三触摸,即看菌丝颜色,污染袋菌丝更浓白,后期表面不变棕褐色; 通过嗅袋口气味, 有刺鼻土腥味或其他异味为污染袋;触摸袋身若袋料发硬且袋口无滑腻感为污染袋。主要防治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1)棉子壳原料应提前24小时加水拌匀后建堆发酵, 进行预消毒处理。(2) 加入麦麸后,拌料、装袋到上灶灭菌时间不要超过6 小时,以防止基质变酸。(3) 灭菌时一是要保证菌袋间的热蒸汽能

20、流畅循环. 二是要控制好时间以达彻底灭菌。(4)搬运过程中要防止料袋破孔。(5)接种时间最好选择晴天进行,严格无菌操作。(6)发菌培养时要注意控温、防潮、通风和避光。按期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 发生螨害时可用克螨特73% 乳油 20003000 倍液喷雾灭害。北方地区种植茶薪菇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茶薪菇是中温品种,北方地区种植茶薪菇需要注意:秋季发菌温度适宜,出菇温度低;出菇时菇棚温度需达1525,为保菇棚温度,可采用加温措施或采用太阳温室, 来保证茶薪菇正常出菇。还应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菇棚空气新鲜。同时要保持菇棚湿度85% 90% ,可采用喷雾调湿、覆盖薄膜保湿的措施来实现。在北方地区, 茶薪菇春季出菇管理比较容易,因为自然气温是上升趋势,3 月至 5 月底可根据温度、湿度、通气、光照等出菇条件要求管理方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要有相应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何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