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_第1页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_第2页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_第3页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_第4页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探究内容摘要: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 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 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 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 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 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关键词: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消费城乡居民基尼系数 动态gmm消费、投资、出口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 车”,只有三者协调增长才能使经济稳定均衡增长。扩大内 需以提升消费是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也 是促进经济

2、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 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 重大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力度, 但消费依然乏力。直接表现为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需求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现逐年下降。1979-2010年我国最 终消费率与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率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最终 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有持续走低态势,最终消费率从 1979年的62. 10%下降到2010年的47. 4%, 2010年之后一直 处于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约为 80%o农村居民最终消费率从1979年的30. 3%下降到2010年 的7. 84%,

3、总体上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6-2010年平均农 村居民最终消费率为8. 71%o 1979-2010年城镇居民最终消 费率变动趋势表现为微型倒“u”,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差距也越来越大。文献回顾和评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类型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我国城 镇居民消费角度来分析居民消费问题。臧旭恒(2007)分析 结果表明,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更多受流动性约束影 响,而农村居民对不确定性以及实际利率变动的反应更加敏 感。方福前(2009)论证结果表明,医疗、教育和住房体制 改革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不同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低迷的原因 之一: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居民占有的份额不 断下降。邹红

4、、喻开志(2011)论证了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 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提高劳动要素 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第二类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田青、 马健(2008)分析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城镇消 费的主要因素,医疗保健、教育文娱等支出是居民消费支出 增长的重要因素。韩松、杨春雷(2009)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贡献,远 大于非预期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实际消费的影响。娄峰、李 雪松(2009)认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显著;城镇 居民收入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问题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

5、第三种类,不 少专家越来越关注农村居民消费问题。苏良军、何一峰 (2005)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 响非常显著,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习惯是影响暂时收入消费 份额的重要因素。马树才、刘兆博(2006)研究表明,自然、 市场和制度在内的不确定性、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以 及农民消费行为所表现出的生命周期特征,这三个方面是影 响农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蔡跃洲(2009)分析结果表明, 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及国家财政农村救济费支 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县域经济是启动农村消费 的关键。张秋惠、刘金星(2010)认为非基本收入对农村居 民消费需求具有较强拉动作用。我

6、国长久以来都存来着城乡二元结构,不同因素将会对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另外,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但居民消费增长率低于gdp增 长率是导致消费贡献率低、消费率低的直接原因。因此,本 文认为一个更好的度量方法应该是: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 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相对于分析居民消费量、居民消费增长 率,应该注重分析消费增长率。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一)模型构建这里假定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为线性,因此居民消费行为 表达式为:ct 二a+by t (1)其中,ct表示居民在第t时期消费支出,yt表示居民 在第t时期收入,截距a表示自主性消费,a >0, b为收 入的边际消费倾

7、向,obw1。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 由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苏良军(2005) 利用我国农村面板数据验证暂时性收入也会对消费产生显 著影响,为此本文也将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pi)与暂时性 收入(ti)。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方法,建立方程如下:pit=yt+yt-l+yt-2/3 (2)tit=y-pit (3)其中,yt为当期实际收入,yt-1为前一期实际收入, yt-2为前两期实际收入。将上述(2)、(3)式代入(1)式, 得到居民消费行为新的表达式:ct二a+blpit+b2tit (4)其中,ct同上,pit与tit分别持

8、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 入,obiwl。将(2)式左右两边同时除去当年gdpt,得 到表达式:rrct=c+ 3 lpit+ p 2tit (5)其中,rrct表示第t时期居民最终消费率,pit、tit 分别表示居民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与gdpt比值。我国居民消费除了与居民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有关 外,还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农村 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有关。教育、住房、医疗作为居民生活面 临的“三座大山”,教育、住房、医疗支出必定会挤占其他 项目的消费支出。基尼系数作为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 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数值大小对居民消费也应有一定影响。 另外,由于样本容量限制,按照传

9、统将我国分为中、东、西 三部分,在回归中会产生共线性,因此本文以中西部为基准 区位,设置东部一个特征虚拟变量。根据上述定义,原模型进一步展开为面板数据模型,得到表达式:(6)其中,it中的i代表各地区里的省份,t代表时期;c 为常数项;pit为随机扰动项,t1 it所度量的是各个横截 面单元的个体,即不同区域的差异;rrc、pi、ti如(5)式 所述;urginiit为各地区不同省份各年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 数;uuginiit为各地区不同省份各年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 数;rrginiit为各地区不同省份各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 数;edueit代表教育对居民消费影响,用各地区教育支出总 额与当年该

10、地区生产总值比表示;houseit代表住房支出对 居民消费影响,用各地区住房支出总额与当年该地区生产总 值比表示;medeit代表医疗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用各地区 医疗支出总额与当年该地区生产总值比表示(见表1)。此外,考虑到当期消费水平的增加可能会依赖于过去水 平,为了防止模型设定误差,本文在(6)式基础上,加入 被解释变量与部分解释变量滞后水平。最终将原始模型扩展 为如下动态模型:(7)(二)数据选取与描述本文时间序列数据中各地区年度生产总额、人均生产总 值、城镇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 村居民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城镇与农村人均住房、 人均医疗保障、人均教育支出

