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与除颤治疗B_第1页
起搏与除颤治疗B_第2页
起搏与除颤治疗B_第3页
起搏与除颤治疗B_第4页
起搏与除颤治疗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脏起搏器植入与除颤治疗一、单选题1. 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最常见原因?(B)A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B 感染C 血肿D 患者皮下脂肪层薄弱2. 以下哪些情况与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无关?(D)A 术前未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B 术中囊袋创面止血不完全C 术后立即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D 旋弄综合征3. 以下对AV间期的描述那个是错误的(C)A 延长AV间期有助于鼓励自身心律下传B AV间期包括SAV和PAVC SAV应长于PAVD SAV和PAV的差距为30-50ms4. NACP间期为多少?(D)A 150msB 200msC 250msD 300ms5. 分析以下双腔DDD起搏心电图?(C) A

2、 心室起搏不良B 心室感知不良C 心房起搏不良D 心房感知不良6. 设置NACP的目的是什么?(D)A 避免房性心动过速时,心室不适当的快速跟踪起搏B 避免室性早搏触发PMTC 终止PMTD 避免心房起搏落于心房易颤期,触发房性心动过速7. 以下哪个不能被作为频率适应性起搏的感知器?(D)A 体动感知器B 加速度感知器C 经胸阻抗感知器D 中心静脉压感知器8. 以下哪些检查不被用于起搏随访?(D)A 心电图B 动态心电图C 胸片D CT9. 以下哪个不是起搏器程控的目的?(D)A 个体化起搏参数B 通过程控优化血流动力学C 诊断、处理故障D 了解起搏器型号10. 以下哪个是按压程控仪上紧急起搏

3、键(Emergency)后的工作方式? (A)A VVI/70bpm/5VB VOO/70bpm/5VC VVI/85bpm/5VD VOO/85bpm/5V11. 以下哪一种不可能是发生模式转换后起搏器工作方式?(D)A DDIB DDIRC DVID VDD12. 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改善胸大肌肌肉刺激?(B)A 降低起搏电压输出B 将起搏极性程控为单极C 给脉冲发生器装上绝缘套D 降低起搏脉宽13. 以下哪项是导致起搏器综合征根本原因?(B)A 安装VVI起搏器B 发生房室分离C 发生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D 初装患者对起搏器工作的不适应14. 以下哪项不是起搏器预防房颤的机制?(D)A 避免

4、心动过缓B 降低心房不应期离散度C 提前激动传导延迟部位D 心室频率稳定性15. 分析以下双腔DDD起搏心电图?(A)A 心室起搏不良B 心室感知不良C 心房起搏不良D 心房感知不良16. 心脏起搏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疗效与以下哪一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BA 房室同步性B A-V间期C 起搏频率D 起搏方式17. “对于部分症状明显的、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考虑双腔起搏治疗”在起搏治疗指南中,被列为哪类适应症:CA类适应症Ba类适应症Cb类适应症D类适应症1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指征中,对QRS波的宽度规定为超过:AA 120msB 130msC 150msD 160

5、ms19. 心力衰竭过程中,短期代偿机制包括:DA Frank-Staling机制B 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C 心肌重塑D 以上均正确20. 慢性心衰患者的晚期经常会出现二尖瓣返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BA 左室扩大,二尖瓣瓣环扩张。B 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导致左室侧壁和乳头肌收缩延迟。C 乳头肌缺血,造成乳头肌功能不全。D 房室传导阻滞。2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室间隔和左室游离壁同步收缩所产生的急性血流动力学作用主要在于:AA. 左室内压力上升速率加快,等容收缩时间缩短。B. 左室内压力上升速率延缓,等容收缩时间缩短。C. 左室内压力上升速率加快,等容收缩时间延长。D. 左室内压

6、力上升速率延缓,等容收缩时间延长。22. 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主要能够测量不同阶段心肌的:BA. 收缩幅度B. 收缩速度与时间C. 舒张速度与幅度D. 以上均不对23. CRT治疗中,在优化起搏器参数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A. AV间期优化B. VV间期优化C. 保证心室起搏百分比D. 避免不必要的心室起搏24. 在三腔起搏器(CRT)的参数设置中,以下哪种设置时,左心室起搏阈值较低:AA. 左心室单极设置B. 以右室环状电极为阳极的左室双极设置C. 左右心室单极,共同的阳极设置D. 左右心室双极,共同的阳极设置25.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ICD除颤电极的系统阻抗(高压阻抗)的正常范围是:BA.

