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doc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doc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doc_第3页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doc_第4页
浅谈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儿童的情操,开发儿童的智力,向儿童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专家们认为,音乐最先引起幼儿共鸣的就是韵律,因此我们把音乐教育的基础放在基本的重要的韵律上. 根据幼儿学习音乐的这种特点,我们注意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念童谣、拍节拍 由于感受节奏要靠肌肉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爱动、控制能力差,思维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等特点,我们认为通过念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可行的。 学儿歌不仅是为丰富幼儿的词汇,纠正幼儿的发音,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同时,儿歌有整齐自然的韵律,反复吟诵

2、的基调,强烈分明的节奏,明白如话的语言,并富于音韵美和音乐感。 在小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配合品德教育,语言训练,常规教育等,幼儿学习了一些儿歌,在幼儿熟练掌握这些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边念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 如儿歌白米饭: ××× |××× ××××|××× 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 种的粮. ××× |××× &

3、#215;×××××× 小朋友,要爱惜,浪费一粒 不应当。 这一首有强烈分明的节奏和整齐自然的韵律的短小儿歌,就很适合幼儿边念边拍节奏,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学会了|×××和|××××|这两种简单的节奏型. 再如:儿歌春天 ××× ××× ×××××××× 春天到,柳树笑,弯弯的柳条 随风飘。 | ×××

4、×× |××× ××××××× 绿绿的叶子 象小船,千万不要 用手摇。 这一首儿歌中就包含了×××、××××和×××××三种节奏型.当然×××××这个节奏型较难,要在幼儿熟练朗诵的情况下,再配上节奏练习。 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就能自己为各种儿歌配节奏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在众多的儿歌中选择几首节奏感较鲜明的

5、,分别拍出节奏,让幼儿辨别儿歌名称。也可让幼儿拍节奏,老师猜儿歌的名称,幼儿的兴趣是很高的。 二、唱儿歌、拍节奏 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除了听一些有节奏的声音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 按音乐的节拍拍手,这是幼儿园里普遍使用的,但要拍出歌曲的节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念儿歌拍节奏的基础上,我们试着让幼儿为一些押韵的歌词,唱得顺口的歌曲配节奏,并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如为歌曲春天配节奏,第一步:我们让幼儿边唱边按歌词拍手,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在熟练的基础上再按原歌曲的速度拍。第二步:听音乐,让幼儿在心里默唱,并用手拍出节奏.第三步:让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6、就是既要按歌曲的节奏念歌词,又不能唱出旋律来)。小班末期我们学了歌表演蚂蚁搬豆,在这首歌中出现了:|这样的带附点的音符,由于我们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幼儿也较快地掌握了××××的节奏型. 三、身体动作、表演节奏 好动是孩子的本性,要他们静坐聆听音乐而不动是不可能的。他们常随着韵律进行摇动身体来表达对于韵律感受,由于韵律动作的配合,能在内心得到满足感。 听着音乐拍手,已满足不了孩子们想动的愿望,因此通过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培养节奏感也是方法之一.通过模仿各种动作或人物的动作培养节奏感是常用的方法。随着音乐用手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如:头、脸、腿、肚子,拍自

7、己或拍别人,或用脚有节奏地跺地或混合使用等,这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练习方法。 四、 结合兴趣、培育节奏 有节奏地喊小朋友的名字是幼儿乐意玩的一种游戏。在不断地呼唤中,幼儿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 如:××|××O| 徐程,徐程! ×××|×××××|×OO 叶霏霏,叶霏霏,叶霏霏! 在游戏中幼儿可按坐序,根据幼儿的名字,变换节奏喊,也可由老师拍出二种节奏中的一种,让幼儿猜老师在喊谁,只要幼儿说的名字符号这种节奏就算对了. ×× |×

8、5; ×××××|这是一则幼儿喜欢的谜语,配上节奏后,白白 胖胖,肚脐眼 朝上念起来更是朗朗上口。 在春天里,我们发动幼儿从家中带来了各种种子,并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孩子们天天来给种子浇水,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在一次观察中,有一个孩子首先发现种子长出来了,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种子发芽了!”这一喊,启发了我,便带头有节奏地喊起来,×× ×××,孩子们也一种子 发芽了齐跳着,拍着手有节奏地欢呼起来。 总之,无论是通过念童谣、唱歌,还是通过身体动作等方法来培养节奏感,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不只是靠几

