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1页
自考《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2页
自考《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行政机关1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2 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3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 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 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 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4 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 ; 相对 一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5 在我国只有部分省级、县级、市或市区级人民政府向外分别派出地区行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机关二着是相对而言, 如省级人民政府相对于

2、地区行署, 前 者是派出行政机关,后着是被派出机关等6 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比较,具有下述特征 : (一)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 事务 (二) 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 (三)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首长负责制(四)行政机关职能通常是主动的7 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 1 保障国家安全 2 维护社会秩序 3 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4 保障和促 进文化进步 5 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6 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8 行政机关主要职权: 1 行政立法权 2 行政命令权 3 行政处理权 4 行政监督权 5 行政裁决权 行政强制权 7 行政处罚权9 行政管理手段: 1

3、 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 2 编制和执行计划 3 实施行政许可 4 征收税和给予 财政资助 5 调查统计和发布信息 6 处理争议 7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8 实施行政制裁 9 缔结行 政合同 10 提供行政指导10 行政机关的分类: 1 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 2 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 3 常设行政机关与非常设行政机关 4 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5专门执法机关与非专门执法机关 6 派出行政机关与背派出行政机关第五章依授权和委托行使职能的组织1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2 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1 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

4、能无利害关系2 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其三, 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行政职能行使所需基本设备4 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 被授权组织应具备某些特别的条件3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1 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 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2 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 并由 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3 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第六章国家公务员1 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 行使国家行政权

5、 . 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2 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根据组织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决定产生, 其任期与相应政 府每届的任期相同此外,我国国家公务员还分为领导职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公务员3 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纵及发生的关系,而不是 国家公务员与相对人发生的关系。 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并非作为一方当事人 出现,不具有一方当事人的资格4 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 地位5 行政法制监督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可以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自本发生关系 . 成为 关系的一方当事人6 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

6、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公务而于国家发生的法律关系7 公务员回避制度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 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 2 公务 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必须回避 3 除民 族自治地方外,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7 国家公职关系途径: 1 考任 2 选任 3 聘任 4 调任 第七章行政相对人1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 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2 行政相对人分类: 1 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

7、人 2 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 3 作为行为的相 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 4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 5 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3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首先 .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其次,行政相对 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此外,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 可以转化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4 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 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 3 有权国家机关 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 4 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 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行 政相对人处所获

8、取的一切 (如罚没款物等 )均应返还相对人 第八章行政行为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3 具休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4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 确规定的行政行为5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列性规定,而将行为的 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6 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 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 政行为7 行为以有无限制条件为

9、标准,分为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8 附款行政行为是指其效力附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9 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10 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未规定一定具体方式或形式而允许行政机关根据情况自 行选择适当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11 行政行为的成立指行政主体实施的法律行为在完成其法定程序具备相应法定要件后正式 对外发生法律效力12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似及对所有其他组 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主要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13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

10、合法 有效,任何机关、组织、个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14 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主体本身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15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受该行为的约束, 履行该行为确定的义务, 不得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有关要求的行为16 职权立法是行政机关直接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授权为执行相应法律法规,或为行使其相 应行政管理职权,而进行的行政立法抉权立法则是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权力机关的特别授 权,就本应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或地方性法规的事项而进行的行政立法17 行政行为的涵义

1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实施的行为。 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与法律、 法规授权组织的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以行政主 体的名义所实施的行的行为18 行政立法行为的成立条件: 1 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2 经行政首长 签署 3 公开发布19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区别: 1 其他抽象行为的成立不以相应行政机关正式会 议讨论决定的必要条件 2 行政首长签署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要件 3 公开发布也 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要件20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 2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 3 行政 决定文书已为行

12、政相对人领受21 行为主体合法: 1 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 2 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3 应经过会议讨论22 行为内容合法: 1 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 2 正确适用了法律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3 行为目的的 合乎立法目的23 行为程序合法: 1行为符合法定方式 2行为符合法定步骤 3 行为符合法定时限24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 1 行政行为具有特里重大的违法情形 2 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 形 3 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4 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5 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 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25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1 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2 行政行为不适当26 行政行

