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害及其综合控制PPT课件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9/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1.gif)
![食用菌病害及其综合控制PPT课件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9/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2.gif)
![食用菌病害及其综合控制PPT课件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9/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3.gif)
![食用菌病害及其综合控制PPT课件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9/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4.gif)
![食用菌病害及其综合控制PPT课件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9/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0c93dd31-80c6-47de-a6b7-58980d38518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概述食用菌病害病原的类型杂菌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控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食用菌病害的综合防治第1页/共94页1.1. 概述 什么是食用菌病害? 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CO2浓度过高,水分过多,高温,培养料不适宜)或受到其它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生物的侵染或污染,使菌丝体和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与发育,造成菌丝体凋亡和子实体萎缩、腐烂或凋亡的现象,称之为食用菌病害。第2页/共94页 病害的类型: (一)生理性病害 1.环境条件不适宜 2.栽培基质不适宜 3.杂菌污染 (二)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 2.细菌病害 3.病毒病害 4.线虫病害第3页/共94页
2、全世界食用菌病害 (生理性病害除外)约有250种,我国约有110种,包括病毒、细菌、粘菌和真菌四大群(刘波,中国食用菌)。 在食用菌新产区,由于病菌的危害,可造成10%18%的产量损失,而在一些老产区,则高达50%65%,严重的甚至造成绝产。 四川菇农估计毛木耳疣疤病损失在40%以上。第4页/共94页2.食用菌病害病原的类型 2.1非生物性病原 2.2.生物性病原第5页/共94页2.1非生物性病原类型 有害化学物质(松脂、磷矿粉)农药(甲醛、杀菌剂等)CO2浓度(通风不畅)光线(光线过暗或过强)温度( 偏高或偏低)第6页/共94页二氧化碳浓度影响金针菇子实体形二氧化碳浓度影响金针菇子实体形态态
3、平菇生理型畸形,主要由于出菇期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条件不适宜,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而致畸。第7页/共94页杏鲍菇畸形(四川什邡地震灾区板房)杏鲍菇畸形(四川什邡地震灾区板房)第8页/共94页 非生物性病原:不适宜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空气或pH值。如: 1. CO2浓度过高抑制金针菇菌盖生长 2.CO2浓度过高,导致灵芝、猴头菇、平菇畸形 3.水分过多和高温、虫害伤口引起黑木耳流耳 4.pH值不适宜导致多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缓慢 5.低温致软柄型平菇出现冻害 6.杀菌剂导致黑木耳、毛木耳菌丝死亡第9页/共94页平菇光杆畸形木耳流耳第10页/共94页2.2 2.2 生物性病原 寄生性病原物:
4、 主要是一些病毒和细菌,它们侵染食用菌菌丝或子实体,引起萎缩、凋亡、腐烂。第11页/共94页病毒第12页/共94页真菌第13页/共94页显微镜下根霉菌丝体第14页/共94页柯赫氏法则-病原物鉴定 1.从发病部位能够得到病原物的纯培养物; 2.将病原物接种到寄主上,能诱发同样症状表现的病害发生; 3.从接种发病的部位又能分离培养到同样的病原物。第15页/共94页 主要是一些霉菌(青霉、绿霉菌、根霉菌、木霉菌、红色面包霉)和细菌,它们可以感染菌袋、菌床或试管培养基,形成杂菌菌落,有时出现在长势衰退的子实体上,一方面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另一方面也产生毒素、抗生素或水解酶类物质,毒杀、抑制或影响食用
5、菌的生长。3.杂菌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控第16页/共94页毛霉污染曲霉感染第17页/共94页曲霉菌曲霉菌第18页/共94页青霉菌青霉菌第19页/共94页鸡腿蘑未出菇即被炭角菌侵染鸡腿蘑未出菇即被炭角菌侵染菇床上长出鬼伞第20页/共94页毛霉菌污染曲霉感染第21页/共94页菇床被青霉菌感染第22页/共94页 青霉污染,培养初期孢子萌发,长出白色菌丝体,形成小的绒状菌落。二三天后从菌落中心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分生孢子,菌落中心为绿色,外圈为白色。凡青霉菌污染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 第23页/共94页木霉菌污染 木霉能侵染所有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污染培养料后,刚开始菌丝呈白色,纤细、浓密、絮
6、状,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生出深绿色的霉层。 危害较轻的会出现局部的斑点,严重的会导致整批菌种报废或培养料毁坏。第24页/共94页青霉菌污染第25页/共94页长出黄色面包霉分生孢子的菌种瓶和菌袋第26页/共94页菌种感染细菌第27页/共94页麦粒菌种感染细菌第28页/共94页平菇菌袋分别被木霉和链孢霉侵染木霉污染链孢霉污染第29页/共94页 链孢霉,初期菌丝浅白色,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为桔红色粉状孢子。第30页/共94页杂菌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 (1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培养料彻底灭菌 (3)培养料配方合理,酸碱