9、节音乐课,而是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利用可以利用的内容或形式适时地进行节奏训练,当然在训练的同时不是机械的,而要注意它的兴趣性。培育幼儿节奏感的方法是很多的。参考资料1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能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

10、再现节奏的能力。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拍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人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当幼儿一进入班级,我就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来吸引幼儿.首先,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教师弹琴让幼儿倾听,教师跳舞让幼儿欣赏,并且让幼儿多接触音乐,除了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外,每天抽

11、出一定时间进行音乐活动。每天利用各个环节活动时间放音乐,比如在幼儿喝水环节教师放电子琴示范曲的第十一条就是小女孩喝水,示范曲十二条就是小男孩喝水,示范曲第一条是排队,当教师弹歌曲小星星时幼儿会马上感觉是安静的音乐,该上课了,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去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小雨声“滴答,滴答”、吹风声“呼呼”,流

12、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二、充分发挥语言的节奏性,培养节奏感。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儿童名字的呼唤、小动物名字、童谣、顺口溜等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中找出一个最短小、最简单的节奏型,从这里入

13、手对幼儿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如:节奏型范例: × × × × × | |× × | × 刘 烁 徐 子 阳 小 兔 大 × × × × × 灰 狼 小 老 鼠 。还可以结合词组、儿歌、短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如在语言课数一数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儿歌。| × × × × × | × × × × × |山 上 一 只

14、 虎 , 林 中 一 只 鹿 , × × × × × | × × × × ×|路 边 一 只 猪 , 草 里 一 只 兔,× × × × × × × × 0 还 有 一 只 鼠。 数一 数,× × × × × -| × × × × × |1 2 3 4 5 , 虎鹿 猪 兔 鼠。这样幼儿不仅在说儿歌上感觉琅琅上口,而且

15、又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三、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要使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来训练幼儿运动神经感受的反映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动是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这个动强调的不是动作的优美程度,幼儿的注意力也不主要表现在动作上,而是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再以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把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表现出来,听音乐多,老师讲的少,发挥幼儿

16、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让幼儿用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就可以了.比如故事大象和蚊子中幼儿表演时模仿大象走路时动作较慢并且步伐显得较沉重嘴中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很快就将大象的形象表现出来了,另外小鸟飞,小兔跳,小猫走,乌龟爬,敲门的动作等都可以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例如教师弹琴幼儿区分音的高低,教师弹低音区且节奏较慢时幼儿会自觉地

17、用大象的动作来表示,教师弹高音节奏稍快时幼儿会用小兔子来表现音乐,可见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小脚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律动快来拍拍中幼儿跟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到哪小手就拍到哪,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无论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律动都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四、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图谱可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形象化,它不但能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而且易于幼儿理解。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

18、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 如图所示:用一只小狗表示一拍,半只小狗只剩一条腿了站不稳了在脚下放一块土地为八分音符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又如:在节奏乐大雨和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再如教师可以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制作成小手绢,然后将手绢晾在一条高度适中的绳子上幼儿可以按照音符节奏跳过去,跳的对的小朋友可以再拿一块音符手绢挂在绳子上,这样有大大增加了幼

19、儿的积极性.五、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节奏。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我设计了大量的音乐性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如歌唱活动中的即兴节奏游戏,我们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游戏,让孩子们边唱边玩,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和掌握歌曲节奏。歌曲小黑猪,在幼儿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可领幼儿根据图谱有节奏的说歌词,熟悉歌词后幼儿可有节奏的说歌词并加以表演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高人走矮人走中幼儿可根据教师琴声的高低判断高人走还是矮人走,游戏难度不断增加,节奏类型不断变化,富有情趣的游戏让枯燥的节奏练习变成了快乐的即

20、兴表演。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六、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如听音乐找节奏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从明显的节奏型对比开始。从最简单的来说,在教幼儿认识音符中,教师可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吸引幼儿,比如四分音符幼儿可扮演小蝌蚪喊妈妈加上大拇指食指一闭一张的手势,嘴中喊“妈啊”来表示表示一拍,八分音符嘴中则发出短促的声音“妈”并加以手势表示,熟悉之后教师念出节奏型幼儿寻找匹配节奏型.七、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各种节奏地同时,还要注重幼儿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在学习歌曲我爱我

21、的小动物的准备活动中,我们启发幼儿根据小鸡的不同情绪,来创编模仿小鸡叫的不同节奏,并要求在模仿完叫声后,完整地说出这样叫的小鸡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加,创编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八、打击乐器的运用:演奏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刚开始可以让幼儿随便敲打着玩,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对乐器熟悉之后给幼儿一首熟悉的小歌曲如:我爱我的幼儿园教师稍加引导幼儿便可以跟随电子琴伴奏边唱歌边打节奏了。打击乐器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容,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

