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要点_第1页
物理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要点_第2页
物理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要点_第3页
物理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要点_第4页
物理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1 .轻言慢行,留给空间一片宁静”这样的温馨提示在阅览室常见.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在狭小的阅览室里2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有关这个实 验的主要作用是()第 7页(共26页)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探究音调高低 D.探究音色变化3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c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

2、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4 .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B.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C.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后,只能透过绿色的光D .照相机镜头前加上滤色镜是为了使像更清晰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紫外线验钞机B.小孔成像影子月食 C.6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A.声速B.音调C.响度D .音色7 .初冬的早晨,河面上常常出现 白气”上升,然后又消失.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 B.液化、升华C.汽化、液化 D.液化、汽化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一定熔化9 .冰块吸热一定熔化C.水在100c时一定会沸腾D.蒸发一定需要吸热10 南京的梅雨季节,湿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A.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C.夏天,冰箱里拿出的冰棒 出汗”D.冬天,冻干的衣服晾干了10.雕塑艺术家为塑造城市名人陆羽的铜像,需要把铜水灌入模具中. 下图的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曲线是(11.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熔点/C沸点/C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 )A.气温接近-5

4、0c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B.铅达到328 c就变成液体C. - 39 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标准大气压下80 C的酒精是液态12.据报道,世界 吼王”杰米?温德拉 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碎,如图甲所示.乙图中实验与 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的是(吼”声能将玻璃杯震)A.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B,金小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C ,一,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蜡烛晃动D.用纸板划动梳齿,快慢不同二、填空题(19题3分,其余每格1分,共28分)13 .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在

5、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14 .下列是有关于 声现象”的实例,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能说明声 音传播条件的是;能反映声音特征的是(填写实例前的字母序号, 每空只选一项).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声音消失B.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声音C.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音乐.15.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如下表,地震的次声波会引起表中”动物听觉反应的是.蝙蝠海豚猫大象1 000 120 000Hz150 150 000Hz60 65 000Hz1 20 000Hz(2)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16 .人眼看不见的光也有许多应用

6、,如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 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是靠 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17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 这是由于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 ;过 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 这层霜是空气中的 经过 (填物 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 .18 .彩屏手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 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手机的来电铃声是 通过 传入人耳的.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挂在广口瓶内, 如图所示,再不断抽出瓶 内的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声音如何变化?答: ;由此现象推理可知 .19

7、 .将一些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水面上出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如图所示,这白雾是,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出现大量的白雾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28题(3) 2分,29题(3) 4分,其余每格1分,共48分)20 .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在伸出桌面的一端拨动一下,会看到钢尺并发出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仅改变拨动的力度, 则声音的 会发生改变;若改 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则声音的 会发生改变.21 .在观察 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 叫 (

8、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 需要*2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3 .用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取一些乙醛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醛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现象,需要 (选填 吸"或 放”)热.然后推压活塞,会看见注射

9、器中又出现了 液态乙醛.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24 .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C;使用中,这种温度计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比较,在操作上有两点显著不同:,353637 犯一对 40414325 .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 叫,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26. (10分)(2015秋?亭湖区校级期中)观察下列四幅图,完成以下填空abcd(1)图(a)中,正在发声的手机被悬在水中

10、,还能听到声音,说明 .(2)图(b)中,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这说明 .(3)图(c)中,在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撒些小纸屑,看到小纸屑在跳动, 说明(4)图(d)中,公路安装了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作用是 27.下表列出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m/s)介质声速介质声速空气(0C)331水(常温)1 500空气(15C)340冰3 230空气(25C)346铜(棒)3 750煤油_1 324怜 z( 吕 车5 000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一:;结论二:.28.在观察 水的沸腾”分组实验中,(1)选用的器材如图所示,组装时应分别根据 和

11、 的位置,先后调整(A、B)两铁圈的高度并固定.(2)同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读取温度示数时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1234567隘度/C9092949698999999(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C.(5)在加热到第8min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甲同学发现烧杯中的水不再冒气泡了,而温度计的示数并没有下降,这个现象说明 .(6)第一组与第二组用同一个实验装置,他们分别在烧杯加入水后加热,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从开始加热到将水沸腾所用时间较多的是

12、第 组,你认为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 是.29.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将少量食用盐放入水中调制成盐水后放入冰箱中,每隔2min观察一次插入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分析图象可知,实验进行到第 4min时,该 盐水”的状态是 ,此时的温度是 C.(2)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C;凝固的过程经历了 min.(3)盐水的凝固点不一定都是本实验中所测得的值.那么,盐水的凝固点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设计验证你猜想的实验:你的猜想:.验证实验方案:.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物 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3、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择的答案 填在下列表格内)1 .轻言慢行,留给空间一片宁静”这样的温馨提示在阅览室常见.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 D.在狭小的阅览室里【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 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解答】 解:轻言慢行,即让发声体发声小一些,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

14、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有关这个实 验的主要作用是()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探究音调高低 D.探究音色变化【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解答】解:此实验可以探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 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此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故选:B.【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3 .下列温度最接近 23c的是()A.健

