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几何元素间相对位置 4-1.在直线AB上取一点M,使AM=25mm,再取一点N,使AN:NB=1:2。 4-1.在直线AB上取一点M,使AM=25mm,再取一点N,使AN:NB=1:2。 4-2.过点S作一直线与EF相交于D点,使点D距H面为20mm。 4-2.过点S作一直线与EF相交于D点,使点D距H面为20mm。 4-3.过点M作一正平线MN与AB相交于N点。 4-3.过点M作一正平线MN与AB相交于N点。4-4 判断直线MN是否属于给定平面。答4-4 判断直线MN是否属于给定平面。答否4-5 直线AD属于已知平面,求直线的另一投影。4-5 直线AD属于已知平面,求直线的另一投影。
2、4-6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共面,试补出三角形DEF的另一投影。 4-6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共面,试补出三角形DEF的另一投影。 4-6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共面,试补出三角形DEF的另一投影。122133 4-7 试完成三角形ABC的水平投影,AD为側垂线。 4-7 试完成三角形ABC的水平投影,AD为側垂线。4-8 试完成五边形ABCDE的水平投影。4-8 试完成五边形ABCDE的水平投影。解法一4-8 试完成五边形ABCDE的水平投影。解法二4-9 过A点作直线段AB平行于CD,AB=30mm。4-9 过A点作直线段AB平行于CD,AB=30mm。4-10
3、 过A点作一水平线AB与CD相交。4-10 过A点作一水平线AB与CD相交。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交叉相交平行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交叉交叉交叉相交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4-11 判断二直线的相对位置。4-12 判断交叉二直线重影点的可见性。4-12 判断交叉二直线重影点的可见性。 4-13 作一直线MN与已知直线CD、EF均相交,同时平行于直线AB。 4-13 作一直线MN与已知直线CD、EF均相交,同时平行于直线AB。4-14 作直线MN与AB相交,与CD平行。4-14 作直线MN与AB相交,
4、与CD平行。 4-15 过点M作一直线,使其与直线AB、CD均相交。 4-15 过点M作一直线,使其与直线AB、CD均相交。4-16 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4-16 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答:垂直(1)(2)(3)(4)答:不垂直答:不垂直答:垂直4-17 过点M作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只作一解)。(1)4-17 过点M作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只作一解)。(1) 4-17 过点M作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只作一解)。(2)4-17 过点M作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只作一解)。(2) 4-18 求平行二直线ABCD间的距离及公垂线的投影。 4-18 求平行二直线ABCD间的距离及公垂线的投影。距离 4-19 已
5、知BC为水平线,试完成正方形ABCD的两投影。 4-19 已知BC为水平线,试完成正方形ABCD的两投影。 4-20 求作菱形ABCD,已知对角线BD正平线,且顶点A在直线EF上。 4-20 求作菱形ABCD,已知对角线BD为正平线,且顶点A在直线EF上。4-21 求线段KLMN间公垂线的两投影。4-21 求线段KLMN间公垂线的两投影。 4-22 作等边三角形ABC,其中顶点A的位置已知,并知顶点B和C属于直线EF。 4-22 作等边三角形ABC,其中顶点A的位置已知,并知顶点B和C属于直线EF。 4-22 作等边三角形ABC,其中顶点A的位置已知,并知顶点B和C属于直线EF。 4-23 已
6、知平行两直线AB、CD间的距离为25mm, 求ab。 4-23 已知平行两直线AB、CD间的距离为25mm, 求ab。 4-24 完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面投影, 已知AC为斜边, 顶点B属于水平线NC。 4-24 完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面投影, 已知AC为斜边, 顶点B属于水平线NC。 4-25 以正平线AC为一对角线, 点B距V面35mm,完成正方形ABCD的投影。 4-25 以正平线AC为一对角线, 点B距V面35mm,完成正方形ABCD的投影。解法一 4-25 以正平线AC为一对角线, 点B距V面35mm,完成正方形ABCD的投影。解法二 4-26 过直线AB作平面(用三角形表示)平行已
7、知直线MN。 4-26 过直线AB作平面(用三角形表示)平行已知直线MN。4-27 过点D作平面平行已知平面。4-27 过点D作平面平行已知平面。 4-28 已知DEF和直线MN均平ABC,试补全它们的投影。 4-28 已知DEF和直线MN均平ABC,试补全它们的投影。 4-29 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1)4-29 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1)4-29 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2)4-29 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2)4-30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1)4-30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1)4-
8、30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2)4-30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2) 4-31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1)4-31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1)4-31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2)4-31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2)4-32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4-32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4-33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4-33 求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4-34 过点S作直线垂直已知平面。4-34 过点S作直线垂直已知平面。4-35 过直线AB作平面垂直已知平面。4-35
9、过直线AB作平面垂直已知平面。4-36 过点A作平面垂直已知直线AB。(1)(2)4-36 过点A作平面垂直已知直线AB。(1)(2)4-37求点K到ABC的距离及垂足的投影。4-37求点K到ABC的距离及垂足的投影。距离 4-38 已知等腰ABC的水平投影及底边AB的正面投影,试完成ABC的投影。 4-38 已知等腰ABC的水平投影及底边AB的正面投影,试完成ABC的投影。 4-39等腰ABC的底边AB在直线EF上,顶点C在直线MN上,其高为公垂线,高CD=AB,求ABC的投影。 4-39 等腰ABC的底边AB在直线EF上,顶点C在直线MN上,其高为公垂线,高CD=AB,求ABC的投影。 4
10、-40 已知直角ABC的一直角边AB,并知其斜边AC平行直线DE,试完成ABC的投影。 4-40 已知直角ABC的一直角边AB,并知其斜边AC平行直线DE,试完成ABC的投影。 4-41已知直角ABC的一直角边AB,另一直角边BC DEF,且长度为20mm,试完成ABC的两投影。 4-41已知直角ABC的一直角边AB,另一直角边BC DEF,且长度为20mm,试完成ABC的两投影。 4-42 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4-42 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综合解题 轨迹法轨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分别作出满足题目各个要求的轨迹,然后求出这些轨迹的交点或交线(即交集),即为所求。 反推法反推法:先假设最后的解答已作出, 然后应用有关的几何定理进行空间分析,找出最后的答案与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4-43作直线KL与直线AB和CD都相交,且平行于直线EF。 4-43作直线KL与直线AB和CD都相交,且平行于直线EF。解法一 4-43 作直线KL与直线AB和CD都相交,且平行于直线EF。解法二 4-44 过点A作直线AE垂直于直线AB,并与直线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实习生自我鉴定
- 银行安全生产会议
-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范文集合七篇
- 感恩主题演讲稿锦集5篇
- 幼儿园防空防灾安全教育
- 防止金融诈骗讲座
- 学生会成员工作总结
- 2022年大学生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 捐资助学倡议书范文汇编10篇
- Rexroth (博世力士乐)VFC 3610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招聘笔试题
- 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 《Python Web 企业级项目开发教程(Django 版)》课后答案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相图、紫铜
- 智慧酒店无人酒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历年真题(2005-2012)
- 健身房会籍顾问基础培训资料
- 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复习笔记】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