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探讨.: ; ;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 ;过错 推定 ;高度注意义务 ;社会保险 ; ; ; 一、问题的提出 ;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2 0 0 3年10月28 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开始,它的第 七十六条就特别受到关注,一场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 人之间究竟谁更应受到法律的"关怀”的讨
2、论也随即轰轰烈 烈的展开,2 0 0 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正 式施行,这一讨论也随着适用新法的案例的出现掀起一个不 小的高潮。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并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更被认为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违反因而再 次掀起了关于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讨论热,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产生的。 ; ; ;从我看到的这场讨论的材料来看, 我认为,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m
3、p;nbsp; ;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是 否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 ;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 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否合 理?在实施上是否存在困难? ; ;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道路交通安 全法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归 责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
4、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 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 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 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 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 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 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问题的焦点 在第(二)项上,有观点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确 立了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无过错责任1,也 有人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
5、,是一种过错推定 责任原则2. ; ; ;其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 条第(二)项的规定,相比较原来的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 处理办法加重了机动车在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中的 责任3,这就引发了这一规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的种种 担心,比如说,法律旨在救济被害行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时, 可能会造成致害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过重,从而人为的制造新 的弱势群体;可能会有更多的“碰瓷” 4现象,法律成为 鼓励不良社会行为的驱动力;违反了法律基本的公平原则等 等5,而且,由于法律加给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过重,一个 自然的担心是,这一法律规定在现实中的实施将成为一个新
6、的问题,而无法真正实施的法律显然不是一部好的法律。 ; ; ;本文就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我试图通过本文的分析,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 ; ;第一,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交通事 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究竟是怎样的?& nbsp; ; ;第二,现行归责原则的合理性何 在? ; ; ;第三,现行归责原则存在的问题以 及解决的办法。 ; ; ;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探讨&a
7、mp;nbsp; ;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是确定侵 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它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 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所以被有的学 者称为“侵权行为法的核心” 6.在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 体系的问题上,是存在着争论的7,在此不做讨论,本文 仅就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 ; ; ; 1,过错责任原则 ; ; ;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的过错作 为归责的依据和最终条件,并且以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 定责任范围、责任形式
8、的依据,是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体现的是一种法律正义观,是法律对 于人们的行为的是非善恶做出评价的一种表现,过错原则的 内涵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8. 1804年法国民法典 第一次将过错责任原则确认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其后各 国也均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归责原则。我 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 过错责任原则9. ;  ;  ;作为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适用 方法的是过错推定责任。过错推定被认为是一种替代责任, 说到底还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的,只 是为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9、,法律上推定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 生具有过错,只有在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 下,才能免除责任。过错推定理论创立于17世纪,法国法 官多马特(domat)在自然秩序中的民主一书中提出了 代理人责任、动物致害责任和建筑物致害责任都应采用过错 推定的方式来确定侵权责任10.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同样也确认了过错推定的方法。从理论上来看,过错推定, 实际上是认为行为人的一定的违法行为,由于违反了其法定 的特殊义务,因而具有过错11,而这里的“特殊义务”, 显然是比一般侵权中过错判定的义务有着更高的要求。 ; ; ; 2、无过错责任原则&am