13、为撤销的法律后果: 1 相应行政行为通常自撤销之 t 方失去法律效力 2 如果行政行 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错引起的且相应的行政行为是授益行政行为, 撤销的效力也可不 迫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但是, 如因社会公益的需要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 为作出之日, 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则应由行政主体户以赔偿3 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人的过错瞒报有关材料, 向行政主体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取行政主体的 某种批准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应追溯到自行为作出之日27行政行为特征: 1服务性 2 从属法律性 3 裁量性 4 单方性 5强制性 第九章行政立法1 行政

14、立法体制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2 行政立法的效力主要指行政立法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 执行力对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 管理和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适用力3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表现在: 1 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制定人们尊守的行为规则2 行政立法所立之法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4 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1 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 会制定的基本法律或一般法律规定, 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明确具体法律规范的确切含义不是 创制新的权利义务规范称执行性立法2 行政机关根据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就法律尚未规定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 创制法律尚

15、未确立的新的权利义务规范, 称 创制性立法5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位阶: 1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 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3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6 行政法规的立项: 1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 2 国务院法制机构根据国家 总体工作部署对部门报送的行政法规立项申请汇总研究 3 报国务院审批7 行政立法有效成立的一般前提条: 1 符合宪法、法律和上级行政立法 2 不超越行政立法机 关享有的行政立法权 3 遵循了法定程序 4,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立法形式8

16、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1 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具有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2 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公定力、确定力 3 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又是行政复 议的客体9 行政诉讼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1. 诉讼当事人可以以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论 证相应具体行政行为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最新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审理行政 案件可以在裁判文书中直接引用合法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行立法体系在横的方面分为权力机关立法和行政立法第十章行政处理概述1 行政处理 ; 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决定,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及特定行政相对人

17、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2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率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行 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3 行政处理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4 申请行政处理行为, 或称被动性行政处理行为消极行政处理行为即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相对 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5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 行政机关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即可作出 的行政行为6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 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7 行政规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括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 标,事前制定出

18、规划蓝圈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8 供给行政,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设置和经营公共设施、公共企业等方式,提供日常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公共服务的行政活动9 依职权处理原则: 1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虽然强调行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但必须保证该 行为是出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安全、 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2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 为强调及时、 迅捷性 3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必须遵守宪法 4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必须尊重 和符合客观规律 5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同样需要强调民主性10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 1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 2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3 依申请行政处理

19、行为的目的具有限定性11 依职权行政外理的行为的特征: 1 强制性 2 主观能动性 3 及时、迅捷性12 行政命令的特征: 1 行政命令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 行政命令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3 行政命 令是一种设定义务性行为 4 实质是为行政相对人设定行为规则 5行政命令以行政处罚或行 政强制执行为保障 6行政命令是依职权行政行为 7 行政命令适用特定的程序13 贵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1 概念有别 2 性质及内容不同 3 形式不同 4 角度不同14 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联系:1起因相同 2 目的一致 3 相辅相成15 行政确认的特征: 1 行政确认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0、 2 行政确认行为的内容或者目的是对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 3 行政确认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成部分, 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为 4 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5 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16 行政确认的内容: 1 不动产所有权的确认 2 不动产使用权的确认 3 合同效力的确认 4专利 权的确认17 行政确认的裁本分类: 1 依申请的确认和依职权的确认 2 对身份的确认对能力确认和对事 实的确认 3 各专业领域行政确认18 行政规划的特征: 1 方针政策性 2 综合性 3 法定性 4 裁量性19 行政奖励的特征: 1 实施行政奖励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

21、行政奖 励的目的在于表彰先进 3 行政奖励的对象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遵纪守法的 个人和组织 4 行政奖励的内容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5 行政奖励是具体行政行为 6 行政奖励行为是单方行政行为但不具有强制执行力20 行政给付的特征: 1 行政给付是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人给付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2 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 3 行政给付时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 4 行政给付是依法作出 的行政行为21 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 1 行政给付法定的原则 2 行政给付公开、 公正平等的原则 3 行政给 付专款专用和效率的原则 4行政给付合理比例的原则 5 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 鼓励 劳动自

