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法法 律律 责责 任任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汪 邦 安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一)违法主体(一)违法主体 用人单位 职工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二)违法行为 1、用人单位成立后的30日内未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未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三)承担责任的主体(三)承担责任的主体 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 逾期不改正行为承担责任的主体一是用人单位;二是直接负责的
2、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四)责任方式及数额(四)责任方式及数额 1、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限期改正。 2、用人单位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五)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五)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六)与现行规定的区别(六)与现行规定的区别 1、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责任主体由两个改为一个,责任方式也由两种改为一种。
3、 社会保险法规定责令限期改正。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罚款。 一、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法律责任 2、社会保险法对逾期不改正的行为规定了“双罚”,即既罚用人单位,又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3、改变了处罚数额。 社会保险法规定,对逾期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同时,还要对用人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现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对逾期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处2000元
4、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法律责任 (一)违法主体(一)违法主体 用人单位 (二)违法行为(二)违法行为 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三)承担责任的主体(三)承担责任的主体 用人单位二、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法律责任 (四)责任方式(四)责任方式 改正;赔偿。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拒不出具终止或
5、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法律责任 (五)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五)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责令改正的决定,由劳动行政部门作出。 赔偿由劳动者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用人单位不予赔偿,或者双方就赔偿数额发生争议的,应当依法提起劳动争议调解或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用人单位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职工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由于用人单位未按时代扣代缴所致,不用追究职工个人的责任。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不履行缴费义务,其未缴费期间就不能依法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已经承担了相
6、应的法律后果。 三、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二)违法行为 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承担责任的主体(三)承担责任的主体 用人单位 三、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四)责任方式及数额(四)责任方式及数额 1、改正。即限期缴纳或者补足未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加收滞纳金。滞纳金按拖欠天数加收,日标准为欠缴额的万分之五,起止时间点是欠缴之日至补缴之日。 3、罚款。即对经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不缴纳或者补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三、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
7、费征收机构 ( (六六)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社会保险法规定改正并加收滞纳金;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不改正才加收滞纳金。 2、用人单位经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所欠社会保险费后仍不缴纳或者补足的,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同时,有关行政部门也应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服务提供者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二)违法行为 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指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行为。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8、 七种情形: 1、以参保人名义就医或者支付医疗费用,骗取医疗费用报销的; 2、用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应当由参保人自付、自费的医疗费用; 3、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含个人账户)购买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用品的; 4、提供虚假疾病诊断证明、病历、处方和医疗费票据等资料报销医疗费用的; 5、向参保人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和过度医疗服务,多获取医疗保险服务回报的; 6、转借医疗保险POS机(服务终端)给非定点单位使用或替非定点单位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结算; 7、没有提供职业培训或职业介绍服务,而以职业培训或职业介绍名义获得补贴的等。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 (三三) )承担责任的主体承担
9、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服务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 (四四) )责任方式及数额责任方式及数额 1、改正。退回所骗取的社会保险金。 2、罚款。罚款的数额为所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 3、解除服务协议。 4、吊销执业资格。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和处以罚款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解除服务协议。 3、其他有权机构
10、。按照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吊销执业资格一般应当本着“谁授予、谁吊销”的原则。 四、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法律责任 ( (六六) )与现行规定的区别与现行规定的区别 社会保险法规定责令退还骗取的保险金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 ( (一)违法主体一)违法主体 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主体是不特定主体,任何人只要有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即为违法主体。 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 ( (二二)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骗取社会
11、保险待遇。指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等。 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 五种情形: 1、伪造身份证明或冒用他人身份证明或者伪造、变造档案年龄、特殊工种年限和病历等办理退休,骗取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 2、伪造、变造人事档案,以增加缴费年限或视同缴费年限,骗取更多的社会保险待遇; 3、伪造、变造证明文件领取社会保险待遇; 4、冒用他人身份证明或社会保障卡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等; 5、进行虚假或不实的劳动能力鉴定,提高伤残等级,冒领或者多领社会保险待遇。 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 ( (三三) )承担责任的主体承
12、担责任的主体 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人。 ( (四四) )责任方式及数额责任方式及数额 1、改正。退回所骗取的社会保险金。 2、罚款。罚款的数额为所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法律责任 ( (六)与现行规定的区别六)与现行规定的区别 社会保险法规定责令退回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失业保险条例对骗取社会保险待遇,亦规定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
13、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 必须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履行职责相关的违法行为,包括违法履行职责和不履行职责,才能按照本法的规定处理。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 1、未按照规定履行社会保险法定职责; 2、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存人财政专户;3、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4、丢失或者篡改缴费记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等社会保险数据、个人权益记录; 5、其他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三三) )承担
14、责任的主体承担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四四) )责任方式责任方式 1、改正。 2、赔偿损失。 3、处分。 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 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改正责任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追究。 赔偿由受到损失的社会保险基金、用人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受到损失的,应当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向存在违法行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出。 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七、擅
15、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 ( (二二)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 七、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 ( (三三) )承担责任的主体承担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四四) )责任方式责任方式 1、改正。即追缴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者退还不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处分,即对直接负责的主竹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
16、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 处分的法律责任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追究。 八、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只要存在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行为的不特定部门或者人员,都是违法行为主体。 ( (二二)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 八、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的法律责任 ( (三三) )承担责任的主体承担责任的主体 违法机构 违法人员 ( (四四) )责任方式责任
17、方式 1、改正; 2、没收法所得; 3、处分。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有权责令追回社会保险基金和没收违法所得的主体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九、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九、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 ( (二二)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 ( (三三) )承担责任的主体承担责任的主
18、体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属于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导致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由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违法责任;属于这些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非履行职责的行为导致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应由这些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员承担责任。 九、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 ( (四四) )责任方式责任方式 1、处分。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赔偿损失。给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五五) )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有权追究责任的主体
19、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赔偿责任由受到损失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提出。 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 ( (一一) )违法主体违法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 不仅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部门和机构的国家工作人员。 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 ( (二二)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1、滥用职权。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滥用、超越职权的行为。 2、玩忽职守。指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构成违法失职行为。 3、徇私舞弊。指为了个人私利或亲友私情,不按照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4 繁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销售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度消防设备保养合同书
- 小企业劳动合同经典合同示例
- 独家经销合同正式签署
- 度商业银行外汇融资合同(模板五)
- 压浆合同范本
- Unit 1 What's he like?Part B(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工作计划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垂体瘤规范化诊治》课件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艾草种植基地合同(2篇)
- GB/T 30661.10-2024轮椅车座椅第10部分:体位支撑装置的阻燃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空调制冷管道施工协议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