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案资料_第1页
湘夫人教案资料_第2页
湘夫人教案资料_第3页
湘夫人教案资料_第4页
湘夫人教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夫人问题设计:1.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找出能够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语句,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并把这些动词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3. 除了这些行动之外,作者是还用了什么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的呢? 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

2、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1、疏通诗歌2、整体把握诗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A级)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

3、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

4、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5、“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

6、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 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 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7、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2、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

8、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

9、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1、我们上学期学过屈原的离骚节选,回顾其中名句(师说上句,生接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从中感受到屈原什么精神?追求理想、执着、坚守品性今天我

10、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注释补充(幻灯片投影):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竹上生斑,“斑竹”之名(也称“潇湘竹”或“湘妃竹”)由此而来。据说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诗歌湘夫人。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称二女为“湘夫人”。 提问填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所根据这个典故命名为“潇湘馆”,门外“有千竿翠竹遮映”。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她常常流泪。有人

11、推测曹雪芹原意是让黛玉最终投水而死质本洁来还洁去,像娥皇、女英一样。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1、字音辨析 (独立完成)眇眇 (    )    袅袅(    )     罾 (      )     裔  (    ) 麋鹿( 

12、;    )   搴(      )      薜荔(     )     门楣(    )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3、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古代诗文的翻

13、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1、重点的文言实词。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4、诗文中的修辞。 4、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独立完成)    (1)帝子降兮北渚  _          (2) 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     (4)登白薠兮骋望_   (5)与佳期兮夕张_   (6)荒忽兮远望_    (7) 观流水兮潺

14、湲_    (8) 疏石兰兮为芳_    (9) 遗余褋兮醴浦_    (10) 聊逍遥兮容与_    (11) 罔薜荔兮为帷_   (12)擗蕙櫋兮既张 _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     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15、 “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人约会、湘君筑室,最后女子未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段:望断秋水处,袅袅木叶天。第二段:芷兰空对澧,思君未敢言。第三段:偕汝梦入水,筑室芳草连。第四段:难得淑女意,从容步翩缱。四、展(7分钟)1、推荐译文,读两篇。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五、评(5分钟)第一段译文: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

16、何挂到树枝上?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通过翻译,我们不难发现第十七、十八句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情节的开头。这也是我读湘夫人无数遍以后我自己揣摩出来的。它的情节是倒装的,不规则的,跳跃性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何情绪的流动联系在一起。他的情节完全受制于情感。 第二段比较简单,就是造一所房子,只不过是把地面上的房子造到了水中,然后再装饰了更多的花草。这一段中的每一句都和建筑有关,它的难点是其中有许多比较冷僻的字。

17、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有关建筑学的专门术语,如“室”、“盖”、“坛”、“堂”、“栋”、“橑”、“屋”、“庭”、“庑门”等等,它们完全符合地面一般建筑的名称和特点。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

18、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第二段译文: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第三段八句四组,表达了湘君情绪的变化。第一组是筑室情绪的自然延伸和幻觉的表现;第

19、二组是幻觉情形而产生的一种失望的情绪;第三组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之下,刚刚扔了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以等待对方的到来;第四组写最后湘夫人仍然没有来。可以这么说,所有阅读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读者都想探究的是,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能够见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第一,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虞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这里要解释的是又两点。首先,大部分人认为的这两首诗就是写的是大舜和二妃的悲剧神话传说。从本质上讲,屈原写的不是这个神话传说。舜和二妃的故事仅仅是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创作的一个远景,一个背景或原型。其次,屈原用这个题材来写的时候,他仍然被这个远

20、古的悲剧传说所震撼和感染,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采用这样的双方不能见面的悲剧情节。有人从本诗第一句就判断这首诗写的是舜和二妃的故事。为什么称“帝子”呢?这首诗中写湘夫人共有三种称呼帝子、公子和佳人。如果是写一般的爱情诗,用“公子”、“佳人”等称呼就很好,但本诗中在第一句就说“帝子降兮北渚”,所以说屈原在创作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运用了舜和二妃的悲剧故事,并以之作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所以最终湘君和湘夫人是不能够见面的。第二,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民间流行歌曲基调的影响。因为“九歌”的名称是从楚国民间祭歌而来,而流行歌曲的基调是欢快热烈的,含蓄的描写实在是极少极少。两情相思,两情未通,表达一种思念的痛苦是民间流行

