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_第1页
近5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_第2页
近5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_第3页
近5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_第4页
近5年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直线运动2012新课标卷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是A、D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性质是惯性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013课标卷I 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而实验时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 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而运动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根据表中数据,伽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

2、192497160064S2 104利略可以得出结论是 CA.物体具有惯性B.斜而倾角一定时,加速度及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距离及时间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加速度及重力加速度成正比2013课标卷I 19.如图,直线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汽车a和b位置- 时间(X-,)图线。由图可知BCA.在时刻门,a车追上b车B.在时刻力,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h到的这段时间内,b车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到门这段时间内,b车速率一直比a车大2014课标卷II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0。到时间内,它们7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A.汽车甲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平均速度等于C

3、,甲乙两汽车位移相同D.汽车甲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016 1卷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03s时并排行驶,则BDA.在Gl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时刻是t=2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距离为40m2016川卷 16.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e内位移为s, 能变为原来9倍。该质点加速度为A2013课标卷124. (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 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

4、,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0, 21). (0, -/) 和(0, 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 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o假定橡 皮筋伸长是均匀,求B运动速度大小。2014课标卷124. (12分)公路上行驶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当前车实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 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及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 在晴天干燥沥青路而上以108km/h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及沥青路而间动摩擦因数为

5、晴天时筑,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最大速度。第二章力及物体平衡2012新课标卷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及竖直墙而之间。设墙而对球压力大小为M,球对木板压力大小为以木板及墙连接点所形成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BA. M始终减小,M始终增大B. B. Nx始终减小,刈始终减小C. N1先增大后减小,刈始终减小D. Ni先增大后减小,必先减小后增大2013课标卷II 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作用,F平行于斜而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FF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i和邑(12&

6、gt;0)。由此可求出CA.物块质量B.斜而倾角C,物块及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C.物块对斜而正压力 2016 1卷 19.如图,一光滑轻滑轮用细绳00,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而上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闱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I匕 则BDA,绳00,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绳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及桌而间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2016n卷 14.质量为小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力尸缓慢拉动绳中点O,如图所示。用r

7、表示绳OA段拉力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过程中AA,尸逐渐变大,7逐渐变大b. B.尸逐渐变大,r逐渐变小c.尸逐渐变小,r逐渐变大D.尸逐渐变小,7逐渐变小2016HI卷 17.如图,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而内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小球°在a和b之间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距离恰好等于圆弧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质量A. B.C. mD. 2m22012新课标卷24. (14分)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及地板之间动摩擦 因数为常数由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

8、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及竖直方向夹角为2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力次小。(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水平推力及此时地板对拖把正压力比值为鼠已知存在一临界角,若云阮,则不管沿拖杆方向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5杆:动。求这一临界角正切tan%。Y !拖把头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013课标卷I 21.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 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 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

9、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 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滑行距离约 为1000m。己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C12/31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1/10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功率几乎不变2013课标卷II 14.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桌而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 及桌面间最大静摩

10、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表示物块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大小,能正确描述F及。之间关系图像是C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 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兀及稳定在竖直时位置相比,小球高度A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劲度系数决定2015课标卷I 20.如图(a), 一物块在仁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广,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1,0、力、人均为己知量,则可求出 ACD A.斜面倾角C.物块及斜而间动摩擦因数B.物块质量D.物块沿斜而向上滑行最大高度2015课标卷II 20

11、.在一东西向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 2 小为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挂钩P和Q间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一。加 3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拉力大小仍为凡 不计车厢及铁轨间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在数可能为BC A. 8B. 10C. 15D. 182016n卷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阻力及球半径成正比,及球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距离,则BDA.甲球用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大小C.甲球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球

12、加速度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功2013 课标卷 II 25. (18 分)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f=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而静止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 动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及木板质量相等,物块及木板间及木板及地而间均有摩擦, 物块及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m/s2> 求:物块及木板间、木板及地而间动摩擦因数:从/=0时刻到物块及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位移大小。2014 课标卷 II 24. (13 分)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 高空

13、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而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 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 = 10/n/52.(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高度处所需要 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高速运动受阻力大小v/fms-1)400 -350 -300 -250 -200 150 20 ' 30'40"50 ' 60 ' 70 ' 80 ' 90'100 t/s可近似表示为其中U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及物体形状, 横截面积及空气密

14、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口一/图象如图所示,着陆过程中,运动员和所携装备 总质量7 = 100依,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工2015课标卷I 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及墙壁距离为4.5m,如 图所示。U0时刻开始,小物块及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f=ls时木板及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 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it图线如 图(b)所示。木板质量是小物块质量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lOm/

15、sz,求(1)木板及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川及小物块及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2;(2)木板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最终距离。图(a)32015课标卷II 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0=37°(sin370=-)5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加石板B,其上下表面及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 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加(可视为质量不变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动 摩擦因数均减小为3, B、C间动摩擦因数出减小为0.5, A、B开始运动,此时8A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上表面