10、p;nbsp; ;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 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就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需要 在法律上做出特别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现代化大工 业下,无过错的工业事故日渐增多而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对 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被确立的,它的理论基础在学术上有风 险说、利1益说、公平说等等12,但总的来说,它反映了社会本 位逐渐取代个人本位的法律理念的变化,法律更关注于社会 的利益和平衡,更关注于实质正义。无过错责任下,只有受 害人的故意可以成为行为人的免责事由。 ; ;
11、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 三款规定,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 承担民事责任。这被认为是我国法上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确认,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似乎“无过错”是专指行为人没有过错时的责任,而这与理 论上的不考虑行为人的过错的“无过错”是有所不同的,从 周延法律的角度考虑,应当对民法通则的这一条进行修 改,在本文下面的讨论中,则暂且把这一条的规定看作是对 理论上无过错责任的法律确认。 ; ; ; 3、过错推定与一般的过错责任及无 过错责任的区别 ; ;&a
12、mp;nbsp;虽然前面已经提到,过错推定只是 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的适用方法,但是为了方便下面的 讨论,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在此把过错推定与一般的过错责任 和无过错责任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 ; ; ; (1)过错推定与一般的过错责任。 ;  ;  ;首先是程序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不 同。在适用一般过错责任的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要证明行为 人的行为具有主观上的过错,法律对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实 际上是推定为无过错的。而在过错推定的侵权中,法律首先 推定行为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而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明 责任是由
13、行为人来承担的。 ; ; ;其次,受害人过错的意义不同。在 一般的过错责任下,双方当事人均要为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 的责任,也就是说受害人的一般过错也能成为加害人减轻或 者免除责任的原因。而在适用过错推定的特殊侵权中,过错 的衡量标准在加害人人和受害人之间是不同的,对于加害人 来说,法律要求其以高于合理注意的注意义务来避免损害的 发生,加害人的轻微过失也可以成为“过错",而受害人的 过错只有构成“故意”或是“重大过失”的时候,才被认为 是有过错13,因为即使能够证明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 过错,仍不能免除加害人的侵权责任14.&n
14、bsp; ; ;第三,过错责任原则被认为有着一 定的教育和预防不法侵权行为的作用15,过错推定的出 现,则是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事故的增多并且证明的难度 增大,为保护和救济受害人,平衡社会关系而在法律上做出 的调整。所以过错推定增加了一定的社会公平和保护弱者的 道德含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教育和预防的功能。 ; ; ; (2)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 ; ; ;由于过错推定对于加害人负以某些 严苛的责任,有学者认为,过错推定就是无过错责任或者就 应该是无过错责任16
15、.但我认为,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 还是存在差别,因而有区分的必要的。 ; ; ;首先,无过错责任完全拋弃了侵权 法对于侵权行为的价值评价和道德约束,而仅是出于一种经 济上的补偿和公平,而过错推定在功能上介于一般过错责任 与无过错责任之间,虽有补偿之效,亦不乏评价和预防之功。 ; ; ;其次,无过错责任完全不考虑加害 人的主观状态,唯一的免责事由就是受害人的故意。而过错 推定则仍给加害人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的机会,而且,受害 人的过错、不可抗力都是可以作为加害人的抗辩理由的。 ;&
16、;nbsp; ; 4、我国现行法上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 ;我国对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法律规 定主要有两个: ; ; ; 一是民法通则作为民事法律的 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 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 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 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 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能够证
17、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 任。那么,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案件,究竟是适用第一百零 六条的过错责任原则还是适用第一百二十三条的特殊无过 错原则?这里仅仅提到了 “高速运输工具”,至于这是否包 括了汽车这一交通工具在内,实际上是有争议的17我认 为,从文义的角度来分析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首先它是 从事某种“作业”的规定,而汽车作为今天一种常见的交通 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是否还应划入 “作业”的范畴,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其次它强调了 “对 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而这种危险,显然应该和它前面提 到的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的作业对周围 环境的危险能够相提
