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V1.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A. 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 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 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满分:2.5  分2.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唯物主义真理论B. 主观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 形面上学真理论      满分:2.5&

2、#160; 分3.  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 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D. 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满分:2.5  分4.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A. 具体化B. 理论基础C. 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 理论形式      满分:2.5  分5.  真理的发展是一

3、个( )。A. 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 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C. 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D.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满分:2.5  分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 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B.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C. 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D.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满分:2.5  分7.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

4、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B.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C.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D. 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满分:2.5  分8.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A.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 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 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 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

5、#160;  满分:2.5  分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实践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普通联系的观点      满分:2.5  分10.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0; 满分:2.5  分11.  感觉是( )。A. 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B.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C. 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D.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满分:2.5  分1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求知欲望B. 好奇心理C. 科学兴趣D. 社会实践      满分:2.

7、5  分13.  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 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C. 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满分:2.5  分14.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D. 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

8、160;满分:2.5  分15.  认识的客体是( )。A. 观念本身B.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C. 自然界的存在物D. 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满分:2.5  分16.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B. 绝对主义C. 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      满分:2.5  分17.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

9、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历史性的优点B. 绝对性的优点C.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 相对性的优点      满分:2.5  分18.  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A.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B.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C. 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D. 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满分:2.5  分19.  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A. 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B. 同一个

10、意思的问题C.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满分:2.5  分20.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满分:2.5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1.  辩证唯物主

11、义认为,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 )。A. 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B. 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C. 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D. 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E. 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满分:4  分2.  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 )。A. 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B. 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C. 一切理论都能

12、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D. 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E. 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      满分:4  分3.  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地理环境( )。A. 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B. 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 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D.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E.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满分:4  

13、;分4.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 理论要服务于实践B. 理论要指导实践C.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D. 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E. 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      满分:4  分5.  “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 )。A.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绝对性C.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 否认真理的有用性E. 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满

14、分:4  分6.  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 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 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 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 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并从而形成人类社会E. 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满分:4  分7.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是( )。A. 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

15、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满分:4  分8.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B. 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C. 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D. 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E. 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满分:4  分9. &#

16、16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 国家政权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阶级构成E. 生产方式      满分:4  分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 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C.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E. 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 

17、60;    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V1.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3.

18、0; 概念、判断、推理是所有认识的三种形式。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4.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5.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6.  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7.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 错误B. 正确      满分:1  分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