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天津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羌笛何须怨杨柳查干①在中国古代,边塞诗十分盛行,到了唐代尤甚。它着力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高适的《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等,都流传甚广。②“羌笛何须怨杨柳”就是王之涣名作《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一句。全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这首诗简单明了,十分好懂: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立在那里,显得冷峻又孤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天迟迟不来呢,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④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就是指幅员辽阔的大西北。这里虽有大山大野,但戈壁荒漠也多,著名的黄土高原就在此。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两句,便勾勒出大西北苍茫、浩瀚的轮廓。他虽不属边塞诗人,但他的边塞之作下笔有神,让后人一诵再诵。⑤玉门关,我是去过的,在上世纪80年代。“孤城”之说,一点也不假。玉门虽然已繁华了很多,但从整体的地理环境上看,还是显得孤立无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就在玉门市——不知为什么,我总会把这座巍峨的孤城与王进喜联系在一起,觉得这座边关也应该姓“铁”诗人李季笔下的玉门,便是战士,是石油工人,是铁打的硬汉!“春风不度”,是悲观的写法,春风是不会忽略玉门关的。⑥阳关,离玉门关不远,大概三十公里的样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担心,友人过了阳关,就进入另一片天地,在那里,连折柳送友都很难办到。在古人看来,这里也是春风不度之地,然而,阳关在历史上是繁华过的,曾经车水马龙,著名的阳关大道至今留有往日喧腾的车辙。作家周而复的小说《上海的早晨》里有一句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后来成为百姓口头的俗语,可见,“阳关大道”之盛名。后来,沙进人退,草木枯竭,阳关变成了一片废墟,令人扼腕。我们去阳关走访的那一天,老天赏脸,风和日丽,长空中有几片白云在飘。一只金色的苍鹰在孤独地盘旋。而那耸立着的阳关烽燧,一身褴褛,仍站在沙海里,守护着这座关隘,令人动容。⑦在阳关遗址,有一些小店铺,只是不见有羌笛出售。羌笛,是羌民族的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音域低沉而有些哀怨,很适合在大西北的滚石流沙中吹奏,如号角,闻之让人顿生斗志。就像马头琴,最适合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弹奏一样。它们都奏出了古老民族的心声,呼天抢地般,在祈求上苍护佑这一片生存之地。这里倒是有埙售。埙,也是一种古老乐器。我买了两只,一只六孔,另一只十孔,金黄色的,很是上眼。我奔向烽燧,对着它,吹出古曲《阳关三叠》。⑧抬眼西望,荒沙茫茫,连着无垠的戈壁。不见一棵树,想见到一棵小草都有些奢侈。只有骆驼刺,稀稀拉拉地长在那里。叶很短,刺却很尖,也长。还有沙漠壁虎,藏入乱石间,东张西望,很是警觉的样子。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法则,我竟羡慕起它的坚韧与生存能力。⑨我是喜欢甘肃这片土地的,前后去过五六次,喜欢它的苍凉、辽阔,以及质朴。它的地底,埋有往日的辉煌历史,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文与哲思。⑩在甘肃友人的陪伴下,我走过整个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长约1000公里,宽几公里至近200公里。我轻轻叩动过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那厚重的历史之门。那里的人,格外质朴、豪爽、勤勉。那里的酒,格外香甜、绵柔,一饮即醉,但不上头。河西走廊是片富饶之地,它的人文历史是无价的宝藏。在武威,友人送我一件当地出土的青铜奔马的仿制品,即著名的文物“马踏飞燕”。在行车途中,窗外是覆盖着白雪的祁连诸峰和乌鞘岭,我目不转睛地凝视山岭之下正安详地啃草的白牦牛和黑牦牛。我总觉得,它们不是一群被人驯服过的牲畜,而是西域这片土地的主宰者,它们走下祁连山,凝望着这个世界的沧桑变迁。⑪斗转星移,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正如我国的许多沙漠地带一样,如今,这片土地上,沙在退,人在进。一片片戈壁荒漠,正在变成生命的绿洲。这便是我们这个古老族群的韧性!假如有生命轮回,假如王维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踏上这条长长的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忧定会消解。王之涣也不必再感叹“羌笛何须怨杨柳”了,春风早就度过了玉门关和阳关。连往日显得孤寂、哀怨的沙漠驼铃声,都变得清新、愉悦,充满了春的气息。(取材自查干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着力(zhuó)埋怨(mán)幅员辽阔(fú)B.废墟(xū)关隘(yì)一身褴褛(lán)C.祈求(qí)驯服(xùn)呼天抢地(qiāng)D.安详(xiáng)戍边(shù)斗转星移(dǒu)17.下列对人物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王之涣的诗,凸显了玉门关因所处的位置和与周边整体地理环境的关系而显得“孤立无援”。B.作者认为玉门关也应该姓“铁”,表达了对扎根边疆、开发边疆的石油工人的敬意,因为他们如“铁”般顽强地坚守在戈壁。C.作者描写沙漠壁虎“藏入乱石间,东张西望,很是警觉的样子”,用拟人的修辞,意在展现荒漠险恶、危机四伏,暗示游客要小心。D.作者详细描述自己在河西走廊的行踪,融自然、人文、历史于一体,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无限的喜爱之情。E.