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民经济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学 目目 录录1 第一章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2 第二章第二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3 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 4 第四章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5 第五章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控与监督国民经济调控与监督6 第六章第六章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国民经济总体运行 7 第七章第七章 消费需求管理消费需求管理8 第八章第八章 投资需求管理投资需求管理 9 第九章第九章 经济增长调控经济增长调控 10第十章第十章 产业结构的转换与组织优化产业结构的转换与组织优化 1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
2、与任务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A、 教学课时 4课时 B、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失灵及预防、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C、 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失灵等概念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政府失灵的类型、原因、预防及矫 正理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理论 D、 本章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政府失灵的类型、原因、预防及矫 正理论;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理论l1.11.1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1) 国民经济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
3、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责和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2)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既具有经济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又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管理。这主要有:a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的运行并不完全都是由政府来进行管理的,比如一些全国性的大型集团公司、国有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但是这种特定范围的宏观
4、调控往往会被要求直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有些甚至还必须以政府的授权为前提。国民经济管理责无旁贷地属于政府的职能。 b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由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众多企业相互交织集合而成的多层次网络系统。每一地区、部门和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它们各自既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又彼此依赖,互为,条件,并通过市场相互联结起来。正是这些子系统和要素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构成及其复杂的运行机理,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管理的触角直接深入到每一具体的企业之中,而应该将调控的重点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而应该
5、将调控的重点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总量和重要的经济结构上。 c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天然地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但是,由于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效益并不总是与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效益相一致。国民经济管理正是以全社会的效益为目标和尺度,协调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后者服从于前者,并力求实现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长期效益和中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等方面的最优结合。 - d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而相对较少直接性和易变性。与企业内部各管理
6、层次间的直接联结方式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因而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只能主要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政府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价值形态的经济变量,并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企业,从而引导企业,使之活动大体上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政府还借助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当然,在特定领域和非 常时期,政府也凭借政权的力量,使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直接干预,但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比,行政命令已降至次要地位。12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 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任何社会形态中的政府机构都不同程度
7、地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对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则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来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稳定和公平。12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1)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的状态。(2) 市场失灵的分类a.理想市场条件下的“市场失灵” 指的是市场机制与生固有的、靠自身完善无法克服的“市场失灵”;b.偏离理想市场条件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条件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会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的情况。(3)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 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不同,现实
8、的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提供完备信息并有效地配置信息的机制。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而且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拥有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决策失误、不公平交易以及结构失衡和经济波动等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市场的风险。 b存在外部效应。 指的是某一微观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所产生的正的或负的影响。外部效应的存在意味着市场价格不反映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主体将其部分成本强加给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反之,从事外部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却无法从自己的生产经营。 c. 收入中回收全部成本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调节是无效的,价格体系传