18、并论,至于我们可能仅仅用于上下班的 交通工具的汽车是否具有这么大的危险度,我认为也是可以 怀疑的,所以我认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中的'高 速运输工具”不应该包括汽车,而又由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适用范围需要法律明确规定,所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事故 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 ;二是本文开始提到的道路交通安 全法。这部法律从性质上来说并不属于民事法律,而是一 部作为交通执法部门执法依据的行政性法律,但是它其中的 交通事故处理的责任认定的规定,将成为交管部门认定交通 事故责任的直接依据,而交管部门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又 是当事人之间的
19、民事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所以这部行政性 法律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与承担的规定,也可以作为我国现行 法律对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规定的一个法律渊源。回 到我们讨论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上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 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 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 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我认 为,这一规定并不是理论上严格的无过错责任或是过错推 定,因为它考虑了加害人和受害
20、人的过错状态但又规定得不 够周延,所以是有待进一步改进的,而从理论分析和实践需 要的角度来看,我更愿意把它界定为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 这是我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原 则的基本观点,下面的论述将围绕这一点展开。 ; ; ;让我们基于上文对侵权责任归责原 则的讨论来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第一,法律 上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的过错推定于 机动车一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 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第二,实行过失相抵 的原则,“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21、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也就是说当机动车驾驶员一方无 过错而受害人一方存在过错的时候,减轻加害方的责任。第 三,法律要求机动车驾驶员一方比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更 高的注意义务,承担更重的责任。因为机动车驾驶人不仅需要证明行人存在过错,自己不存在过错,而且需要证明自己 在行人违章的情形下,已经尽力的去避免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况下,方可减轻自己的责任。第 四,受害人的故意免责。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加害方和 受害方的过错在确定侵权责任的时候是被考虑进来的,这与 前文已经论述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不同的,因为在无过错责 任原则下,加害方的过错是不被考虑
22、的,这也是我认为现行 法律规定并不是彻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要原因。 ; ; ;三、过错推定适合我国目前状况的归责原则 ; ; ;上文我从法律规定的文义角度,分 析了我国现行法律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 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并不是彻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这 一部分我将从几个角度深入分析彻底的无过错责任并不是 最理想的归责原则,而过错推定应该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 归责原则。 ; ; ; 1、国外法律的相关规定考察 ;&
23、nbsp; ;很多学者在发表支持机动车交通事 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时候都会提到,这是大势所趋,是国 外的通行做法18,但是我认为,用这个结论来论述我国应 该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由问题的,一方 面,是否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国外的法律的通行规定是值得研 究的,另一方面,即是它是国外的通行做法也并不能说明它 就是合理的,更不能说明它在中国是同样合理且有效的,否 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 ; ;先来看看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否真的 已经成为国外的通例。 ; ; ; (1)日本:
24、1965年生效的关于交 通工具的使用和驾驶第122号法令第39条规定:"交通工 具的驾驶员因其驾驶原因而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如不能证 明损害系由受害人的过错和过失,或超出交通工具的运转和 性能以外的不可抗力所致,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19,汽 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3条规定,被告要想免除汽车损害赔 偿责任,需要证明:自己对汽车的运行未怠于注意,被害人 或第三人存在故意或过失,汽车没有构造上的缺陷或机能上 的障碍20.显然,过错仍然是确定责任的重要因素,只不 过两部法律都规定了过错推定的责任认定方法。 ; ; ; (2)西班牙:判例认为,机动车
25、驾 驶人须承担机动车缺陷风险,但是在被告已竭尽注意义务和 存在受害人或第三人的排他性过错是有效的抗辩理由21. 这显然也是一种过错推定的方法。 ; ; ; (3)台湾:1999 年 4 月 2 日通过的 债编修正条文第192条之二第1项:"汽车、机车或其他非 依轨道行使之动力车辆,在使用中加损害于他人者,驾驶人 应赔偿因此所生之损害。但于防止损害之发生,已尽相当之 注意者,不在此限。”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推定过失责任。22 ; ; ;从我看到的材料来看,德国在交通 事故的归责原则上采用了无过
26、错责任原则23,美国法上, 交通事故领域传统的侵权责任体系也正在受到无过错补偿 计划(no- fault compensation plans)的冲击,所以我认 为,虽然传统上的过错责任原则在这一侵权领域的适用已经 并不多见,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做出无过错责任原则已经是国 外在交通事故侵权领域的通行做法的判断,同时,我们要看 到的是,过错推定在这一领域是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的。 ; ; ; 2、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合理性之辩 ; ; ; (1)风险控制的角度 ; ;&