21、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这种略带忧愁,略带惆怅的歌唱之后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和消解。有人研究过,唱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情绪高亢之歌,唱完后很累,得不到情绪的缓解,而唱完流行歌曲以后,忧愁的情绪得到了一种自然的消解,所以说湘君、湘夫人最终的不能见面是受到了民歌的那种悲愁、惆怅、迷茫基调的影响,尤其是在悲秋的季节里表达那种单相思的情绪。以上两点从学理上解决了文章的悲愁伤感的基调的缘由。此外,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之下,男女约会的痛苦,不能相见的愁思实在是极其常见的。且不说是在先秦文学中,就是在伦理约束比较宽松的元代社会,在元代散曲中,两情相悦而未通的苦闷还是极其显着的,邻居的两个男女青年相互约会都是很难成功的。

22、第三段译文: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尝试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一、 导(5分钟)1、明确学习目标2、全班齐读诗歌(一)幻灯片展示老师选择的译文,点拨词句,提问 第一节:(1)“帝子降兮北渚”翻译时可以理解

23、为“帝子将北渚” (2)从中感受到湘君怎样的感情?“愁”,“目眇眇”、“登白薠兮骋望”焦急、迫切地盼望。 第二节:(1)“沅有芷兮澧有兰”运用了什么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从景物说到人事上来。 第三节前6句:有两句和前面的句子很相似?找出,说说这四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不同于常见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常识鸟常聚集在树上,渔网常挂在、晾在船上、岸边、杆上麋鹿在哪里吃食?曹操短歌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蛟龙平时待在哪里?深渊、深水中。劝学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赤壁赋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几句一般理解为相思 中的湘君眼前出现了错觉、幻觉。(生活事例联想:认错人) 第

24、三节后16句:描写什么?筑室。(内容理解即可,不必求文言的细致翻译。)学生看译文,有理解分歧的,老师给出两个版本,如“擗蕙櫋兮既张”(已经剖开蕙草作为张开的帐顶/将那蕙草制的隔扇分开安放。) 二、 思:自主学习(12分钟)三、 思考下列问题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

25、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美丽,优雅。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表现了湘君的满怀希望、憧憬、痴情、真心也侧面衬托写出了要迎接的湘夫人的美丽、高贵、纯洁、超凡脱俗(可提示:这样的房子应该由什么样的女子来居住?) 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迎接宾客。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婚礼。原来他们约好了在今日成亲。迎娶新娘要提前布置新房,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的动

26、物、鸟类雄性在向雌性求爱时,也要尽力搭建、筑造好窝和巢。 7、品读第四节:1、展示译文,强调“捐”为“扔、弃”之意。“远者”指“湘夫人”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湘夫人未来,在现在的婚礼上如果新娘缺席,新郎会有何反映?气愤,断绝关系,扔东西抛弃信物最好把衣服理解为是湘夫人所赠之表情的信物,此刻为男子气愤之举,符合人之常情。) (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表现了湘君的痴情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自我安慰,自我开解。(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

27、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小结:湘君与湘夫人彼此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

28、不能让爱情如愿,发生了爱情的错位,这是一种悲剧。但痴情的湘君愿意继续守候,我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他的心境约定后的担心的忧愁、急切、怅惘、期盼、失望、愤怒、自我安慰 三、议:合作探究(6分钟)诗歌主旨理解 1、为何屈原要塑造这样一个湘君的形象?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类似什么? 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慨,用湘君与湘夫人的关系拟自己与楚王的关系,流放中的他就像痴情的湘君一直在等待楚王来再次重用他。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这是作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 2、湘君盼湘夫人到来共浴爱河,屈原盼楚王前来干什么?实现美政理想。3、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其人其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

29、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

30、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香草美人”的理解 1、“香草”在屈原作品中,一般用来干什么用? 本文中建筑房屋,赠送给湘夫人。赠香草以传达情意是古人的传统,高一学过涉江采芙蓉。古诗词中常见,如“江南

