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页_第1页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页_第2页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页_第3页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页_第4页
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封市禹王台区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

2、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 课程规划(一)课程总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

3、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课程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2)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4)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

4、#160;  (1)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2)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3)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0;                                                 

6、0;                                                  

7、60;                               (三)课程计划 1.开发:按照“领域主题课题话题”形式逐层落实;        (1)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 

8、0;                 (2)主题:按照学生年级组、年龄特点,设定主题。 (3)课题:各班根据年级确立的主题,参考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确立本班活动课题。                       

9、60;                                     (4)话题:各活动小组根据本班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确立小组话题。     2.选题: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制定选题指南

10、。主题系列包括:                               “人与自然”系列:陇海新村周边环境调查研究、如何管理好我校“开心农场”的研究、美化、绿化陇海新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等。 “人与社会”系列:小学生参与“创文”工作的研究、学校安全知识读本开发研究等。 “人与文化”系列:学校足球

11、文化构建的研究、禹王台区实验小学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开封小吃文化研究等。 “人与自我”系列:学生“自主管理”德育实践研究、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等。 在以上研究课题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课题,最大限度开发探究话题。 3.设计:突出综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整合,促进综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的结合;突出新开发课题与原有学校课题的整合,有效利用原有课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开发服务,推动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   4.课时:按照国家规划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3课时,其中专任教师担任2课时,班主任担任1课时。 (四)课程管理&

12、#160;   1.组织机构: (1)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管理统筹工作及制定相关文件,指导课程实施。成员如下: 组长: 任克娜校长 副组长:毛文霞副校长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具体负责活动课的计划、总结、检查、组织教师活动等日常工作,确保课程实话工作常态化。 组长:厉萍 成员:三至六年级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 2.队伍建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1)加强与教研机构合作,全

13、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本学期第一周星期三邀请区教研室彭志远老师为全校老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校本培训。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3.基地建设:学校根据课题

14、研究的需要,确立相应的活动基地。   4.档案管理: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及资源库,及时收集、整理课程实施的有关资料,上送教师优秀案例、学生优秀活动个案,参加市、区等不同级别的比赛。 三、课程实施(一)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实施模式&

15、#16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443模式”,即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主题活动的“四个单元”,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 开展实施。 (1)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规划活动领域,设计活动主题。由学校统一规划规划,统筹安排,教导处、科组长作好协调;第二步:制订课程计划,编制教学文件,包括编制活动选题指南、活动课程表等;第三步:编写活动方案,实施课程计划,教师编写主题活动教学方案;第四步:开展多元评价,建立课程档案。每个主题活动要按课程结构的“四个单元”去完成,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交工作。为切实做好前期各项工作,要求教导处每周跟踪对口管辖的班级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汇

16、报进展情况,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达到目的。 (2)课程结构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引入问题确立主题设计方案交流提升;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设计环节实施环节整理环节;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导入交流评价建构;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导入展示发展。 各年级可以根据课题难易情况采用分班进行或整个年级进行活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小组活动,指导老师应在学生交流层面多做鼓励工作。(三)实施要求    1教师组织形式: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行为,学校确定两条线索并行,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所有科任教师参与,组成班级

17、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直接指导;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对本组成员所指导的课题在活动中出现的阻碍,一起探讨,保证本组成员的活动课题能有序的进行。每位教师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协调组织形式,指导合作分工;审视方案的可行性,并给予相应指导;监控学生的活动,给予督促、激励和引导;组织交流、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提供学生反思的途径,写作案例,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    2指导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及收集活动文件,包括填写活动计划,收集实践材料,他人或个人评价等,形成成果,并进行分类归档。    3指导老师应积极运用社区、学校、家庭资源,让学生在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激发社区、学校、家庭间的互动。    4学生活动形式: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具体形式为:由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提交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