7、小于20欧姆B. 20-100欧姆C. 100-300欧姆D. 300-1500欧姆26. ICD的感知系统内有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阈值调节,其作用是:CA. 动态调整除颤阈值B. 动态调整起搏阈值C. 动态调整感知灵敏性D. 动态调整输出脉冲强度27. ICD中稳定性算法的主要目的是鉴别室速与哪种心律失常:DA. 窦性心动过速B. 房性心动过速C. 心房扑动D. 心房颤动28. ICD的分层治疗功能是指:CA. ICD能够根据心律失常的频率不同而分别治疗B. ICD能够根据心律失常的种类不同而分别治疗C. ICD能够发放两种治疗来中止心动过速:抗心动过速起搏和心律转复/除颤D. ICD能够发放

8、两种治疗来中止心动过速:心律转复和除颤电击29. ICD治疗中,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室速的成功率可达到:DA. 60%B. 70%C. 80%D. 90%30. 以下哪类患者不应植入ICD:CA 有猝死性心肌病患者家族史者B 左室致密化不全的患者C 心功能分级为级的药物难治性心衰患者,不能接受心脏移植或是CRT-D治疗者D. Brugada综合症的患者,已记录到室速发作,但没有引起心脏停搏的患者31. 植入ICD最常选用的静脉途径是AA 左锁骨下静脉 B 右锁骨下静脉 C 左头静脉 D 右头静脉32. 植入ICD时诱发心室颤动最常用的方法是 BA 50Hz刺激 B T电击 C 短阵快速刺激 D

9、程控电刺激33. 植入ICD时 配备体外除颤器BA 无需 B 必须 C 无所谓 D 取决于医院条件34. ICD植入术中测试除颤阈值时要求 BA 能量设置由低至高 B 能量设置由高至低 C 至少测试3次 D无需测试35. ICD电极导线的起搏阻抗正常范围是 CA <30 B > 100 C 2001000 D 30-10036. ICD识别室颤后发放的治疗是 CA 抗心动过速起搏 B 低能量转复 C 电击除颤 D 抗心动过缓起搏37. ICD通常可连续发放 电击除颤CA 仅1次 B 无数次 C 16次 D 13次38. ICD最大可释放除颤能量为 CA 10J B 20J C 30

10、-34J D >50J39. ICD最常应用的心律失常识别标准是 DA 心内电图宽度 B 突发性 C 稳定性 D心率40. 随访发现ICD充电时间明显延长常提示 DA 导线断裂 B 导线脱位 C 囊袋感染 D 电池耗竭41. 随访发现ICD电池电压下降或充电时间延长时随访时间缩短至 BA 每周一次 B 每月一次 C 每半月一次 D 三月一次42. 心脏再同步三腔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要求心室 起搏BA 尽可能少 B 100% C >50% D 无要求43. 起搏器NBG编码表中的I和II分别代表:AA 起搏心腔和感知心腔;B 感知心腔和起搏心腔 ;C 感知心腔和感知的反应;D

11、起搏心腔和感知的反应。44. 对NBG编码DDDRD的解释为:BA. 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不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兼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B. 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兼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C. 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不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D. 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不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也不具有抗心动过速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45. 起搏器NBG编码表中的和分别代表:AA. 感知的反应和程控功能/频率应答;B. 感知的反应和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C. 感知的心腔和感知的反应;D. 感知的反应和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4

12、6. 单极导线程控为双极可造成:AA. 起搏器不起搏,但有时可以感知;B. 起搏器不感知,但可以起搏;C. 起搏器既不能起搏,也不能感知;D. 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均正常。47. 双腔起搏器心室感知过度时可出现的情况为:BA. 心室起搏频率增快;B. 心电图可见长间歇;C. 心电图可见起搏不良;D. 心电图可见感知不良。48. 双腔起搏器心房感知过度时可出现的情况为:AA. 心室起搏频率增快;B. 心房起搏频率增快;C. 心电图可见长间歇;D. 心房起搏频率降低。49. 下图为VVI起搏心电图,频率72次/min,该起搏器存在什么问题:CA. 心室起搏不良;B. 心室感知不良;C. 心室过度感知;