唐代大诗人王维、王之涣如果生命轮回,重新回到河西走廊,肯定会被眼前景象所震撼,再也写不出那么出色的诗句了。18.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19.在⑪段中,作者称赞我们这个古老族群有“韧性”。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这种“韧性”的具体表现。20.作者为什么以“羌笛何须怨杨柳”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6.B17.CE18.①“金色的苍鹰”这一形象,描绘了苍鹰孤独盘旋的画面,展现出边塞辽阔天空的壮美。②“一身褴褛”“仍站在沙海里”形容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烽燧,赋予其历经沧桑、饱受风沙侵蚀的形象,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精神。③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传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和赞美。19.①即便地理环境不佳,依然有着“铁”一般的顽强精神;②生存环境极其艰难,但依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存能力;③用顽强的毅力与自然抗争,把戈壁荒漠变成生命的绿洲。20.①丰富文化内涵,“羌笛何须怨杨柳”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增添了作品的文化意蕴。②传达情感、概括主题,以“怨”为题,主旨情感则是“赞”,文章通过对西北旷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思考。③引发读者兴趣,“羌笛”“怨杨柳”等意象给人一种神秘、遥远的感觉,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兴趣。【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B.“关隘”的“隘”应读ài。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意在展现荒漠险恶、危机四伏,暗示游客要小心”错,结合后一句“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法则,我竟羡慕起它的坚韧与生存能力”,可知写沙漠壁虎是表现对坚韧生命的赞许,表达对生命的感悟。E.“再也写不出那么出色的诗句了”错,结合“假如王维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踏上这条长长的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忧定会消解。王之涣也不必再感叹‘羌笛何须怨杨柳’了”,可知如果王维、王之涣重新回到河西走廊,会被眼前景象所震撼,不会有当年的忧愁和感叹。故选CE。【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的能力。“一只金色的苍鹰在孤独地盘旋”:“金色”寓意着阳光的照耀,“孤独地盘旋”赋予苍鹰坚守与等待的象征意义,通过“金色的苍鹰”这一形象,既描绘出了苍鹰孤独盘旋的景象,又展现了边塞辽阔天空的壮美。“而那耸立着的阳关烽燧,一身褴褛,仍站在沙海里”:“阳关烽燧”即古时候用于传递信号的烽火台,是历史的见证者。用“一身褴褛”来形容烽燧,赋予它历经沧桑、饱受风沙侵蚀的形象,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仍站在沙海里”强调烽燧的坚守,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依然矗立不倒。“守护着这座关隘,令人动容”:是对“烽燧”“关隘”等意象进行升华,揭示了阳关烽燧的象征意义,其不仅是一个历史的遗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守护着边疆,守护着历史,守护着民族的记忆;“令人动容”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坚守与忠诚的由衷赞美和深切感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理解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韧性”一般指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由“玉门虽然已繁华了很多,但从整体的地理环境上看,还是显得孤立无援……我总会把这座巍峨的孤城与王进喜联系在一起,觉得这座边关也应该姓‘铁’。诗人李季笔下的玉门,便是战士,是石油工人,是铁打的硬汉”可知,“韧性”体现在:即便地理环境不佳,依然有着“铁”一般的顽强精神。由“抬眼西望,荒沙茫茫,连着无垠的戈壁。不见一棵树,想见到一棵小草都有些奢侈。只有骆驼刺,稀稀拉拉地长在那里。叶很短,刺却很尖,也长。还有沙漠壁虎,藏入乱石间,东张西望,很是警觉的样子。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法则,我竟羡慕起它的坚韧与生存能力”可知,“韧性”体现在:生存环境极其艰难,但依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存能力。由“如今,这片土地上,沙在退,人在进。一片片戈壁荒漠,正在变成生命的绿洲。这便是我们这个古老族群的韧性”可知,“韧性”体现在:用顽强的毅力把戈壁荒漠变成生命的绿洲。【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①丰富文化内涵:“羌笛何须怨杨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诗句,“羌笛”和“杨柳”代表着民族音乐,富有地域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此为题,增添了作品的文化意蕴。②传达情感、概括主题:题目中的“怨”字透露出作者对杨柳的感慨,文章的主旨情感则是“赞”,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对西北旷野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这种情感贯穿全文,同时表达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思考和赞美,使散文更具感染力。