11、来自于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我国农村统计年鉴,考察样本区间是1995-2010年。居民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利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入、农村居民纯收入通过(2)、(3)式计算得出,城镇居民 edue、house与mede通过人均教育支出、人均住房支出、人 均医疗保障支出分别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相乘,再分别除 以人均生产总值得出。同理得到农村居民edue、house与mede 值,由于部分农村人均教育支出数值缺失,根据往年经验, 用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百分之五十近似替代。由于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对居民收入分组不同,因此计 算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居民收入五分组是用胡光祖(2004) 基尼系数简单公式(

12、萨p5-p1)方法得出,七分组是借鉴陈 昌兵(2007)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然后使用“分 层加权法”计算出各地区城乡基尼系数。只有21个省、市 以及自治区可以计算出基尼系数,因此本文也只选取了全国 2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动态面板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滞后项放置方程的右边,会 出现内生性与误差项移动平均问题,而传统的模型估计方法 会造成系数估计有偏差。为避免这些问题产生,本文采用两 步差分广义矩法(difgmm)与两步系统广义矩法(sys gmm)。 在工具变量设置上,本文采取如下处理:引入了地区虚拟变 量,在国内造成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分配 体制、经济

13、体制等,因此笔者有理由将虚拟变量、城乡基尼 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设成外生变量, 其他变量作为弱外生变量处理,用弱外生变量的滞后期作为 它们本身的工具变量。gmm估计是否能获得一致的估计系数, 在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否有效以及扰动项不存在二阶自相 关。因此在gmm估计中,采用sargan检验来判断工具变量 的有效性,采用ar (2)统计值检验原模型的一阶差分的扰 动项是否存在二阶自相关。模型整体是否显著是通过wald 检验p值验证。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将居民消费率分 为城镇居民消费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得出:第一,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滞后项 (rrcit-1

14、)对前期消费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前期居民消费 率每上升1个单位,城镇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率分别增长多 于0.7个百分点,说明居民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受自身消费习 惯影响。第二,当期持久性收入(piit)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 率存在正向影响,但持久性收入滞后期(piit-1)对城乡居 民消费存在差异,对城镇居民消费积极影响,对农村居民消 费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当期暂时性收入(tiit)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 有显著影响,但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影 响,滞后期(tiit-l)对城乡居民都没有产生影响。这是因 为暂时性收入是一种短期、临时收入,前期暂时性收入并不 会对当期消费造成影响,在当期总收

15、入增加时,居民消费也 会增长。第四,教育的当期支出(edueit)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 向积极影响,当期教育支出增加1个单位,农村居民消费率 上升2. 8个百分点,滞后项(edueit-1)对农村居民消费存 在一定挤出效应,滞后期教育支出增加1个单位,当期农村 居民消费下降1.86个百分点,但当期、滞后期教育支出对 城镇居民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当期教育支出增加相当 于服务性消费增加,与居民消费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前期 教育支出对农村居民来说是一种负担。假定在短时间内农村 居民收入并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当前期教育费用增加为前期 教育水平,作为相对理性人,会减少当期其他项目支出。第五,当期住房支出

16、(houseit)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 著挤出效应,滞后期住房支出(houseit-1)对城镇居民消 费有显著挤出效应。第六,滞后期医疗保障支出(medeit-1)对农村居民消 费有显著挤出效应,前期医疗保障支出增加1个单位,当期 农村居民消费下降1.293个百分点,说明前期医疗保障支出 对于农村居民是一种负担,前期支出增加会减少当期其他项 目支出。滞后期医疗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 著,是因为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医疗保障, 医疗资源更多倾向于城镇。第七,城镇居民基尼系数(uugini)对城镇居民消费率 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没有显 著影响。这说明城镇

17、内部的收入分配与农村内部收入分配仍 在合理水平。第八,城乡居民基尼系数(urgini)对城镇居民消费有 积极正向影响,对农村居民消费有一定挤出影响。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 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提高从总体上有明显促进作用,说 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消费都有较大影 响。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教 育、医疗保障服务性支出对当期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有效拉动 作用,但较高的教育、医疗保障性支出会对农村居民其他消 费项目产生挤出效应,扭曲消费结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越 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就越大。尽管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城镇居民

18、消费,但过高的城乡基尼系数,会引发一 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二)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率提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发展,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给出如下的政策建议:第一,控 制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在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 住房向中低收入阶层供给时,制订严格的事前审核、事后监 管措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保障性住房套利,为低收入阶层 提供低息或无息优惠性住房贷款。第二,提高中低收入阶层 收入,依法规范各种收入分配,保护合理、合法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对高收入者加大所得税征收力度,建立重点行业 工资收入监控制度,减轻农村居民税负。第三,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改

19、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改善 农村消费结构。第四,健全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着力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增加农村医疗设备投入,有效解决 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调整支出资金内部结构,提高农村救 济费支出比重。第五,加大对农村教育扶持力度、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改善农村 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参考文献:1臧旭恒,裴春霞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 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1)2.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一基于中国 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 (2)3邹红,喻开志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 居民消费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 (3)4田青,马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分析j.管理世界,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