13、D. 正常起搏和感知。50. 发生上述情况应如何处理:CA. 增加感知灵敏度(感知灵敏度数值调低);B. 增加起搏频率;C. 降低感知灵敏度(感知灵敏度数值调高);D. 不需调整参数。51. 关于2:1房室阻滞,错误的说法是:CA. 2:1房室阻滞既可能是二度型,亦可能是二度型;B. 阻滞部位可能发生在房室结,也可能发生在希氏-浦肯野系统;C. 2:1房室阻滞就是二度型房室阻滞;D. QRS波有宽有窄。52. 患者DDD起搏器术后8年,测试心房导线阻抗188欧姆,心室导线阻抗680欧姆。请问该起搏器可能存在什么问题:BA. 心房导线断裂;B. 心房导线绝缘层破裂;C. 心室导线断裂;D. 心室

14、导线绝缘层破裂。53. 看图回答问题:一病窦患者植入DDD起搏器,已知患者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应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使患者的起搏器更生理:BA. 缩短起搏AV(PAV)间期;B. 延长PAV间期;C. 缩短感知AV(SAV)间期; D. 延长SAV间期。54. 一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起搏器,请问应将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才能使起搏器更生理:CA. 延长AV间期;B. 缩短AV间期;C. 打开频率适应性AV间期功能;D. 打开AV间期滞后功能。55. 下面对心室空白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 是心室的一段绝对不应期;B. 是心室的一段相对不应期;C. 始于心房发放脉冲的同时,持续至心房除

15、极后很短一段时间。D. 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交叉感知。56. 当心房率超过高限跟踪频率极限时,调整起搏器参数,可使起搏器首先发生文氏现象,下列方法错误的是:DA. 缩短心室后心房不应期;B. 缩短感知房室间期(SAV);C. 设定频率适应性房室间期;D. 延长心房总不应期。57. 对于房室传导完好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在起搏器程控随访时发现有较高的心室起搏事件提示(答案A)A.可能存在房室传导延迟或存在不必要的心室起搏 B.存在心室过度感知 C.存在交叉远场感知 D.存在较多自发性室性期前收缩58. 除自身心电信号外,电磁信号、肌电位等有可能被起搏器误感知,从而抑制刺激脉冲发放,

16、造成起搏丧失。针对此种情况起搏器的哪项保护功能保证了起搏器的安全工作(答案C)A.自动模式转换 B.自动PMT防治 C.噪音反转功能 D.交叉感知功能59. 下面心电图最可能提示患者起搏器发生了哪种起搏事件(答案C)A.自动模式转换 B.室早后自动延长PVARP C.PMT D.安全起搏 60. 下面心电图最可能提示患者起搏器发生了哪种起搏事件(答案B)A.自动模式转换 B. 安全起搏 C.PMT D.噪音转换二、多选题1. 解决交叉感知的方法为:A,B,C,DA. 降低心房输出;B. 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C. 将电极由单极程控为双极;D. 增加心房后心室空白期。2.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

17、MT)时应如何处理:A,C,DA. 延长PVARP;B. 延长AV间期;C. 将DDD起搏方式程控为DVI或VVI起搏方式;D. 应用磁铁将DDD变为DOO起搏方式。3. 下列关于双极起搏系统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 阴极通常位于导线头端;B. 两极均位于心脏内;C. 电荷从导线头端流出,返回到环状电极;D. 双极较单极更容易感知心外信号。4. 下列属于起搏器I类适应征的是:A,B,DA. 症状性心动过缓;或必须使用某些类型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这些药物又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B. 因窦房结变时性不良而引起症状者;C. 任何部位无症状的三度房室阻滞,清醒时平均心室率40

18、次/min,尤其是合并心肌病和左心室功能不良。D. 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间歇性三度房室阻滞。5. 伴随急性心肌梗死的AVB的永久性起搏治疗I类适应征为:A,BA. 急性心肌梗死后持续存在的希氏束以下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B. 房室结以下的短暂性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伴束支阻滞者。如果阻滞部位不清则应进行电生理检查;C. 持续和有症状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D. 房室结水平的持续性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6.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是:A,B,C,DA. 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B. PR间期0.12s;C. P波的频率60次/min;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D.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或出现逸

