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1.gif)
![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2.gif)
![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3.gif)
![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4.gif)
![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dffea8ce-14e2-4ee5-a5bf-0d5f4c140aa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目录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3第一节病因病机4、外感六淫4二、感受疫毒4第二节诊断与鉴别诊断5一、诊断要点5二鉴别诊断.6第三节辨证论治6一、辩证要点6二、治疗原则.7三、分证论治8四、预防调摄.72第四节常用中成约要览12学习指导与教学大纲正确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品零售及使用领域的执业药师的重要职责,也是 做好药学服务的基础。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其病因病机较为复 杂,临床需要辨证论治,近年来用于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发展较迅速,品 种繁多,如何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适合病情的中成药,就必须有扎实的中医药 学基础知识。针对执业药师知识结构中,中医临床学科知识相
2、对薄弱的状况, 我们将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列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内容。 介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希冀各位执业药师通过学习这些材 料,提高诊断辨别外感发热的技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学习的目的 要求如下:1. 掌握外感发热的含义。2. 掌握外感发热的病证辨别。3. 掌握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及成药举例4. 熟悉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治疗外感发热的中成药及临床应用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发热,体温升高,并 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丄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不因外界温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保持在37°c左 右。由于饮食
3、、运动、环境、情绪和性别的关系,体温可能有暂时的轻微的 波动,但此无临床意义,发热则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外感发热是指外感 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 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请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 果。外感发热包含的病种非常广泛,本章着重讨论与患内科杂病密切相关的 外感发热病。西医学屮部分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若外感发热发展至神昏 谯语、抽搐惊厥等营血分病理阶段吋,应结合伤寒论温病学中有关 内容进行辨
4、证论治。第一节病因病机一、外感六淫外感发热,多因气候反常,或人体调摄不慎,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之邪,乘虚由皮毛肌滕而入,由表入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六淫之 中,以火热暑湿为主要病邪,风寒燥邪亦能入里化热导致外感发热。外感发 热病因的差异性,与季节、时令、气候、地区等因素有关。六淫既可单独致 病,亦可两种以上病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二、感受疫毒疫毒乂称戾气、异气,是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疫毒为四吋六气 运化失常所引动而肆虐,多由口鼻而侵,由上而下,由浅而深,发为热病。 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 现高热。正如发生在02年的那
