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_第1页
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_第2页
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_第3页
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_第4页
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褐马鸡孵化与育雏技术    左万星 甄伟摘要    小五臺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的栖息地。本文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内14只褐马鸡连续8年的繁殖与饲养研究,掌握了褐马鸡的家鸡抱窝孵化、孵化器孵化和褐马鸡自身孵化等技术,研究了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影响因子,积累了褐马鸡饲养及疫源疫病防治经验,以期为褐马鸡养殖提供参考。关键词    褐马鸡;孵化;育雏;疫源疫病预防中图分类号    s865.3+4        文献标

2、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217-01                                                                      

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我国特有品种,被列为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典型的森林鸟类,被冠以“东方宝石”的美誉,目前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小五台山区、山西省吕梁山区和陕西省北部,近年来在北京市百花山地区也有分布1-3。多年来,对小五台山地区褐马鸡孵化与育雏的研究零散且不系统。自2012年至今,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依托野生动物救助站,开始对褐马鸡的孵化与育雏进行研究,持续研究了褐马鸡孵化的

4、关键技术和育雏关键影响因子。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世界珍禽褐马鸡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蔚县、涿鹿县境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地处燕山、太行山和恒山三山交界地带。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1 393种,隶属于118科529属;查明有陆生脊椎动物19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水源丰富,为褐马鸡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2    褐马鸡产卵褐马鸡平均产卵数为22.5枚4。对20枚褐马鸡

5、卵进行称量,褐马鸡卵短边直径平均为40.28 mm,长边直径平均为55.99 mm,重量平均为44.656 g。详见表1。3    褐马鸡孵化褐马鸡卵的受精率为50%左右,出雏率为70%左右,孵化周期为28 d左右。通过8年的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成功掌握了家鸡抱窝孵化、孵化箱孵化和褐马鸡自身孵化等3种孵化技术。3.1    家鸡抱窝孵化成体褐马鸡既不容易捕捉也不易驯化。因此,最初对褐马鸡的孵化研究采用鸡抱窝孵化的方法。抱窝鸡选取当地健康且抱窝效果好的母鸡。在褐马鸡的繁殖期有弃巢现象出现,将弃巢后的褐马鸡卵带回之后进行消毒,再由家鸡抱窝孵化5。家鸡孵化

6、褐马鸡的孵化期为28 d,这比野外褐马鸡的孵化期稍长12 d。出雏后,雏鸡与义亲关系亲密。在出雏初期,将从野外捕获的与家鸡孵化出雏相似的野生雏合为一群,义亲尚无排斥行为;但对体型差异太大或过晚入群的异群雏鸡,家鸡是排斥的。家鸡育雏的成活率高于人工孵化或野外捕获雏鸡,这可能与家鸡育雏对雏鸡觅食选择的有利影响相关。3.2   孵化箱孵化孵化箱孵化的成功关键因素为温度、湿度的控制和翻蛋等。孵化温度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0.10.5 ,相对湿度保持在56%62%之间,后期相对湿度较前期高,特别是在出雏前35 d要加大相对湿度,这是因为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过低会导致蛋内水分蒸发过快,在中、

7、后期会造成胚胎脱水,从而影响出雏率和健雏率。每隔2 h翻1次蛋,翻蛋角度为90°,翻蛋若不正常,会导致蛋黄粘于壳膜上,造成胚胎死亡。每隔2 h晾1次蛋,孵化后期晾蛋时间长于前期。110 d,晾蛋10 min/次;1120 d,晾蛋15 min/次;20 d至出雏,晾蛋30 min/次。孵化时通风良好可保持胚胎正常的气体代谢,特别是孵化后期,若通风不良往往造成胚胎死亡或出现畸形6。3.3    褐马鸡自身孵化处于半野生状态下的褐马鸡具备自身孵化的能力。孵化期开始筑巢产卵并孵化。为收集到最接近真实的数据,自身孵化尽量避免人工干扰。通过数年观测,影响褐马鸡自身孵化成功的

8、因素主要是受精率和天敌。半野生状态下的褐马鸡产卵的受精率低于野生褐马鸡,为30%左右。喜鹊等天敌的存在是半野生状态下雏鸡致死的关键因素,是褐马鸡种群数量的关键影响因子。4    褐马鸡育雏小五台山地区褐马鸡的出雏时间是每年6月15日左右,雏鸡23日龄之内应进行第1次饮水,水温与舍温一致,水中应加入3%5%的葡萄糖或白糖,以补充雏鸡营养,饮水频率为34次/d。雏鸡的饲料为小米蒸至七八成熟,再拌熟蛋黄(每10只雏鸡喂1只蛋黄)。3 d 后改喂全价饲料,饲料配方为玉米45%、高粱15%、麸皮10%、豆粕25%、钙2.5%、磷2%、食盐0.5%、赖氨酸0.2%、复合维生素8 g、胆