③引发读者兴趣,“羌笛”“怨杨柳”是《凉州词》中的重要意象,是富有地域色彩的民族音乐,同时给人一种神秘、遥远的感觉,以此作为标题,引发了读者对散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平秤凉州城北关什字街有个秤铺,门框上只有半副对联,上联:一杆老种十六星:横批:天地良心:下联却一直空着。秤匠姓李,六十开外,少言寡语,是个怪人。但他做的秤却十分准,每卖出一杆秤,总要在种尾用铜丝掐个图案,以示区别。李秤匠有个独子叫大根。一次赌钱赌红了眼,偷把秤铺地契抵押借了高利货。放高利货的派打手来收秤铺时,多亏汪记粮行的汪掌柜站了出来:“我警李师傅做个保人。三天之内,要是还不上,你们直接上我根行去拿钱。”打手们这才走人。李秤匠十分感激汪掌柜,汪掌柜却轻描淡写地说:“人活一辈子,谁不遇难事啊,说不定以后我还有啥事求你呢!”说完转身就走了。第二天晚上,汪掌柜突然登门,请李秤匠做杆秤。李秤匠以最快的速度把秤做好了,汪掌柜却出人意料地提了改种的要求:“一斤多一两,可以吗?”李秤匠一下子愣住了,好半天才拿起那杆秤,说:“知道秤为啥一斤是十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对不起,你说的这种种我不会做,劝你也别打这种如意算盘了!”汪掌柜听后,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再来。”汪掌拒走后,大根急坏了,说:“爹,我求你了,你就破回规矩,给他改秤吧!不然秤锁就保不住了!”李称匠狠狠地蹬了一眼儿子,啥话也没说。第三天晚上,汪掌柜从大根手中接过秤,亲自试了一下,十分满意:“我回去就叫人把高利货还了。”次日,汪掌柜就用这杆花种明目张胆地收起了老乡的麦子。时间一晃到了腊月。这天快打烊时,商会会长突然来到李种匠的秤锁,说:“今天晌午,有几个卖米老乡来到商会,说汪记粮行的秤有问题,要商会给他们讨个公道。为慎重起见,我叫人把汪记的科封了起来,从你这儿借杆百斤秤,明天用来检验汪记的秤到底有没有捣鬼。”会长走后,李科匠正要回后院睡觉,汪掌柜进了门。李种匠愣了一下,问:“你来干啥?”汪掌柜进门后才说:“那杆花秤被商会封了。”李秤匠鼻孔里啊了一声:“封了就封了,给我说这有啥用啊?”汪掌柜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师傅,你要这样说话,那我明天就对商会的人说实话,科是你特意给我做的手脚,结果会是啥样子?!”李种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汪掌柜狡黠地笑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赶紧给我想个法子,不然,你我都没有好果子吃!”李种匠愣了一下,无奈地说:“把秤拿来吧!”汪掌柜说:“秤已经被商会封了,我咋拿来啊?”李秤匠冷冰冰地回答:“这我就管不着了。”汪掌柜耷拉着脑袋想了想,说:“好,我这就去把秤拿来!”离开杆铺,汪掌柜立刻在城里找了一个惯偷,拿十块大洋往桌子上一码,如此这般一说,惯偷心领神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顺利地把秤偷了出来。汪掌柜大喜,急忙赶到了秤铐。李科匠拿着秤进了里间,不一会儿就改好了。汪掌柜接过秤,发现没有任何改动的地方,拿到帐行里一验,分毫不差,立刻让惯偷把改好的花秤又放回了商会。第二天上午,商会检验后还了汪掌柜“清白”。谁知这天晚上,汪掌柜又拿着秤敲开了秤铺门,亮出秤铺的地契,对李秤匠说:“李师傅,只要你再把这杆种给我改成十五两一斤,这地契就物归原主,不然的话……”出乎汪掌柜意料,李科匠啥话也没说,拿着秤就去改了。新术上市的第二天,来汪记粮行买米的人就排起了长队,从早一直排到了打烊。看着几个伙计忙得满头大汗,汪掌柜心里粗略一算,照这样下去,今年的利润至少要翻一个跟斗!这天早上,汪掌柜正在后院抽水烟。忽然,一个伙计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几个银行的掌柜来闹事!”汪掌柜愣了一下,抬脚直奔前院的粮行。进了门,就见那里站着好几个粮行的掌柜,其中的张掌柜捧着那杆花秤不撤手。冷笑一声:“我们的秤一斤都是十六两,你的为啥是十七两?哪有这样抢生意的!”他急忙亲手把秤查看,果然是一斤十七两!汪掌柜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难怪第二次李科匠答应得很痛快,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没有验一下呢!这些日子自己卖出一斤米,实际上就倒贴了一两!汪掌柜越想越心疼,拿着秤杆,就怒气冲冲去找李秤匠算账。来到科铺,却见铺子门紧闭。更为奇怪的是,门框左侧突然有了下联,写的是:四两人心半斤福。他一脚踢开了门,只见梁上吊着一个人的身子,正是李秤匠。这时,商会会长匆匆赶到,见到这一惨景,不由叹了口气,说:“就在昨天晚上,李师傅来找过我,把秤的事都告诉我了。没想到,他竟然为这件事自杀了。汪掌柜,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希望你好自为之吧。”汪掌拒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他一算账,光卖新米就赔进去了两千多块大洋。再说大根,自打爹死后,一下子没了靠山,幸好他照猫画虎,先前学会了做针,就继续以做秤为生。奇怪的是,大根做出的秤却咋也平不了,每杆秤拿官器验都差一点,当然,不细验话也发现不了。对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天,大根忽然想起爹在种尾掐的那个图案,就找来他爹做的一杆秤仔细选详。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种尾掐的这个图案竟是一个“心”字。大根喃喃自语道:“少,有‘心’了……”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构思巧妙,开篇以“半幅对联”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兴趣,并以“在秤尾掐图案”为后文埋下伏笔。B.面对李秤匠的感激,汪掌柜之所以“轻描淡写”地回应,是因为他早已在心中预谋将借机让李秤匠改秤。C.小说注重以小见大,如以地契、粮行等反映时代背景,以古秤展现传统文化,以李秤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D.小说以汪掌柜改秤牟利为明线,以李秤匠平秤守心为暗线,明暗线索交织,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且脉络清晰。21.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秤匠,但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汪掌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2.