9、达正确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d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中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即某人 对商品的消费并不减少或干扰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消费。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物品的生产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这是由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的。首先,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性,很难由各个微观单位或个人独立完成;其次,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消费特点,使得没有人会为不付钱也能消费的公共物品支付费用,因此也就不会有企业愿意提供该种商品,这时市场调节自然就失灵了 e .收入分配不公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
10、利地位,另一部分企业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亏本、破产,从而使社会收入差别不断扩大。虽然这对市场效率没有直接影响,但却会引发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不仅是市场机制的天然缺陷,而巳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还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如垄断企业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价格失真会造成交易双方利益的不对称;市场秩序的混乱会导致各种非法收入的出现等。 f .垄断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而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市场中的集中与垄断趋势。当个别市场主体获得支配市场、控制价格的能力之后,往往转而依靠维持垄断价格 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依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此外,它还通过规
11、模经济、初始资本需要量、对重要资源的控制以及政府特许等条件设置进入壁垒,排斥其他企业进该行业市场,从而使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状态,并造成全社会的福利损失。 1. 1.2 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 a发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 b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c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 d保护竞争,防止垄断。 e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f采取必要的调节手段避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震荡 1.3政府失灵及其预防政府失灵及其预防 131政府失灵的概念、类型、表现政府失灵的概念、类型、表现 (1) 政府失灵是指 政府干预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
12、利的损失。 (2)政府失灵的分类 政府失灵分为两类 a. 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失灵(广义)。包括政府过分干预和政府无效干预。a. b. 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失灵(狭义)。( (3) 狭义政府失灵的表现 a. 政府行为目标决策偏离社会公益利益。 b.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c. 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d.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132政府失灵原因分析政府失灵原因分析 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分析如下:a.政府官员符合“经济人”假设。b.政府不得不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进行决策。c.政府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d.政府机构设置上的归口管理原理导致一定机构对一定
13、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的垄断 133 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 a. 合理划分政府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方式和手段。 b. 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的垄断,从而克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 c. 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 d. 加强社会监督与约束。 1.4 1.4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1 14 41 1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1) 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 在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限
14、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 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 a. 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成熟,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b. 正确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 d 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
15、会稳定。 (3) 从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看,其任务又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之分: a.国民经济管理的近期任务主要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均衡增长。 所谓经济总量,包括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产出以及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和国际收支等,而这些总量指标又分别构成了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所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最终可以归结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由于相对于社会总供给而言,社会总需求往往具有更大的易变性,因此,调节总需求或需求管理就成为短期内国民经济管理的最重要形式和手段。 b.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这里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技术结
16、构和地区结构。只有通过这些结构的调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效供给的增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对社会总供给的调节,因而供给管理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一方面,供给结构的调整离不开需求的引导;另方面,有效供给的增加又是平衡总供求的重要途径。 c. 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长期看,国民经济管理必须重视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经济的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
17、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等等。以上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国民经济管理不容推卸的责任。1 1. 4.24.2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 a. 整体优化原则 b. 规范管理原则 c. 改革创新原则 d. 以人为本原则 2. 2.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A、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C、 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计划主导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的概念。 D