5、场非典。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正气与之相搏,正邪相争,则引起脏腑 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 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 即属热属实。外感发热病变,病机以阳胜为主,进一步发展则化火伤阴,亦 可因壮火食气而气阴两伤,若病势由气入营入血,或疫毒直陷营血,则会发生神昏、出血等危急变证。第二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一般在3日z内,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症。病程较短, 约2周左右,传变迅速,若有传染性者,往往有疫情接触史。2. 体温升高,口腔温度在37. 3度以上,或腋下温度在37度以上, 直肠温度在37
6、. 6°c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 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3. 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如咳嗽、胸痛、喘息、泄 泻等症。4. 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或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等。5. 具有西医学感染性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象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加,尿中有脓细胞,大便中有脓细胞、吞噬细胞,血、尿、骨髓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b超检查胆囊体积缩小,收缩及排泄功能羌等炎性改变等。二、鉴别诊断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均以发热为主症,故须加以鉴别。可从 病因、病程、热势及伴发症等方面
7、进行鉴别。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 体温较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常见其他外感 热病之兼症,如恶寒、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多为实热证。内伤发 热,多因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七情郁结等导致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 其热势高低不一,常见低热而有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 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如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 纳差,舌质淡,脉数无力,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z证。第三节辨证论治一、辩证要点诊察热型,对外感发热的辨证,有重要的意义。外感发热,常见下列 热型,如恶寒发热、往来寒热、潮热与不规则热等,临床需注意观察。1. 恶寒发热 指恶寒
8、与发热同时存在,体温多在39c以下,如热病早期, 卫表诸证,常见此热型。2. 壮热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在39c40c之间,甚 至更高,达数天至2周z久。一fiz内,波动甚小,多见于气分发热、肺系 邪热及暑热病邪、湿热等所致发热。3. 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寒时不热,或热时不寒,一日数 次发作。提示病位在少阳、肝胆,或由疟邪所致的病证。4. 潮热 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犹如潮汛一般。外感之潮热,多属实证, 热势较高,定时又复升高,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湿温证以及热入营血证等。5. 不规则热 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热势变动并无规律,如时行感冒、 风湿热等。二、治疗原则外感发热,由六
9、淫及疫毒所致,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由表及里,或有脏腑功能失调,郁热化火,病机虽有不同,但发热为其共性,“热 者寒之”,因此,外感发热以清热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性质、病变脏腑、 影响气血津液的不同,乂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清泻脏腑、 养阴益气等治法,以达清除邪热、调和脏腑之目标。1. 清热解毒此法为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贯穿于本病的各个阶段, 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保存阴津的重要措施。此法常与清脏 腑、除湿、凉血等法配合应用。2. 通腑泻下 适用于热病腑实之证。常以泻下与清热相结合,通过泻 下以去积、排毒,釜底抽薪,顿挫热势,从而达到泻热存阴之目的。为外 感发热的常用治法。3
