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1、从社会角度来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学校教育不同于广义教育的特点:专门性制
2、度化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 = 教育的概念)(2)他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3)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3、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4)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对独立性“超前“滞后”有自身的规律生产性特殊性物质 + 精神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1)有目的的影
4、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2)现代学校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客体和主体的统一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措施 /中介)(1)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2)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来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5、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3)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4)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此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4、教育的功能(1)根据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基本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拓展功能)(2)根据作用方向正向功能(正面的、积极的)负向功能(负面的、消极的)(3)根据作用呈现方式显性功能(与预期相吻合)隐性功能(非预期性)四、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雅克、马利坦、小原国芳、朱熹2、最古老的观点、宗教持有。(二)生物起源说1、违背了社会性2、
6、第一个正式提出3、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 ?能美桑代克4、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三)心理起源说(孟禄)1、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否认了社会性和目的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四)劳动起源说1、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2、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五、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
7、会教育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特征(产生了学校教育)(1)鲜明的阶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古代东西方共同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等级性(4)专制性(5)刻板性(6)象征性(占主导地位)4、国别教育(1)中国萌芽:夏代:序、校商代:大学、小学、庠、序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有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8、孔子)两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文翁兴学隋唐: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六学二馆(体现等级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宋元明清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明代:八股文(2)古代印度教育内容:吠陀经宗教教师:僧侣教学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代埃及文士(书吏
9、)学校开设的最多“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一师:孔子二馆:弘文馆、崇文馆三学:官学、私学、书院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三)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四)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多样性日益突出精品学习资料
10、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五)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6、全球化7、信息化8、科学性补充1、教育终身化的提出者保罗?朗格朗。2、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3、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1)入学机会均等(2)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均等(3) 教育结果的均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5、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 离别的课件教学课件
-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教案
- 《卖报歌》教案设计
- 无人机配送系统招投标文件
- 美容护肤培训协议
- 临时设施班组施工合同
- 印刷包装设备招投标文件样本
- 油画原创代理合作合同
- 商业广场舞蹈演员招聘合约
- 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 花样跳绳臂交叉跳绳 教学设计
- 全科医学科 糖尿病病例 SOAP病历模板
- GB/T 8151.13-2012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锗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苯芴酮分光光度法
- GB/T 34722-2017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和细木工板
- GB/T 32555-2016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 GB/T 30306-2013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内芯
- GB/T 25767-2010滚动轴承圆锥滚子
- 日本文学 课件
- GA 1016-2012枪支(弹药)库室风险等级划分与安全防范要求
- 202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