16、突然变为光滑,网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距离/=27m, 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TOm/s?。求: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大小;(2) A在B上总运动时间。第四章曲线运动2012新课标卷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三个小球a、b 和c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BDyA. a飞行时间比b长 B. b和c飞行时间相同C. a水平速度比b小D. b初速度比c大Q2013课标卷II 21.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 J-,一&qu

17、ot;了 弧,当汽车行驶速率为次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趋势。则在该弯道处AC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汽,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内外侧C.车速虽然高于火,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而结冰时,及未结冰时相比,收值变小2014课标卷I 20.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及转轴00,距离为/, b及 转轴距离为2/.木块及圆盘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 加速转动,用3表示圆盘转动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是AC0.A. 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B. a、b所受摩擦力始终相等|

18、 j卜C. 3= 与是b开始滑动临界角速度D.当3=时,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kmg!2014课标卷II 15.取水平地而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及重力势能恰好相 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及水平方向夹角为B71717157tA.B.C. D.643122014课标卷II 17.如图,一质量为M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而内:套在大环 上质量为m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 大环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大小为CA . Mg-Smg B. Mg-mg C. Mg+5mgD. Mg+lOmg2015课标卷

19、I 18. 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长和宽分别为心和中间球网高度为人发射机安装于台而左恻边缘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而高度为力.不计空气 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发射速率u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介面上,则口最大取值范围是D2016 1卷 18.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力不发生改变,则BCA.质点速度方向总是及该恒力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方向不可能总是及该恒力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方向总是及该恒力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变化量总是不变2016n卷16.小球P和Q

20、用不可伸长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质量大于Q球质量,悬挂P球绳比悬挂Q球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最低点.CA. P球速度一定大于Q球速度B. P球动能一定小于Q球动能、e22'、T、7 oqC. P球所受绳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拉力D. P球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向心加速度第五章万有引力2012新课标卷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a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A .B.C.D .2013课标卷I 20. 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及天宫一号目标飞

21、行器在离地而343km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 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大气,下而说法正确是BC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2013课标卷II 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 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是BDA.卫星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

22、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功小于引力势能减小2014课标卷I 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而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 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 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上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 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是BD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1.01.55.29.51930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

23、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时间间隔为上星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时间间隔最短2014课标卷II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大小为go;在赤道大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厂引力常量为G,地球密度为B2015课标卷I 21.我国发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 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而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 己知探测器质量约为1.3x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3.7倍,地球表而重

24、力加速度大小约为 9.8m/s2o则此探测器BDA.在着陆前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B.悬停时受到反冲作用力约为2x103n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线速度2015课标卷II 16.由于卫星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环绕 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速度为1.55xl03/s,此时卫星高度及同步轨道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 同步轨道夹角为30

25、。,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约为BA.西偏北方向,1.9x103mzsB.东偏南方向,L9xl8m/sC.西偏北方向,2.7x103nVsD.东偏南方向,2.7x1 OWs2016 1卷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 星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6.6倍,假设地球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则地球自转周期最小 值约为BA. lhB. 4hC. 8hD. 16h2016 m卷14.关于行星运动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是B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基础上,总结出了行

26、星运动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六章机械能2014课标卷II 16.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而上,现用一大小为&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 为v,若将水平拉力大小改为七,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W门分别表示拉力F1、三所做功,W.、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功,则 CA. W门 >4%,W/2 > 2WnB. WF2 >4Wn , W/2 = 2WzlC. VVF2 <, Wf2 = 2WfD. WF2 <

27、; 4VVF1, Wf2 < 2Wfl2015课标卷I T7.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加 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压力为4吆,g 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功。则CA.,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C.,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B.,质点不能到达Q点D.,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2015课标卷II 17.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功率P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 车所受阻力大小/恒定不变。下列描

28、述该汽车速度u随时间f变化图像中,可能正确是A滑水平地而相距人b放在地而上,a、b通过较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 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BDA. 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 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J而c. 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落地前,当a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压力大小为wg2016n卷 21.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及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 止释放,它在下降过程中经过了 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弹力大小相等。且NONM/OMN<3,在 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过程中BCD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

29、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重力势能差2016 in卷 20.如图,一固定容器内壁是半径为/?半球而;在半球面水平直径一端有一质量为m质点P。它在容器 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 小为a,容器对它支持力大小为N,则 ACA.B.C.D.2016 I卷 25. (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固定直轨道AC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及一半径为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

30、6点,AC=7R, 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A, 已知P及直轨道间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 =0.6, cos 370 =0.8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7G点在C点左下方,及C点水平相距一R、竖直相距月,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大小和改变后P质量。 22016n卷 25. (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将