18、、 本章教学难点 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2.1 2.1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 2.1.1 2.1.1经济模式的含义经济模式的含义 构成经济模式的基本要素是:A a. 财产所有制B b. 决策要素c. c 组织要素a. d 调控要素 21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的理论抽象和概括。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概念,它突出的特征是: a 总体性 b 宏观性 c 操作性 21 13 3形成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形成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19、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c.政治制度 d.国家法律制度 e.传统文化 f.社会心理 g.国际环境22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比较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类型比较221 公用制模式与私有制模式公用制模式与私有制模式222 计划主导模式与政策主导模式计划主导模式与政策主导模式(1)计划主导模式的特点(2)政策主导模式的特点2 23 3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2 23 31 1 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宣传的目标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宣传的目标模式模式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色的所有制模式和形成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模式。a.重构新模式运行的前
20、提条件b.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3 3 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A、 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的基本过程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C、 本章教学重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D、 本章教学难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31 国民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 311经济信息的概念及特征经济信息的概念及特征(1)经济信息是指反映经济活动实际情况和特征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统称。(2)经济信息的主要特征: a.社会性 b.有效性 c.连续性与流动性312 经济
21、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用a.它是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的基础b.它是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调控的重要依据c.它是各管理层次、各经济环节相互联络的纽带 313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行(1)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构成 (2) 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 3. 32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 321国民经济预测国民经济预测 (1) 国民经济预测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未来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和报告,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建议。 (2) 国民经济预测的内容:首先,对历史期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
22、分析。其次,采取尽可能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主要经济变量作出数量预报 3 32 22 2国民经济决策的特征国民经济决策的特征 a.国民经济决策是战略决策 b.国民经济决策是制约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c.国民经济决策是提高政府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 d.正确的国民经济决策是动员、鼓舞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323国民经济决策的完善国民经济决策的完善 a.坚持决策研究与决策行动紧密结合 b.合理划分决策权限 c.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决策责任制和审批制度 d.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33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331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1) 经济发
23、展战略概念 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政府(或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对经济及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发展目标、途径和步骤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这一涵义表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以下明显标志. a.全面整体性 b.长期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2)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a.战略指导思想.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取决于战略指导思想,它是制定战略的灵魂或总方针。 b.战略目标。 这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活动所拟达到的目的,如规模、水平、速度等指标,具体而又富有弹性。 c.战略重点。 这是对实现战略目标有决定性影响的根本环节 d
24、.战略步骤。 这是一定战略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部署、具体步骤,是对战略目标实现在时间安排上的具体化,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 e.战略措施。 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对策、办法和手段,是对战略目标实现在实际保障条件上的落实。3.3.2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国情。国情的具体内容包括:a自然资源条件。b人口状况。c经济条件。d经济社会结构。 e科技发展水平。(2)客观规律 (3)国际环境。 3.3.3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在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担负重大角色。在一定意义
25、上讲,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就是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计划或远景规划。其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对计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一般包括安排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关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恰当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布局生产力,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等等。(1)计划与规划 由于国民经济管理行动的差异,计划与规划在实际管理操作中出现了细微的差别。第一,时间上的差异。计划一般用来称呼有关短期的或近期的未来行动方案部署和安排,而规划则是用来称呼有关长期或远期的未来行动方案部署第二,管理程度上的差异。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些政府计划还与
26、强制性和指令性有一定联系,而规划则基本没有这种联系,它完全是一种前瞻性、指导性、弹性的计划。(2)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是指各种国民经济活动计划所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计划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计划序列: a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按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内容划分为经济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 b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又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c计划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可分为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和企业计划。d计划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发展计划和调控计划(3)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一般说来,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
