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1页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2页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3页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4页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周琳摘 要:目前落后的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探讨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期为促进山东省内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关键词:县域经济;内陆地区;综合评价体系近年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内陆地区整体较为落后,且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如何构建合理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来准确评价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成为提高区域发展质量的关键。一、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一)国外相关指标体系简析1.“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上世纪70年

2、代,美国教授英格尔斯提出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世界发展指标为基础,以六个关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为依据,以美国上世纪60年代发展水平为标准,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等11 项指标以及相应的标准来评价现代化进程。该指标体系比较简明,数据容易获得,度量简单,可操作性强,是现代化评价的经典方法。但该体系也有不足,比如把现代化的门槛定得较低,使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容易被英格尔斯指标所误导,或者容易从这个纯粹的传统工业化时代指标中得出非真实的结论(谢立中,2003)。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于1996年创建、

3、并进行了三次调整和修改。该指标体系从社会、环境、经济、制度四个方面,分别按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设计模型。其中驱动力指标代表人类活动、过程和模式对可持续发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即表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而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作的选择和反应,即显示社会及其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等所作的努力。(逯元堂,2003)该指标体系可操作强,用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监测并具有预警作用,清楚地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社会、环境、经济、制度等领域的发展问题。但该体系以国家为评价对象,对于指标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界定的不够清晰。3. 国

4、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于1989 年提出,由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4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314 个三级指标构成。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外向经济与内向经济、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财富禀赋与有效运行过程的平衡、个体冒险创新与社会协调凝聚力四大平衡关系,着力评价国家整体现状水平和发展的潜力,以此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公平和自由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经受国内外市场检验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4. 人类发展指数体系人类发展指数(hdi)也叫人文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该指数通过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

5、预期寿命、教育和经济水平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来反映不同国家在人类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二)国内相关指标体系简析1.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由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于2000 年提出,采用客观数据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选择的县域经济数据对全国所有县市进行分等级分类型评价。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具有综合性的经济总量指标,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该体系仅限于经济方面的评价,不能反映社会、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情况。2.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又称“百强

6、县”指标体系,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各县(市)统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按照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共33 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3.“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依据现代化的内涵和信息时代的特点,设计了由3 个“表征集合”、8 个“水平指数”和21 个“基层指标”构成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该体系具有原则正确、简明可测、数据容易获得、度量比较直接等优点。但该体系中定性指标占一定比例,从而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99 年,中

7、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五大方面组成,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5个等级,共219个指标。其中,总体层表达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系统层由生产、发展、环境、社会、智力支持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状态层是在每一个系统内能够代表系统行为的关系结构,变量层从本质上反映状态的行为、变化等的原因和动力,要素层采用可测的指标及指标群,对变量层的数量等表现进行度量。该指标体系简单、易于获取,同时层次分明,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时间和空间排序、权重分配及评分度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指标的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指标庞杂等缺点,使得不同区域难以用同一

8、指标进行对比,使用的数据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二、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根据中国行政区划简册(2014),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数为2853个,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行政区划有个17个地级市,137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48个,县级市29个,县60个。除了沿海的7个市外,内陆地区包括10个内陆市,即济南、济宁、枣庄、泰安、淄博、聊城、德州、临沂、菏泽、莱芜。鉴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大多指的是市辖区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区域经济,本文的研究范围只包括县及县级市,不包括市辖区

9、。除市辖区外,内陆地区有56个县市。 近年来,山东通过实施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战略,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3年内陆地区56个县市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704.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10.07亿元,经济总量稳步提高,但内陆地区56个县市的整体水平不高,强县数量较少。全省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8%,内陆地区56个县市平均为35.23%,略低于平均水平。全省县域实现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2亿元,内陆地区56个县市875.82亿元,占34.32%,其中全省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域单位有33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只有6个。全

10、省116个县域单位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17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中就有1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的有17个,内陆地区56个县市中仅有2个。可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整体较为落后(二)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意味着若干指标构成一个系统,其中每一个指标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某一个层面,使评价体系呈现出结构层次性,反映每个层次的状况。同时作为整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又能得到总的评价结果,从而能够客观反映县(市)经济运行的特点。2.可比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指标。同时,必须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

11、,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性。3.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一类指标能够较好代表县域经济发展的某一个层面,地区间指标值差异大小可以区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在选择指标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现行统计报表中可以取得资料的指标,保证指标所包括的内涵可以进行定量描述。否则指标过多、过细,会给资料的搜集、整理带来很大困难。构建县域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挑选一些已经建立了政府和部门常规统计制度、拥有比较健全统计资料、易于计算、容易取得的指标。(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衡量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的指标,以反映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该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经济发展要素、21项具体指标,见表1。其中,经济发展基本指标反映的是各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规模、水平、城镇化建设及产业结构现状。社会生活指标反映的是县域地区人民收入和消费的情况,用消费、投资、医疗保障等因素描述人民的现实生活。发展潜力指标反映的是县域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发展潜力,用资源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及金融财政支持等因素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通过以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