27、nbsp;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基础假设之 一,就是有些高度危险作业,存在人力不能预见、不能控制 的潜在风险,而有这种风险产生的侵权损害,则应当由风险 的制造者承担24.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未 知社会探知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人类所预知、控制风险的能 力也大大加强,随着生产力发展,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正在 不断完善,安全措施也在不断加强,行为人即使尽最大谨慎 仍不能避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无过错责任原 则,作为人们能力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故损害补偿的一项原 则,其适用的必要性也就相对缩小。 ; ; ; (2)受利益者承担损失的角度&
28、;nbsp;  ;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另一理论基础 是,对社会造成高度危险的作业能给其管理者或所有者带来 利益,利益的享有者则应当承担为这种利益的获得所付出的 损害代价25在当今社会,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 成为一种普及性的交通工具,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其功能 与自行车并无二致。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汽车的运行,并非 仅仅给其所有者带来利益,作为一种能够为全社会带来经济 效益和生活便利的交通工具,它从整体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 而并不仅仅是所谓“有车族”的福利,比如直接运送乘客的 公共汽车、出租车,再比如运送货物方便物流和人们生活的 货运车等等,所以,我认为,把汽
29、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认为 是为“有车族”和“无车族”的矛盾,甚至于上升到贫富两 阶层之间的矛盾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而且这种怀着过多的 感情色彩的法学分析的理论价值是值得怀疑的。26 ; ; ; (3)遏制事故的发生的角度 ; ;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又一个理论基础 是,让事故原因的控制者承担责任,可以刺激他采取措施防 止事故的发生27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经济学的视角是 比较好地分析思路。经济学认为,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应该 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在这种激励下道路交通的参与人自愿投 入适当的预防成本是交通事故的
30、发生尽量的减少。有学者通 过建立博弈分析的经济模型,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司 机或者行人完全没有责任的法律体系下,无责任一方缺乏采 取预防措施的激励,因而倾向于采取预防不足的选择,这就 是所谓的“在一个粗心而不必承担责任的世界里,人们一般 会更粗心”。28 ; ; ; (4)损害的分担的角度 ; ; ;无过错责任原则能够正常运转,并 且实现现代文明的风险由社会全体来承担的机制设计目的 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这个社会有着运行良好的保险机制。保 险制度是一种分散、转移危险造成的损失的制度,加害人或 受害人
31、通过向保险人投保,将损害发生时其所承担的损害赔 偿责任转移给该保险机制下的所有投保人,从而实现所谓的 损害赔偿社会化。在美国这样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当事人 双方的保险状况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法官和陪审团判决和决 定的重要因素2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是保险制度,而不是无过 错责任原则实现了损害分配的社会化30.道路交通安全 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 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出保险范围的部分,在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中,则主要由机动车一方承 担。北京市的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也规定,“本市依法 对机动车实行第
32、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 社会救助基金”。从法律的规定上看,似乎也是一个制度上 设计良好的社会风险分散机制,但是我国目前保险的实际状 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有没有真正能够配合无过错责任原则 适用的责任保险机制呢?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责 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 险标的的保险”。目前的责任险是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强调 的是投保人“有责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只在投保人在事 故发生时负有责任的情况下,才给予保险理赔。在这种情况 下,投保人即使投保再高保额的三者险,都不能使自己的得 到完全的充分的保障。国家对第三者责任险进行强制购买 后,要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
33、身伤亡、财产损失,就要先 行赔付,即便投保人在事故过程中没有责任。对于这种强制 险,保险公司的普遍反应是,商业保险公司不是福利院,不 能也无力承担所有的道路风险31.目前,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中,在机动车一方没有事故责任的 情况下,赔偿责任往往就是由机动车一方单独承受的,而保 险公司往往因为机动车一方无责任拒绝理赔,这对于机动车 一方不仅有欠公平,更在实施上存在困难。据调查,北京市 场8 0 %的车辆强制第三责任险在1 0万元以下。2004年5 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 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人身损害的责任,提高 了赔偿水平,交通事故导致第三
34、方死亡的人身赔偿往往超过 2 0万。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者还要承担1 0万 元以上的巨额赔偿。32 ; ; ;另外,在具体实施中,是否可直接 列保险公司为被告,目前也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 是持否定的观点,认为交通事故是人身损害赔偿,保险责任 赔偿是合同纠纷,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交通安全 法第七十六条立法本意是要保险公司提前支付保险金及时 理赔,并未将其作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另一种是持肯定观 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七十六条赋予了受害人直接请求 权,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也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 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