31、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物体由静止释放, 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及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水平轨道,B端及半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及AB间动摩擦 因数 = 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P质量为?,求P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位置及B点之间距离: 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质量取值范围.2016 m卷24. (12分)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由:圆弧AB和1圆弧BC

32、组成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DD接c AB弧半径为R, BC弧半径为一° 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及A相距一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 24动。(1)求小球在B、A两点动能之比;(6分)(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6分)第七章电场A.所受重力及电场力平衡B.电势能逐渐增加2012新课标卷 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极板及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及一直流电源相 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B、DC.动能逐渐增加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013课标卷I 15.如图,一半径为R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电

33、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C圆心C轴线上有,/、b、d三个点,"和从和C和d间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句>0)一厂卡片丁固定点电荷。已知点处场强为零,则4点处场强大小为a为静电力常量)bVqA. k磐B.C. D.R12013课标卷I16. 一水平放置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4极板分别及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 在下极板处(未及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明,则从P点开始下落相同粒子将D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fl处返回D.在距上

34、极板2dB处返回2013课标卷II 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而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 ab正三角形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匀强电场 V 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鼠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B /'夕A.B.C.学D./2014课标卷I 21.如图,在正点电荷Q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F为MN 中点,ZM=30°. M、N、P、F四点处电势分别用“M、n、仍、伤表示,已知9M = <Pn,3p = Wf,点电荷Q在M、N、P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AD A

35、.点电荷Q一定在MP连线上B.连接PF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而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仰大于0M2014课标卷II19.关于静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是ADA.电场强度方向处处及等电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任一点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方向2015课标卷I 15.右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交点,四点处电势 分别为M、WN、5、(PQ, 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N点和P点过程中,电场力所做负功相等,则B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而内,Wm>Wq 直线C位

36、于某一等势面内,(pM>(pNC.若电子由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D.若电子由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A.保持静止状态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2015课标卷II 14.如图,两平行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 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轴(垂直于纸而)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微粒,该微粒将D2016 1卷 14.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DA.极板上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

37、变大C.极板上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2016 1卷 20.如图,一带负电荷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而(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 P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ABA. Q点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动能比它在P点大pC.油滴在Q点电势能比它在P点大一/D.油滴在Q点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小2016n卷 15.如图,P是固定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电场中, 运动,运动轨迹及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三个点.若Q仅受P电场力作用,其在aV -、a、b、c点加速度大小分别为电,拆,/,速度大小分别

38、为力,4,4,则D/Z Alb ".pA. g >> 4,L > q > I .B. %> 4,必>R > %-;c,/C.例)4>%,/d. / >% > g,q > q >2016 nl卷15.关于静电场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是BA.两个电势不同等势面可能相交B.电场线及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C,同一等势而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将一负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等势而移至电势较低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2013 课标卷 II 24. (14 分)如图,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光滑绝缘圆轨道,轨道平面及电场方向平行。、b为轨道直径

39、两端,该直径及电场方 向平行。一电荷量为,(q>0)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经过a点和b点时对轨道压力大小分别为M和抽。不计重力, 求电场强度大小£、质点经过a点和b点时动能。-. 32014课标卷I 25.(20分)如图,0、4 8为同一竖直平而内三个点,08沿竖直方向,Z80/1=60°, 08=二04将一 2质量为m小球以一定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 (q>0), 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及AOA8所在平而平行。现从。点以同样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 过了A点,到达4点时动能是初动能3倍

40、;若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8点,且到达8点时动能为初动能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点时动能及初动能比值;(2)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2015课标卷II 24. (12分)如图,一质量为小、电荷量为q(</>0)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 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速度大小为V。,方向及电场方向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及电场方向夹角为30% 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电势差。第八章恒定电流2016n卷 17.阻值相等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 (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 定时,。所带电

41、荷量为2: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电荷量为a及以比值为c15 / 31第九章磁场2012新课标卷 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导线框,半圆直径及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 直于半圆而(纸而)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8。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0、垂直于半圆而轴以角速度3匀速 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及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率又大小应为c 加d D.也 汽27r2013课标卷I 18.如图,半径为R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横截而(纸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

42、而向外。一电荷量为q (q>0)、质量为m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 B 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及ab距离为R/2。己知粒子射出磁场及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夹;乐-中外”角为60。,则例子速率为(不计重力)B'、:A.B,幽C.D.° M2mm2013课标卷II 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横截而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而。一质量为m、电 荷量为q(q>0)粒子以速率由沿横截面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不计重力,该磁场c.D.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A.B."LqR2014课标卷I 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

43、所受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是BA.安培力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C.安培力大小及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夹角无关B.安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方向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大小一定变为原来一半2014课标卷I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 从紧贴铝板上表面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中点0。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 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DA. 2B. V2 C. 1 D.噂M p硅微条径 迹探测器2014课标卷H 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示意图。图中,永