小说结尾大根喃喃自语地说其父亲“有‘心’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心’了”的理解。(6分)四、(14分)20.(2分)C.(“以李秤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错,应该是手艺人的坚守原则)21.(6分)(1)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王掌柜的贪婪奸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2)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3)丰富小说主题:即表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之人的赞扬和肯定。(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6分)(1)有慈爱之心。作为父亲,为保护儿子,“违心”改秤;为教育儿子,以死明志。(2)有匠艺之心。作为传统手艺人,凭良心做秤、平秤,保证秤平,绝不含糊。(3)有良知之心。因受胁迫而改秤,但为补偿良知,又冒险巧妙地“平”秤。(4)有决绝之心。因改秤而打破职业与道德底线,虽有弥补,但仍决绝地以死谢罪。(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西关有瓦当薛林荣我去西关折桂巷捡瓦当。那块置于巷道墙角的“福”字瓦当模印饱满,字正形圆,仿佛还是康乾学派研究过的那类文字瓦当。可是它为什么躺在墙角呢?我抬头看巷道里的青砖青瓦马头墙,发现一处屋脊缺失了瓦当。一排整齐有序的瓦阵因为这块瓦当的缺失,看上去有些像老人的豁牙。我明白,折桂巷老了。折桂巷是老了,当我关注她时,她已经被拆掉了一半,只留下半截浅浅的巷道。她傍邻着飞将巷,和“飞将”二字神勇威悍的语韵相比,“折桂”二字,更显出一种文人的典雅。折桂,折桂,这是一个曾经状元及第的巷道吗?白居易“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月尽惊人”的欣喜之言,还挂在巷中某个书生的嘴边吗?不,面前的半截巷道,更像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户纶有时,……,“八伍,共酌忽停杯。”多么寂寥啊,又多么扫兴啊!我捡来了折桂巷的“福”字瓦当,如同捡来了西关人家的一支羽翎。我将它作为西关民居的文化标本,供奉于书房。从此,西关那一面吐水疾远的人字坡顶下凹重檐曲线如优美的喜马拉雅雪松,让我久久驻足难移。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翰博士曾感叹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匠师,恰恰在一条下垂的曲线上完成了他们的屋顶结构,好像他们根本不懂得重力的存在。”李约翰博士此话的文化背景是:在西方近现代的科技理论中,建筑结构预应力的概念正式提出已有二三百年,实际应用也超过了一百年。这一概念表达在建筑语言上,就是下垂的屋檐应做成上弓形,用以抵御向下的重力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了哥特式建筑直刺苍穹的塔顶,经典的古典建筑中半球形的穹顶和陡直的屋面坡顶,看到了一种与天空相抗争又相衔接的西方审美之根。而我们眼中柔婉的下凹屋面曲线,则更多地表达出道法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谦卑,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物化形态。它固然也有斗拱飞檐,但那向上翘起的力量更多的是与天空无言而友善的对话。西关民居屋顶曲线,既然受东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念的约定,那么它蕴含的充满动感的力量也一定是传统工程作法的产物——屋顶曲线,靠近正脊的地方最陡,一般略小于45度角;屋檐处最平缓,一般小于20度角,中部屋顶在二者之间,形成自然连续的弧线。工程理论上将这一最有利于自然排水的下凹曲线称之为“最速降水线”,宋代所谓的“折”,清人所谓的“举”,都对屋面曲线作了详细规定。于是,顺着这一下凹的曲线,建筑结构预应力的近现代西方科技理论隐藏了,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它是建筑的社会化层面,是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谁又能否认民居不是靠着“人字坡顶”的屋面实现一种东方精神的飞跃呢?因为有了这条曲线,有了构成这条曲线的瓦当,于是瓦当就成了民居的精神旗幡,成了一座千秋院落的羽翼。我站在三新巷的高处,脚下是千万瓦片,它们出自红如山花烂漫之野的砖瓦窑,在宋代由国家颁布的《营造法式》、明代江南地区盛传的《营造法原》及清朝宫廷编制的《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等千年来更趋规范和统一的建筑理论的指导下,如诸神落座于人家屋顶,成片的屋脊和成群屋面像悠远的石板路,又像一支幽兰,宁静、旷远,秋高气爽,天净沙白。如果恰有一场雨袭来呢?我邂逅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或者说,我站在西关的制高点上,手搭凉棚,注视着一场由远而近的瓢泼大雨从东南方向驰向西北方向,顷刻间覆盖了西关的泥灰瓦面。多么动人的雨,它们在瓦屋的曲线上溅起碎琼乱玉,有如琴声自鸣,屋瓦吐水疾远,射于卵石铺就的滴水窝,四方合流,汇于院墙西角之水眼排出院外。水走了,却将湿润留在屋檐上。每当想起雨,就想起了雨中的一排瓦。当一排瓦遇到了一场雨,瓦就活泛了,就如同我遇到的西关的雨,就如同电影《英雄》中棋馆对弈时的那场雨——那组镜头,堪称为中国电影镜头美学的首善之作:偌大的水缸,顺着优美弧线,被放慢了速度的雨滴清脆如空谷鸟鸣的滴水声,棋盘上漫不经心的黑白棋子,杀伐而伤感的古琴,盲眼的琴师与意念中决斗的高手……这一切,借一座被雨包围了的青瓦的棋馆成就了气候。西关有瓦当,瓦有遮风避雨之用,它是庭院的斗笠蓑衣,也是西关的一片羽毛,是庭院精神的寄托之羽。以瓦为羽,瓦当就不再是瓦当,而是西关烟井万家的遥远背影。何况,青瓦中有一种宁静的天籁,它大音希声,使我在书房中常常幻听到西关的檐雨之声。清儒有言:“听瀑声,涤蒙气;听松声,豁烦襟;听檐雨,止劳虑;听鸣琴,息机营。”我不能每日听檐雨,但我可以每日注视青瓦,从中听到悠然清韵,果然止息劳虑。如果折桂巷消失了,折桂巷的雨声还会留在这块瓦当里呢!