15、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考点】温度.【专题】估算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我们要能够估测A、B、C、D四个选项中的温度;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 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7c左右;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 的最低气温约为0c左右;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 0c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 23c左右; 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

16、、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4 .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 B.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C.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后,只能透过绿色的光 D .照相机镜头前加上滤色镜是为了使像更清晰 【考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紫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使用范围也就不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2)透明物

17、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解答】解:A、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故 A 错误;B、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而不是红外线,故 B错误;C、绿色的玻璃片是透明的物体,只能通过绿光,故 C正确;D、滤色镜就是安装在相机镜头前用于过滤某种色光的附加镜头,以达到对光线的选择性, 不仅仅是为了使彳t更清晰,故 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透明物体的颜色的相关规律5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紫外线验钞机月食小孔成像影子【考点】【专题】【分析】B.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和反射、平

18、面镜成像.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解答】解:A、紫外线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与光的直线传播 无关,符合题意;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D、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 一般来说:见到影 子、日月食

19、、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 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6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A.声速B.音调C.响度D .音色【考点】响度.【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 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7 .初冬的早晨,河面上常常出现 白气”上升,然后又消失.这个过程发生的

20、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B.液化、升华 C.汽化、液化 D.液化、汽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首先要知道水面上的 “白气 ”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水面的 “白气 ”是液态的小水滴,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体变来了, 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是由河水蒸发所得【解答】 解:早晨气温较低,河面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 “白气 ” ;太阳出来后, “白气 ”吸热汽化由液态的水变为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白气 ”消失故选 D 【点评】 本题通过 “白气 ”的形成与消失考查了液化现象与汽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解题的关

21、键是知道液化与汽化的概念及物质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一定熔化B 冰块吸热一定熔化C.水在100 c时一定会沸腾D 蒸发一定需要吸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需要吸收热量【解答】 解:A、晶体温度达到熔点不一定熔化,还要继续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B 、冰块达到熔点再吸收热量

22、才会熔化此选项错误;C、水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D 、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需要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熔化、 沸腾条件及蒸发特点的掌握, 是热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9南京的梅雨季节,湿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A 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B 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C.夏天,冰箱里拿出的冰棒 出汗”D 冬天,冻干的衣服晾干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

23、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湿闷的天气中室内的温度很高, 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 遇到温度较低的墙面或地面变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上面,所以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解答】 解: A 、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 、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 心、,D、冬天,冻干的衣服晾干了,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

24、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10.雕塑艺术家为塑造城市名人陆羽的铜像, 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曲线是(需要把铜水灌入模具中. 下图的四幅图象中能A.识点.【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 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 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 段,而非晶体没有.【解答】解:A、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 符合题意;B、液

25、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 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 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11.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 ( )第 13页(共26页)物质熔点/C沸点/C酉精-11778水银-39357P328

26、1740A.气温接近-50c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B.铅达到328 c就变成液体C. - 39 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标准大气压下80 C的酒精是液态【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以及熔化吸热的特点;(2)从表中得出水银和铅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酒精的沸点;(3)我们知道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据此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气温接近-50c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故不 正确;B、铅的

27、熔点和凝固点都是 328C,所以328c的铅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态或固液混合 状态.故不正确;C、水银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温度就是-39 C.故C正确;D、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 80c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不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吸热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2 .据报道,世界 吼王”杰米?温德拉 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的 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如图甲所示.乙图中实验与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的是()第 19页(共26页)A.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1n 3吗C.室

28、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蜡烛晃动用纸板划动梳齿,快慢不同【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 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分析选项中的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并 与此相对照即可.【解答】解:A、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合题B、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可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不合题C、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蜡烛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与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符合题意;D、用纸板划动梳齿,快慢不同,则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首先确定 玻璃杯震碎”是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再逐一对选项中的

29、实验进行分析.二、填空题(19题3分,其余每格1分,共28分)13 .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凝固 、 液化 、 凝华冰【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 首先明确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以及放热和吸热情况分析解答.【解答】 解:(1)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由图可知,像冰变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像水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

30、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像水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像水蒸气变为水那样,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像冰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像水蒸气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故答案为:(1)见上图;(2)凝固;液化;凝华.放热的了解和掌握,【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 注意熔化的 熔”,不是 溶”、也不是 融”,属于基础题目.14 .

31、下列是有关于 声现象”的实例,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能说明声音传播 条件的是 C ;能反映声音特征的是B (填写实例前的字母序号,每空只选一项)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声音消失B.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声音C.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音乐.【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 解:A:音叉发声时振动,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振动停止,

32、发声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即改变了笛子内空气柱长度,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笛子发声的音调改变.是验证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因此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C;能反映声音特征的是 B.故答案为:A、C、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条件、乐音的特征,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15.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如下表,地震的次声波会引起表中”动物听觉反应的是象.蝙蝠海豚猫大象1

33、 000 120 000Hz150 150 000Hz60 65 000Hz1 20 000Hz(2)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B超.【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高于 20000Hz的为 超声波.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1)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次声波也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2)超声波在生产

34、、生活中的应用有B超,声呐,倒车雷达等.故答案为:(1)大象;(2) B超(合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与应用,还要能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16 .人眼看不见的光也有许多应用,如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 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考点】红外线;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2)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使用范围也就不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