22、救的原则 6 行政给付信赖保护的原则22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程序: 1 提出申请 2 审查 (形式要件审查 )与受理 3 批准 (或拒绝 )申 请23 审核 5 对不予批准的救济程序24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的种类:包括行政规划、行政命今、行政行政征用、行政处罚、行 政强制等25 行政处理的一般特征: 1 法定性 2 行政处理主体是行政主体 3 对象特定 4 直接影响特定相 对人的权利义务 5 行政处理要经过法律程序 6 具有可救济性 7 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26 行政命令:如授权令、执行令、禁止令、任免令、公告令、委任令27 行政确认种类: :确定、认定 (认证 )、证明、登记、鉴证等28 社

23、会保障行政:通过实行社会保险救济以及公共卫生、医疗、社会福利等的行政活动, 消除或减少人们生活中致使贫困的危险29 行政给付的类型:抚恤金 残疾抚恤金 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 退伍军人安置 费第十一章行政许可1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 . 通过颁发许可 证或执照等形式 .2 行政许可的特征: 1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 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 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 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 素确保财政收人 5 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3 对行政许可的学术分类: 1 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2 排

24、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 独立证书 许可和附文件许可 4 权利性行政许可和附义务的行政许可 5依行政许可目的的分类 6依许 可领域的分类第十二章行政征收1 行政征用, 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取得个人和组织的土 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第十三章行政处罚1 行政处罚简易步骤 :1 表明身份 2 确认违法事实, 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3 制作行政处罚决定 书 4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 5 备案2 行政处罚一般步骤: 1 立案 2 调查 3 决定 4 拟制处罚决定书 5 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6 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7 正式裁决 8 行政处罚决定书

25、的送达第十四章行政强制1 行政强制执行:迫使其行义务的活动2 行政强制: 指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履行其义务3 行政调杳 . 是指为了实现行政目的由行政主体依据其职权对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的能 够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活动4 行政强制措施,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予以强制而采 取的措施5 抽行罚亦称强制金, 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的义务或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 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新的金钱给予的义务以迫使其履行的强制执行6 行政调查的特征: 1 行政调查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 行政调查是行政主体的职权行为 3

26、行政 调查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 4 行政调杳的根据是规定调查职权的法律规范应当遵守的法律 规范或应当执行的行政决定、 命令 5 行政调杳的内容是对相对人一定情况的检查6 行政调查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益7 一代执行的程序,一般为告诫代执行和征收费用三个阶段8 即时强制的种类: 1 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 2 对住宅生产经营场所等进行的强制 3 对财 产的强制9 行政调查首先可以分为特定调查和一般调查第十五章行政裁决1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 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2 行政仲裁, 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机构依法

27、按照忡裁程序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 特定的民事或经挤纠纷作出公断的制度3 行政裁决特征: 1 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这是行政裁决 的前提 2 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 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 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 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4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 5 行政裁决具 有不可变更力4 行政裁决的类型:专门政机关的裁决和一般行政机关的裁决权属纠纷的裁决、俊权纠纷的 裁决和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第十六章行政主体实施及其他行为1 行政调解, 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的, 以国家政策、 法律为依据, 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原则, 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从而解决

28、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方法和活动2 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 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达成的协议3 所谓权力性行政事实行为, 通常是指那些作为行政法律行为辅助手段的某些事实行为以及 一些临时性、执行性不具最终决定意义的事实行为4 健全、完菩行政指导制度: 1 政府信息发布、告示制度 2 行政协调、 审议制度 3 行政建议、 劝告、告诫制度 4 与行政指导相配套的奖励制度 5 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5 行政合同具有如下特征: 1 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 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公共利益 3 行政

29、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4行政 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旅行变更或解除有优益权 5 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 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予以解决6 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法行为的关系: 1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法律行为行政机关的活动大 部分属于今实行为事实行为有的完全不发生法律效果2 法律调整的重点不同 3 对外界的影响方式不同7 行政事实行为大多数情况下要依赖于行政法律行为而实施这种依赖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 其一,有的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辅助竹为其二有的行政事实行为构成行政法律 行为的前置或后置程序其三有的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衍生行