(选自2007年3月26日《甘肃日报》,有删改)1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折(zhé)桂模(mú)本豁牙(huō)B.威悍(hàn)寂寥(liáo)羽翎(líng)C.旗幡(fān)凹陷(wā)襟怀(jīn)D顷刻(qīng)对弈(yì)蓑(suō)衣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从西关巷角的“福”字瓦当模印起笔,接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老了”的折桂巷,表达了作者对折桂巷日益衰落的惋惜。B.因为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所以作者就将这样的屋顶命名为“人”字坡顶。C.“如果恰有一场雨袭来呢?”,独句成段,用疑问句引出下文对雨中瓦当的描写,一方面引起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使文章过渡自然。D.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而本文中的瓦当和制造砖瓦的专业书籍就属于“词汇”范畴。E.本文语言典雅清丽,又用词严谨,极富理趣,使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特征。1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9.文章多次运用引用的手法,请列举说明,并简析其作用。(6分)20.结合全文,作者将西关的瓦当供奉于书房的原因是什么?(6分)16.B.解析:A模(mó)本C凹陷(āo)D顷刻(qǐng)17.BD解析:B命名为“人”字坡顶,除了形态上相似,还有建筑社会化层面的原因,它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D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而本文中的瓦当就属于“词汇”范畴,列举制造砖瓦的专业书籍是“文法”。18.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雨和瓦片拟人化,写雨水如自鸣的琴声,屋瓦好似人一般会吐水,描绘了活泼可爱的雨水和屋瓦,表达了作者对下雨时屋瓦的喜爱。(其他艺术手法言之成理亦可)19.引用白居易的诗和卢纶的诗两相对比,表现如今折桂巷的破败;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翰的话,引出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原理和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对中国屋顶特征的迷惑和不理解:引用清儒的话,表现古人从各种声音中获得的心灵洗涤和精神升华。20.瓦当是庭院的斗笠蓑衣,有遮风避雨之用;瓦当是西关民居文化的标本,是庭院精神的象征;还可以营造出清幽的意境,止息劳碌;由瓦当筑成的人字坡顶是中国传统工程做法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哲学意蕴和东方的审美价值。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五、(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材料一: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②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③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④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⑤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⑦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节选自迟子建的散文作品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材料二: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17.下列有关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概述了时间的多种行走方式,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化虚为实,让读者感悟到生命的成长与岁月的流逝。B.材料一写作者到了上课时间还要磨蹭一会儿再进教室,又写随着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间越显匆匆,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C.材料一的语言符合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鲜活;伏笔照应又使行文自然而不显生硬。D.材料一通过对时间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E.材料二准确评价了迟子建的散文,其中的“诗意与温情”在材料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18.赏析材料一中的画线语句。19.材料一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20.以“时间怎样地行走”作为材料一的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1.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独有的美的特质”分别体现在了哪些方面。【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思路的能力。文章结构可以从线索、顺序、照应、过渡等方面进行分析,纵观全文,把握住角度和特点,作全面地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从标题含义、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传达作者情感和吸引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应该注重对散文描写部分的理解,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解答】(1)B.“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分析错误。结合“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可知,作者并没有遗憾,而是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E.“那鼓舞人心的力量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错误,原文中“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可知,是“帮助作者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并非“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