27、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核算指标和考核指标等。(4)国民经济计划方法从总体上讲,国民经济计划方法分成预测方法、编制方法、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5)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过程国民经济计划的管理过程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相同。它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首先,预测阶段。其次,决策阶段。再次,实施阶段。最后,检查阶段。 4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A、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基本框架。 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职责、功能。 C、 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 非政府组织 D、 本章教学难点 非政府组织的地位
28、与作用4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和原则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和原则41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组织所具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a、整合国民经济资源的功能。b、保障管理目标落实的功能。c、保证管理信息畅通的功能。d、维持管理秩序的功能。 4.1.2、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但是对于国民经济管理而言,除民主集中制原则之外,还需要适合于国民经济管理需要的组织原则,具体如下:a、政企职责分离原则b、精简原则c、统一原则d、效能原则4.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4.2.1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
29、式目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组织存在如下三个情况(1)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按照行政地域原则分成多级:全国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涉及前三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划分决策权,涉及后两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执行政策。(2)每一级国民经济管理又按照分工原则分成两大部门: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专业部门承担经济行业的管理任务,综合部门承担协调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进行整体性经济管理的任务。两者的功能都是必要的,按照体制规定两者的管理界限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者常常产生出许多矛盾(3)无论哪级政府组织,最终都与企业发生联系。4.2.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变革、国民经济管理组
30、织的变革 20世纪末,中央政府机构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调整。1998年,国务院精简务院所属公务员人员半数,部级职能机构由原来的41个减少到26个。组建后的国民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分成4大块: a 宏观调控部门(4个) 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发展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它们分别行使计划、调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管理职能。 b.专业经济管理部门(9个) 包括: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它们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行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有企业的职能。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
31、c. 社会发展管理部门(10个) 包括: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公安部。它们也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行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有事业单位的职能。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 d.国家财务部门(6个) 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审计部。 4.2.3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解,非政府组织(NGOS)一般是指由民间个人或组织结成的社会团体,代表社会中某个社会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作为区别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主要标志,非政府组织具有比较
32、明显的特征:合法性,民意代表性,管理自治性,非盈利性等。 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第三种力量,与政府、市场呈三足鼎立之势。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实践表明:市场和政府对个人和企业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都有其不足和缺陷;引入第三种力量即非政府组织力量后,对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就能起到补充和平衡作用,由此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力量格局。市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相互影响制约,最终形成内在合力共同调节企业,从而影响社会经注意到进程。 严格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管理和被管理双重地位,这种双重身份使得政府组织起 到市场或政府都起不到的作用: a.它促进了政府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社会对话。 b.它推动了经济参与经济民主
33、进程。 c.它对维护微观经济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d.它弥补了政府管理的漏洞。 e.它所提供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社会服务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 4.3国民经济管理人员国民经济管理人员4.3.1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由于在国民经济管理内部存在着管理分工,国民经济管理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分工角色,一般可以按照管理分工把他们分成若干种: 第一,按照经济管理决策层次,分为最高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还可以根据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情况,分为名义上的决策者,事实上的决策者; 第二,按照经济管理职责范围,分为总指挥,情报分析员,计划员
34、,组织者,监督者,等等。4.3.2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1)决策风格的理论基础(2)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者的决策风格4.3.3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应当作如下要求:a.具有社会主义现阶段特征的行为价值观b.符合管理工作需要的理论修养c.以系统性和连续性为特点的思维模式d.以分析型和概念型为主导的管理决策风络e.高于现阶段社会平均的知识水平及结构f.良好的公共关系社交能力g.必要的管理工作实践经历 5 国民经济调控和监督国民经济调控和监督 A 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