30、为第十七章行政程序1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2 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1 表明身份制度 2 告知制度 3 调查制度 4 听证制度 5 说明理由制度6 辩论制度 7 回避制度 8 职能分离制度 9 信息公开制度 10 不单方解除制度 11 时效制度 12 行政救济制度第十八章行政救济1 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方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相关的行为侵害其 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机关提出申请,有权机关依法解决纠纷,给予权益补救的法律制度2 行政救济类型: 1 行政复议 2 行政诉讼 3 信访制度 4 行政赔偿

31、 5 行政补偿 第十九章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1 因此,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2 西方政法监督模式: 1 宪法监督制度 2 司法审查制度 3 议会督查制度3 我国政法监督模式: 1 权力机关的监督 2 行政机关的监督 3 司法机关的监督 4 社会的监督4 一般监督的层级分类: 1 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的监督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各部门的监督 3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实行 的监督 4 行政机关对其自身或者其所属公务人员实行的监督5 一般监督的

32、主要方式: 1 审查批准 2 备案 3 听取审议工作报告 4 实施执法检查 5 行政复议6 信访 7 惩戒第二十章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1 审计监督, 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序及其各部门的财政财务 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稽查的活动第二十一章行政复议1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 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重新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 合法适当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2 行政复议的管辖是指复议机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3 行政复议申请,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

33、益,依法向有管 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一 种意思表示4 行政复议的受理, 是指复议申请人在法律规定期限提出复议申请后经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 机关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活动5 行政复议的特点: 1 行政复议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 行政复议是依申请的行为 3 行政复 议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 4 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5 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6 不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 1 内部行政行为 2. 调解民事纠纷的行为 3 行政法规 规章等抽 象行政行为7 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分为下几种: 1 复议机关是作出被申

34、请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的本级人民 政府 2 复议机关是作出被申请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的上一级主管部门3复议机关本身即是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8 行政复议案件的管辖规则: 1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不服的复议, 由申请人选择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2 对海关、 金 融、国税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复议申请 的,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3 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上一级地万人民 政府管辖 4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返鱼扒差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 政行为不服的, 由该派出机关管辖 5 对

35、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塑丝丛作出的 具体 6 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由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管辖。6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 由直接主管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 人民政府的工作部, 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管辖 7 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遨销前的具体行 政行为不服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9(二)第三人的条件: 1 必须与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2 必须以自己的名义 .并为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复该 3 必须是在行政复议过程中, 经复议机关批准参加复议活动10 复议申请条件: 1 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36、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 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 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 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1 受理的法律效果: 1 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成为该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主体, 各自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2 复议机关、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必须严格按照 行政复议程序进行行政复议活动 . 非经法定程序,行政复议不得随意中止或终结。3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特殊情形可停止12 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 1 维持决定 2 履行决定 3 撤销变更或确认决定 4 一并赔偿决定13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 合法

37、原则 2 公开原则 3 公正原则 4 及时裁决原则 5 便民原则 6 一级复议原则 7 书面复议原则14 行政复议文书送达的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转文送达第二十二章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 违法侵犯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1 行政赔偿的特征: 1 赔偿义务机关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 赔偿范围是特定 的 3 赔偿的途径是多渠道的2 行政赔偿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1 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 2 行政赔偿和行为赔偿 3 行政赔 偿与民事赔偿 4 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 5 行政赔偿与

38、公有设施致害赔偿3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就是国家为什么要对某 一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损害发生后, 是由士侵权行为人的行为违法, 还是由于行为人实施 某一行为时主观有过错, 抑或是由于什么其他的原因, 国家才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国际赔 偿法适用的是违法归责原则4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 1 过错加违法或不法原则 2 过错归责原则 3 违法归责原则5 不发生赔偿请求权转移的情形有: 1 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行政机关吊销许可证或执照但该法 人或组织仍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赔偿请求, 不发生请求权转移问题 2 法人或其他组织破 产,也不发生赔偿请求权转移问问题 3 法人或其他