22、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总之,以上策略可单一使用,也可融合使用。但不管怎样,教师在运用这些策略开展节奏学习活动时,都应注意与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幼儿主动感受、发现节奏的规律,对节奏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参考资料2培养幼儿节奏感方法 节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就像对牛弹琴.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重点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听力,从而让幼儿从中感受快乐、体现快乐。下面浅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通过引导幼儿用耳倾听,感知各种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而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

23、练听觉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熟练音乐的各种基础要素。 我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笑的不倒翁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觉、感知他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平时,有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各种节奏的感知。如:“嘀嘀”的喇叭声、“嘀嗒嘀嗒”的流水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节奏,就感到特别兴奋,并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幼儿听辩节奏。如:听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走步,拍手、点头,让幼儿慢走、快走或跑。 二、游戏中加强节奏的训练 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采

24、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走,教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 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如设计有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小铃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听辩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教师要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形象符号,如游戏:小手小脚(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 三、利用动作表现节奏 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其动作由

25、幼儿根据音乐自己表演,教师不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但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认识。 如:用走跑的动作表现节奏,开始,我弹奏的全是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XX|XX|XXXX|),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完全一致,然后我在弹奏八分音符为半拍的乐曲(XXXX|XX|XX|),小朋友来不及走,就很自然的跟音乐小跑起来。训练几次后,只要老师弹的节奏一变,幼儿马上就会变换步伐。 四、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中幼儿接触较多的是、拍.针对小班的心理特点,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二

26、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先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打击不同的乐器,从中感知出音色,音调的不同,在模拟发出不同声音,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然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这样幼儿在活动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不过教师还要考虑到 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因人而异。 五、重视乐器的使用,加强节奏练习 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

27、练习使用。 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锤敲打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 通过上述活动,幼儿对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感知节奏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参考资料3浅谈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死板、机械,严重束博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8、因此,根据各班幼儿的音乐水平,从感知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以适应未来时代对人才需求。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让幼儿多接触音乐:在入园的第一天,教师背手风琴,奏起了优美的乐曲,使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小班有个小朋友唐嘉成,入园第一天就哭着不肯来幼儿园,李老师给他弹我不哭的曲子,顿时唐嘉成就不哭了,连续这样做了几天,两天以后,他高兴地对妈妈说:“我不愿在家里玩,我要早点到幼儿园,老师给我弹好听的音乐。"(二)、加强音乐课的游戏性,让幼儿行动起来.在音乐课中加强游戏性,根据教

29、学目的,巧妙地安排课的结构和内容,尽量做到情节化.每节课通过各小游戏进行两分钟的节奏练习、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乐器、头饰、情景表演等进行音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边听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如:歌曲:快活的小企鹅小企鹅,小企鹅,跑起来,真快活.东一摇来西一摆,摇摇摆摆多像一个老太婆。哈 !多像一个老太婆。哎!在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把游戏的歌词介绍给幼儿听后,幼儿立即学小企鹅走路的样子动了起来,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真让人高兴,当唱到“摇摇摆摆多像一个老太婆"时,幼儿又学老婆婆走路的样子动了起来,随后老师灵活地进行了音乐游戏的教学活动。使一

30、节课内让幼儿始终处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每节课都有新鲜多变的教学内容,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二、运用人体打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德国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以节奏感为基础进行音乐教育。他所创造的人体打击乐,是向幼儿进行训练的一种很可取的教学方法。这种人体打击乐,是以四肢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和捻指等动作,奏出动听的节奏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运用人体打击的伴奏方法结合音乐教学内容,结合唱歌、舞蹈、音乐游戏及日常生活对幼儿

31、进行节奏训练。具体做法是:(一)在律动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拍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有节奏变化的律动曲。在教学这首歌时,用拍手、跺脚、拍肩、点头等动作,编成律动教给幼儿,根据节奏不同、强弱不同进行练习.幼儿通过四肢活动,拍打出比较动听的节奏来,这样幼儿对这首歌不但学得快、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二)在唱歌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教幼儿唱歌时,应采用让幼儿点头或拍手为歌曲打拍子的方法。如在教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时,让幼儿一边唱一边拍手,这样即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为课堂增加了活跃气氛。(三)在音乐游戏中运用人体打