故选BE。

(2)结合“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可知,运用比喻,让作者发现了时间的足迹,感受到时光流逝、岁月凋零。

(3)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可以看出,小时候作者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

到了初中,作者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上初中以后……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此时作者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白发的发现让作者感叹时光飞逝。而如今,“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此时的作者终于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4)①结合以“时间怎样地行走”为标题可知,采用设问的方式,点明文章主题,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合“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等可知,全文围绕“时间怎样地行走”这一中心,从“时间在钟表中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三个方面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③结合“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可知,时间行走的方式,既指时间的具象化,又指时间的抽象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感悟。

(5)对于文本二中所说的“独有的美的特质”,可以从表现手法、作者的感受以及文章的语言风格几方面来分析。首先,文本一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作者将时间人格化,“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此时作者将时间描写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永不停息、一直在流逝的状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中,作者将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让文章的表达富有美感。其次,作者的所思所感具有一种诗意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到,“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在回顾了亲人们的逝去,以及自己生命中时间的流逝,作者并没有让伤感包围自己,而是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认为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这就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思所感具有“美质”。最后,在语言方面,文本一的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如“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等,这些语言充满诗意之美,充满着对生命理解的温情,这让文章具有了语言之美。

答案:

(1)BE

(2)运用比喻,让作者发现了时间的足迹,感受到时光流逝、岁月凋零。

(3)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④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4)①以“时间怎样地行走”为标题,采用设问的方式,点明文章主题,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全文围绕“时间怎样地行走”这一中心,从“时间在钟表中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三个方面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③时间行走的方式,既指时间的具象化,又指时间的抽象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感悟。