35、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解答】解: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故答案为:紫外线;红外线.【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17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 这是由于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气态二氧化碳 ;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 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经过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

36、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解答】解:(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 起;(2)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 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气态二氧化碳;水蒸气;凝华;吸收热量.【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8 .彩屏手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 红、绿、蓝 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 手机的来电铃声 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

37、的.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挂在广口瓶内, 如图所示,再不断抽出瓶内 的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声音如何变化?答: 逐渐变小;由此现象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转播需要介质).【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彩屏手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平时听到手机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

38、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变小;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是不可能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 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 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故答案为:红、绿、蓝;空气;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转播需要介质)【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瓶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

39、中叫理想实验法.19 .将一些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水面上出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如图所示,这白雾”是 小水滴(液态水),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出现大量的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解答】解:干冰放入盆中的水里后,干冰升华吸热,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液态水),这就是 白雾”.故答案为:小水滴(液态水);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

40、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三、简答题(28题(3) 2分,29题(3) 4分,其余每格1分,共48分)20 .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 在伸出桌面的一端拨动一下, 会看到钢尺 振 动 并发出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仅改变拨动的力度,则声音的响度 会发生改变;若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则声音的音调 会发生改变.【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

41、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 调越高.【解答】解:用手拨动钢尺时,会观察到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特征;解决此类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题目时,关键是把握各概念的决定因素,进行区分.21 .在观察 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

42、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华_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吸热.(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放执 八、【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解答】解:(1)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所以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 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就会放出热量,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种现象叫

43、凝华.故答案为:(1)减少;碘蒸气;升华;吸热;(2)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凝华;放热.【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以及我们对碘这种物质的了解,比较简单, 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 M08 m/s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一条直线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立的(选填正立”或倒立").【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1

44、)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X108m/s.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 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 像.故答案为:3X108; 一条直线;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倒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真空中的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应用和小孔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23 .用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取一些乙醛后,用橡皮帽堵住

45、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醛消失,这是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需要 吸 (选填 吸”或 放”)热.然后推压活塞,会看见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醍.这 表明用压缩体积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解答此题需从以下几点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解答】 解:(1)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醛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2)推活塞,使气态乙醛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

46、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答案为:汽化;吸;压缩体积.【点评】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 .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36.5 C;使用中,这种温度计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比较,在操作上有两点显著不同: 使用前,将液柱甩向液泡, 可离开被测物读取示353%37 况 394。414? 0)【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47、.(3)根据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回答.【解答】解:(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由图知,体温计上 1C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 C,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C;此时的温度为 36.5 C .(3)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结构就是有缩口,由于水银泡后面有一段很细的结构(水银流过去 不会返回,可以确定最高体温),使用前要甩几下,将水银甩到水银泡里面去再使用.普通 温度计无此结构,可直接使用.并且体温计可离开被测物读取示数.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点:使用前,将液柱甩向液泡可离开被测物读取示数.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36

48、.5;使用前,将液柱甩向液泡; 可离开被测物读取示数.【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读数以及操作上的区别,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5 .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A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这种光叫 红外线,其主 要特性是热效应.【考点】光的色散;红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

49、)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 线.【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答案为:光的色散; A;红外线;热.【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26. (10分)(2015秋?亭湖区校级期中)观察下列四幅图,完成以下填空abcd(1)图(a)中,正在发声的手机被悬在水中,还能听到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2)图(b)中,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

50、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it.(3)图(c)中,在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撒些小纸屑,看到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4)图(d)中,公路安装了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采用转换法,把微小振动放大.(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1)手机悬被悬在

51、水中,还能听到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2)音叉乙的声音不但能传到音叉甲,而且能引起音叉甲的振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喇叭发出声音时,纸屑跳动,说明喇叭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4)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故答案为:(1)水能传声;(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发声体在振动;(4)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点评】本题通过生活实例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以及有关噪声问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是中考重点考查的方向.第 21页(共26页)27.下表列出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m/s)介质声速介质声速空气(0C)331水(常温

52、)1 500空气(15C)340冰3 230空气(25C)346铜(棒)3 750煤油1 324怜 ”口 车5 000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结论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结论二:声音在固体中速度大,在液体次之,在气体中较小.【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解答】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3)声音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速度越快;(4)声音在金属中

53、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5)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故答案为:(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音在固体中速度大,在液体次之,在气体中较小(合理即可)【点评】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8.在观察 水的沸腾”分组实验中,(1)选用的器材如图所示,组装时应分别根据酒精灯火焰高度和 温度计 的位置,先后调整(A、B)两铁圈的高度并固定.(2)同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读取温度示数时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乙。上 1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时间/min01234567隘度/C9092949698999999(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9 C.(5)在加热到第8min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甲同学发现烧杯中的水不再冒气泡了, 而温度计的示数并没有下降,这个现象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6)第一组与第二组用同一个实验装置,他们分别在烧杯加入水后加热,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从开始加热到 将水沸腾所用时间较多的是第 二组,你认为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是 第二组用于加热 的水较多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