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历史与展望_第1页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_第2页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_第3页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_第4页
罗浮山历史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浮山的发展经营与展望一、惠州罗浮山地理位置 罗浮山位于惠州博罗县境内,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香港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型景区。西连发达的城市群(广州、佛山及南番顺等地),南接东莞、深圳,毗邻港澳与东南亚。景区规划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内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二、罗浮山的历史文化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以药市而闻名于世。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

2、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鲍姑、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都曾留过胜迹。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历来许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和修炼,为其作赋吟诗,歌颂赞美,如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东坡、朱熹、葛洪、陆修静

3、、杨万里、屈大均等人。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三、罗浮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罗浮山的三大特色: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罗浮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顶是主峰,海拔1281

4、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 罗浮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祟的卓锡泉等。 罗浮山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罗浮山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呈垂直分布变化明显。山顶是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底是常绿阔叶林。山上生长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和各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特产,包括有罗浮山百草油、酥醪菜、云雾甜茶、矿泉水等。请预览后下载! 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正是罗浮山盛产各种水果的真实写照。四、发展的状况 罗浮山是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主题是自然与保护,同时也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可游览地区划分为洞天景区、飞云顶景区、酥醪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显岗景区等五个风景游览区,有著名的东江纪念馆就坐落于罗浮山脚下的朱明洞景区内,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仙桥、白莲湖、冲虚古观、东坡亭等众多景区;从山下到山上,自然环境与优秀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罗浮山旅游索道已发展成“岭南第一山”中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旅游景点,龙头带动,推进旅游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罗浮山旅游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

6、,成为我县旅游业的龙头。2004年,罗浮山景区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随着罗浮山旅游大道的开通,自驾游火爆创历史记录;二是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红色旅游新亮点;三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造就了现在的罗浮山风景区,成为惠州的著名景区之一。五、罗浮山给当地带来了经济上的变化 罗浮山景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加就业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税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形成以罗浮山为中心的经济产业圈,同时也推出以罗浮山特产的品牌商品最为成功,例如罗浮山百草油,山水豆腐花等,都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特产,大大的为罗浮山提高知名度。 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旅游业完成每一次供给直接涉及十几个行业,间接涉及行业高

7、达70个左右,为现有各产业部门关联度之冠。围绕着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可直接扩大这些相关行业的需求、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功能。政府收入乘数效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国内财产的移动和再分配,旅游业实现了财富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即从收入高的地区注入到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旅游地区的很多人可从旅游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处。在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在山区、半山区、荒漠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但同时这些地区得以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和风士人情。我国旅游资源蕴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工作客观上

8、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许多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并依托旅游市场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取得了大面积脱贫致富的效果。七、罗浮山给当地带来社会上的变化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请预览后下载!。社会文化的影响: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

9、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于旅游者来自于各种文化地域、旅游者素质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和安定。八、经济带动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旅游景区开发后出现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旅游景区环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旅游环境产业的发展变化,根据大自然发展的影响程度和速度,可分为突发性破坏和缓慢性破坏两种情况。旅游景区环境的人为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破坏的程度,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按人为破坏产生的根源来看,可分为战争破坏、过度砍伐森林、旅游规划开发不当、旅游活动导致的破坏等多种原因。首先,旅游区

10、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跟不上,目前所有旅游区都是由旅游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管理和建设,在旅游区的环保工作中,经常发生相关部门扯皮及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影响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其次,旅游经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文明建设滞后,名胜古迹受损,对于维护环境的基本设施,如警示牌、垃圾桶、厕所等觉得没必要,不愿投资。旅游地和景区景点是有其自身容量的,超越了这一容量极限,旅游地的环境和景观衰退就不可避免。不断增加的游客使景区地面踩踏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因游客密度过大而严重磨损,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名胜古迹的损坏和衰败。再者就是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随手丢弃垃圾,乱刻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九、

11、合理规划与保护 1、发展旅游应考虑到到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同时人类的活动也给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

12、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请预览后下载!2、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3、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如北京故宫,为保护古建筑和改善旅游环境气氛,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以取得良好效果。4、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

13、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5、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严禁超出环境容量,引导游客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加强管理,杜绝随意搭建接待设施或服务设施,规范游客旅

14、游线路、范围,加强环保宣传,景区设置环保宣传标识等。禁止采伐景点林木和破坏植被的行为,禁止在旅游景区新建工业项目和开山踩石等活动。对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采取积极恢复措施。旅游景区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在旅游线路沿途和景点集中的地点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应包含有关环境保护内容。十、对于罗浮山今后未来发展的展望抓住龙头,突出特色,努力打造特色旅游亮点。 突出自然文化特色,大力打造罗浮山旅游品牌。罗浮是一座“名山”,又是“宝山”,它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和革命胜地于一体,融道、佛、儒三家文化于一身,是博罗旅游业的龙头。开发建设罗浮山风景名胜区,

15、要重点围绕罗浮山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来做文章。请预览后下载!(一)是尽展自然景观特色。要紧紧抓住自然景观来做文章,大力开发朱明洞、黄洞、酥醪洞、飞云顶四大核心区的自然的文化资源,把罗浮山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展现在广大的海内外游者面前。(二)是突出宗教文化特色。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发展罗浮山旅游开发中,要突出“道教名山”和道、佛、儒文化繁衍共荣特色,以宗教文化、休闲养生和宗教观光为主,把传统宗教文化和现代文化、宗教文化和消费者的现代趣味结合起来,使传统宗教文化特色转变为罗浮山旅游开发的特色和优势。(三)是发掘历史文化特色。罗浮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罗浮山道僧如云,文人墨客纷至,曾留下许多珍贵佳作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