7、度、水分适宜,不含杀菌剂、针叶树锯木屑和劣质辅料 (4)菌袋质量符合要求 (5)环境消毒彻底,清洁卫生良好 (6)生产场所无菌区与有菌区隔离第31页/共94页4.4.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控 4.1 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类型 斑点 萎蔫 腐烂 退菌第32页/共94页 褐斑病,又称干泡病、黑斑病等。早期发病时,使原基畸形发展;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第33页/共94页 金针菇斑点病,又称细菌性褐斑病,子实体染病后,轻者菇盖上产生芝麻、绿豆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不整齐。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
8、发展连成一片包括整个菌柄,使菌柄全部变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变黑褐色以至腐烂。第34页/共94页退菌症状退菌第35页/共94页腐烂病症状第36页/共94页菇床上的石膏霉病第37页/共94页萎蔫病症状第38页/共94页第39页/共94页4.2 4.2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伏期发病期第40页/共94页(1) 接触期 接触前病原菌受到寄主分泌物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接触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并不马上侵入寄主,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识别活动(包括物理和化学的识别)第41页/共94页(2) 侵入期 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主要是线虫以及部分真菌 被动侵入:细菌,病毒及部分真
9、菌 侵入途径 直接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伤口侵入 第42页/共94页破袋后引发根霉侵入第43页/共94页(3)潜伏期 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是寄主抵抗病原物生长、繁殖与蔓延的过程。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害类型、温度、寄主特性、病原物的致病性等有关。第44页/共94页(4)发病期 发病期即从出现症状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的时期,甚至是寄主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 发病期是病原物大量繁殖、扩大危害的时期。此时,寄主控制病原物的能力有限。第45页/共94页4.3 4.3 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是指病害从前一
10、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食用菌的病害循环如下: 传播初侵染再侵染传播越冬第46页/共94页 病害循环包括以下3个方面:1、初侵染和再侵染2、传播3、病原物越冬第47页/共94页 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作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 再侵染(reinfection):在已发病的作物上产生的病原物,经传播扩散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作物。根据再侵染的有无可以将病害分为单病程病害和多病程病害。 有些病害只有初次侵染而无再次侵染,有的既有初侵染,又有再次侵染。 第48页/共94页病害传播的方式可分为 人为传播 自然传播
11、气流传播 雨水传播 生物介体传播 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病害的防治与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第49页/共94页虫体不仅可以自身咬食菌丝体和子实体,造成为害,还可以作为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引起病害的传播和扩散。短脉异蚤蝇凹黄蕈甲第50页/共94页染病菌袋的随意丢放可导致病害的传播和再次爆发!染病菌袋的随意丢放可导致病害的传播和再次爆发!第51页/共94页越冬方式与越冬场所是指作物收获以后,病原物在何处存活,包括越冬的场所、越冬方式以及越冬的存活体等 。主要越冬场所有:病残体、杂草、转主寄主、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土壤、废弃培养料、有机肥料、未灭菌培养料。第52页/共94页 青霉菌在袋栽黑木耳上的越冬
12、第53页/共94页4.4 4.4 食用菌主要病害发生规律 寄生性真菌、细菌病害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软腐病、褶霉病、菇脚粗糙病、枯萎病、浅红酵母病等。 第54页/共94页(1 1)食用菌褐腐病)食用菌褐腐病 又称湿泡病,也称疣孢霉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和香菇。 只侵害子实体。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或泡状,严重时子实体畸形。后期感染,菌柄变褐或菌柄基部形成淡褐色病斑,看不到明显的病原菌。若带病菌柄残留于菇床上,会长出一团白色的菌丝,最后变成暗褐色。 第55页/共94页双孢菇双孢菇褐腐病褐腐病第56页/共94页 双孢蘑菇石膏霉或疣孢霉病,通常发生在发菌后期和出菇初期,一般在高温24C以上,菇棚通风