10、. 清热利湿 选用苦寒清热药与清利小便等药配伍,达到湿去热清的 目的,常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胆、肠道、膀胱等处的外感发热病。4. 清泻脏腑 利用药物的归经,选用对相应脏腑有清热作用的方纱, 以达到清肺、清胃、清肝、清胆等目的。5. 养阴益气本法对外感发热并无直接的解热作用,但热毒之邪,必 伤阴液,乂易耗气,因此常与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等其他清热法配合应用 于外感发热,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主耍适用于热病中有阴伤气耗者, 外感热病后期应用最多。三、分证论治1、卫表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 或口干咽痛,或身重脫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治法解表退热。
11、处方举例荆防败毒散(风寒型)、银翘散(风热型)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止柴胡饮冲剂(风寒型)、霍香止气水(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银翘解毒丸或双黄连口服液(风热型)、防风通圣丸(外寒里热 型)等;退热针剂可选柴胡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2、肺热证临床表现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 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处方举例麻杏石甘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金莲清热冲剂、小儿肺热咳喘冲剂、急支糖浆等; 退热针剂可选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3. 胃热证临床表现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洪大 有力。治 法清胃解热。处方举例口虎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
12、可用白虎合剂、牛黄解毒丸、瓜霜退热灵、炎热清胶囊; 退热针剂可选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4、肠腑实证临床表现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人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谑语, 舌苔焦燥有芒刺,脉沉实有力。治 法通腑泄热。处方举例大承气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清宁丸、新清宁片、三黄片、一清胶囊;退热针剂 可选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5、肝胆湿热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口苦咽干,或恶心 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 法清热利胆。处方举例大柴胡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龙胆泻肝丸、金熊炎必克胶囊、金胆片等;退热针 剂可选穿琥宁注射液等。6、脾胃湿热证临床表现身热不扬,
13、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口渴不欲饮, 或目身发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处方举例王氏连朴饮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甘露消毒丹;退热针剂可选穿琥宁注射液等。7、大肠湿热证临床表现发热,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 法清利湿热。处方举例葛根苓连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葛根苓连微丸、复方黄连素片等;退热针剂可选穿 琥宁注射液等。8、膀胱湿热证临床表现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或腰 腹作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利膀胱湿热。处方举例八正散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八正合剂、瘟清片等;退热针
14、剂可选鱼腥草注射液 等。9. 营血分证临床表现高热,神昏请语,狂躁不安,口渴咽痛,头昏冃赤,斑疹显 露,小便黄赤,大便燥结,甚至惊厥抽搐,舌红绛,脉数。治法清营凉血。处方举例清营汤加减。成药举例内服可用紫雪散、新雪丹、解毒清心丸;退热针剂可选清开灵注射液等。四. 预防调摄外感发热的预防在于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感受时邪疫毒。调摄方而,首 先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体温、神、色、肌肤、汗液、气息、脉象等。 同时注意体温的护理,如高热时配合酒精擦浴等,热深厥深时,注意保温, 汗出时及时擦汗并更换干燥衣服等。由于发热易伤阴,应注意养护阴津,鼓 励病人多饮用糖盐水、果汁、西瓜汁、绿豆汤、凉开水等。饮食方面