9、碱2 g,另外,新添加新鲜的蔬菜、熟鸡蛋、活黄粉虫幼虫等食物,雏鸡喜食蚂蚁卵、蝗虫、黄粉虫等高蛋白食物,且尾羽较未食者略长。28日龄褐马鸡的形态特征为:头黄色,体褐色,腹红色,尾羽长出且发育较快,长8 cm左右。30日龄褐马鸡开始长出白眉,好斗本性开始显现。32日龄尾羽长11 cm左右,经常因食物争夺而发生斗殴,表现为颈伸长、眼睁大。2月龄褐马鸡表现出飞翔能力7。64日龄褐马鸡尾羽长15 cm左右,白眉明显,头部胎毛开始脱落,黑色羽毛开始取代黄色胎毛,叫声接近成年褐马鸡,飞翔高度>1.5 m。69日龄褐马鸡开始长出黑色尾羽。71日龄褐马鸡头部换毛完成,红色眼睑明显可见。73日龄褐马鸡80

10、%眼睑变红,发育最好的褐马鸡腿部长出“距”,表现出性别特征。77日龄褐马鸡眼睑全部变红,黑色长尾羽完全露出,褐马鸡形态与成体无异。5    疫源疫病預防5.1    疫苗注射为防止雏鸡感染疾病,出雏后需立刻注射马立克疫苗。雏鸡7日龄、1月龄、2月龄时,分别用新城疫、鸡传支疫苗、法氏囊疫苗进行滴鼻防疫,每只鸡滴12滴,疫苗吸入鼻腔有效。雏鸡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45日龄时进行第2次新城疫ii系疫苗免疫。5.2    疾病预防在育雏过程中,为提高雏鸡成活率,每隔3 d在饲料中拌入适量抗生素(土霉素、氯霉素、痢特灵交叉使用)。免疫

11、各种疫苗前后3 d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5.3    种鸡预防一是对环境进行消毒,在新引入褐马鸡之前,用5%来苏溶液对褐马鸡笼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二是疫苗注射。引种后,对新引种的褐马鸡,需要用鸡新城疫、鸡传支疫苗、法氏囊疫苗等进行防疫。三是药物驱虫。用左咪唑等药物进行驱虫。5.4    设备消毒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一是地面消毒。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喷洒消毒,1次/周。二是空间消毒。在育雏前20 d用福尔马林溶液(42 ml/m3)倒入盛有21 g高锰酸钾的容器中进行熏蒸,对养殖空间进行消毒。熏蒸后密闭2448 h,然后通风换

12、气放出甲醛气体。三是设备消毒。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槽等设备,然后用净水洗净,最后在阳光下晒干,达到设备消毒效果8。6    其他注意事项6.1    4周龄前适宜雏鸡生长的温度1周龄适宜温度为2832 ;2周龄适宜的温度为2528 ;3周龄适宜温度为2325 ;4周龄适宜温度为2023 。4周后可根据表现稍加调节。6.2    4周龄前适宜雏鸡生长的湿度10日龄前,最适宜的湿度为60%65%,10日龄后最适宜的湿度为55%60%。每天光照时间以69 h为宜。7    结语通过对褐

13、马鸡饲料选择、育雏期形态及生活习性观察、疾病预防的研究,掌握了褐马鸡的孵化技术及育雏关键影响因素,极大地提高了褐马鸡的成活率,降低了褐马鸡常见疾病食羽症的发病率,证实了全面均衡的营养对褐马鸡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从而揭露了完整生态系统对褐马鸡种群大小的决定性作用。8    参考文献1 忻富宁,郝敏.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家鸡代孵及育雏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9(20):36-38.2 李延清,孙志宏,和正国,等.褐马鸡的养殖现状及其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69.3 刘学英,尚磊.褐马鸡人工繁育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家禽,2003(12):47-49.4 庞新博,武素然,王建梅.笼养褐马鸡繁殖行为的观察j.河北林业科技,2005(6):22-23.5 谭玉洁,张文元.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j.野生动物,1996(3):22-25.6 刘冰许.褐马鸡的孵化j.四川畜牧兽医,1995(2):31-32.7 刘冰许.褐马鸡的孵化试验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