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_第1页
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_第2页
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_第3页
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_第4页
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中的生态意识教育摘要:当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之时,人才能回复其本性。 本文从语文生态意识教学出发,探讨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的同时,促其达到与自然相融相合的境地。关键词:人;自然;爱人类的文化是历史性的向前发展,在人类经历了自然 文化时代、人文文化时代、科学文化时代后,生态文化正 成为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的核心是生态意识, 丰富的生态意识是衡量人类能否与生态文化相融合的标尺 之一。它使我们意识到: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幸福,而且要 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要考虑到其他事物和环境的共生共存 关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下,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最 多的人口和最

2、强的发展压力。生态意识教育必须渗透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各个不同学科教育之中。语文 学科在生态意识教育中也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体现其学 科价值。一、语文学科在生态意识教育中的地位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协调了发展所反映的思想、情感、 意志、知觉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客观生态环境的主 观能动反映,生态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它以尊 重生命和自然界的意识为核心,另外包含环境意识、资源 意识和忧患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材应体现现 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欣赏文学作 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写作要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

3、感受 和真切体验。”因此,须重视、挖掘、开发语文学科中的生 态意识教育因素。当然在语文学科的生态教育因素中,包 含着很浓的人文关怀。二、新的语文课程内容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1. 在课文中体现如人教版的斑羚飞渡,作者写了一群被猎人逼至绝 境的斑羚群,以一半的牺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我们 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为,它们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类”震撼、敬畏,也让人类汗颜。 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 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 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 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

4、会。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自认为在 这个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 的思维能力,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所以 我们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 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 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斑羚飞渡的 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 的精神力量,也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无独有偶,人教版散文那树,写了一棵坚韧顽强、 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大树,通过写它造福于 人类却因城市的发展被人类伐倒的遭遇,告诉我们要正确 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主题富于时

5、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作者借写 老树,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探 究老树的命运,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引发对都市文明 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以上两文启示我们要以平等之心善待自然界的动植 物。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它们的义务,而绝无虐杀它们的权 利,因为有时它们甚至比我们人类更高贵。而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报告文学,也 引发我们思考开发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今日罗布泊 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 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 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 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

6、吁。本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 意识,也引发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 考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人教版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 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 之情。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另外对这一生态奇迹,还应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对大自然 的生命抱一种敬畏的态度。同时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 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2. 在单元教学中体现如苏教版七下中第四单元“动物世界”,其单元引言是: “你一定很喜欢动物

7、吧?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这个大 家庭的成员。”本单元有漂亮、驯服、乖巧的松鼠,具有音 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多么神奇的动物世 界啊!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外形、习性, 将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 物、保护动物的热情。3. 在专题研究中渗透如苏教版七上,狼专题中,明确提出的探索题有:a.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被作家赋予人的品格, 如称"狼” “聪明”或“狡黠”;“勇敢”或“凶残”,用词 的褒贬是由作者的立场、情感态度所决定的,你觉得科学 家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狼”。有的民族崇拜狼,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b “从参考资料三”、“狼和鹿”

8、中看出,描绘了怎样 一幅生存关系图,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这两题都牵涉到狼的生态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渗透 了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专题“荷”中也渗透了一些,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这些新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戕害动物。人、动物、自 然须和谐发展,成为“共生的伙伴,互利的朋友”。使学生 明确人与环境的共生伙伴关系,获取“尊重自然界的其他 生命”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三、开展语文活动,开发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意 识教育因素1.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如苏教版七(下)松鼠后有一道探究习题:如果以

9、 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 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定个名吗? 笔者班学生设计的有:一只松鼠在枝间互相追逐、打闹,取名为快乐家园;一只松鼠抓住树枝荡秋千,拟题为我心悠悠;一只松鼠以树皮作船,以翘起的尾巴作舵,命名为 水手;一只松鼠坐在树枝上,托着腮帮看流星,命名为心 愿;多美好的想象!多新颖的创造!在学生眼里,这些松 鼠是这样有情有味,人与松鼠这些动物是伙伴,是朋友, 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之上,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生灵的存在, 人类的生活才格外美好!2. 在口语交际中培养生态意识如上狼专题时,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狼的肉食性、凶残性及对人类及家畜造成 的伤

10、害,应将它们斩尽杀绝;也有人认为:狼是生物链中 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加以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你们认 为是应该杀还是应该加以保护?就护狼还是猎狼展开 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从中了解动物的生态价值,也让 学生学会了辩证的分析和看待问题,并培养了多方面的语 文能力。又如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一直存在 两种不同态度,你认为是干预还是不干预,就此展开辩论。3.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如结合苏教版荷专题及人教版莲文化的魅力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开”,“池塘边,荷叶下,躲着一只小青蛙”。如今,宁国市难闻“蛙声一片”,“人面荷花相映红”

11、更难一见,对此 原因作深入调查,鼓励学生写对池塘蛙群的生态调查报 告及我市为何难觅荷花。借此呼吁大家保护好荷塘、 青蛙,呼吁政府重视莲藕、莲子的深加工和销售,提高荷 农的生产积极性,重现天人合一的秀美宁国府。4.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文中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对此,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的具体活动有:(1) 调查我市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搜集资料图片;(2) 在饭馆或在家,碰到吃野生动物的,对此写短文劝其纠正;(3) 班级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专题的宣传活动;(4) 每个人选定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上网查找资 料,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写份建议书给有关部门。又如,人教版

12、七下“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 我们组织开展的活动是:a 请从图书馆和网络中进一步搜 集资料,召开一次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b . 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黄河生态环境遭 受严重破坏,又出现了严重的断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 题。请针对这一生态危机,设i 则公益广告。通过这些活动,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也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总之,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教育因 素,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养 成关心爱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和 态度,而且还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 了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 能力。当然,生态教育因素如何与人文精神相渗透、融合, 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究。(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国中学242 300)参考文献: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xx.a bstract:by combiningm anwithnatu re,humanbeingscouldp rtsofffrom essinchine whilecultierfectthe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