35、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合 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所以受害人可以 直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主张赔偿33,可见这一问 题也有待法律给与明确的规定。 ; ; ; 3、对于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 人之间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及相关问题的建议 ; ; ;我认为,我国现行的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是存在问题的,要解决 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 ; ; (1)明确过错推定的责任原则 ;&nb
36、sp; ;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中,机动车对 非机动车、行人的侵权责任原则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 现象,以王利明教授领衔的,以杨立新、郭明瑞、房绍坤、 王轶等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 建议稿的机动车侵权责任原则上,采取了过错责任的态度 34,而以梁慧星教授领导的,由张新宝、刘士国、于敏等 学者组成的另一个课题组起草的同名建议稿的相关规定,却 是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机动车侵权责任原则的35.而在 2002年12月22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一次会议讨论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的第 四章“机动车肇事责任”中,第二十五条对侵权责任归责原 则,设计
37、了两种方案,之一是规定机动车对非机动车、行人 的损害实行过错推定,之二是区分封闭与非封闭道路,在前 者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后者实行过错推定36. ; ; ;这不能不说是立法可能往往会选择 一种更折衷的方案的结果,但同时我认为,这也从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需要, 而无过错责任的实行仍然存在困难的客观事实,已经为立法 者所重视。前文已经分析过,我们现行的法律规定实际上是 不完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完全的无过错责任也是不适合 我国目前的经济、交通和法律状况的,而由于机动车驾驶的 一定的技术性,受害人可能很难证明机动车一方
38、的过错状 态,而且出于救济受害人,减少事故后的可能损失的目的, 完全传统意义上的过错责任原则也难当此重任。所以我认 为,明确过错推定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 故的归责原则可能是我国目前最为恰切的立法选择。 ; ; ;具体来说,在发生事故的时候,首 先应当推定机动车一方存在过错,只有证明机动车一方无过 错而受害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能减轻或免除机动车一方 的责任。同时,应该明确机动车一方对交通安全负有''高度 注意义务”,即使在非机动车、行人违章的情况下,机动车 一方仍负有尽一切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的责任。另外,应该明 确过
39、失相抵原则的具体适用标准,即非机动车、行人一方的 何种程度的过错可以作为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原因。对 此,法律仅规定了 “违章”,但是从法理的角度上,过错存 在故意与过失两种形态,而故意又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过失一般也可分为轻微过失、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受害人 故意即使在完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下,也是加害方面则的原 因,这里不做讨论,但是过失是否能够成为交通事故这种特 殊的过错推定责任下加害方的免责原因,我认为是值得进一 步细分的。“违章”行为是可以区分为轻微、一般和重大的, 对于重大的违章行为,应该认为也可以作为在加害人一方不 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减轻加害人责任的原因。当然,具体区 分是否“
40、重大”的标准,应当由交管部门从技术的角度上进 行细致的规定。而至于一般和轻微过失,我认为不应该作为 减轻加害方责任的原因,这才符合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的基 本精神。 ; ; ; (2)对此类交通事故的赔偿额度进 行限制 ; ; ;由于交通事故侵权的赔偿范围比较 广,由于实行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以后,机动车一方完全承 担责任的可能大大增加了,在目前这种保险机制不能在短期 内适应赔偿制度变化的情况下,应该给此类交通事故的赔偿 额度作一个限制,以尽量减少这种制度设计可能带来的负面 效应37.当然,对于这种限制
41、可以相应作出例外规定,比 如当加害人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时,则不能享受最高额限制 38. ; ; ; (3)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商业 保险 ;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提出 了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 救助基金,我认为,这是实现更好的保护弱势群体,促进交 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的一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与机动车强制责任险是配套的,是 由办理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收取的保费中按国家 规定的比例抽取的。国外通行的做法是,机动车第三者强制 保险制度建立后,作为这个制度
42、的组成部分,需要同时建立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用于支付尚未参保的机动车造成的 交通事故和肇事逃逸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抢救、 赔偿费用。事后,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有权向应当负责任 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驾驶人追偿。对于基金的使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也做出了规定:“未参加机 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 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 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这一规定旨在解决部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伤者基 本治疗费用不足的问题,不过,这一目的的实现还有赖于机 动车强制责任险的建立。 
43、; ;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强 制责任险的保险人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无条件赔付39,这 就使得这一险种的风险加大,商业成本提高,保险公司毕竟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这种责任赔 偿,所以我认为,应该设立与一般的商业保险不同的社会保 险制度,来解决类似于交通事故这样的危害较大的现代社会 事故风险问题。这种社会保险应当具有这样的法律特征: ; ; ;首先,设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通过 分散风险的方式解脱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而且还是为了填 补受害人的损害,因为这种社会保险制度的哲学基础,在于 对人类基本