15、宜食用 清淡流质或半流质,富于营养,但易于消化的食品。第四节常用中成药要览名称组成功能主治制剂与规格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正柴胡饮冲剂柴胡、防风、 陈皮、生姜、 芍药、甘草等。表散 风寒, 解热 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恶寒 发热、无汗、头痛、鼻塞、 喷嚏、咽痛咳嗽、四肢酸 痛等症。冲服剂:10g/ 袋开水冲服,10g/ 次,3次/日。小儿 酌减或遵医嘱。蕾香正气丸 (水丸剂、冲服 剂、酊水剂)广蕾香、紫苏 叶、白芷、白 术、陈皮、半 夏、厚朴、茯 苓、桔梗、甘 草、大腹丿支、 生姜、大枣。解表 化湿, 理气 和中。用于感冒、呕吐、泄泻、 霍乱、湿阻等病。其基木 指征是:恶寒发热、头身 困重疼痛、
16、胸院满闷、恶 心呕吐或汕泻、舌苔白 腻、脉湍缓。现代多用于 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 冒、急性肠胃炎等。水丸剂: 9g / 袋; 冲服剂: 10g / 袋; 酊水剂水丸剂:9g/袋, 9g/ 次,2次/ n; 冲服剂:10g/袋, log/次,2 次 / fi, 开水冲服;酊水剂: 510ml / 次,2 次 /日,用时摇匀。 忌生冷油腻。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连翘、 桔梗、薄荷、 牛茅了、淡豆 鼓、淡竹叶、 荆齐、芦根、疏散 风热, 清热 解毒。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 起,见发热头痛,咳嗽口 干、咽喉疼痛、舌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现 代多川于流感、急性扁桃丸剂:9g、 4。5g / 九、10丸
17、/盒。温开水送服,9g/ 次,1一2次/日。 忌食辛辣、油腥等 食物。li草。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 行性腮腺炎等见上述表 现者。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生石 膏、生地黄、 玄参、知母、 頤香、连翘、 龙眼草、金银 花、桅子、黄 岑。清热 祛湿, 凉血 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瘟病发热 等热性病。现代多用于上 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 炎等病毒感染性疾患。口服液:10ml / 支,10支/盒。10ml / 次,3 次 / h、饭后服。阴虚 便塘不宜使用。小儿退热冲剂人青叶、板蓝 根、金银花、 连翘、梔仁、 牡丹皮、黄苓、 柴胡、淡竹叶、 口薇、地龙、 重楼。清热 解毒。用于小儿感冒发烧及上 呼吸道感染。
18、颗粒剂: 5g /袋 (相当于 原药材 llg)、 15g /袋(相 当于原药 材 33g)°开水冲服。5岁以下 5g/ 次;510 岁 15g/次,3 次 / uo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苓、 连翘。辛凉 解表, 清热 解毒。用丁外感风热引起的发 热,咳嗽,咽痛。口服液: 每支装10ml。口服,一次 20ml, 一日3次;小儿酌 减或遵医嘱。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 薄荷、麻黄、 口术、人黄、 芒硝、梔了、 滑石、桔梗、 石膏、川茸、 当归、白芍、 黄岑、连翘、 甘草。解表 诵里, 疏风 清热。用于外感风邪、内有蕴 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 头痛头昏、目赤肿痛、口 渴咽痛、胸膈痞闷、人
19、便 秘结、小便短赤,以及瘟 病初起、风疹湿疮、肠风、 痔痿等症。现代用于湿 疹、等麻疹、座疮、神经 性皮炎、多发性皮疹等具 有上述症状者。丸剂:50 粒重38 g,6g / 袋。口服,6g/次,2次/ ho金莲清热冲剂金莲花、大青 叶、生石膏、 知母、牛地黄、 玄参、苦杏仁(炒)。清热 解毒, 利咽 生津, 止咳 祛痰。主治外感热证。症见高 热、口渴、咽干、咽痛、 咳嗽、痰稠。亦适用于流 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见冇上述症状者。颗粒剂: 每袋装5 克。每盒装10袋。口服,成人一次5 克,一日4次,高 烧时每四小时服1 次;小儿1岁以下 每次2.5克,一 h 3 次,高烧时每h 4次:115岁每
20、次2.5-5 克,-4次,高烧时每四小 时1次,或遵医嘱。 虚寒泄泻者不宜服 用。小儿肺热咳喘 冲剂金银花、连翘、 板蓝根、石膏、 麻黄、杏仁、 鱼腥草、黄苓、 麦冬、知母、 甘草。淸热 解毒, 宣肺 平喘, 化痰 止咳。用于小儿肺热之发热,咳 嗽,喘急,苔黄,脉数者。冲剂:每 包12克。开水冲服,每口 3 次。1岁以下婴儿 每服1 /3包,13 岁幼儿每服半包,35岁小儿每服2 / 3包,5岁以上小 儿每服1包。急支糖浆金芥麦、枳壳、 鱼腥草、紫苑、 麻黄、甘草、 四季青、前胡 等。清热 解毒, 化痰 i上咳, 宣肺 解表。用于风热犯肺、痰热阻 肺、肺热望盛等症。现代 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
21、 支气管炎、肺脓疡、支气 管扩张等。糖浆剂:100ml / 瓶。内服,2030ml / 次,34 次 /ho 小儿酌减。服药期 间忌食辛辣燥热之 品,咳嗽丿瓜寒者忌 服。白虎合剂右膏、粳米、 知母、甘草。清热 生津。用于高热大汗、口干舌 燥、烦渴引饮。合剂:100ml/瓶内服,20 一 30ml /次,3次/ |_1,月艮 时摇匀。牛黄解毒丸牛黄、雄黄、 生石膏、冰片、 大黄、黄苓、 桔梗、甘草。清热 泻火 解毒。用于火热毒邪炽盛于内、 上扰清窍所致z咽喉的 痛、牙痛、口舌生疮、目 赤肿痛及喉痹、牙龈病 等。现代多用于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牙周炎、牙 周间隙脓肿等属热毒炽 盛者。片剂:24 片