19、搏、干扰性房室脱节。7. 根据血压和心率的反应,神经介导性晕厥分成下面几种类型(答案ACD)A. 血管抑制型 B.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C. 混合型 D. 心脏抑制型8.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适应证为(答案ABCD)A. 变时性功能障碍 B. 间歇性发作的房性心律失常合并不适宜的心室反应 C. 心房静止 D. 所有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9. 起搏器频率适应性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传感器,理想的传感器应具备以下条件(答案ABCD)A. 反应速度快 B. 反应的相称性高 C. 敏感性强 D. 特异性强10. 与AMS功能有关的程控参数为(答案ABD)A. 电极极性 B. 心房感知灵敏度 C. 心室感知灵敏度

20、 D. 开始发生转换的心房频率11. 下一心电图为植入起搏器患者Holter的一段纪录,从中可判断出起搏器(答案AD)49、 间歇心房感知不足50、 间歇心房感知过度 51、 间歇心室感知不足 52、 心室安全起搏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治疗,以下哪些是已经证实的疗效:A,B,C,DA. 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B.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C. 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D. 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1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作用机制包括:A,B,C,DA. 长期能够逆转左室重构B. 减少心肌耗氧C. 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降低脑钠钛D. 改善自主神经

21、失衡14. 在CRT治疗优化AV间期时,理想的AV间期应满足以下条件:A,B,CA. 保证左室有足够的被动充盈时间B. 不影响心房收缩引起的主动充盈C. 左房收缩的峰压出现在左室收缩开始时D. 左房收缩峰压下降后,左室开始收缩15. ICD中鉴别室速与室上速的算法包括:A,B,C,DA. 频率算法B. 猝发性算法C. 稳定性算法D. 心内电图QRS形态算法16. ICD的初始识别主要包括哪些?A,BA. 依据频率划分识别区B. 识别所需的持续时间C. 识别的加强算法或指标D. 电容器充电时的识别17. 2008年ACC/AHA/HRS发布的器械治疗指南中,以下哪项为ICD治疗的一类适应症:A,

22、BA. 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致的心脏骤停B. 原因不明的晕厥,在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出有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C. 心室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持续性室速患者D. 长QT综合症的患者,在服用受体阻滞剂时仍有晕厥或室速发作18. 以下哪些情况被一致公认为必须拔除电极导线?(ABC)A. 起搏系统的静脉部分感染导致的败血症B. 残留的电极导线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C. 残留的电极导线造成严重的血栓栓塞事件D. 电极导线植入处长期疼痛并引起患者不适,药物、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不能解除19. 拔除电极导线包括以下哪些含义?(BCD)A. 对于置入时间短于1年的起搏电极导线或除颤

23、器电极导线,经原置入静脉途径和仅使用置入工具,在外力牵引下从静脉取出B. 不论电极导线置入时间的长短,使用除置入器械以外特定专门工具,去除电极导线。C. 不经过原置入的静脉途径去除电极导线D. 去除置入1年以上的电极导线20. 以下哪些是与拔除电极导线相关的严重并发症?(AB)A. 死亡B. 心肌撕裂或心脏破裂C. 置入部位或静脉入口处的血管修补D. 需要转复的心律失常2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ABD)A 房性心动过速识别频率设置过高B 心房感知不足C 心房不应期过长D 心房空白期过长22.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避免交叉感知?(AD)A 降低起搏输出B 提高起搏输出C 缩短

24、空白期D 延长空白期23. 导致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ABC)A 高起搏输出B 快速起搏C 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D 使用双极导线24. 以下哪些情况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ABCD)A 射频消融术B 电除颤C 核磁共振成像术D 电灼术25. 植入ICD时诱发心室颤动的方法有 A,B,C,DA T电击 B 50Hz刺激 C 短阵快速刺激 D 程控电刺激26. 新型ICD的现代功能包括 A,B,C,D A 低能量心律转复 B 高能量除颤 C 抗心动过速起搏 D 抗心动过缓起搏27. ICD的随访和程控内容包括 A,B,C,DA ICD工作状况 B基础心脏疾患和心律失常状况 C 患者一般情况 D 心理状况28. ICD植入早期的心律失常电风暴 A,C,DA 指24小时内23次以上ICD治疗 B 两次室速或室颤发病间隔小于5minC 常见于ICD植入术后早期或1年内 D 发病率1420%29. 常用的ICD抗心动过速起搏方式包括 A,B,C,D A Burst刺激 B Ramp刺激 C Ramp+刺激 D Scan刺激30. 抗心动过速起搏的益处在于 A,B,C, A 无痛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