35、济调控和监督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掌握国民经济预警系统和监督系统的原理 C、本章教学重点 国民经济调控的有效条件 国民经济预警系 统 国民经济管理监督系统的 D、本章教学难点 国民经济预警系统 国民经济管理监督系统51 国民经济调控国民经济调控511控制论与经济控制论控制论与经济控制论(1)经济控制论基本特征为: a.经济控制论的研究对象已经涉及整个经济领域,涉及其中的所有过程和机制。 b.经济控制论用有关系统、结构、功能以及行为、信息、控制等新的观点和新的观察角度来看待经济现象,并力图由此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 c.经济控制论体系适于采用各种数学方法,从而为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的统一量化
36、为分析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 经济控制论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a.在经济控制论所特有的观察角度和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大量运行系统框图和关系框图来辨识各种经济控制论系统的性质、运行的过程和规律性; b.建立模型,运用各种现代数学的手段,进行数量分析和模拟仿真。国民经济调控正是在一般控制论及其应用理论的影响下,对国民经济管理过程的一种重新认识和改进。5.1.2国民经济调控国民经济调控国民经济调控是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来的新课题。国民经济控制,就是依据国民经济运行目标,对国民经济系统实施监督,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使国民经济运行在既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转。国民经济控制的目的在于
37、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即通过国民经济控制使国民经济系统的实际轨迹和状态能够达到或接近理想轨迹和状态。5.1.3国民经济有效调控的必要条件国民经济有效调控的必要条件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1)灵敏的信息反馈和监测预敬系统(2)完备的国民经济调控手段体系(3)产权明晰的微观基础 5.2国民经济的监测与预敬系统国民经济的监测与预敬系统 5.2.1国民经济监测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监测的内容和指标体系(1)国民经济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b.经济形势的变动态势 c.经济景气的变动态势 d.国民经济调控措施及政策的实施状况和
38、效果 e.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态势(2) 国民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指标,它们构成了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体系,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监测。(3) 在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中,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一般是;a经济意义明确,能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和运行规律,对经济活动影响最为重要的指标;b反应灵敏可靠,能对经济运行的变动作出较为灵敏和准确反应,对经济活动具有较强测度能力的指标; c彼此之间相互分工、互相补充,不仅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侧重面、过程、内容,而且能够根据经济分析需要反映长期、中期、短期经济状况的各类指标。 (3) 根据国民经济调控的需要和我国统计制度现状,国民经济监测主要指标如下
39、: a.反映供给变动的指标。 b.反映需求变动的指标。 c.反映供求平衡和市场行情的指标。 d.反映经济增长与结构的指标. e.反映社会资金变动及其平衡状况的指标。 f.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5.2.2国民经济预警系统及其指标国民经济预警系统及其指标(1) 预警系统是指对未来某项活动运行将出现的问题提前发出警告的信息系统。国民经济预警系统的根本功能和目标,就是预报未来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景气状态。(2) 预警系统由功能上相对独立的几部分组成: a.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b.各景气状态间数量特征的确定系统。 c.变量预处理系统。 d.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作出景气前景判断的系统。5.2.3国民经济预警的主要
40、方法国民经济预警的主要方法 按预警依据划分,国民经济预警方法主要可以分为: a .景气指数法 b .景气警告指标法 c .短期计量模型法 5.3国民经济调控的目标、手段与政策国民经济调控的目标、手段与政策5.3.1国民经济调控的对象与目标国民经济调控的对象与目标 (1) 国民经济调控的对象,是指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2) 国民经济调控目标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社会性公平与发展等方面。(3) 国民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主要关系是: 由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和矛盾,由于国民经济调控目标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在作用方向、程度和时间上的差异,使得一
41、定时期的政策目标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三种主要关系:a.互相独立(彼此完全没有影响或影响极小到可以忽略)b.互相补充(在各自目标实现过程中会彼此促进)c.互相对立(在各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彼此阻碍)。 5.3.2国民经济调控手段国民经济调控手段 最为常用的分类是按照作用性质并将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1) 经济手段指借助价值形式调节市场主体物质利益关系来实现国民经济调控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2) 行政手段是指借助于行政机构的权力规定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3) 法律手段是指借助于国家立法形式规范市场主体
42、行为来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4) 思想教育手段是指借助于国家立法形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5.3.3国民经济调控政策体系国民经济调控政策体系 a. 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侧面重于表现宏观调控手段的国民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b. 适用于国民经济运行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领域、侧重于表现宏观调控内容的国民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 产业政策、外贸政策、就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等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调控的基本政策。 5.4国民经济监督国民经济监督 5.4.1国民经济监督的对象与目的国民经济监督的对象与目的 国民经济监
43、督的对象主要是不同的微观经济主体以及国民经济管理主体。对不同的监督对象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1) 对国有企业行为实行监督的目的是实现和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2) 对所有企业行为实行监督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 对国民经济管理主体实行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管理机制高效、合法运转。5.4.2国民经济监督体系国民经济监督体系国民经济监督体系,是指一系列监督形式的有机整体。从不同角度可以形成不同的系列。其中,监督主体体系是实施监督行动及其监督成效如何的关键系列。 a . 法律监督 b .党委监督 c .行政监督 d . 舆论监督 e . 群众监督5.4.3国民经济监
44、督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监督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监督要突出主题,对重大问题进行全面监督。 a. 工程监督。 b. 企业监督。 c. 人事监督。 d .市场监督。 e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稽查监督。6 6 6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国民经济总体运行 A、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 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过程。 掌握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C C、 本章教学重点 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D D、 本章教学难点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61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611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和基本恒等关系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和基本恒等关系612国民经济诸要素之间
