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词两首》_第1页
人教第十册《词两首》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第十册词两首 第一课时 K课时目标 F 1、 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K教学步骤 F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词两首 2、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 3、 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白居易( 7 7 28 4 6 ):唐代诗人。今陕西渭南县人,幼 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 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 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2、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同学互读 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词句的意思 1、 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旧曾谙:过去曾经熟悉。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 绿如蓝:碧绿如蓝草。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 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 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 净碧如蓝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怀? 四、 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1、 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 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总结朗读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

3、 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 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 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2、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词两首 2、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 3、 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 3 0 - 8 4 6 )唐代 诗人,今浙江金华人。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 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二、 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 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 .总结自学方法: 西塞(sd)i 鳜鱼(gu) 箬

4、笠(ru o I) 蓑衣(su 6) 2、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 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词句的意思 1、 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鳜鱼:又叫桂鱼,肉味鲜美。不 须归:不必回去 2、 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 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 渔歌子中的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讨论总结:词人完 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因此 “斜风细雨不须归 ”。 2、 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3、 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 的春光。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