31、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为美,美人之贻”等。香草还用来装饰自身,美化外表,寓意着对内在美好品德的追求,即高洁、善和美等。 2、美人指谁?学生会想到是楚王,是“被追求者”。屈原在诗歌中曾上天入地求女。但有时美人也指自己,像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峨眉兮”,是美丽但备受嫉妒、被冷落的美人。所以美人既指明君,亦喻贤臣。 四、展:展示反馈(7分钟)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五、评: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七、练(检测巩固) 1、名句默写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重要古诗文”)   袅袅兮秋风,   

32、0;                。                     ,  播芳椒兮成堂。  白玉兮为镇,        

33、;                                  ,聊逍遥兮容与。 合百草兮实庭,              

34、       。  2、翻译下列句子。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35、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拓展阅读       爱情的绝唱山鬼    &#

36、160;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译文: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竹林深处啊暗无天日,道路险峻啊独自来迟。孤身一人啊伫立山巅,云海茫茫啊浮游卷舒。山色幽暗啊白昼如夜,东风狂舞啊神灵降雨。我痴情等你啊忘却归去,岁

37、月已晚啊谁能让我永葆花季?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作品、文学常识1、疏通诗歌2、整体把握诗歌学习内容:一、课前预习(A级) 知识链接      &#

38、160;      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

39、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

40、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

41、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 在逆境

42、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 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

43、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2、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

44、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

45、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一、导:(5分钟)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完成预习内容。二、思:自主学习(12分钟)1、字音辨析 (独立完成)眇眇 (    )    袅袅(    )     罾 (      )     裔 &#

46、160;(    ) 麋鹿(     )    搴(      )      薜荔(     )     门楣(    )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朗读诗歌。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正音。3

47、、利用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湘夫人的故事,标记有疑问的字词、诗句。 古代诗文的翻译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1、重点的文言实词。2、18个文言虚词 。3、特殊句式。4、诗文中的修辞。4、你觉得下面诗句中哪些词语难理解,试试查工具书解决。(独立完成)    (1)帝子降兮北渚  _          (2) 目眇眇兮愁予    (3)袅袅兮秋风     (4)登白薠兮骋望_   (5)与佳期兮夕张_ &

48、#160; (6)荒忽兮远望_    (7) 观流水兮潺湲_    (8) 疏石兰兮为芳_    (9) 遗余褋兮醴浦_    (10) 聊逍遥兮容与_    (11) 罔薜荔兮为帷_   (12)擗蕙櫋兮既张 _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B级)(5分钟)1、学生互相传看,推荐译文。 2、提问:根据自己的翻译和同学的译文,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文中叙事语句的提示,湘君和湘夫人要干什么?结果呢?)

49、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设题依据:高考考纲“概括文章内容”) 四、展(7分钟)1、推荐译文,读两篇。2、回答上述两个问题。3、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诗句大声朗读。五、评(5分钟)六、助(3分钟)同组帮忙疏通重点句子七、测:巩固练习(4分钟)1、如何品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尝试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一、 导(5分钟)1、明确学习目标2、全班齐读诗歌二、 思:自主学习(12分钟)三、 思考下列问题

50、1、诗歌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设题依据:高考考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湘君修建的房子如何? 4、为何修建这样一所房子?5、为了迎接湘夫人,湘君不仅修建房屋,还干了什么?齐读本段最后两句? 6、为了一次约会,有必要要这样隆重吗?这不像是约会,更像什么?7、品读第四节: (1)、前两句应该如何翻译为好?为何要把衣服扔到江中,弃到澧水之滨?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2)、为何又去采摘杜若?为何还要送给不来结婚的湘夫人? (3)、最后两句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 (4)、湘夫人为何没来?未说明原因。她爱不爱湘君?看一看姊妹篇湘君湘夫人的心声。 附:湘君: 君不行兮夷

51、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译文: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为你打扮好美丽的容颜,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下令沅湘风平浪静,还让江水缓缓而流。盼望你来你却没来,吹起排箫为谁思情悠悠?驾起龙船向北远行,转道去了优美的洞庭。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桨木兰为旌。眺望涔阳遥远的水边,大江也挡不住飞扬的心灵。飞扬的心灵无处安止,多情的侍女为我发出叹声。眼泪纵横滚滚而下,想起你啊悱恻伤神。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凿冰堆雪。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