45、的关系国民经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62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621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社会总需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需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各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总量。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总量。 (2 ) 社会总需求具体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个部分。国内需求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具体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6 622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许多层次的分配,形成居民、企业、政策等各种收入,然
46、后把收入转化为各种支出,从而构成对市场商品和劳务的最终需求。623决定我国总需求形成的特殊性决定我国总需求形成的特殊性在我国,虽然投资与储蓄、投资与消费和货币供求在决定总需求变化上,也有相互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并非通过利息率发生,体制因素和管理因素可能起了主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如下因素对我国社会总需求有较大影响: a.固定资产投资总需求下降往往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压缩联系在一起。从这种意义上,投资规模的下降决定着总需求下降。 b.最终消费 c.货币的供给与需求d财政赤字e外贸变动的影响f物价因素6.3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6.3.1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
47、构成(1)社会总供给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提供的可供国内最终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社会总供给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为宏观经济活动提供可能条件,从而构成宏观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又是宏观经济活动的成果。 (2) 社会总供给具体包括两个部分: a. 国内供给 国内供给是指国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由农业、工业、建筑业等提供的最终产品和交通、邮电、通讯、商业、服务业等提供的服务所组成。 b. 国外供给 国外供给是指国外生产活动对国内市场提供的供给,包括商品进口和服务进口。6.3.2社会总供给的形成社会总供给的形成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的多少、增长速度的
48、快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大的方面看,决定总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a.经济的增长水平和速度b.产业结构的变动c.价格的变动d.对外经济联系的程度6.4.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供求的平衡64.1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应该有下列基本理解:第一,这种平衡应该是一种基本趋势或大致均衡,而不是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完全相等。第二,这种平衡应该是动态平衡而不只是静态平衡。第三,这种平衡包括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第四,这种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6.4.2决定社会总供求平衡状态的因素决定社会总供求平衡状态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
49、和总需求是否平衡,可从三个方面考虑:a.商品供求差率。b.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率。c.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6.4.3治理社会总供求失衡的一般对策治理社会总供求失衡的一般对策(1)治理供不应求的对策 A 抑制总需求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a. 杜绝社会收入超额分配。 b. 控制信贷规模。 c . 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 B 增加总供给的措施包括: a .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b.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c.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d.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治理供过于求的对策 A 在不断刺激需求方面的措施是: a. 扩大财政支出。 b. 扩大银行贷款。 c.
50、 加大鼓励出口的政策力度。 d. 清理有碍于消费的各项收费。 e. 降低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以改进消费结 构来刺激消费总量的扩大。 f. 扩大公共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 B 在适当约束供给方面的措施有: a. 对明显供过于求的产品生产实行限产。 b. 加大科技进步在产业发展中的含量。 7 消费需求管理消费需求管理 A、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消费需求调控的内容 掌握消费需求的相关概念 C、 本章教学重点 消费规模 消费结构 消费管理 D、本章教学难点 消费政策的选择7.1消费需求与消费函数消费需求与消费函数7.1.1消费需求及其分类消费需求及其分类(1)消
51、费与消费需求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义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 消费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和消费性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 消费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两部分组成,即: 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社会消费需求 社会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任何消费需求 a.居民消费需求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它包括用货币购买和用实物工资形式获得的用于生活消费的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支出,如日用消费品、交通费、房租、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家庭保姆费等支出。 b.政府消费需求包括由行政管理费、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经费、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费、城市维护费
52、等项目在内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c.集体消费需求是指各单位或团体对与本身生产活动无关的,仅供集体最终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它包括集体福利设施、文化宣传、农村村委会经费开支等。(2)消费需求的分类 a. 从消费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行为看,可以把消费行为分为吃、穿、用、住、行几方面。 b. 从消费需求存在的形式看,可以分为实物需求和服务需求。 c. 从消费需求满足的对象看,可以分为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体消费需求。 d. 从消费需求的实际内容看,可以分为生理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7.1.2消费需求管理的意义和任务消费需求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1) 消费需求管理的意义 a. 加强消费需求管理,
53、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c. 有利于不断地、全面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 消费需求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a. 确定适度的消费水平。 b. 合理调节消费的增长。 c. 实现消费结构的转化。 7.2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调控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调控 7.2.1消费规模、消费水平及其衡量指标消费规模、消费水平及其衡量指标 (1) 消费规模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及社会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消费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总量,它着重从总体上反映一定时期全社会的消费状况。在我国通常以消费总额、总消费、社会消费品购买力以及