22、、18片 /包;人 蜜丸:3g /丸。片剂:24片、18片 /包,2片/次,2 3次/ ii;人蜜 丸:3g/丸,1丸/ 次。23 次 / h q 孕妇禁用。瓜霜退热灵羚羊角、麝香、 西瓜霜、朱砂、 冰片等。清热 解毒, 开窍 镇静。用于热郁高烧、惊厥抽 扌畜、咽喉肿痛、舌疔等症。胶囊剂: o. 3g / 粒。口服,46粒/次,3 次 / 口。炎热清胶囊石膏、知母、 柴胡、黄苓、 龙胆草。解表 清里, 清热用于风温、风热或风寒化 热及湿温热毒,痰热壅肺 所引起的发热、咳嗽、喉胶囊剂:0. 3g/粒。口服。成人每次3 粒,病重者可剂量 加倍,一日34次,解毒。蛾、热淋等病。现代用治 呼吸道炎、支
23、气管炎、月市 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 用于泌尿系感染、胆道感 染等。温开水送服;小儿 酌减。寒证或虚证 忌用。新清宁片为熟人黄所 制。清热 解毒, 活血 化卿, 缓下。用于内结实热z咽肿、牙 痛、目赤、便秘、下痢等 症。药理研究证实冇解 热、抑菌及抗流感病毒等 作用,尚有对胃肠道的刺 激作用,可用治菌痢、化 脓性扁桃体炎、尿路感 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肺炎、肠炎等病症。糖衣片: 0 . 3g / 片,50 ) /瓶。口服,35片/次, 3次/ fi。必要时可 适当增量。用天便 秘,临睡前服5片清宁丸大黄、厚朴、 陈皮、香附、 黄苓、绿豆、 大麦、黑豆、 槐枝、桑叶、 车前草、白术、 法半
24、夏。清热 泻火, 通便, 消食 导滞。多用于胃肠湿热或上焦 火盛,或湿热下注所致的 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 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 腹痛胀满、大便秘结、小 便淋痛,以及黄疽、痢疾、 皮肤湿疹等症。现代常用 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 咽喉炎、扁桃体炎、牙周 炎、牙龈脓肿、口腔溃疡。 以及膀胱炎、尿路感染、 急慢性川:炎、痢疾等见有 上述表现者。大蜜丸:9g / ;水 丸每100 粒重10g。9g/l次,1次/日;6g/ 次,2 次 / ro三黄片大黄、盐酸黄 连素、黄苓总 貳。清热 解毒、 泻火 通便。用于三焦热盛,口赤肿 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 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 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
25、 疾等。片剂:30 片/袋。口服,一fi 4 片, 一日2次,小儿酌 减。孕妇慎用。一清胶囊大黄、黄苓等。清热 燥湿, 泻火 解毒, 化瘀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 躁,目赤口疮,咽喉、牙 龈肿痛,人便秘结等症及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 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症胶囊剂: 每粒装 0.5g。每次2粒,一口 3次。 出现腹泻时,可酌 情减量或治疗结束 停药后即可恢复正 常。止血。候者。亦可用于热盛迫血 妄行所致吐血、咯血、鼻 血、内痔出血等症。龙胆泻肝丸 (片)龙胆草、柴胡、 泽泻、生地黄、 黄苓、桅子 (炒)、木通、车 前子、当归(酒 炒)、炙甘草。清肝 泻火, 清利 肝胆 实热。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所致
26、的头痛、目赤、口苦、胁 痛、耳聋耳鸣之症,以及 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 外阴搔痒肿痛、小便淋 浊、妇女带下等症而津液 耒伤者。现代多用于急性 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高 血压、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等 属于肝胆湿热者。蜜丸:10g /丸;片 剂:0. 5g /片。蜜丸:10g/丸,内 服,10g/ 次,23 次/日;片剂:o.5g /片,内服,5-6 片/次,2次/ 日。本品味苦性寒, 久服易伤脾胃,故 凡脾胃虚弱者不宜 久服。金熊炎必克熊胆、龙眼、 冰片、黄苓、 黄连、大黄、 柴胡、梔了、 泽泻、车前了、 当归、地黄。清热 泻火, 散风 退翳, 保肝 利胆, 消炎 止痛。可用于咽喉
27、炎,扁桃体 炎,支气管炎,牙周炎, 牙龈炎,口腔溃疡,疮疳 肿痛,急、慢性肝炎及胆 囊炎、胆道炎、急性中耳 炎、副鼻窦炎、急性结膜 炎、痙疮、暗疮、急性前 列腺炎、膀胱炎、丿永道炎、 盆腔炎等病症胶囊剂:o. 25g / 粒,20粒/盒24粒/次,2次 ibo小儿酌减。外 用适屋,凉开水调 匀涂患处。甘露消毒丹滑石(飞)、苗 陈、黄苓、石 富蒲、川贝母、 木通、濺香、 连翘、射干、 白豆蔻、薄荷。化湿, 清热, 解毒。用于湿温、暑湿、黄疸等 证,症见身热困倦、胸闷 腹胀、食少呕吐、口淡丿求 赤、舌苔厚腻或干黄,或 见身冃色黄等。现代多用 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胆囊 炎等症。水丸:每50粒重3g69
