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1页
庆阳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2页
庆阳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3页
庆阳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4页
庆阳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庆阳市2010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历史阅卷组执笔人:马秋莲 贾豫捷一、试题分析庆阳市2010年初三历史会考试题总体感觉是设计比较合理。作为初三毕业会考的首次开卷考试试题,它题型比较全面,各题型给分标准比较合理,难度适中,主次比较恰当,符合初三开卷考试要求。(一)试题特点1、题型和给分标准比较合理本次试题满分共40分,包括四种题型:一题选择题,8个小题共16分;二题读图学史题,2个小题共8分;三题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8分;四题综合探究题,4个小题8共分。 试题中,中国史22分,占总分的55;世界史18分,占总分的45。各年级不同时期的试题为:初一级的中国古代史8分(4个选择题)、初二级的中国近代

2、现代史14分(一个选择题2分、两个材料解析题8分、两个综合探究题4分);初三级的世界古代史2分(一个选择题)、世界近代现代史16分(选择题2分、读图学史8分、综合探究6分)。可见,世界近代现代史题量最大,占总分的40;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次之,分别占总分的35和20;世界古代史最少,占总分的5。这样的题型和相应的给分标准符合当今初中历史的考试标准。2、内容跨度大,知识面较广试题包括初一至初三各级内容;涉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3、难度适中、重点比较突出本次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并有少量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的题,符合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3、即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等。4、综合性较强本次试题重视对同类知识综合比较能力的考查。例如,一题8个单项选择题中有四个题都需要将同类知识比较作答。其中第1题题目是,“种植水稻,居住着干栏式房子的原始居民是( )”。四个选项分别是:A远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此题就需要学生对几种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题目是“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答案中的ACD选项是秦始皇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B选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作此题需要学生比较区分秦始皇和汉武

4、帝的主要措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5题尽管考的是最先把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但它不是单刀直入的提出问题,而是由今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引出问题的,这样的问题可诱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注意今昔对比,从而产生国家摆脱落后挨打局面走向繁荣富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第7题题目是“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不属于大河流域的是( )”。此题不仅要求学生知道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国家是哪几个,而且要比较区分各国的特点。再如,二题看图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三题材料解析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四题综合探究题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

5、动的有关知识,以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史上的有关知识。这些题都是把同类知识放在一块儿提问,有利于学生对同类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二)试题存在的问题试题整体来看有偏重现象,主要是偏重于军事方面。试题中各方面知识所占试题的比分是:政治方面9分,占试题总分的22.5;经济方面2分,占总分的5;军事方面16分,占总分的40;思想文化方面7分,占总分的17.5;外交方面2分,占总分的5;社会生活方面4分,占总分的10。从试题各类知识所占试题的比分来看,军事方面所占比分最大,占总分的40;经济和外交方面比分最小,各占总分的5。其他方面的教学重点如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开放、全球化多极化等内容基本没涉及或涉及

6、很少。二、试卷分析(一)得分情况 本次初中历史毕业会考,试题满分是40分,全市平均成绩是29分,及格率是76.30,良好率是66.14,优秀率是50.93 。这样的成绩基本达到了国家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从全市个人成绩来看,最高成绩是满分40,最低成绩还不足10分,高低分相差悬殊。从各县平均成绩来看,镇原县和华池县成绩最高,平均分分别是30.32和30.06,及格率分别是80.52和80.95;正宁县最低,平均分是26.8,及格率是66.31。各县成绩虽然有所差距,但平均分差距不很悬殊,平均分最高与最低只差了3.52分。从各题得分情况来看,一题选择题满分16分,平均得分12.41,得分率是77

7、.56;二题看图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6.48,得分率是81;三题材料分析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5.45,,得分率是68.12;四题综合探究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4.75,得分率是59.37。由此可见,二题得分率最高,四题得分率最低。(二)主要成绩1、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较为扎实。 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居多,满分16分,平均得分12.41。其他题型中主要考查再认再现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得分率也较高。2、具备一定的阅读、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份试题有大量的材料分析题、读图简答题,学生解题时总体思路正确,表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三)各题的具体答题情况

8、1、选择题:选择题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7题,即“下列古代文明中,不属于大河流域的是( )”。此题之所以答错的较多,是因为它属于世界古代史内容,而去年初三毕业考试题中根本就没有出现世界古代史内容,所以,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会受去年试题的影响,不复习或只用少量时间复习这部分内容,导致多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生疏。 选择题得分率最高的是6题和8题,即“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和“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这两个题都是中外历史中的重点知识,得分率也最高,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重点知识还是掌握得相当好的。其他各题的失分率差不多,间或会在不同学生的试卷中出现不同的错题,说明不

9、同学生的知识漏洞不同。2、看图题:二题看图题是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史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大多数学生答得好,得分率在四个大题中最高,达到81。3、材料解析题:三题材料解析题共两个小题,考的是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点知识,本应十分熟悉,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材料一所指的战争名称(甲午中日战争)和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知道,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不会在材料中提取与答案有关的有效信息。还有部分同学居然不知道抗日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大概是因为这部分同学平时在课堂上没认真学习的结果。4、综合探究题:四题综合探究题之所以在这次历史试卷的四个大题中得

10、分率最低,是因为多数学生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问题上出错(这两个问题4分),可见学生对这两方面问题比较陌生。大概是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这部分知识重视不够。 三、几点建议 (一)考题方面 1、今后试题,应仍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并适当调整各方面知识的比例,适当增加经济和科技题量。初中毕业会考试题是对整个初中阶段教学情况的检查和验收,试题各方面知识所占比例的大小,体现着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主次和发展方向。初中历史是以学习基础知识为重点,反映在试题中,也应仍以基础知识作为考察的重点。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很重要,而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政治稳定

11、和经济发展、科技成就和改革开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这几方面知识应在今后的的试题中所占分值大一些,而且应接近一些。但这次试题中军事方面出了16分,占试题的40;经济方面只出了2分,占试题的5,两者题量差距过于悬殊;科技方面如几次技术革命等根本没有出现试题。因此,希望在今后的试题中,能适当增加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题量。 2、适当增加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能力的题。当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力。历史这门课本身就是学习做人的好教材。我们历史教师不仅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树立社会责任感,而且在考题中要适当

12、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这次试题中多次出现与战争有关的问题,是否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之后加上一问“你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什么启示?”,或在材料解析题之后加一问“同样是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日中战争中战败,在抗日战争中取胜?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思考,可以感悟到战争的残酷和远离战争、爱好和平的重要性;通过中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败与胜,可以得出落后就要挨打,依靠人民、团结合作、奋发图强等启示。(二)教学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它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应及时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

13、内容进行补充,实际上这也是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内容标准”中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基本观点等基本知识应理解到位,立足平时,夯实基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强调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的归纳等。 2、培养基本能力。教师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后因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眼光审视现实、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广阔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应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注重从过程和方法入手;在新的历史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