39、组织被主管行政机关决定撤销也不发生 赔偿请求权转移问题6 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1 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2 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3 允许提出数项 赔偿请求 4 行政赔偿申请书7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理与处理: 1 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赔偿申请的期限 2 赔偿义务机关处 理赔偿的内容 3 赔偿处理不成8 赔偿方式: 1 金钱赔偿 2 返还财产 3 恢复原状第二十三章行政补偿9 行政政补偿, 是指行政相对人由于行政主体的合法活动而遭受换失由国家给予补偿的制度10 行政补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 二者相似之处在于: 1 二者都是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行政管理产生的后果

40、 2 二者都是行政救济的手段, 都属 行政救济的研究范畴 3 二者都是国家向受害人负责任 2 二者的区别在于: 1 法定条件不同 2 构成要件不同 3 对损失进行弥补的时间不同 4 补偿和赔偿的范圈不同 5 补偿或赔偿的主 体不一定相同 6 行政赔偿事后可能有追偿程序11 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 行政机关合法行政管理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害2 造成损害的对象是无法定义务之特定人 3 相应致害行为与结果间有因果关系12 行政补偿的理论依据: 1 既得权利保护说 2 恩惠说 3 结果责任说 4 特别牺牲说 5 公共负担 平等说13 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 1 政府采取的社会、 经济措施, 造成个

41、别或一部分人特定损失的国 家损失应予补偿 2 国家合法采取的强制性行为 3 公务合作者遭受报害,国家应予补偿 4 因无过错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害国家应承担补偿责任 5 其他间接行为所致损害14 行政补偿的义务主体是作出该合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社会受益人 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概述1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具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 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 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2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之一在于行政诉讼的被告没有反诉权即不可能因为反诉而成 为另一行政诉讼原告3 行政诉讼的理论基

42、础: 1 人权理论 2 法治理论 3 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4 行政诉讼法得法律渊源: 1 宪法 2 行政诉讼法 3 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4 民 事诉讼法 5 其他单行法律法规6 法律解释 7 国际条约5 行政诉讼与民事、 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 1 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 以事实为根据 . 以法体为准绳原则 3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4 当事人诉讼法体地位平等原 则 5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6 辩论原则 7 检查监督原则第二十五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 1 列举式 2 概

43、括式 3 折中式3 受案范围正面列举: 1 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 . 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 处罚不服的 2 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 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 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 认为符合法定茶件申请 . 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 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 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 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 6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 履行义务的 8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4 对不可诉行为的排除: 1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

44、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 任免等决定 4 法律 规宁 ili 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 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 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 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 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行为 9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 不产生影响的 10 劳动监察指定书5 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1 可诉性行为是拥有行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 可 诉性行政行为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 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 务发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4 可诉性行政行

45、为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5可诉性行政行为,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6 可诉性不作为的特征: 1 可诉性不作为是被认为违反作为义务的行为2 原则上与可诉性不作为相对应的作为必须具有可诉性 3 可诉性不作为须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涉及政 治权利的不作为暂时不具有可诉性 4 可诉性不作为是超过法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而不实 施一定行为的行为第二十六章行政诉讼管辖1 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 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 1 以管辖是由法律明确规定还是由法院决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 裁定管辖 2 以管辖是由法律强制规定还是任意规定分为专属管辖和选择管辖

46、3 以诉讼关系的不同为标准分为共同管辖合并管辖3 级别管辖是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 地域管辖: 1 一般地域管辖 2 特殊地域管辖 3 共同地域管辖5 裁定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三种6 管辖权的转移与移送管辖不同: 1 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 一种变通形式, 移送管辖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形式2 管辖权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权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法院, 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以受理但不 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第二十七章行政诉讼参加人1 行政诉讼参加人, 是指作为行政诉讼主体参加到行

47、政诉讼活动中来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2 诉讼权利能力指行政一诉讼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 依法享有行政诉讼权利承担 行政诉讼义务的资格3 诉松行为能力指无需依靠他人而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实现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4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是指认为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以 自己的名义,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发生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 织5 享有原告资格的法定条件有三: 1 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 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 原告必须是行政相对人6 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 1 公民 2 法人 3 其他组织 4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7 行政诉讼的被告具有如下特征: 1 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