44、生存的照顾40,基于这一点,这种保险的赔偿 额度,应当以满足受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为标准,既提供所 谓的“救命钱”,而不宜过分扩大,至于其他的财产损失, 则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进行分散化解41. ; ; ;第二,该种保险的经营,不以营利 为目的,应该由非营利性的社会保险机构来进行,有利于隔 离风险,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险的目的。 ; ; ;第三,实行强制保险制度,被保险 人的投保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而保险人接受被保险人的投 保也是一种法定义务,并且合同的内容要受到国家保险监管 机构的严格监管,合
45、同的自由度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是一种 强制订立的合同。 ; ; ;另外,保险公司也应当针对法律上 的新变化,积极设计推行在社会强制保险基础上的商业保 险,进一步强化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保险,由于这一部分保险 不是以社会救济为基本目标的,所以完全可以按照保险业的 经营规律计算相应的保险金额和保费,并且保险人和被保险 人之间可以作出双向选择。 ; ; ; 四、总结 ;   ; 汽车事故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社会 意外灾害之一,越来越受到包括法学界在内的社会各学科
46、以 及普通百姓的关注,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 事故,由于集中体现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因而显得特别 引人注意。本文通过从侵权责任原则的理论到现实法律规 定,从法社会学的评述到经济法学的分析,从专家学者的理 性论述到普通百姓的现实感想,力图梳理出我国现行机动车 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原则的合理性和 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交通事故 侵权,虽然只是民事侵权中的沧海一粟,但它一方面体现着 民事侵权理论的一般原理,另一方面还面临的特殊的社会、 经济以及道德问题,因而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而本文的 讨论,仅仅是从表层揭开的一点点,还有很多相关的问题本 文没
47、有能力涵盖,比如,按照本文最后的建议,建立社会保 险、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保险制度作为交通事故侵权的保障制 度,但是这两者之间,以及保险制度与传统的侵权责任之间 的协调,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 ;注释 ; ; ; 1参见尹腊梅:机动车肇事责任 与高度危险责任的合与分兼论民法典草案机动车肇事 责任的规定,载江平主编:侵权行为法研究,中国民主 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05306页;时显群:新颁布 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述评,载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 总第120期;马剑:撞了岂能白撞一一解读道路交
48、通安 全法新规,载中国保安2004年第2期;王明水:道 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确定的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冲突. ; ; ; 2参见陈冰:一切为了百姓利益 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载安全与健康2004年 第6期;刘峰、张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研究一一对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法经济学分析,载西 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 ; ; 3按照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 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 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
49、不负交 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 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 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 同等责任。也就是说,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不同于交 通道路安全法的归责原则。另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 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行人发生交 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 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 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在10个月的平均生活费的,按10个月平 均生活费机动车支付。但目前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无责 撞人的标准施行上不封顶政策,也就是说只要受到伤害的第 三者能开具合法的收入证明,无论多高都要全额赔偿。 ; ;&nb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家名篇开头》课件
- 快递物流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报告
-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
- 《园林工程技术》课件
- 近三年类似工程经验情况
- 《红色旅游概况》课件
- 医疗建设终止合同模板
- 科技启蒙:幼儿园科技馆建设合同
- 科技创新园区
- 2020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及答案山西
- 中药学专业自评报告
- 幼儿园中班班务会会议记录表
- 项目立项单(模板)
- 三角函数的概念说课稿-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 基础会计综合实训
- 小学生相声剧本(10篇)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胶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 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服务方案
-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22年11月课程考核答案
- 《拼多多营销策略问题研究(论文)》
- GB/T 7531-2008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