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_第1页
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_第2页
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_第3页
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_第4页
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中药【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中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也称有据医学、求 证医学,是用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的期望有机的 结合,也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 的诊断方法,最精确地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核心内 容是重视证据、以人为本。同吋,也注重医生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经 验。运用循证医学来完善中医中药理论,加快发展中医中药,建立中 医药临床系统评价体系,汇集中医药临床评价的资料,建立大型中医 屮药信息数据库,是医药学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1中医中药理论依据中医中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医

2、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 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岀了巨大贡献。现 在中医中药仍被世界认同,我国政府对中医中药也十分重视,提岀要 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甲骨文记载食医、疾医、疡 医。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是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 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对人体 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 步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其后素女脉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难经等医学典籍使中医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以及药物、针灸 治疗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中药理论体系,也成为了后世医药学工 作者的理论依据。16世纪

3、中叶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第了闻名于世 的本草纲目进一步奠定了屮医药学的基础。中医中药的基木理论是:医论“阴阳五行”,药论“四性五味”。 “阴阳互补、阴阳协调、阴阳消长、五行相生相克”,“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阴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中医的诊断有“四诊八纲” z法,望、闻、问、切为四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谓 八纲。他是各种辨证之总纲。同时讲究“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 施治是其核心。其蕴涵着大量的系统论思想,与现代的循证医学理论 有诸多相似之处。2屮医屮药发展的瓶颈2. 1缺乏大样本试验数据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 料,特别是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数据及特殊

4、人群的差 异性分析数据。疾病谱、人的体质、抵御疾病的能力都在变化。数千 年传统的医案、方剂记载是否符合现代人群的疾病治疗,值得研究探 讨。中医经典的辨证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对人量症状和休征 等信息进行分析。可喜的是,目前在中医“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中医证候的基因芯片研究也有较大进展。一些大的医药研究 机构对中药药效学研究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已经达到110多种。如 大 黄灌胃致“气虚”,化疗药或辐射致“血虚” “阴虚”“阳虚”糖皮质激 素致“肾虚”等。但是也有一些动物模型难以制作,如精神方面的疾 病,狂躁、幻觉、抑郁、焦虑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试验药物在动物 模型中有效,而在人体

5、无效,多经不起体内试验的重复,是假阳性结 果。如许多中药粗提物能增强试验动物的免疫功能,抑制试验动物的 移植性肿瘤,但在人体确无效。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阐明中医“证”本质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具有重大科 学意义1。2.2缺乏明确的预后评价中医中药学主要是治本,t古i本清 源,扶正祛邪”,讲究的是精、气、神的恢复情况。而对预后无十分明 确的康复指标及评价。不像西医那样有明确的实验室指标或仪器设备 检查结果。建立屮医药疗效系统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屮医药学发展的 必然。 2.3缺乏科学的方剂综合疗效分析中药的方剂组成多以增 加疗效、降低毒性为主。自神农尝百草,以五味定药性,以五

6、味z法 定方剂,药物的五味与功效究竟存在多大差异值得研究。中药方剂中 多味药的疗效不是单一的,作用机制也不是一个靶点,而应是多组分 多个靶点,具有综合疗效。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2. 4中药有效成分含量及提取问题由于气候条件、外部环境、 土壤性质的变化,古老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所改变,中草药 特别讲究产地(生长气候的变化、土壤性质的变化)、药用部位、及 采收季节。用法、用量、用途也应有所改变。虽然大部分中药的化学 成分定量、定性、指纹图谱、红外图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 产地、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等有效成分的差异性研究还有待提高。中 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提纯精制技术、仪器设备、质量控

7、制、检测 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些问题,如中药注射剂由于其起效迅速、 疗效确切而受到临床的欢迎,但其质量难以控制,安全性受到质疑, 从而制约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2.5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近年来,由于使用中药制剂而引起 的adr事件吋有报道。据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年中药不良反应 报告数中药的不良反应量占adr报告总数的13. 5%,其中中药注射剂 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占中药不良反应总数的77. 2% 2。主要发生在肝、 肾、神经、血液等系统的毒性。应引起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造 成中药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毒性研究数据缺 乏,如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毒

8、性事件;制 剂原药材质量不统一,难以控制,如采收季节不同,甚至运输、储藏 的条件不同其有效成分差异较大;同名异物品种现象较多,各地区 习惯用药不同致使发生中毒事故。例如北京某医院用山豆根配制感冒 片时曾发生二百余人中毒。北方习用北豆根(山豆根)为防己科植物 蝙蝠葛的根茎,南方习用山豆根(广豆根)为豆科植物柔枝槐的根, 广豆根毒性大于北豆根,中毒原因是错把南方的广豆根调入北方当北豆根入药。3小结综上所述,中医中药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中药, 是医药学t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循证医学与中医中药理论存在很多相 同之处,如中医讲求整体观念、以人为本;循证医学也是如此。循证 医学讲的是求证施治;中医讲的是辨证施治;循证医学的“证”是可信 的证据,屮医讲的“证”是症状、症候或理解为临床表现。二者含义 不尽相同。笔者建议,运用循证医学来完善中医中药理论,加快发展 中医中药,建立中医药临床系统评价体系,汇集中医药临床评价的资 料,建立大型中医中药信息数据库。今年国家科技部将中医辨证和疗 效评价、中成药安全性评价等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 家屮医药管理局也把实施屮医药走出去战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z 一,明确要求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吋期内,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