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_第1页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_第2页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_第3页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_第4页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第一章X线成像第一节 概 述教学大纲要求熟悉X线图像的特点,掌握X线图像的分析步骤与内容及X线的诊断原则,了解X线防护。重点和难点一、X线图像的特点X线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构成的灰阶成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因此是重叠影像;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和/或歪曲。二、X线分析与诊断X线分析和诊断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应注意X线片投照的技术条件。应按一定的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也应结合临床,着重对某一方面的观察。应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并熟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X线表现。发现病变时应

2、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分析:(1)病变的位置与分布;(2)病变的数目;(3)病变的形态;(4)病变的边缘;(5)病变的密度;(6)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的改变;(7)器官功能的改变。经过以上分析提出初步的X线诊断,还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而进行综合分析。X线的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三种情况: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与可能性诊断。三、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目前,传统的X线检查还不能被现代的影像技术取代,例如胃肠道疾病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骨骼系统和胸部也多首选应用X线检查,它仍是使用最多和最基本的方法。四、X线检查中的防护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三方面:1技术方面,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2患者方面,选择恰当X线检查

3、方法,减少曝射和检查次数,注意性腺部位铅皮遮盖。3放射线工作人员,正确操作,定期监测射线剂量,注意距离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具。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X线图像特点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A 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构成B 图像上的黑白密度与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是同一概念C 是不同部位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重叠投影D由于X线束的椎形投射使得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与歪曲E 以不同灰度密度的高低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答案:B考点:X线图像上的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密度与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是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而X线图像上的密度是指影像的黑白。一般

4、人体组织结构按密度不同可以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和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和含有气体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实际上,X线图像上的黑影与白影主要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当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其吸收的X线量多,在X线图像上呈白影,反之呈黑影。X线图像上的白影术语称为高密度影,黑影称低密度影,灰影称等密度影。2下列关于X线诊断的原则与步骤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 首先应当注意投照的技术条件B 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C 应注意区分正常和异常D发现病变,应主要分析病灶的形态和密度E 必须要结合临床资料和有关的实验

5、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答案:D考点:掌握X线诊断的原则与步骤非常重要。本题目要提醒大家注意,在阅读X线图像发现病变时要按照以下观察内容仔细分析:(1)病变的位置和分布,某些疾病会有一定的好发部位。(2)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单发和多发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3)病变的形状,肺内良恶性病变的形态有所不同。(4)病变的边缘,良性肿瘤和慢性炎症多边缘清楚,恶性肿瘤和急性炎症边缘多模糊。(5)病变的密度,高密度与低密度可反映病变不同的病理改变。(6)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对于鉴别诊断有时是重要的佐证。(7)器官功能的改变,如心脏大血管的搏动、膈肌的呼吸运动和胃肠道的蠕动等均对诊断有所帮助。(二)多项选择题3X线

6、诊断必须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原因下列哪些正确A因为病变具有特征性X线改变者不多B存在着“异病同影”现象C存在着“同病异影”现象D因为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EX线影像不能反映疾病的大体病理改变特点答案:ABC考点:虽然X线诊断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知道真正具备特征性X线改变的病变并不多,多数情况下,X线的表现并无特征性,最常见的情况即是“异病同影” 和“同病异影”,前者如肺炎和浸润性肺结核均可表现为渗出性病变,呈密度较高,边缘模糊的片状影,两者单从X线影像表现上很难区别;后者是指同一种疾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X线征象,如浸润性肺结核早期可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

7、状渗出病灶,随后也可出现空洞性病灶,还可表现为大叶干酪性肺炎,特殊情况还可表现为肿块样影,即结核球。因此,X线诊断应该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最后准确的诊断。 4经过全面的分析和结合临床资料以后,X线诊断结果基本上包括A肯定性诊断B假设性诊断C否定性诊断D推断性诊断E可能性诊断答案:ACE考点:X线诊断的结果并非只是某某疾病的肯定性诊断,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肯定性诊断之外,否定性诊断和可能性诊断也是经常给出的X线诊断,尤其是后者往往是表明疾病的X线诊断比较复杂,或者还要进一步结合其他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和活检等的检查资料,才能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习 题(一) 单项选择题1 关于X线的本质下列哪些说法

8、是正确的A X线是一种红外线波B X线的波长范围是0.0000660nmC X线上一种肉眼看不见,能量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凡是X射线均可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E X线管球产生的X射线是单一波长的射线2 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 X线于1896年即被用于对人体进行检查,做疾病诊断B X线图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C X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DX线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资料E 伴影将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3 下列哪项X线的基本特性与X线成像无关A 穿透性B. 电离效应C荧光效应D 感光效应E以上都不是4 在构成胸部正位X线图像的组织和器官中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影A肩胛

9、骨和肋骨B. 心脏及大血管C 肺野D. 肺纹理E 纵隔5 下列哪项人体组织结构属于低密度组织A 骨骼和生理性钙化B. 肝胆胰脾肾C.肌肉和结缔组织D. 脂肪组织E.神经组织和体液6X线的穿透性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X线球管的电流B X线球管的电压C 被穿透物质的密度D被穿透物质的厚度E 以上均不是7 关于X线的分析和诊断原则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应该首先注意X线的投照技术条件B 应熟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X线表现C 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D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最终均能得出肯定性诊断E 结合临床资料也是X线诊断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8 下列哪项是对X线吸收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A