32、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游戏是儿童的伴侣”。幼儿需要游戏,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游戏是音乐指导下的游戏,它把音乐和动作合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唱歌、舞蹈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形式.如“开火车”的游戏,它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的力度、速度和单色的变化,使幼儿即兴发挥的能力.“开火车”游戏乐曲表现了一列火车从车站缓缓开出,节奏鲜明的音乐,激发了幼儿形体动作的反应,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为音乐生动造型,促进了幼儿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三、从感知音乐入手,结合

33、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年龄小,对移动的节奏、比较持续的节奏更容易接受.1、首先进行语言节奏练习。音乐节奏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2、再就是动作节奏的训练,动作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让幼儿感知二拍和四拍的节奏,鲜明地进行曲,同时也给他们欣赏三拍子的乐曲让他们逐渐区别这两种音乐的不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高低,幼儿年龄小,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抽象的概念是不理解的,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让幼儿理解,幼儿才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如,让幼儿听出远近声音的变化,并通过音乐的强弱的

34、对比,告诉幼儿什么是强,什么是弱,如何能使声音强弱等。3、让乐器进入课堂。在学习节奏时,让幼儿拍手,拍铃鼓,拍出节奏型,突出了节奏,让幼儿用铝板琴,小木琴敲出节奏型,并让幼儿自愿选用打击乐进行伴奏,突出了节奏型、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脑、眼、手、口器官的协调配合,大家协调一致的演奏,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和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是个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大胆探索,打破传统的公式化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活动的间隙,通过各种小游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日常活动证明,在幼儿对每一种节奏掌握较稳的情况下,各班幼儿可以进行完整地准确地合奏训练去发展幼儿的

35、音乐素质。例文: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  林霞 摘要:节奏可以说是一个音乐的框架和结构,节奏感主要是指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节奏感在音乐活动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我在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就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关键词:   幼儿   音乐    节奏感    教育   培养  引言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

36、,也是接受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期。音乐教育是幼儿美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和潜能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是指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节奏感、旋律感、听觉表象、音乐记忆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联想和表现力。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启迪智慧,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音乐对幼儿来说是意义重大。而节奏可以说是一个音乐的框架和结构,节奏感主要是指节奏和节拍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节奏感在音乐活动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

37、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情趣.那么如何能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练习和培养。   一、 运用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和表现     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唱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1  自由节奏 

38、0;    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初期,记指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做动作,教师只需要指导那些动作完全不能与音乐相协调的幼儿,必要时可以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运动,让他被动地感受几次。在这一阶段,常做的动作是用手去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2  均匀节奏      这种活动一般适合小班合中班。即指按教师的要求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表现均匀进行的节奏.但注意:不论乐谱是何种音符,实际上动作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次左右。3  歌曲、乐曲本身的节奏  

39、0;   歌曲和乐曲本身的节奏,比前两种都要复杂一些,所以刚开始可以选用一些节奏较简单的音乐和容易做的动作。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走走走等音乐。4   双层节奏      就是指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节奏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则用均匀的节奏打拍子,即顽固伴奏。独立完成是指幼儿同时又拍手又踏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另一部分幼儿做踏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5  节奏动作表演    &

40、#160; 节奏动作表演是指所做的动作一方面要反映出歌曲本身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歌词内容的一种身体节奏活动。这个训练适合在大班第二学期,如:大公鸡粗心的小画家都可进行节奏的动作表演练习。二  运用视觉来感知和表现      视觉的参与有时也会有助于节奏的感知。运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有:1。看图做动作。如用图表示汽车的叫声;或是用图画和乐谱符号来表示节奏型。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引导幼儿用拍手或其他简单的节奏动作来做,做熟了以后,还可以用这种节奏动作来为歌曲伴奏.1  听节奏画节奏  &

41、#160;   最初,老师可以当着幼儿的面将歌曲的节奏边唱边用长短不同的横线画在黑板上,然后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看着黑板上的线边唱边画,最后让幼儿自己边唱边做。在幼儿基本上理解了这一活动方式后,可鼓励幼儿自选歌曲,并自己画出其中的节奏.2  。看节奏猜歌曲      老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做出来或画出来,让幼儿也做一做,然后请幼儿猜猜看:是哪一首歌曲?三 运用嗓音来感知和表现      运用嗓音活动来进行节奏培养,也是目前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1  声音模仿      这种活动是指用嗓音来模仿周围生活中各种熟悉的自然或社会的声音音响。当然,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