54、社会商品销售额等指标来反映消费规模的大 (2) 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每个成员平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它着重从平均水平方面反映人们的消费状况及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 7.2.2影响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因素 a. 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b. 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比例的变动 c . 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 d. 消费品价格和消费服务价格 e. 利息率的高低 f . 消费者心理状况7.2.3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决策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决策(1)适度消费规模的确定 a. 在确定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时,应当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
55、原则。 b. 在正常情况下,计划期内按人口平均的消费额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有所增长,以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 投资的实物形态主要是生产资料,消费的实物形态是生活资料。 d. 非生产性投资建设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是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2)合理消费水平的确定 确定消费水平,应依据以下原则: a. 首先要保证人民最低限度的消费水平。 b. 保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c. 消费水平的提高速度应适当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 7.2.4消费政策的选择消费政策的选择(1)滞后消费政策(2)超前消费政策(3)适度消费政策 适度消费政策的特点是: a. 消费的增长是建立
56、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的; b. 消费的增长速度适当低于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但消费的绝对量将随着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 c. 消费的增长是以不损害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投资和财政收入有适当增长为前提的: d.职工货币收入的增长幅度适当高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幅度,市场消费品可供量适当大于市场消费品购买力,以保证人民实际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7.2.5 消费规模和水平的宏观调控消费规模和水平的宏观调控(1)税收调节(2)利率调节(3)收入调节政策7.3 合理的消费结构及其实现途径合理的消费结构及其实现途径7.3.1 消费结构的概念消费结构的概念消费结构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
57、消费的相互联系和各自在全部消费中的比重,以及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体现的质的状况。7.3.2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需求结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消费需求结构与居民收入的关系b.消费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关系c.消费需求结构与价格体系及物价变化的关系 7.3.3 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a. 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逐步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将逐步上升 b. 市场消费比重将逐步上升,非市场消费比重将逐步下降 c. 在吃、穿、住、用、行的消费结构当中,吃的比重将会相对下降,穿、用的比重将会不同程度上升d. 个人消费、集体消费和社会消费的发展变
58、化的趋势7.3.4 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1)合理消费结构的生理标准 a. 有利于人们消费需求不同层次的满足。 b. 适应社会人口数量及构成的变化。(2)合理消费结构的社会标准 a. 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b. 有利于人们的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3)合理消费结构的经济标准 a. 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并与现实的经济能力相适应。 b. 有利于社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使用,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3.5 消费结构的宏观调控消费结构的宏观调控(1)调节消费需求增长工,促进消费供求总量平衡(2)调整生产结构 a. 不断调整农、轻、重的比例
59、关系。 b. 加快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c. 加快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3)加强对消费的引导,特别是利用经济杠杆对消费结构进行调节(4)拓宽消费领域 8 投资需求管理投资需求管理 A、教学课时 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投资需求调控的内容 掌握投资需求、适度投资总量、投资结构的概念 C、 本章教学重点 适度投资总量 投资结构 D 、 本章教学难点 适度投资总量 投资结构 8.1 投资与投资需求函数投资与投资需求函数8.1.1 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 投资的一般含义,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 投资的特点主
60、要有: a.投资数量的集中性。 b.投资领域的广泛性。 c.投资地域空间的流动性。 d.投资产业的转移性。 e.投资收益的风险性。8.2 适度投资总量的确定及其调控适度投资总量的确定及其调控8.2.1投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投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1)投资总量,又称投资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形成固定资产和流转资产,而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量,既包括用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本、资金、物资、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也包括一次性铺底流动资金的投入量。(2)一定时期影响投资需求总量的经济因素主要有: a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8.1.2投资的分类投资的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棕刚玉砂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可剥离阻焊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校园文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自行车鞋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广告材料和商业广告的制作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布局建议报告
- 腰包市场洞察报告
-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高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智能治理: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 2024年滴眼剂市场份额分析:全球滴眼剂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89亿美元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非计划性拔管》课件
- 酒店企业员工消防防火安全知识培训
- MSDS(10-100048)聚脂烤漆
- 船舶风险辩识、评估及管控须知
- 减资专项审计报告
- 投标流程及管理制度
- 章质谱法剖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