(5)①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作者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把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②所思所感具有“美质”。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③语言风格具有“美质”。文章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21小题。燕山有棵沧桑树梁衡①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季节,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响,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径,攀荆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②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此。原树已经枯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叠,青枝挑着绿叶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遒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有关。③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即在遵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来,静听花开花落。④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地又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其间数不清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私塾,粗通文字,又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自任军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订《何梅协定》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⑤“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三字,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打,横截面上的木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捏,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⑥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熟季节,路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长的水果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条,昔日的“后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⑦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雾灵山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蜂从出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片树的汪洋,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比一团飘动的火苗,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的一左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才有吧。都说枫叶红于二月花,这花楸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沧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阀混战、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⑧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沧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山崩地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将描写、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意蕴丰富而又厚重。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也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C.文章多处出现时间、人数等数字,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体现出作者写作的严谨。D.文章写孙永勤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被日军痛恨,又引用了党中央对他的高度评价,真实直接地突出了其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E.语言的熔铸化用是本文的鲜明特点之一。如多处使用的四字词语,充满了凝练典雅的文化意蕴。18.文章首段写登山路程及感受有何作用?(4分)19.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第5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20.赏析文中第7段画波浪线语句。(4分)21.梁衡提出“人文古树”的散文创作主张,强调用“古树”意象将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现代的绿色文明融合在一起,体现作家的红色继承与绿色担当。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是如何践行该文学主张的。(6分17.AD(A项“‘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错误。“沧桑树”只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而且有关的历史变迁的内容并没有贯穿全文。文章的线索应该是作者的游踪,即登山的过程。并且文中没有“议论”的表达方式。D项“党的高度评价”等属于侧面表现)18.介绍了燕山优美明快、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特点。(1分)“忽见”“顿现”等词语表现出作者的意外和惊喜。