10、 骨骼和钙化B 皮肤与肌肉C 气肿的肺组织D胸腔积液E 主动脉及肺动脉9 关于X线检查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A 某些疾病X线无法检出B 不同成像方法如透视与摄片之间有互补作用C 临床工作中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常会遇到D过小的病变X线影像检查可以阴性E X线的影像表现常与临床同步10 下列哪项是利用距离的防护A 使用铅橡皮手套B 增加X线源与人体检查部位之间的距离C 缩小胶片距离D使用遮光筒和光圈E 减少X线照射时间和次数(二)多项选择题11 下列X线的基本特性哪些与X线成像有关A 穿透性B. 电磁波C荧光效应D. 感光效应E电离效应12 下列关于X线图像的特点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X线图像由黑

11、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是灰阶成像B 人体组织结构密度高者,在X线图像上呈白影C 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低者,在X线图像上呈黑影DX线图像是没有任何重叠的二维图像E X线图像没有任何的放大与歪曲13X射线的穿透能力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X线管球与被照射物体的距离B X线管球的电压C X线管球的电流D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E X线产生时的温度14 发现异常X线表现时,应注意分析的内容包括A 病变的位置和分布B 病变的大小和数目C 病变的形状与边缘D病变的密度E 病变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15X线诊断应该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的原因是A 多数情况下,病变的X线表现并无特征性B 同样的X线影像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

12、出现,即“异病同影”C 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疾病早期有时可以无阳性发现D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表现,即“同病异影”E X线检查不如CT和MRI检查先进16 在X线诊断与临床结合时,除了病史和体征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A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B 职业史和接触史C 生长和居住地D结合其他生化和病理组织检查E 患者的学历与职务17X线的放射防护在患者方面应该注意A 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B 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C 每次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D不宜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E 对照射相邻的性腺应用铅橡皮加以遮盖18 下列主要依靠现代影像学检查的是A 胆、胆、胰病变B 胃肠道病变C 脊髓病变

13、D四肢长骨骨折E 中枢神经病变19 普通X线成像设备通常包括哪几部分A X线球管及支架B. 扫描架和探测器C变压器D. 操作台及检查床E计算机系统20X线图像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A 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B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C 要经过显像处理过程DX线应具有电离效应E 以上都不是(三)名词解释21X线球管22 荧光效应23 感光效应24 异病同影25同病异影26 可能性诊断27 自然对比28 造影检查(四)论述题29 论述X线的基本特性及其主要作用30 简述X线图像有哪些特点31 叙述X线的诊断结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32 简述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

14、1C2E3B4C5D 6A7D8A9E10B(二)多项选择题11.ACD12ABC13BD14ABCDE15ABCD16ABCD17BCDE18ACE19ACD20ABC(三)名词解释21.X线球管是高真空的二极管,阴极呈杯状装有灯丝,阳极由呈斜面的钨靶和附属散热装置多组成,X线射线是在X线球管内产生的。22.X线具有能够激发荧光物质如硫化锌镉及钨酸钙等的特性,从而是波长段的肉眼看不见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可见的荧光,这种转换称为荧光效应,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23.当X线照射到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时,可以使胶片感光产生潜影,经过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

15、并沉积在胶片的胶膜内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则在定影过程中被从胶片上清除,这种作用称为X线的感光效应。24在多数情况下,疾病的X现表现并不具有特征性,同样的X线征象或表现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如毛刺征既可见于周围型肺癌,又可出现在结核球病变中,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同影异病或异病同影,在影像学的诊断工作中应当熟知和注意这种现象。25同一种疾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类型中可表现为不同的X线表现,这种现象称同病异影,如周围型肺癌多数表现为肺内结节或肿块,但有时可表现为空洞病变。26X线的诊断结果通常可归纳为三类,即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和可能性诊断。后者是指经过X线的检查,发现了疾病的某些X线征

16、象,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X线征象的不特异性,不能确定为某种病变的性质,因而要列出几个可能性。27人体组织结构自然存在着密度的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28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认为地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的方法,称之为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或造影剂。(四)论述题29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1)穿透性:由于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但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和被穿透的物体的密度及厚度

17、有关。一方面,X线的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其穿透力越弱;另一方面,物质的密度越高,厚度越大,X线的吸收越多,穿透越少。这是X线成像的基础。(2)荧光效应:X线具有能激发荧光物质的特性,此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使波长短的不可见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荧光,这是进行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效应:X线还具有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的特性,经过显、定影的洗像处理使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呈黑色颗粒,而未被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过程中被清除,从而形成黑白不同层次的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均可产生电离效应。X线进入人体

18、产生的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称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30X线图像具有以下特点:(1)X线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的灰阶成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白影称为高密度影,说明相应的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对X线的吸收量多;黑影称为低密度影,反映相应的物质密度底,比重小,X线吸收量少。(2)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即X线影像是有重叠的二维图像。(3)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方法并产生伴影,后者可使X线影像清晰度降低。31X线的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情况:(1)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为某种疾病的诊断。(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的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这种排除诊断是有限度的。(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其性质,因而要列出几个可能性,还要结合其他实验室、内镜和活检等检查;或随诊观察等。X线的放射防护方法和措施有以下三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