44、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 其中运动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是AC A.电子及正电子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及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一定相同 C .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半径越小2015课标卷I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及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带电 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区域后,粒子D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轨道半径增大,角

45、速度减小2015课标卷II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是BC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指南针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干扰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2015课标卷II 19.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I和0, I中磁感应强度是H中左倍,两个速率相同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 域做圆周运动。及I中运动电子相比,II中电子ACA.运动轨迹半径是I中倍B,加速度大小是I中左倍C.做圆周运动周期是I中上倍D.做圆周运动角速度及I中相等2016 1卷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离子,其示意图如

46、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 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 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12倍此离子和质子质量比 约为DA. 11B. 12C. 121D. 1442016n卷 18. 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3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及筒轴平行,筒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直径 MN两端分别开有小孔.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顺时针转动。在该截而内,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射入筒内,射入时 运动方向及MN成3伊角.当筒转过90。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飞出圆筒。不计重力。若粒子在

47、筒内未及筒壁发生 碰撞,则带电粒子比荷为A.白B.乌C. 2D.组3B2BBB2016 m卷18.平面OM和平面ON之间夹角为30。,其横截面(纸而)如图所示,平而0M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8,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粒子沿纸面以大小为。速度从 0M某点向左上方射入磁场,速度及0M成30。角。已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及ON只有一个交点,并从0M上另一 点射出磁场,不计重力。粒子离开磁场射点到两平面交线O距离为DmuA.2qBB.2muC.qB4muD.qB2012新课标卷 25. (18分)如图,一半径为R圆表示一柱形区域横截而。在柱形区

48、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而匀强磁场,一质量为“、电荷量为夕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点射人柱形 Y12 / 313区域,在圆上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及直线垂直。圆心。到直线距离。为二现将磁场换为平行于纸而 5且垂直于直线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点射人柱形区域,也在、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 为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大小。2015课标卷I 24. (12分)如图,一长为10cm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磁 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及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及一电动势为12V 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c.已知

49、开关断开时两弹簧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伸长 量及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 0.3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方向,并求出金 属棒质量。2016 1卷 24. (14分)如图,两固定绝缘斜面倾角均为9,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ab (仅标出a端)和cd (仅 标出c端)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两根不可伸长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 面上沿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而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而上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8,方向垂直 于斜面向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

50、及斜而间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已知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8(1)作用在金属棒ab上安培力大小;(2)金属棒运动速度大小。第十章电磁感应2012新课标卷 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及 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CO到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 线框受到安培力合九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及图中箭头方向相同,贝打随时间t变化图线可能是A2013课标卷I 17.如图,在水平而(纸面)内有三根相同均匀金属棒ab、"和MN,其中ab、"在。点接触, 构成“

51、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 终及N bac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及时间t关系图线,可能正确是AABCD2013课标卷II 16.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Z.、电阻为R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L)条 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边界及导体框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仁0时导线框右边 恰及磁场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是D2013课标卷II 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

52、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 是ABD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磁场和条形磁铁磁场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静止导线附近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方向,即感应电流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变化 2014课标卷I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是DA.将绕在磁铁上线圈及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变化C.将一房间内线

53、圈两端及相邻房间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瞬间,观察电流表变化2014课标卷I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电流,用示 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磁场及流经线圈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图中,可能正确是C2015课标卷I 19. 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圆盘实验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 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磁场中绕

54、过圆盘中心竖直轴旋 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是AB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vE-B.圆盘内涡电流产生磁场导致磁针转动仪容c.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磁针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磁通量发生了变化C? iD.圆盘中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磁场导致磁针转动2015课标卷II 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3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电势分别为a、Ub、Uco已知be边长度为下列判断正确 是CA.金属框中无电流C.,金属框中无电流B. Ub>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55、bY-a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2016n卷 20.法拉第圆盘发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铜轴上,两铜片p、Q分别及圆盘边缘和铜 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匀强磁场8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电流,下列说法正确是ABA.若圆盘转动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B.若从上向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到方向流动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若圆盘转动角速度变为原来两倍,则电流在R上热功率也变为原来2倍2016 m卷 21.如图,M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m; N是圆心角为直角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n;两导线框在同 一竖

56、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mOn水平而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N在t=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而、且过0m和On轴,以相同周期逆时针匀速转动,则BCA.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B.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周期都等于7C.在时,两导线框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相等D.两导线框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有效值也相等2013课标卷I 25. (19分)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及水平地面夹角为9,间距为乙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 应强度大小为8.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金属棒,棒可沿 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及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及导轨之间动 摩擦因数为由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 开始下滑,求:电容器极板上枳累电荷量及金属棒速度大小关系: 金属棒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2014课标卷II 25. (19分)半径分别为r和2r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84延长线通过圆导轨中心0,装置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 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8,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