(1分)首段紧扣标题,(1分)并引起下文对燕山一带自然奇景、历史变迁和革命英雄人物的探寻。(1分)(结构2分,内容2分)19.参考答案一:①(表层意)“见证桩”身带焦痕,但大形还在,依然挺立,表现出历经摧残后的坚强。②(象征义)见证桩却身带焦痕、依然挺立,暗示我们民族经历的苦难不会被轻易抹去。/象征着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③(情感义)表达了作者对燕山这片土地沧桑变化的感慨/对历史的铭记,对日寇的痛恨/对坚定民族信仰的赞美。(写出三点即可给4分)参考答案二:①写树桩当下的样子,在风蚀日剥中,只余大形,突出时日已久。②写焦痕,正是日本掠夺资源、战火纷飞的历史见证。③在荒原乱石中挺立,象征中华儿女不屈的抗战精神。④似有所言,是对日本暴行的控诉。也是对建国至今封山育林、休养生息、绿色发展的见证。(写出三点即可给4分)20.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和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虚实)的手法,写出燕山树林的繁茂和广阔无边的特点,以及燕山群峰连绵起伏的动态感,化静为动。把眼前的美景比喻为一幅历史的长卷,表达了对燕山、长城经历了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又把花楸树叶比喻成飘动的火苗,象征着这片热土上倾洒的英雄热血,也象征着当下人民火热的生活。(答出三种手法给2分,内容分析2分。只答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21.(1)红色:①从内容层面,作者由古树联想到孙永勤在民族危难之时的抗日救亡行为,体现了红色历史。②从情感主旨层面,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景仰钦佩之情,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3分。每点1分,答出类似“内容层面和情感层面”等角度的给1分)(2)绿色:①从内容层面,文中描写当下大力发展经济林,燕山林果丰饶的景象,指出“后龙风水”地成为重要水源地,体现了绿色文明。②从情感主旨层面,表达了对土地造福百姓的欣慰/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是对现代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3分。每点1分,答出类似“内容层面和情感层面”等角度的给1分)天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五、(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小题。富春山不着急(1)富春江上,舟行,慢慢。(2)这是江南最初的样子,温润清远,摇篮一样,把你揽在怀里。山水在轻轻地哼唱,用它的绵延,它的清澈,它时常跳跃出的灵动。①紧张久了的心,在这里,一下子松下来;眼睛甚至有点发潮,有点想哭。这是感官变得灵敏的缘故,那个瞬间你会在心里暗暗惊叹:原来山水自然,真的能让人如此感动。(3)那叶舟还是慢慢的,人在上面,什么都不用想,心甘情愿被眼前的山色催眠,渐渐入梦。梦里的富春山,有人进来,有诗文进来,有画进来,它们跟山水交融,自然也都是慢慢的。(4)富春山,从来都不着急。(5)那是南朝,骈文大家吴均从富阳到桐庐,行船在富春江上,看着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风景,发出感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这是很松软的山,没有北方山脉的凌厉,它们高低都有度,有平缓柔和的曲线。水也是安静的,急流猛浪也有,但终究会归于平和,映出山色、云朵和树的姿态。(7)想来吴均那个年代,这一带人的踪迹应该更少,林木茂密,于是会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感觉。这葱郁的、带着寒气的树丛中,人只是过客,主角是鸟,是蝉,是猿。万物有灵而自在。那些被世俗价值驱动一心向上的人,那些不甘人后拼命向前的人,那些一腔热血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人,那些因怀才不遇而委曲不平的人,眼睛一落到富春山上,就都安静下来。(8)如果说因为“经纶世务”不顺而退至富春江是一种被动的“不着急”,那像严子陵①这样,机遇送到家门口也不动心,就得有超常的定力了。(9)严子陵钓台上,如今有“山高水长”四个题字,那是范仲淹感念严子陵所写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10)好一个“山高水长”啊,严子陵在富春江畔,该是看到了一些比眼前的机遇更为永恒的东西,才能拥有这样的定力。从钓台望出去,看到两千多年前就在的风景,你可能就理解了,什么是山高,什么是水长。(11)时间又过了一千多年。公元1347年的某一天,富春江畔行来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他是黄公望。正是因为他,富春山成了后世人念念不忘的名字。(12)一幅《富春山居图》,在黄公望之后,在多少人手中辗转,经历了多少波折。画家沈周痛失此画,靠记忆背临了一幅;董其昌赞叹它“应接不瑕”,晚年将其典当给吴达可;吴达可之孙吴问卿临终时,因为舍不得跟这幅画分离,下令将它火殉;乾隆皇帝在两幅《富春山居图》前难辩真假,成为笑谈……(13)然而在这幅画卷呈现的山水本身面前,这些传奇和故事就都慢慢淡去,留下的,是画家那份难再复刻的从容。(14)黄公望也是不着急的。在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在这之前,他读书、做官,遭遇过牢狱之灾,游历过名山大川。走到富春江这一带,眼睛再也挪不开,兴之所至,就提起笔,开始画。一画便是三四年。(15)其间,黄公望大多数时间并未画画,而是游荡于富春江的山水间,对着山石草木,整日整月地发呆。据说富春山中有块石头叫“雨淋岩”,就是黄公望不顾风雨发呆的地方。公元1350年,他在《富春山居图》的初稿上写下题跋,感叹这幅画“成就之难”。(16)这一年,他已经八十一岁。这之后,又是三四年,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悠长圆满的句号。(17)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有的人一辈子的成就,可能就体现在一首诗、一篇文章上。这是《富春山居图》如此动人的原因:它和黄公望是一体的。那些在山中发呆的时间,那些读过的书,经历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