28、g/ 次、1 一 2 次/ h,饭前用温 开水送服或用布袋 包煎。忌食生冷、 辛辣、油腻等食物。 凡湿热兼有阴虚津 亏之证,应当慎用。葛根苓连微丸葛根、黄岑、 黄连、甘草。解表 清里多用于外感表证,邪热入 里所致的泄泻痢疾,见有 身热卞痢、胸皖烦热、口 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等症。微丸:lg / 袋,10 袋/盒口服,3次/日,成 人3g/次,5岁以 下小儿lg/次。金胆片龙胆草、金钱 草、虎杖、猪消炎 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 石症,也可用于胆道感片剂:每 片 0.32g,口服,5片/次,2 3次/ 8。孕妇慎胆膏等。染。100 片 / 瓶用。复方黄连素片盐酸小漿碱、 木香、白芍、 吴茱
29、萸。清热燥湿, 行气, 1上痛, 止痢 止泻。川于大肠湿热,赤白下 利,里急后重或暴注下 泻,肛门灼热。片剂:每 片含盐酸 小漿碱17 mg 。0.35gxl00 片口服,一次3 4片,一日2 3次。八正合剂木通、裸麦、 乍前子、扁蓄、大黄、滑石、 甘草、桅子、 水灯心清热, 利尿, 通淋。用丁湿热下注引起的各 种淋证。症见小便浑赤、 尿频、尿急、尿痛,或小 便不利、目赤咽干、口燥、 舌苔黄或黄厚等。现代多 用于尿道炎、膀胱炎、肾 孟肾炎、泌尿系结石见有 上述表现者。合剂:200ml /瓶内服,1520ml / 次,3次/ h,用时 摇匀。久病体虚及 孕妇慎用,忌汕腻 生冷。瘾清片黄柏、金银花
30、、 黄连、赤芍、 败酱草、仙鹤 草、牡丹皮等。清热 解毒, 凉血 通淋。川于热淋所致的尿频、尿 急、尿痛、尿矩、腰痛、 小腹监胀等症。片剂:0.6gx48 片/盒口服,一次6片, 一日2次;重症一 次8片,一日3次。 体虚胃寒者不宜服 用。紫雪散石膏、升麻、 寒水石、丁香、 滑石、芒硝、 磁石、硝石、 玄参、水牛角 浓缩粉、木香、 羚羊角、沉香、 麝香、朱砂、 片草。清热 解毒, 镇痉 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 昏谚语、惊风抽搐、斑疹 叶血、尿赤便秘等症。现 代多用于乙脑、流脑、猩 红热等急性热病,以及麻 疹,热毒内陷而见高热喘 促昏迷等症。散剂:1. 5g/瓶冷开水调服,成人 1. 53
31、g/次,2 次 /日。孕妇忌服。 忌食辛辣汕腻。新雪丹颗粒升麻、磁石、 石膏、寒水石、 滑石、硝石、 芒硝、龙脑、 牛黄、珍珠层 粉、沉香、穿 心莲、山梔子、消炎, 解热。可用于各种热性病的发 热(如扁桃体炎、上呼吸道 炎、咽炎、气管炎、感冒、 肺炎等所弓1起的鬲热)以 及温热病之烦热不解。颗粒剂:1.5g/ 瓶颗粒剂:1支/次, 2次/日,口服。竹叶卷心。解毒清心丸石菖蒲、黄 苓、地黄、忍 冬藤、连翘、 板蓝根、淡豆 鼓、玄参、天 花粉、紫草、 水牛角。凉血 解毒, 清心 开窍。用丁温湿暑疫,高热不 退,痉厥昏狂,谐语发斑。蜜丸剂: 每丸9go口服。每次9g, fi 2次,温开水送 服;小儿
32、酌减。孕 妇忌服木品。忌食 辛辣食物。清开灵(口服 液、胶囊)胆酸、去氧胆 酸、水牛角、 珍珠母、黄苓、 金银花、桅子、 板蓝根。清热 解毒, 镇静 安神。 醒神 开窍。用于温热病引起的高热 不退,烦躁不安,急、慢 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 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 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病毒性脑炎,脑血栓,脑 出血等病症。口服液:10ml / 支,5支/ 盒。冲剂: 3g / 袋。 胶囊: 10mg / 粒。口服液:1支/次, 3次/日;冲剂:1 一 2 袋 / 次,23 次/ r;胶囊:2- 4粒/次,23次 / uo儿童酌减或 遵医嘱。久病体弱 出现腹泻者慎用。柴胡注射液以柴胡味, 经提炼而成。和解 退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结核病防治知识课件
- 第2节 密度(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C运算符与表达式》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5-2025 土工击实仪校准规范
- 《发愤进取》课件
- 《黄达金融学》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机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手机签名移动版》课件
- 2024年上半年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6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佳能EOS700D使用说明书
- 圆圈正义读书分享课件
- 医院门诊楼装修改造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L∕T 1910-2018 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规范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耐久跑教案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 医学史完整教学课件
- 双眼视异常处理方法-双眼视异常的棱镜处方(双眼视检查)
- NB-T32004-2018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