13、不良时发生。在出菇期偶尔感染子实体。第57页/共94页(2 2)食用菌褐斑病)食用菌褐斑病 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均易导致该病发生。 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上。 金针菇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杏鲍菇在通风不良情况下易发生,而平菇在发酵料或生料栽培条件下极易发生 第58页/共94页褐斑病第59页/共94页平菇褐斑病:发生严重,影响品质第60页/共94页 病斑近圆形稍凹,浅黄色至铁锈色。多发生在菌盖表面的下凹处或其周围,以及菌柄的中下部,通常只侵
14、染表皮细胞,不深入菌肉危害。初期仅针尖大小,色泽浅,数量少;病害加重后,病斑增多增大,色泽加深,表面有时可见薄粘液,单个菌盖上可出现几十个到上百个斑点,斑点之间能相互交合,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严重受害时全体焦黄,导致浅色菇变成黄色菇,深色菇变为酱色菇。第61页/共94页第62页/共94页(3 3)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第63页/共94页 子实体受害先侵染菌柄基部,逐渐发展,病部表面呈黄褐色水渍状软腐,表面粘滑,无臭气味;也有从菌盖开始发生的,最后导致整个子实体呈水渍状软腐。病菇表面的菌丝在喷水后不易看到。第64页/共94页 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被侵染的菇体畸形,变褐色,直至软腐。金针菇和平
15、菇易感染此病,特别在菇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生。 第65页/共94页(4 4)食用菌线虫病)食用菌线虫病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极小,仅1毫米左右。幼虫侵害菌丝体和子实体,开始时菌盖变黑,以后整个子实体全变黑腐烂并有霉臭味。主要以中空的口针刺入菌丝体细胞,使菌丝细胞解体,再吸收营养,引起菌袋或菌床上迅速“退菌”,培养料腐败变黑,外表潮湿,有异味。第66页/共94页反季节地栽香菇中烂棒现象十分严重第67页/共94页 线虫线虫 危害的食用菌种类较多,有蘑菇、银耳、香危害的食用菌种类较多,有蘑菇、银耳、香菇、木耳、草菇、灰树花及平菇等,香菇脱袋后菇、木耳、草菇、灰树花及平菇等,香菇脱袋后在转色期间
16、受害,菌筒产生在转色期间受害,菌筒产生“退菌退菌”现象,且线现象,且线虫为害后常滋生细菌,使得培养料腐烂,散发出虫为害后常滋生细菌,使得培养料腐烂,散发出腥臭味。腥臭味。第68页/共94页(5 5)食用菌病毒病)食用菌病毒病 具有潜隐特性 感染后,生长稀疏,子实体畸形或不能形成子实体,严重时菌丝体逐渐腐烂,在菇床上形成无蘑菇区。 已发现寄生为害食用菌的病毒有数十种,常见病毒有双孢菇病毒病、香菇病毒病和凤尾菇病毒病等。第69页/共94页常见的食用菌病毒第70页/共94页蘑菇病毒病症状第71页/共94页食用菌病毒 病原菌多为分段的dsRNA,也有单链RNA。 病毒的形态多为球形, 也有细菌 状 、
17、短杆状、棍棒状。 检测多为电镜观察,也有血清学、 电泳、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单克隆抗体检测等方法。 提取的方法常用的有 dsRNA 技术和酶方法。第72页/共94页带病毒的蘑菇担孢子(黄年来)第73页/共94页香菇萎蔫病(疑似病毒病)第74页/共94页菌种脱毒研究 依据:随着生物体细胞的不断分裂,生物体自身能不断生长,其末稍组织与生物体自身携带的病菌、病毒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适时及时地进行分离操作,便可达到脱去病毒的目的。 主要采取挑取尖端菌丝的方法进行脱毒。第75页/共94页最难解决的病害问题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DNA在宿主的基因组中 病毒可长期潜伏而不发生症状,但也随时可能发生 病毒的检测
18、、分析和研究需要更高的条件 病毒病症状与非生物性病原相似,难以区分 病毒感染与菌种退化可能存在关联 艾滋病病毒、 H1N1流感病毒都是难以攻克的碉堡,食用菌病毒病也是如此第76页/共94页6.6.毛木耳疣疤病第77页/共94页 疣疤病在早春发生较轻,夏季发生严重;菇床上下均可发生;新菇房发生较轻,老菇棚发生严重;可以分离出细菌和真菌。抑制菌丝顶端生长,并向健康菌丝蔓延,感病部位无菌丝,湿润,无臭味。第78页/共94页 牛皮包病菌(四川境内俗称),主要由菌种污染、场地污染、拌料水分过多、蒸料灭菌不彻底等原因所产生,是否有某一种病原菌所致暂不清楚。牛皮包病菌在发病之前很难被发现。可一旦发病后,传播、感染的速度相当快。第79页/共94页5.5.食用菌病害综合防治第80页/共94页问题之一 生物性病原物从何处来? 1.培养料:培养料中有大量病原物 灭菌不彻底 2.菇房或菌丝培养基:空气中散布大量的病原物微生物环境消毒不彻底 3.塑料袋不合格:有砂眼或细裂纹质量不合格 4.污水:段木、菇床或菌袋喷水时,水中会含有各种病原物 5.棉塞松动或无外包装纸:培养过程中被污染第81页/共94页问题之二 病原物是如何传播的?1.空气传播2.人为传播3.主动传播第82页/共94页问题之三 如何控制病害发生?1.环境条件是决定病害是否发生及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2.病原物大量存在并迅速传播是食用菌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KI数据库培训课件
- 《设备规程保养》课件
- 《柱钢筋计算范例》课件
- 《财务报告编制方法》课件
- 《齿轮传动实验》课件
- 西尔斯当代大学物理双语课件
- 笔算乘法练习课课件
- 《LED显示屏介绍》课件2
- 大单元理念下的分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 《纺织污染》课件
- 2025届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离子共存(含解析)
- 能源管理软件招标模板高效节能
- 2024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50题)
- 城乡环卫保洁投标方案
- 2024年中国智能电磁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广东清远人文介绍
- 《黄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技巧与案例分析 课件
- 合理使用手机 做自律好少年-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课件)
- 硬件测试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